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天以困①之,用人以诱之②,往蹇(jiǎn)来连③。
按语
兵书曰:“下政攻城④。”若攻坚,则自取败亡矣。敌既得地利,则不可争其地。且敌有主而势大,有主则非利不来趋,势大则非天人合用不能胜。汉末,羌率众数千,遮虞诩(xǔ)⑤于陈仓、崤(xiáo)谷。诩即停军不进,而宣言上书请兵,须到乃发。羌闻之,乃分抄旁县。诩因其兵散,日夜进道,兼行百余里,令军士各作两灶,日倍增之,羌不敢逼,遂大破之。兵到乃发者,利诱之也;日夜兼进者,用天时以困之也;倍增其灶者,惑之以人事也(《后汉书·虞诩》)。
注释
①待:等待。这里是利用或依靠的意思。天指天时、天候等自然条件。《孙子兵法·计篇》:“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困:围困。②用人以诱之:用人为的假象去诱惑敌人。③往蹇来连:语出《易经·蹇卦》。本卦为异卦相叠(艮下坎上)。上卦为坎为水,下卦为艮为山。山上有水流,山石多险,水流曲折,言行道之不容易,这是蹇卦的卦象。彖曰:“蹇,难也,险在前也。见险而能止,知矣哉。”意思是说,蹇卦是难,前面有危险。看到危险能停止前进,这是有智慧的表现。蹇:困难。连:连为一体的意思。这句意谓,向前有危险,就停下来巩固自己,等待情势变化。④下政攻城:参见《孙子兵法·谋攻篇》:“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孙子认为,攻城是下策,不得已而为之。政:这里有策略的意思。⑤虞诩:东汉陈国武平城(今河南鹿邑西北)人,字升卿,曾为武都(今甘肃成县)太守,镇压羌人起义。
译文
等待天时对敌方不利时再去围困他,用人为的假象去诱骗他。运用蹇卦的原理:往前有危险,就停下来巩固自己,等待情势转变引诱敌人过来。
按语译文
《孙子兵法》中说:“最下的策略是围攻城邑。”倘若不顾城池坚固而硬攻,那是自己寻找失败。敌人既然占了有利的地形,就不要再从地形上去争夺。况且敌军已经有了准备,兵力强大。敌人占据地利且已有准备,没有利益他是不会轻易来进攻的;敌人兵力占优,如果我方不利用天时和人谋等有利条件就无法取胜。东汉末年,羌人首领统率数千兵马,在陈仓、崤谷中阻挡虞诩行军。虞诩就此驻军停止前进,并扬言向朝廷请求援兵,等待援兵到来后再进军。羌人听到这一消息后,信以为真,就分散开到附近县城抢掠财物去了。虞诩便利用羌兵分散开的时机,下令日夜兼程向前进军,每日疾行百余里,又命令军士驻军做饭时做两个灶,如此则灶的数量每日增加一倍,羌人以为虞诩兵力大增,不敢再逼近他们,结果虞诩打破羌兵。虞诩宣称的要等待援军到来后再向前进军,就是用利诱的方法将羌人调开了;他命令昼夜急行军,就是要利用敌人分散开的有利时机来围困敌人;加倍修灶,就是人为地制造援军陆续赶到的假象来迷惑敌人(《后汉书·虞诩》)。
历史实例
1.公子光刺杀吴王
吴国公子光的父亲是吴王诸樊。诸樊有三个弟弟:大弟余祭,二弟夷昧,三弟季札。诸樊知道季札贤能,所以把王位传给他的弟弟,想三个弟弟依次继位,最后总能轮到季札。没想到,传到季札时,他隐匿不知去向,吴国人便立夷昧之子僚为吴王。公子光说:“如果以兄弟为顺序立诸君,则季札当立为王;若以儿子为序,则我当是继承人。”所以想夺取王位。但是,吴王僚有两个骁勇非常的弟弟时刻在身边,使公子光难以下手。
公子光为此事暗中着急。伍子胥看出了公子光的心思,打算帮助他,便献计说:“目前楚国动乱不安。如果你向吴王僚建议,趁楚国发生危机的时候,向楚国发动进攻,吴王僚一定会同意。然后你借口自己的脚扭伤,推举吴王的儿子掩余和烛庸带兵前去。这样,就可以除去吴王僚的羽翼,剩下一个吴王僚就好对付了。”(www.daowen.com)
吴王僚果然听从了公子光的所有建议。公子光见时机已到,便派专诸刺死了吴王僚,自己做了吴王。
伍子胥设计帮助公子光,调走了吴王僚身边的“猛虎”,使吴王僚孤立无援,公子光趁机夺得了王位。
2.长平之战
战国时,长平关是赵国的天然堡垒,易守难攻,秦国多次出兵攻打赵国,却被长平关守将廉颇击败。
秦国把坚守长平关的廉颇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精心策划了反间计,使赵王对廉颇起了疑心,将廉颇撤换下来,派去了无实战经验、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秦将白起为了引诱赵括离开长平关,故意打了几个败仗后退走。赵括求胜心切,轻易杀出长平关,出城追击秦军,结果进入了秦军的埋伏圈。白起将赵括的四十万大军断成两段,分而制之。
赵括只好就地筑起营垒,等待援兵。其实援兵早被白起悉数歼灭。赵括在营垒里苦等了四十余天,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这时秦军故意网开一面,引诱赵括强行突围,结果赵括轻易离开营垒,再次进入秦军的埋伏圈。这一次赵括回天无力,全军覆没。
在这里,秦军多次使用调虎离山之计。第一次用反间计调走了廉颇这只虎,第二次调赵括离开易守难攻的长平关,第三次诱骗赵括离开临时营垒。
3.孙策计夺庐江郡
东汉末年,群雄争霸,孙坚之子孙策,年少有为,年仅十七岁便继承父业,打拼天下。公元199年,孙策欲向北推进,准备夺取江北庐江(今安徽庐江)郡。庐江郡南有长江之险,北有淮水阻隔,易守难攻。占据庐江的军阀刘勋势力强大,野心勃勃。孙策知道,如果硬攻,取胜的机会很小。他和众将商议,定出了一条调虎离山的妙计。针对军阀刘勋极其贪财的弱点,孙策派人给刘勋送去一份厚礼,并在信中把刘勋大肆吹捧一番。信中说刘勋功名远播,令人仰慕,并表示要与刘勋交好。孙策还以弱者的身份向刘勋求救。他说,上缭经常派兵侵扰我们,我们力弱,不能远征,请求将军发兵降伏上缭,我们感激不尽。刘勋见孙策极力讨好他,万分得意。上缭一带十分富庶,刘勋早想夺取,今见孙策软弱无能,免去了后顾之忧,决定发兵上缭。部将刘晔极力劝阻,刘勋哪里听得进去?他已经被孙策的厚礼和甜言迷惑住了。
孙策时刻监视刘勋的行动,见刘勋亲自率领几万兵马去攻上缭,城内空虚,心中大喜,说:“老虎已被我调出山了,我们赶快去占据它的老窝吧!”于是立即率领人马,水陆并进,袭击庐江,几乎没遇到顽强的抵抗,就顺利地控制了庐江。刘勋猛攻上缭,一直不能取胜。突然得报,孙策已取庐江,刘勋知中计,后悔莫及,只得灰溜溜地投奔曹操。
孙策使用“调虎离山”之计,正是利用了刘勋贪财的弱点,引诱他离开大本营攻打别处,自己趁机占领了刘勋的地盘。这样孙策不费吹灰之力,便拥有了很大的势力范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