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几位演员的精彩表演艺术讨论

几位演员的精彩表演艺术讨论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漫谈几位演员的表演艺术(2004年11月12日下午,笔者应邀在上影集团公司上海电影制片厂接受了《中国电影在上海》专题节目组的采访,与节目编导赵劲就中国电影史上几位著名演员的表演艺术特点和成就进行了漫谈。因此,在无声片时代的优秀演员行列里,阮玲玉无疑是名列前茅的。在中国现代电影表演史上,胡蝶在女演员中比较突出,她的表演涉及到中国电影史上的几个

漫谈几位演员的表演艺术

(2004年11月12日下午,笔者应邀在上影集团公司上海电影制片厂接受了《中国电影在上海》专题节目组的采访,与节目编导赵劲就中国电影史上几位著名演员的表演艺术特点和成就进行了漫谈。)

(一)关于阮玲玉

赵劲(以下简称赵):周教授,欢迎你来到《中国电影在上海》专题节目组接受采访。明年是中国电影诞生一百周年,我们拍摄《中国电影在上海》专题片,也是为了从一个侧面反映百年中国电影的历史进程。其中涉及到对电影史上一些优秀演员的评价,先请你谈谈关于阮玲玉的评价可以吗?

周斌(以下简称周):可以。阮玲玉是中国无声片时期最优秀的女演员之一,在中国电影史上,特别在无声片这个历史阶段,她所做出的成就和产生的影响都比较大。作为一个演员,她首先有较丰富的生活积累。她出身贫寒,父亲很早就去世了,她跟着母亲做过多方面的工作,如帮佣等。由于家里比较穷,所以她对下层社会的生活有较深刻的体验和感悟。这样一段生活经历,为她后来的表演艺术提供了很好的生活积累。从她走上电影表演的过程及从事电影表演的实践来看,她把自己过去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积累很好地融合在银幕角色的创造之中了。她在电影表演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是女演员中的佼佼者。

阮玲玉是20世纪20年代中期进入明星影片公司开始当演员的,最早拍摄的电影是《挂名的夫妻》。30年代是其电影创作较成熟的时期,她先后拍摄了《神女》《新女性》等一些有较大影响的影片,在银幕上塑造了很多不同类型的妇女形象,如《神女》中的妓女、《新女性》中的知识女性等。她的表演不仅自然真切,而且有一种内在的激情和意蕴。由于当时是无声片时期,她的表演较多的是通过肢体语言和脸部神态的变化来揭示人物内在的情绪。特别是在塑造角色的过程中,她对这些角色的身世、经历以及特定环境中人物的心情把握得较为准确,所以她塑造的这些银幕形象既得到了观众的好评,也得到了专家的认可。我们今天回过头来看阮玲玉在这一时期所塑造的角色,的确是经得起推敲、经得起评论的。例如,《神女》这部影片在中国电影史上已有很高的评价,产生的影响也很大,其艺术成就固然和吴永刚导演的独特创造是分不开的;但如果没有阮玲玉准确、传神的表演,这部影片也不会那么成功。在《新女性》中,阮玲玉扮演一个教师,这是一个知识女性形象。她也较准确地把握了这一人物当时受屈辱、被社会环境所压迫而引起的内在情绪的变化,以及最后的抗争和觉醒,我觉得这样一个发展变化的层次她演得非常清楚、十分分明。因此,我认为在阮玲玉一生所拍的近30部影片中,她最好的代表作应该是《神女》和《新女性》。在同一时期电影女演员的表演中,她显然是比较突出的,是一位优秀的演技派女明星。她后来因为生活方面的一些不幸遭遇和客观环境的压力而早逝,这是中国电影的一大损失。如果她没有早逝的话,可能会有更多好作品问世。我们今天来看无声片时代的电影表演,阮玲玉在众多女演员中应该是最优秀的。她那朴素、自然、真切的表演艺术风格,使她塑造的银幕形象格外真实感人。因此,在无声片时代的优秀演员行列里,阮玲玉无疑是名列前茅的。

赵:吴永刚当时对她的评价是“曝光敏锐的胶片”,而孙瑜可以说是非常赏识阮玲玉的伯乐。

周:是的,阮玲玉表演技巧的发挥和提高,与吴永刚、孙瑜等导演的引导和帮助是分不开的。

赵:阮玲玉拍完《新女性》以后就自杀了,所谓“人言可畏”,在这一段人生历程中,与张达民、唐季珊的纠葛,包括后来打官司,应怎样看?

周:《新女性》拍完放映后,由于影片涉及到对当时新闻记者形象的评价问题,引起了一些新闻小报的不满,所以不少报纸发表了一些对阮玲玉进行诬蔑、或凭空捏造的不实报道,在有些报道和评价中还对她进行了人身攻击。再加上阮玲玉本身婚姻生活不是很幸福,她和张达民、唐季珊的私人生活纠葛,谁对谁错,已有一些研究者对此作出了评价。从总体上说,受害者是阮玲玉。这既和当时中国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比较低有关系,也和中国当时演艺界的女演员被观众、社会舆论的评价不高有关系。许多人常常把女演员作为一种玩物来看待,所以很多媒体对阮玲玉的私生活作了不负责任的报道,这给她精神上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对她的刺激比较大。同时,家庭生活的不幸,也给她带来了许多痛苦,所以最后导致了她的自杀。阮玲玉自杀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鲁迅也在杂文中提到过这一问题。阮玲玉的自杀不仅是她个人的悲剧,实际上也是当时中国整个社会环境对女性,特别是对女演员的不公正待遇所造成的时代悲剧。因为当时自杀的女演员不止阮玲玉一个,虽然她们的自杀与自身的各种悲剧性因素有关,但更重要的还是社会原因所造成的。

赵:阮玲玉是无声片时代最优秀的女演员。她是不是有一种对有声片的恐惧,是不是有不适应?阮玲玉说的是什么话……语言上是不是有障碍

周:阮玲玉主要讲的是广东话(粤语)。后面将谈到的胡蝶,与阮玲玉是一个对照。在无声片时代,声音还没有成为电影重要的美学元素,演员的表演更多的是依靠形体语言、脸部表情等来刻画人物形象。有声片问世后,声音成为电影很重要的美学元素,演员要开口说话,而不是在银幕上打字幕。开口说话,就需要讲国语,这对当时不会讲国语的演员来说,是很大的一个问题和障碍,势必会影响到他们在银幕上的表演。正如您刚才所说,阮玲玉在这个转轨过程中可能也有一种恐惧的心理。胡蝶之所以很适应有声片,因为她国语说得很好,这就使她在有声片时代具有很大的优势。

(二)关于胡蝶

赵:您再谈谈和阮玲玉同时代的老牌电影皇后——胡蝶,其名声好像在阮玲玉之上,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

周:胡蝶在30年代初被观众选为“电影皇后”,和金焰当时被选为“电影皇帝”一样,名声很大,在广大观众中的影响也比较大。从胡蝶作为一个电影女演员创作的艺术生命力来看,与同时代的女演员相比,她的时间也很长;她大概从1925年进入中华电影学校学习,1926年拍摄第一部影片《战功》开始,到1966年她还在香港拍了一些影片,有将近40年的电影艺术表演生涯。当然这中间也中断过一段时间,但总体上来看,其表演艺术的生命力还是比较长的。在中国现代电影表演史上,胡蝶在女演员中比较突出,她的表演涉及到中国电影史上的几个“第一”。比如说,她既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有声故事片《歌女红牡丹》的主演,也是30年代第一部左翼影片《狂流》的主演;同时,她既是中国第一个出国访问的电影明星(1935年),也是由广大观众投票选出来的“电影皇后”。因此她在观众中的影响力和市场号召力都比较大。

胡蝶的电影表演艺术成就,较集中体现在30年代这个历史时期拍摄的影片中。她的成名作是《火烧红莲寺》,这是一部武侠片,从1928到1931年,明星公司拍摄了好几年,而且拍摄了10多集。在《火烧红莲寺》中,胡蝶演了一个叫“红姑”的女侠形象。这部武侠片在观众中影响比较大,当时明星公司的老板张石川叫手下的工作人员在电影拷贝上凡是有红姑出现的镜头时,用红颜色将服装涂一涂,因为当时还不是彩色片,这样一来,虽然技术粗糙,但凡是红姑出现的镜头都是红色的,引起了观众对这个角色和演员的很大兴趣和关注。所以说,这部影片是胡蝶的成名之作。后来,胡蝶拍摄了一系列的影片,其中影响较大的是《狂流》《脂粉市场》《女儿经》等,代表作应该是郑正秋编导的《姊妹花》,这也是郑正秋后期的代表作品。在这部影片中,胡蝶一人饰演了两个角色:一对叫大宝、二宝的孪生姐妹。这对孪生姐妹因为生活境遇不一样、命运也不一样、性格也不一样,所以在表演上是有一定难度的。胡蝶较准确、生动地凸显了这两个角色的性格特点,应该讲这是她表演较成熟的、也是最能体现其演技的一部作品。尽管今天来看《姊妹花》在思想上和艺术上还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和问题,但在当时应该说是一部较成功的影片,也是郑正秋的代表作。这部影片曾在上海星光大戏院连映了60多天,创造了很高的票房记录,仅次于当时蔡楚生的《渔光曲》(连映了80多天)。这就说明该影片在广大观众中产生的影响是很大的。

在《姊妹花》之后,胡蝶又出演了一部重拍片《空谷兰》。《空谷兰》在20年代曾经被拍摄成无声片,由张织云主演;这一时期明星影片公司将其重拍,并由胡蝶来主演。她在该片中也是一个人演了两个角色:一个是女主人公、一个是女仆。这说明她的演技是比较成熟、比较好的,所以能够得到导演的赏识。《姊妹花》和《空谷兰》是1935年中国应邀参加苏联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时送出去参赛的7部影片中的2部,它们都受到国外电影界和电影观众的肯定。当时出国的电影代表团中,胡蝶是唯一的演员代表,其他如周剑云等都是明星公司的管理人员。胡蝶是第一个出访的、进入国际电影节的中国女演员,由此扩大了她自己作为演员的声誉和影响。回国以后,她还出版过一本游记——《欧游杂记》一书。应该讲,30年代是胡蝶表演艺术成就辉煌的一段时期。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有一段时间她中断了表演;到40年代后期又拍了一些影片。50年代至60年代,她到香港后为邵氏公司拍摄了一些影片,其中《后门》还获得了亚洲电影节最佳影片奖,她也获得了最佳女演员奖。直到1966年,她还拍摄了几部影片。如此长的艺术表演生涯和艺术生命力,在其同时代的女演员中是很少见的。

胡蝶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作为一个女演员,她自身的条件比较好,人长得漂亮,有银幕感召力和吸引力。第二,她自小生活在北方,国语说得很好,能讲一口漂亮的国语。进入有声片时代后,与其他女演员相比,这是一个较大的优势。第三,她在明星影片公司时得到了郑正秋的赏识,她认郑正秋为先生,郑正秋注重对她进行培养和提携。第四,胡蝶的艺术创作态度较严肃认真,即使她成为“电影皇后”、著名影星之后,在拍摄影片的过程中,她从来不耍大牌、不摆架子,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部影片的创作。她和导演、其他演员及摄制组成员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有一种亲和力,大家对她在戏德戏风方面都有很好的评价。因此,我觉得胡蝶在表演方面取得的成功,应该从上述几个方面去看。

赵:胡蝶作为“电影皇后”在社会上的声誉很大,除了演戏之外,她的作风等都会受到关注。媒体对她的宣传就像皇后式的宣传,貂皮大衣啦、车啦……她是很可以耍大牌的,但是她不耍大牌。她在当时也是许多高贵女人的偶像,对其生活方式的仿效。阮玲玉演得真好,但对世俗的影响没有胡蝶那样深,胡蝶真的是社会关注的明星。阮玲玉演技好,是知识分子喜欢研究的那种类型,大众可能还是喜欢胡蝶这一类型的演员。

周:是的,她们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演员。

(三)关于魏鹤龄(www.daowen.com)

赵:刚才谈了两位女演员,现在再谈两位男演员吧。先请你评价一下魏鹤龄,可以吗?

周:可以。在中国现当代的电影男演员队伍里,魏鹤龄是一个很有个性和风格的演员。他在话剧舞台和银幕上都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形象,给广大观众留下了较深刻的印象。这些人物形象在中国话剧史和电影史上均有一定的地位。魏鹤龄的家庭出身和生活境遇都比较困苦,他曾经经受了社会底层的种种磨难,从事过很多的职业。这一段生活经历,为他以后的表演艺术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他早期曾在舞台上演过很多话剧,包括田汉的《名优之死》等作品。1934年他登上了银幕,开始从事电影表演工作。在他30年代所拍摄的影片中,作为银幕形象的成名作应该是《马路天使》,他把报贩老王这样一个底层小人物的形象演得很准确,也很动人。他运用朴素的演技生动形象地演绎了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生活困苦,但却具有纯朴、善良性格的角色。作为一个话剧演员,他在银幕上的表演并没有用那种夸张的表演方法,而是很内敛。他表演时不注重外在形体动作的设计,而是更多地注重人物内在情绪的挖掘和体验。尽管报贩老王这个角色在《马路天使》中是一个配角,并不是主角,但魏鹤龄的出色表演还是给观众留下了较深刻的印象。

此后魏鹤龄虽然还拍摄了一些影片,但是我觉得他的代表作还是1954年拍摄的《祝福》。《祝福》这部影片是把文学名著改编成电影的艺术精品,而他在影片中塑造的贺老六的银幕形象,则为电影艺术画廊增添了一个新的艺术形象。这部影片是根据鲁迅的同名小说改编拍摄的,鲁迅在小说中对贺老六的描写并不多;后来夏衍在改编时对原著进行了丰富和发展,在原著的基础上对贺老六这个角色进行了再创造,使这一人物形象变得更加丰满了。魏鹤龄对这个角色性格的把握十分准确,表演也很传神。贺老六是一个山区农民,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言辞和表达;但是,其性格非常纯朴善良。他与祥林嫂从最初认识时的陌生,到组成家庭后的幸福与和谐,魏鹤龄把这一过程中贺老六的情绪转换演得十分清晰准确。特别是两人的成亲及第二天早上再次相见的那场戏,他把贺老六这样一个山区农民汉子纯朴、丰富的内心情感有层次地表现出来了。正是因为该片女主角的扮演者白杨演活了祥林嫂,而魏鹤龄演活了贺老六,两个演员的配合非常默契,表演十分精彩,所以就把这部影片撑起来了。可以说,这部影片是魏鹤龄整个演艺生涯中的闪光点,是其表演艺术的高峰。当然,他后来还成功地饰演过一些角色,如《鲁班的传说》里的鲁班,《燎原》里的老矿工,《家》里的高老太爷等。高老太爷出场后戏不多、镜头也不多,但魏鹤龄很好地把握住了这个角色的特点,把这个人物演得较生动传神。总之,他的戏路还是比较宽的。

从总体上来说,作为一个演话剧出身的演员,魏鹤龄在银幕上的表演同有些话剧演员在银幕上的表演相比,有一个明显的不同之处,即他能够适合电影艺术表演的要求,能够把握电影艺术自身的特点,没有夸张的形体动作和语言台词风格;其表演十分自然朴实,很生活化、很内敛,也很有内涵,他所塑造的不少角色是经得起推敲的。应该说,他是一个很有艺术个性和风格的男演员。

赵:魏鹤龄的个性很有特点,在这方面您了解些什么?

周:对他个人生活和日常作风方面的个性,我了解得不是很多。我觉得他在生活中也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

赵:是的,他很内向但很聪明。他拍出来的东西特别有生活底蕴。

(四)关于金山

赵:下面再请你评价一下金山吧。

周:金山在中国话剧和电影两个领域里是较有成就的一个“多面手”,他既是演员,同时又能够自己写剧本、当导演。30年代期间,他曾经在蓝衣剧社领导过工人话剧运动;后来在左翼戏剧运动中他也很活跃,组织过40年代剧社等。抗战爆发以后,他和洪深一起负责救亡演剧二队的工作,担任过副队长。后来又活跃在重庆的话剧舞台上,塑造了不少艺术形象。总之,他在话剧方面做出过较大的贡献。同时,他也涉足电影的创作和拍摄。虽然他拍摄的影片不是很多,但都很有特点。例如,他于30年代拍摄的影片《夜半歌声》是其在电影方面的成名作。他在影片中饰演了男主人公宋丹萍,把一个受欺凌、受侮辱的人物的内心情感和复仇情绪演得非常准确。特别是宋丹萍被毁容后,当他揭开自己脸部的纱布,看到自己面目全非的脸庞时内心的痛苦、愤怒以及由此产生的复仇情绪等,金山都较好地表演出来了,其表演既有层次感,也很有激情。这部影片和这一人物形象在当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应该讲,金山在银幕表演中带入了话剧表演的激情。在这一点上,他和魏鹤龄有所不同。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47年他编导了影片《松花江上》,这部影片是40年代后期中国电影创作中一部优秀之作,它在中国电影走向成熟的过程中有一定的贡献和地位。作为金山后期银幕表演的代表作是1959年拍摄的影片《风暴》,该片是根据同名话剧改编的,金山是自编自导自演,在影片中饰演大律师施洋。这个角色在影片中是很有光彩的一个人物形象。由于当时银幕上塑造得较成功的革命知识分子的艺术形象比较少,所以这一角色就有较独特的意义和价值。金山在表演中把大律师施洋的精神风貌和个性特点,以及他在大罢工中发挥的作用,刻画得很有个性,其表演挥洒自如,能体现出这个角色的风格特点。因此,可以说这一形象是金山在银幕上塑造得最出色、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我觉得金山在这个时期的电影创作中尽管拍摄的影片不是很多,但却能很好地表现出人物的个性和气质。特别在塑造施洋这个角色时,他还较好地借鉴了中国戏曲的表演手法(如京剧的亮相等),有意识地追求民族化的表演风格,这是十分可贵的。由此也说明他在表演上是注重艺术探索和追求创新的,这也是他和其他一些电影演员在表演中不同的地方。他经过话剧舞台的锤炼,自身的艺术修养也较为全面,是一个优秀的男演员。

赵:他被称为“金老虎”,您知道为什么叫“金老虎”……

周:我还不太清楚这一绰号的来历,但是知道他被称为“金老虎”。这可能既和他的家世及交往的对象有关,也和他的脾气、个性与作风有关吧。他是杜月笙的“弟子”,他的三哥曾任上海市社会局局长,是很有权势的人物。夏衍曾经在回忆录中写到有一次约金山见面,只见他穿着长皮靴、猎装,十分引人注目。可见他是很有个性的一个人。

赵:金山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身份特别多、很复杂。

周:是的,这可能是当时地下工作的需要。因为他在左翼时期与夏衍等戏剧电影界的领导人接触较多,后来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也做过很多统战方面的工作,故而经常变换身份。40年代后期他又奉命接管伪“满影”,接管后成立了长春电影制片厂,他当过厂长;并利用和国民党中宣部部长的关系,拍摄了影片《松花江上》。总之,他在各方面都做过较多的工作。

赵:有人说,金山一生有三个关系:和党的关系,其实是地下党;和艺术的关系,包括电影话剧表演、导演和教学等;和女人的关系,这方面您清楚吗?

周:前两种关系知道得比较多,后一种关系虽然也知道一些,但具体不是很清楚。只知道他40年代在重庆时追求张瑞芳,并与之结婚;50年代初在北京时又和张瑞芳离婚,并与孙维世结婚等。

赵:谢谢你,周教授,我们今天的采访就到这里,耽误了你很多时间。

周:不客气,赵导,再见。

(孙晓红根据录音整理,本人又略作修改补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