理论教育 探寻三沟子、三竿子、三鞭子、三幡子及三斧子

探寻三沟子、三竿子、三鞭子、三幡子及三斧子

时间:2023-07-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值得说明的是,三沟子、三鞭子在陕西也有,表现的好坏,因演员功夫而论。程心疑,用斧劈开庙门,活捉李世民。俗语有“程咬金的三板斧”。

探寻三沟子、三竿子、三鞭子、三幡子及三斧子

三沟子:该动作主要体现在靠架须生及花脸行的表演中最具代表性的剧目是《伍员拆书》《山海关》(又名《红拆书》即吴三桂拆书,和伍员拆书类同,其次是《黑叮本》《张飞闯帐》《滚鼓山》《金沙滩》等,秦腔传统剧目颇为常见。动作即:双手举过头、掩住面、抓底锤。“打巴”中,双手由高出至下,紧接着抬屁股,先用右手画半圆状,同时硬蹲椅右手砸下。反之相同,蹲三下,伴击乐加堂鼓“咚、咚、咚”,向前挪椅亮相或接唱腔。该动作爆发力突出、刚劲勇猛,为秦腔剧种特有的程式

三竿子:旧时老艺人把“枪”叫“竿子”。该动作是兰州前辈老艺人从武术中提取而来,在剧中人物出场的大擂锤中,人物出场至台前,一捅枪,再回身至上场口亮相。在底锤打巴中,同时小涮一下枪头,紧接着在“哐、哐、哐”三锤中,先上右脚,枪向右方下点,反之相同,共三下(三锤中加堂鼓)。动作要领,肩、腰、脚相抗相拧,错落有致,颇具观赏性,再浪头中,推枪、抽回、拧、涮、反把推枪、打右摆腿,弓箭势左手握枪,右手作单山膀亮相。动作要领:飘、帅,干净利落,英武威猛,颇具观赏性,为兰州风格派代表性动作符号之一。

三鞭子:即在紧兜马结束下场时,硬四锤中行至司鼓处位置,在底锤“打巴”中,跳小趱子,同时握马鞭,在“哐、哐、哐”三锤中打马屁股三下(三锤中加堂鼓三下),同时放三把火彩,紧接着踢一左腿或扳左腿。同时在左腿贴地放一把火彩,演员跨腿左转身低头,“前场”从演员头上放一把火彩,勒马亮相。该动作代表剧目有:《火焰驹》《五岳图》《黄飞虎赶驾》《开国图闻仲》等。值得说明的是,三沟子、三鞭子在陕西也有,表现的好坏,因演员功夫而论。(www.daowen.com)

三幡子:传统戏《过玄关》《五雷阵》中均有该技巧,即演员身背三米多长、一尺多宽的布幡子,常见为红色,并配有四个靠旗幡,写有道教符语,靠旗上配四条飘带,上写符语。手持沉香拐,扎幡。在表演中甩三下,幡子甩出的距离有时可打到台下的观众面门,该技巧颇有难度。

三斧子:该技巧出自传统戏《老君堂》,李世民奉命征讨王世充误入瓦岗军营寨,恰逢程咬金巡营,世民慌,躲至老君庙内。程心疑,用斧劈开庙门,活捉李世民。俗语有“程咬金的三板斧”。表演时,配有火彩,在舞台上中下三个方位,用不同的表演手段劈了三次庙门,此程式有很强的表演性与可看性强,气氛浓,演员要具备较深的大刀功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