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女真兵团奇袭明朝萨尔浒,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优势击溃大军

女真兵团奇袭明朝萨尔浒,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优势击溃大军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立后金政权的女真人,原本只是个一盘散沙一般的贫穷部族,但是这盘散沙聚沙成塔,竟然打败了泱泱大国——明朝,并于公元1619年打出了一个以弱胜强、各个击破的经典战例——令后人无限唏嘘的萨尔浒之战。于是,努尔哈赤利用明军各路大军先后抵达的时间差,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结果界凡城尚未攻打下来,努尔哈赤就已率军赶到,并以优势兵力猛攻明军在萨尔浒的大营,明军大败。至此,萨尔浒之战结束。

女真兵团奇袭明朝萨尔浒,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优势击溃大军

在明军的战争史上,一种屡试不爽的战术,就是“分进合击”。

在赫赫有名的“万历三大征”中,明朝就通过“分进合击”,打胜了不少经典战役。装备了火器等先进装备的明军,虽然缺少骑兵,导致其机动性有限,但通过分进合击,可以成功弥补这个短板,且以强大的火力优势牵制并最终战胜敌人的主力。

但是,就是这种看似“无敌”的战术,却在万历晚期的一场战役里结结实实地吃了大亏,这就是萨尔浒之战!

电影《绣春刀2》中,残阳似血,明军全军覆没,一败涂地,电影凄凉的色调和哀婉的配乐更给这一战争场景增添了悲凉的色彩。“几万条人命,割草一般就没了”,而这场导致明军惨败的战役,其原型就是萨尔浒之战。

那么历史上真实的萨尔浒之战是怎样的?真的像电影中表现的一样惨烈吗?

十七世纪的明朝已经病入膏肓,就像一个步履蹒跚的老人拄着拐杖行走于独木桥上,一个趔趄都可能置其于死地。可悲的是,明朝摔倒了两次,一次是关内的农民起义,一次是关外的女真崛起。血气方刚的女真汉子对这位拄着拐杖的老人可没有客气。

建立后金政权的女真人,原本只是个一盘散沙一般的贫穷部族,但是这盘散沙聚沙成塔,竟然打败了泱泱大国——明朝,并于公元1619年打出了一个以弱胜强、各个击破的经典战例——令后人无限唏嘘的萨尔浒之战。

萨尔浒之战是明朝对后金都城赫图阿拉发起的一场围攻战,不过战局并没有像明朝君臣所设想的那样发展——明军不仅没有踏进赫图阿拉一步,消灭后金政权,反而惨败于萨尔浒。

这一切还要从努尔哈赤说起。努尔哈赤出生于赫图阿拉城的一个小部落酋长的家中,其父塔克世本是明辽东总兵李成梁麾下的将领。在李成梁攻击古勒城时,塔克世被明军误杀。因此,努尔哈赤与明朝结了仇,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公元1583年,努尔哈赤以父亲留下的十三副遗甲起兵,开始南征北战,征讨四方,先后吞并了海西女真、东海女真以及索伦部等部族,统一了东北各部。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称大汗,在赫图阿拉建立金政权,史称“后金”。

努尔哈赤的下一个目标就是老冤家——明朝。

公元1618年,做好充分准备的努尔哈赤宣布“七大恨”,历数明朝对女真的七大罪状,正式起兵向明朝发起进攻。之后不久,努尔哈赤击败抚顺、清河等地的明军,并且占领了抚顺以东的诸城堡

第二年,万历皇帝任命杨镐为辽东经略,以杜松、马林、李如柏、刘綎为主将,分四路大军围攻赫图阿拉,萨尔浒之战由此爆发。

明朝的策略是分进合击:杜松率领近三万人攻城西,李如柏领军万余人攻城南,马林率领两万人攻城北,刘綎率军两万攻城西南,加上朝鲜军、女真叶赫部等兵力,明朝总共发动十余万大军围攻赫图阿拉。四路大军约定日期,合击赫图阿拉。而后金以八旗军为主,共六万余人,兵力只有明军的一半,处于劣势。

因此,努尔哈赤的首要任务就是逆转兵力上的劣势,他决定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在局部形成兵力优势。(www.daowen.com)

恰好此时,明军的分进合击战术暴露出了一个巨大的缺陷。明军的理想是四路大军同时在赫图阿拉城下汇合,但是四路军队走的路不同,遇到的阻击不同。而其中实力最强的杜松部贪功冒进,走得最快,压根没等队友到位就孤军深入了。

于是,努尔哈赤利用明军各路大军先后抵达的时间差,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

杜松部出抚顺、过浑河,到达萨尔浒后,以两万明军驻守萨尔浒,杜松则亲率一万人攻打要地界凡城。结果界凡城尚未攻打下来,努尔哈赤就已率军赶到,并以优势兵力猛攻明军在萨尔浒的大营,明军大败。

对方老巢没打下来,自己的大营倒先丢了。拿下萨尔浒,努尔哈赤再回过头来和界凡城内的守军夹击杜松的军队,杜松毫无还手之力,全军覆没,杜松本人也战死。

北路,马林率大军占据尚间崖、斐芬山和斡珲鄂谟,形成掎角之势,正准备步步为营、徐徐前进,但这边打败杜松的努尔哈赤已经风风火火地赶过来了。努尔哈赤先攻克斡珲鄂谟,随后和驻守尚间崖的马林大战一场,结果明军大败,马林仅带领几名士兵逃跑。斡珲鄂谟和尚间崖失守,斐芬山的明军就更惨了——驻扎于此处的明军全军覆没。

南路的刘綎更倒霉。首先,南面的路不好走,又陡又窄,两匹马想并排通过都不行;其次,刘綎部碰上了又下雪又刮风的极端天气;最后,军中还缺少粮草。等刘綎好不容易克服重重困难,到达距离赫图阿拉仅五十余里的阿布达里冈时,杜松、马林两部都已经全军覆没,刘綎孤立无援。而连胜两仗的后金军由代善和皇太极率领,伏击明军。此战,明军全军覆没,刘綎也战死沙场,其麾下的朝鲜军投降后金。

西南路,李如柏本来就不想和后金交手,出兵后也一直行进缓慢。走到虎栏关时杨镐惊闻其他三路惨败的消息,命令李如柏率军返回。不过在返回的路上,李如柏还是出了丑,此时的明军和当年淝水之战后的前秦军队颇有几分相似之处,“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听到后金军的鸣锣声,以为是追兵来了,结果连敌人的面都没见着,自己的人就先乱起来,发生了踩踏事故。在事故中,明军死亡一千多人。

至此,萨尔浒之战结束。明朝四路大军出师,结果两路主将战死,一路主将逃跑,另一路未战而退。

后金军此战的胜利要归功于努尔哈赤成功的战术:八旗军兵精将勇、骁勇善战,而明军腐败、疏于战阵,分兵弱化了自身实力,被努尔哈赤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

此战,无论是消灭杜松、马林还是刘綎部,后金军都是依靠局部的优势取得胜利的。努尔哈赤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将整体上的兵力劣势转化为局部的兵力优势。

萨尔浒之战标志着后金的崛起和明朝的衰落。此战过后,双方之间形势逆转,后金转为主动进攻,明朝转为被动防御。明朝在之后与后金的战争中屡屡失利,这个步履蹒跚的老人已经是强弩之末,大明王朝即将日落西山。

知识链接 明朝火器的退化

在萨尔浒之战中,努尔哈赤“各个击破”的战术能够成功实施,很关键的一点就是明军火器装备的退化。

虽然从表面上看,当时明军的火器属于世界先进水平,但由于朝廷官员长期腐败,明军的火器装备早已经大打折扣。萨尔浒之战前,明军使用的火器,大多已经老旧不堪,很多火炮竟然二十多年没有用过,许多战车的挡板也已经腐坏。明军的很多火器兵,二十多年里没有训练过一次,甚至需要在开战前临时演练,以熟悉火器的性能。看上去强大的火器,其杀伤力已经大打折扣,当然也就无法抵挡后金军队的攻击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