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正确把握电影与现实的审美之间的关系

正确把握电影与现实的审美之间的关系

时间:2023-07-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正确把握电影与现实的审美关系最近,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张宏森在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电视创作研讨会上点名批评了《苹果》等影片,认为这些影片的编导为了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而故意选择表现社会阴暗面的题材,以迎合西方评委的口味;并认为近年来中国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的创作不仅没有进步,甚至还在退步。近年来,电影创作的数量不断上升,但有影响的现实主义力作并不多,主宰电影市场的仍然是商业大片。

正确把握电影与现实的审美之间的关系

正确把握电影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最近,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张宏森在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电视创作研讨会上点名批评了《苹果》等影片,认为这些影片的编导为了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而故意选择表现社会阴暗面的题材,以迎合西方评委的口味;并认为近年来中国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的创作不仅没有进步,甚至还在退步。其直言不讳的尖锐批评产生了很大反响,也引起了一些争议。窃以为,他的批评意见是值得电影界认真思考和反省的。

应该看到,电影既是一种文化商品,也是一种精神产品。作为一种具有广泛传播效应的大众媒介,它在给人以审美娱乐的同时,也往往承传着民族的精神文化传统,传播和建构着文化价值观念,并体现出一定的文化价值取向。因此,对于现实题材电影的创作来说,创作者首先应该正确把握好电影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使影片既能真实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生动形象地表现普通民众的生存状况、心态情绪和理想追求;又有利于弘扬民族的精神文化传统,建构民族的核心文化价值体系。从而使观众通过影片观赏,在获得娱乐享受的同时,也能正确认识社会现实,并接受其文化价值观念。

现实生活是纷繁复杂的,也是生动鲜活的,它给电影创作提供了非常丰富的素材。显然,一部影片选择什么题材、叙述什么故事、塑造何种人物、表达何种情感,与创作者自身的思想境界、艺术追求和审美眼光是分不开的。也许,《苹果》所叙述的故事在生活中是有的,但是,即使有这样的情况,那也是极个别的现象。创作者把这样的故事搬上银幕究竟要表现什么思想内涵?要传递给观众怎样的文化价值观念?这是值得深思的间题。特别是当西方评委都质疑影片故事的真实性时,其存在的问题更应该引起警觉。

我们并不主张电影创作要漠视或回避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和丑恶现象,不主张把复杂多样的社会生活作简单化的艺术处理。但是,我们也不主张随意夸大或津津乐道生活中的阴暗面,那种认为把现实生活描绘得越黑暗、越丑陋,作品就越深刻、越叫座的看法是错误的,也是不应该提倡的。电影创作当然可以审丑,可以触及和表现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可以揭示人性中丑陋的一面,写出人性的复杂性。但是,创作者在审丑的过程中应该渗透和表现出自己的美学评价,应该体现出正确的文化价值取向。那种夸大生活苦难、伤害民族情感、亵渎正义精神等的不良做法,以及过分的暴力渲染、变态的性爱描写等,都是不可取的。显然,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拍什么,而在于怎么拍,在于创作者通过审丑要达到什么目的,要表达什么样的生活理想,要开掘出什么样的思想内涵。总之,艺术创作不能放弃对真善美的追求,不能忽视作品对人们的精神和心灵所产生的影响。

当然,通过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方式为中国电影赢得荣誉、赢得海外市场,这种意图和做法本无可非议。但是,如果为了达到获奖之目的而故意选择一些表现社会阴暗面的题材,以迎合西方评委之口味,这种做法则不可取。创作者不应该把争取获奖视为拍电影的终极目标,更不应该为此而放弃艺术家的良知和责任。电影创作要为人民大众服务,创作者心里要始终装着广大观众,这应该是拍电影的宗旨。显而易见,中国电影首先应该面向国内市场,满足本土广大观众审美娱乐之需求,成为其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这是电影创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如果创作者关注获奖多过关注广大观众的需求,那就会本末倒置,误入歧途。因为失去了国内广大观众的喜爱和支持,中国电影很难有持久的艺术生命力,也很难有更大、更快的发展。(www.daowen.com)

无疑,现实题材电影的创作首先应该注重描绘出生活的真相,表现出生活的真实。但是,生活的真实并不完全等同于艺术的真实,而从生活真实到艺术真实的转换,还需要创作者表现出自己的艺术创造力和思想穿透力,需要创作者倾注自己的真情实感。即使是那些追求纪实美学风格的影片,在电影叙事和镜头语言中也应该显示出创作者的审美判断和情感取向;而过度的冷静和客观,不仅反映了创作者对生活的冷漠,而且也会影响影片的艺术感染力。因为一部成功的影片,不仅显示了创作者对生活的真知灼见,而且也应该是其人生体验的结晶。它不仅要使观众从中获得启迪,而且还应该打动观众的心灵,使之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近年来,电影创作的数量不断上升,但有影响的现实主义力作并不多,主宰电影市场的仍然是商业大片。许多现实题材的艺术片进不了院线,有些影片即使进入院线放映,也因为缺乏观众而很快被撤下来。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缺少使观众心灵震撼,并为之喜闻乐见的精品佳作,则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从总体上看,当下电影创作者在作品中肯定和弘扬正面精神价值的艺术把握力不够,对所表现的生活尚缺乏透彻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因而其影片所进行的艺术概括往往流于表面和肤浅。同时,如何恰当地把握影片的娱乐元素,采取更有艺术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叙事策略,并在形式技巧上不断探索创新,以适应今天观众消遣娱乐之需要,也存在着较多需要改进的问题。

回首百年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现实主义电影的创作已形成了优良传统,我们应该珍惜和发扬这种优良传统,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容,让新世纪的中国电影不仅能满足广大观众的审美娱乐需求,并以新的风貌亮相于国际影坛;而且能使之有利于民族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建构,并为健康和谐的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精神支撑。

(原载2007年4月2日《解放日报》,题目被改为《值得认真思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