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周则意怠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②。太阳,太阴③。
按语
阴谋作为,不能于背时秘处行之。夜半行窃,僻巷杀人,愚俗之行,非谋士之所为也。如:开皇九年,大举伐陈④。先是弼请缘江防人,每交代之际,必集历阳,大列旗帜,营幕蔽野。陈人以为大兵至,悉发国中士马,既而知防人交代,其众复散。后以为常,不复设备,及若弼以大军济江,陈人弗之觉也。因袭南徐州,拔之。
注释
①备周则意怠:防备周密,就会使人斗志松懈,削弱战斗力。②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阴”“阳”是我国古代哲学文化的重要内容,这一学说是把宇宙万物作为对立统一体来看待,表现出我国古代哲学朴素的辩证思想。这里指“阴”往往包含在“阳”内,而不是在“阳”的对立面。这是一种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理论。③太:极,极大。阳:这里指完全公开的。阴:这里指极为隐蔽的。全句意为,在完全公开的行动里面可能潜藏着极为隐秘的计谋。④陈:南北朝时期的陈朝。公元557年陈霸先代梁帝,国号陈,建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公元589年,为隋所灭。
译文
一般来讲,军事防御体系周密时,其警觉性反而容易松懈,麻痹轻敌;平时司空见惯的,往往就不会再产生怀疑。诡秘的计谋往往就潜藏在公开的事物里边,而不是在公开事物的对立面上。非常公开的事情里往往蕴藏着非常的秘密。
按语译文
施行秘密的谋略,不能在不适合的时候和秘密的地方进行。夜半行窃、僻巷杀人都是愚蠢、鄙俗的人干的,智谋之士是不干这种事情的。如开皇九年,隋兵讨伐陈国。在此之前,隋将贺若弼统兵驻防江岸,每次换防时,一定要把军队集中到历阳,大张旗鼓,营帐蔽野。陈国以为隋兵要大举进攻了,就调发全国的兵马准备迎战,后来才发现隋军只是在换防,所以陈国集中的兵马就又解散了。以后习以为常,陈兵就不再戒备了,等到贺若弼率兵渡江时,陈国居然没有察觉到,因此隋军攻下了陈国的南徐州。(www.daowen.com)
典故探源
见《永乐大典·薛仁贵征辽事》。公元643年,唐太宗御驾亲征,领三十万大军直指东土高丽。一日,浩荡大军东进来到大海边上,帝见眼前只是白浪排空,茫茫无际,即向众将问及过海之计,四下面面相觑。忽传一个近居海上的豪民请求见驾,并称三十万过海军粮此家业已独备。帝大喜,便率百官随这豪民来到海边,只见万户皆用一彩幕遮围,十分严密。豪民引帝入室,室内更是绣幔彩锦,茵褥铺地。百官进酒,宴饮甚乐。不久,风声四起,波响如雷,杯盏倾侧,人身摇动,良久不止。太宗警惊,忙令近臣揭开彩幕察看,不看则已,一看愕然。满目皆一片清清海水横无际涯,哪里是什么在豪民家做客,大军竟然已航行在大海之上了!原来这豪民是新招壮士薛仁贵扮成,这“瞒天过海”计策就是他策划的。
“瞒天过海”这种计谋在某种程度上含有欺骗性在内,但其动机、性质、目的是绝不可以与“欺上瞒下”“掩耳盗铃”“夜中行窃”“僻处谋命”之类等同。这一计的兵法运用,常常是利用人们在观察处理世事中,由于对某些事情的习见不疑而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疏漏和松懈,因此乘虚而示假隐真,掩盖某种军事行动,使用伪装的手段,把握时机,出奇制胜。
历史实例
吕蒙白衣渡江
公元219年,曹操被关羽打得喘不过气来,于是派人割江南以封孙权,叫孙权起兵袭击关羽后方,以减轻自己的压力。孙权见关羽攻襄阳、樊城,实力大增,于是准备打破“联刘抗曹”的联盟,发兵攻打荆州。孙权帐下的吕蒙对孙权建议,关羽为人自负,必须要让一个没有知名度的人来接替自己,让关羽放松戒备,并推荐了陆逊。孙权同意了吕蒙的建议。陆逊一到陆口,就写信给关羽,大力赞颂关羽美德,并不遗余力地表达了自己的崇拜之情,希望关羽多多关照自己。关羽果真上当,骄傲轻敌,对东吴不再有戒心,把东线防备东吴的军队调赴樊城前线。得到消息的吕蒙便点兵三万,快船八十余只,选会水者扮作商人,皆穿白衣,在船上摇橹,不带甲胄,却将精兵伏于船中。江边烽火台上守台军盘问时,吴人答曰:“我等皆是客商,因江中阻风,到此一避。”随将财物送与守台军士。军士信之,遂任其停泊江边。约至二更,精兵齐出,将烽火台上官军缚倒,暗号一声,八十余船精兵俱起,将紧要去处墩台之军,尽行捉入船中,不曾走了一个。于是长驱大进,径取荆州,无人知觉。
等关羽得到消息,为时已晚,最终败走麦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