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习好或者性格外向的学生大出风头,学困生则静听或游离课堂之外;我们经常看到成绩好的学生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现象多。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达不到共同发展的要求。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自说自话的现象。
1.教师注重合作的形式,忽略了内涵,出现形式化倾向。很多老师在上课时都有意识地安排小组讨论,动辄让学生“讨论讨论”,于是几个孩子围坐在一起泛泛而谈,好像不这样的话,就不是顺应课改潮流,就不是健康的课堂。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表面热闹,流于形式,效果不明显。
2.教师缺乏对合作学习过程的关注指导。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未介入小组讨论,对讨论相持不下或者不深入的小组没有适时点拨,对信息交流的收集不及时,不了解合作学习的进展,教师主观地决定合作学习的时间长短,没有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仅空耗了时间,还大大降低了课堂效率。
3.学生的参与面不广泛,重优生、轻全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习好或者性格外向的学生大出风头,学困生则静听或游离课堂之外;我们经常看到成绩好的学生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现象多。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达不到共同发展的要求。(www.daowen.com)
4.学生间的合作不够积极主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自说自话的现象。学困生独立思考能力较差,质疑精神不够,在新知识的探讨中,往往没有主动地参与合作学习;而学优生由于基础较好,反应快,往往不顾学困生是否已经明白,就匆匆结束小组合作学习,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因此达不到共同进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有关教育,需要包容与关怀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