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假道伐虢:狡诈之计遭双倍夹击

假道伐虢:狡诈之计遭双倍夹击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按语假地用兵之举,非巧言可诳,必其势不受一方之胁从,则将受双方之夹击。在今山西平陆北,公元前655年晋国假道伐虢时,被晋突袭所灭。典故探源假道伐虢,假道,是借路的意思。语出《左传·僖公二年》:“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周瑜妄想“假道伐虢”夺回荆州,却瞒不过诸葛孔明,计谋一旦败露,尚不能全身而退,岂不悲乎!

假道伐虢:狡诈之计遭双倍夹击

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困,有言不信

按语

假地用兵之举,非巧言可诳,必其势不受一方之胁从,则将受双方之夹击。如此境况之际,敌必迫之以威,我则诳之以不害,利其幸存之心,速得全势。彼将不能自阵,故不战而灭之矣。如:晋侯假道于虞以伐虢(guó),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师还,袭虞灭之(《左传·僖公五年》)。

注释

①两大之间:这里指介于两个大国之间。②胁:胁迫。从:屈服。③假:凭借。势:态势。④困,有言不信:语出《易经·困卦》。困: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坎下兑上),上卦为兑为泽,为阴;下卦为坎为水,为阳。卦象表明,本该容纳于泽中的水,现在离开泽而向下渗透,以致泽无水而受困,水离开泽流散无归也自困,故名为“困”。困:困乏,困境。卦辞曰:“困,有言不信。”《周易姚氏学》解释为:“处困之不见信于人,故有言不信。”意思是:处于困难的境地,不肯轻易听信别人的空话。此计应用此卦理,是说处在两个大国之间的小国,面临着受人胁迫的境地时,我若说援救他,他在困顿中会相信吗?⑤晋侯:即晋国的国君,此处指晋献公。虞:周文王时建立的诸侯国。姬姓。在今山西平陆北,公元前655年晋国假道伐虢时,被晋突袭所灭。虢:春秋时代诸侯国名。有东虢、西虢、北虢之分。姬姓。此处指北虢,建都上阳(今河南陕县东南),占有今河南三门峡和山西平陆一带。公元前655年为晋所灭。

译文

处于敌我两个大国之间的小国,当受到敌人用武力胁迫小国屈从于他时,我方应以援助的姿态,借机把力量渗透进去。对于处在困顿中的国家,只有口头许诺,是难以取得他的信任的。

按语译文

借别的国家的道路去打仗,不是仅靠花言巧语所能蒙骗取得的,必须是这个中间势力处于不受一方势力的威胁,而是处于双方势力的夹击中。在这种情况下,敌方必然会用武力逼迫他屈服,我方则用不使他受害为诱饵,利用他侥幸图存的心理,迅速控制局势。他势必不能守住阵地,这样不用经过实战就能把他消灭了。例如:春秋时晋国向虞国借道攻打虢国,晋国消灭了虢国以后,虢公丑逃奔到周朝的京师洛阳。晋军灭了虢国后在回师的途中,再度借道虞国,趁其失去戒心而最后又消灭了虞国(《左传·僖公五年》)。

典故探源

假道伐虢,假道,是借路的意思。语出《左传·僖公二年》:“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

历史实例

1.楚文王灭蔡

东周开始,周王朝由强盛转弱,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小的诸侯国不断被吞并,较大的诸侯国也趁王权衰落,扩张自己的势力。楚文王时期,楚国势力日益强大,汉江以东小国,纷纷向楚国称臣纳贡。当时有个小国叫蔡国,仗着和齐国联姻,认为有个靠山,就不买楚国的账,楚文王怀恨在心,一直在寻找灭蔡的时机。

蔡国和另一小国息国关系很好,经常往来。但是,有一次息侯的夫人路过蔡国,蔡侯没有以上宾之礼款待,气得息侯夫人回国之后,大骂蔡侯,息侯对蔡侯有一肚子怨气。

楚文王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认为灭蔡的时机已到。他派人与息侯联系,息侯想借刀杀人,向楚文王献上一计:让楚国假意伐息,他就向蔡侯求救,蔡侯肯定会发兵救息。这样,楚、息合兵,蔡国必败。楚文王一听,何乐而不为?他立即调兵,假意攻息。蔡侯得到息国求援的请求,马上发兵救息。可是兵到息国城下,息侯竟紧闭城门,蔡侯急欲退兵,楚军已借道息国,把蔡国围困起来,俘虏了蔡侯。(www.daowen.com)

蔡侯被俘之后,痛恨息侯,对楚文王说:“息侯的夫人息妫是一个绝代佳人。”他这话是为了刺激好色的楚文王。楚文王击败蔡国之后,以巡视为名率兵到了息国都城。息侯亲自迎接,设盛宴为楚王庆功。楚文王在宴会上,趁着酒兴说:“我帮你击败了蔡国,你怎么不让夫人敬我一杯酒呀?”息侯只得让夫人息妫出来向楚文王敬酒。楚文王一见息妫,果然天姿国色,马上魂不附体,决定要据为己有。第二天,他举行答谢宴会,早已布置好伏兵,席间将息侯绑架,轻而易举地灭了息国。

息侯以一己之私怨,置息国疆土与人民于不顾,一心想楚国给他报仇,没想到最终落得个国破家亡的下场,不亦悲乎!

2.诸葛亮周瑜

荆州牧刘表的长子刘琦病危时,把荆州民众托付给了刘备。为了离间孙、刘两家的关系,曹操表奏汉献帝封周瑜为总领南郡的太守。这个总领南郡太守不过是个虚职,因为荆州至今还被刘备占着。周瑜果然中了曹操的奸计,命鲁肃去见刘备索回荆州。

刘备听说鲁肃来索要荆州,很是慌张。诸葛亮对刘备说:“主公不必忧虑,我自有良策,到时候鲁肃一提荆州之事,您就大哭,然后我与他周旋。”

鲁肃到来后果然开口便索要荆州,刘备听罢放声大哭。这一哭,反而把鲁肃弄糊涂了。诸葛亮在旁开了腔:“当初我主向吴侯借荆州时,答应取得西川便还。但仔细一想,益州刘璋是我主之弟,乃同胞骨肉,若兴兵取他的城池,恐被外人唾骂;如果不取,归还荆州,又何处安身?假如不还荆州,于吴侯的面上又不好看。我主进退两难,所以大哭。”鲁肃本是个宽仁的长者,见刘备如此哀痛,便答应了诸葛亮提出的延期归还荆州的请求。

周瑜听完鲁肃的汇报,便大发雷霆,周瑜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要鲁肃再去荆州。鲁肃依照周瑜的吩咐对刘备说:“吴侯十分同情您的处境,与众将商量后决定起兵替您取西川。取了西川,再换回荆州,这样西川只当是东吴给您的一份嫁妆。军马过路时,希望提供些粮草,别无他求。”

刘备有些犹豫不决,诸葛亮在一旁连忙点头说:“难得吴侯的一片好心!雄师来到后,一定远接犒劳。”鲁肃听后,暗自高兴。等鲁肃走后,刘备向诸葛亮询问东吴的真正用意。诸葛亮答道:“此乃周瑜的‘假途灭虢’之计。名为收西川,实则取荆州。不过,周瑜骗得了别人,骗不了我。周瑜此次前来,我叫他死无葬身之地。”

周瑜起兵五万人,浩浩荡荡开向荆州。来到荆州城下,周瑜本以为刘备等会打开城门,箪食壶浆迎接他,然后他趁机掩杀过去。没想到一声梆子响过后,城上无数士兵一齐竖起刀枪,严阵以待。吴军背后也杀声四起,皆言要活捉周瑜。周瑜知道上了诸葛亮的当,怒气填胸,箭疮复发,坠于马下,倒地而亡。

荆州地理位置、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刘备一借荆州永不归还,不惜毁掉与东吴的联盟关系。周瑜妄想“假道伐虢”夺回荆州,却瞒不过诸葛孔明,计谋一旦败露,尚不能全身而退,岂不悲乎!

3.苻坚灭燕

公元369年,东晋桓温举兵讨伐前燕。前燕王慕容暐派使臣到前秦,提出用虎牢关以西地区送给前秦为条件,请求前秦出兵援助。

前秦苻坚与群臣商议此事。大多数人不同意发兵救燕,因为当初桓温攻打前秦时,前燕袖手旁观。但是,大臣王猛的意见与众不同,他说:“如果桓温占领了燕国,力量会更加强大,这对秦国是不利的。如果我们与燕国合兵一处攻打桓温,桓温将不是对手。经过交战,燕国的力量会大大削弱,到那时我们可以就地占领燕国。”苻坚听从了王猛的计谋,派兵两万去救燕。

在燕秦联合抵抗下,桓温被迫退出前燕。秦军在前燕撤退之前,便向前燕王索要虎牢关以西地区。前燕王支支吾吾,有意抵赖。这样正中苻坚的下怀,前秦终于吞并了前燕。

苻坚救燕本来就抱着假途灭虢的想法,前燕王食其诺言,正好为前秦军灭燕提供了口实,遭受兵灾的前燕犹如案板上的鱼肉,任前秦随便宰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