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证明社会主义根本不行!要是行,苏联怎么会解体?它早就超越美国、雄霸全球了!”类似这样的话,有时候在一个不经意的聊天中就能听到。
1991年12月25日,是西方的圣诞节,离苏联成立69周年纪念日(苏联于1922年12月30日成立)仅差5天,在克里姆林宫飘扬的苏联国旗缓缓降下,与此同时一个曾经的超级帝国轰然倒塌,伴随着西方世界充斥每一个角落的舆论狂欢。
不是为历史唱挽歌,也不需要刻意回避苏联的问题,苏联自身的确有非常大的历史问题、制度问题、军事问题、民生问题、“三农”问题、改革问题和领导问题,长期以来苏联在内政外交方面犯了一系列致命的错误,而且这些错误直到苏联解体也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但不能因此否定苏联在其历史上曾经取得的巨大的、伟大的成就。
如果客观地看,苏联解体冤不冤?不冤!它是自己一步一步走到了崩溃的边缘。但是,苏联解体可不可惜?可惜!因为这是无产阶级政党遭遇的一次巨大挫折,原本苏联可以不必走到崩塌的那一步。那么,苏联解体又是为什么发生的呢?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即便我们用一整本书、几十万字的篇幅来梳理,也不会给你一个最完美、最完整的解释。但我们从最主要的历史事实中可以得到的两个基本结论是:
一、苏联解体,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而是帝国主义的失败。
二、苏联解体,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只是苏联模式的失败。
从不同角度解读苏联解体的著作有很多,大部分的内容只是在小众的学术界交流,并没有对社会大众产生巨大的影响和教育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深刻地指出,
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搞乱了,各级党组织几乎没任何作用了,军队都不在党的领导之下了。最后,苏联共产党偌大一个党就作鸟兽散了,苏联偌大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就分崩离析了。这是前车之鉴啊![1]
回头来看上面提到的两个基本结论,苏联解体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而是帝国主义的失败,应该如何理解?
帝国主义本来是列宁总结垄断资本主义进入新阶段的专有名词,并且认为帝国主义阶段将是资本主义的最后阶段,是寄生的、腐朽的、垂死挣扎的资本主义。帝国在我们普通人的概念里没有社会制度的明显差异,大概等同于对外侵略、殖民,经济强大、军事实力一流、地域广大、人口众多,蛮横无理、强权政治,等等,比如历史上的波斯帝国、大秦帝国、罗马帝国、大英帝国、德意志帝国、沙皇俄国等都能被称为“帝国”,帝国的身份标识是:强大、扩张。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国际工人运动追求的是工人阶级的跨国联合和相互支持,但绝不是干涉别国内政、划分势力范围、谋求霸权,如果以此作为判断标准,那么苏联从斯大林开始的内政外交在很长时期内都曾偏离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反而进入帝国主义和沙文主义的范畴。(www.daowen.com)
1924年苏联的缔造者列宁去世,从斯大林开始的“大俄罗斯主义”到赫鲁晓夫及其之后的苏共领导人搞“沙文主义”(现在已经成为极端的、狂热的民族主义的标志,常常与极端种族主义相提并论。现代沙文主义是一种极端的偏见,属于极右派的意识形态。沙文主义如果成为一个执政党的意识形态,是十分危险的)霸权政策,一步一步把苏联带入同美国的两极对抗体制,苏联在内外各种因素交织下把自己锻炼成一个随时准备应对核战争的庞大机器,而没有致力于改善民生和探索有效率、更公平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当时,苏联在全球“锐意进取”,在每一个角落同美国和西方掰手腕一较高下。卷入两极对抗体制的苏联几乎参与了同美国和西方世界的从太空争夺到军备竞赛,再到全球热点的所有对抗和冲突事件。从1969年中苏爆发珍宝岛冲突,到苏联在安哥拉、越南、柬埔寨、古巴、阿富汗狂刷存在感,再到苏联对自己加盟共和国内政的疯狂干涉和暴力压制等,这些都是苏联走上帝国主义道路的表现。苏联这个本来就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联盟,在经历一系列历史事件后向心力丧失,离心力剧增,最后彻底让自己变成一个虚弱无比的泥足巨人。
庞大的帝国需要更加庞大的财政支撑。从列宁时期开始的电气化工业化进程,在斯大林时代逐渐演变成不计一切代价发展重工业,却让关系民生的轻工业逐渐失去了发展空间,这种重“重”轻“轻”的做法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内都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导致苏联人民的基本生活资料常常处于匮乏或不被满足的状态,导致他们对社会主义的满意度和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下降,再加上苏联后期戈尔巴乔夫放弃社会主义道路、放弃共产党领导的任性“改革”,引起了巨大的思想混乱,才彻底让苏联这个帝国内忧外患、难以支撑。
苏联解体,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只是苏联模式的失败。你也许会问,苏联模式是什么样的模式?甚至还可以问,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是不是社会主义?因为,这两个问题都不新鲜,学术界也已经有不少人撰文专门讨论过。
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方面,苏俄是最早的先行者。列宁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创建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无产阶级革命并建立政权、保卫无产阶级政权、推动国际工人运动等方面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但他领导苏联的时间因为个人健康原因又过于短暂,对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特别是如何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小农生产方式占主导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列宁只进行过有限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斯大林在“一国能否建成社会主义”和“继续革命”等问题上也进行过理论探讨,但随着国民经济重工业化在战争威胁下逐渐变为工业军事化,苏联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方面的理论探讨和实践创新越来越少,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也逐渐固化。
这种苏联模式,对内推行高压政策,苏共领导人大搞个人崇拜、体制僵化、官员腐败、脱离群众,经济重工业化、工业军事化,忽视农民阶级的利益,不重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压制加盟共和国的改革要求;对外却输出革命、输出社会主义建设的苏联模式,积极参与霸权争夺、军备竞赛,谋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导权,不惜损害他国主权,在地区热点问题上屡屡同西方擦枪走火,等等,这是一种内耗和外耗都相当巨大的发展模式。
人们现在一提到苏联模式,都会不自觉地想到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实际上在斯大林之后的苏联领导人,无论是靠着反对斯大林“个人崇拜”上台的赫鲁晓夫,还是之后的勃列日涅夫,都没有能力对斯大林时期形成的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模式进行调整和实质性的改革,所以苏联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政治改革和经济改革。勃列日涅夫之后的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都是“老人政治”,两人一共执掌苏联三年,年老体衰的领导人无力推动任何持续性改革。到54岁的青壮派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所谓的对苏联模式的调整和改革,走的完全是一条“改旗易帜”的邪路,改着改着苏联共产党就垮了,苏维埃联盟共和国就垮了,15个加盟共和国分崩离析,拥有2000万党员的苏联共产党作鸟兽散,把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道路弃如敝屣,拥抱资本主义自由化,进行休克疗法,以极其惨烈的方式切割过去、艰难求生。
苏联在其存在不到69年的不算短暂也不算漫长的历史中,其建设社会主义的模式、道路被历史证明是走不通的,也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但其失败不能怪罪到马克思主义的头上。
苏联共产党错过了历史给予的一次又一次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政治和经济改革的机遇,正是因为苏联政府极其低效的经济政策和僵化的政治体制,它长期不能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才让苏联内部的民族问题、体制问题、意识形态等问题,和外部的思想渗透、军备竞赛、国际冲突等问题共同交织,窒息了苏联的生存,引发了其系统性崩溃。
要知道,同样是社会主义大国的中国,在1987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对我国当时所处的历史阶段正式进行了确认,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崭新概念。必须要对自身正反两方面的历史有清醒的认识,正确的要坚持,错误的要改正,现实问题要解决,改革也要继续,在发展中解决问题,这才是历史唯物主义看待问题的正确态度。这也正是邓小平同志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的伟大之处。因为,邓小平是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是深刻领会和应用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精髓的伟大领袖,有个形象的比喻说,邓小平是一边举起“改革开放”的大刀阔斧,一边又举起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大刀阔斧,中间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开辟了这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道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