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传星
与我拍档的教师经常问我:“我们班的学生怎么就那么喜欢上你的美术课呢?”“你一来,学生都沸腾起来了,他们很喜欢你呀!”班主任教师有点醋意地说。
“你一不吼,二不罚,三不打,也不那么严肃,学生上课的纪律还是那么好,绘画兴趣还是那么浓,是不是有什么高招?”同行教师好奇地问。
其实哪里谈得上有什么高招,要说有什么方法的话,就是像奶奶一样真诚地关爱他们,要真心地去鼓励他们,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关爱的态度面对他们,用赏识的眼光去欣赏学生每一幅作品,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审美意识的提高,以及创新能力的锻炼。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首先,鼓励学生携带好美术工具。美术课不同于其他课,绘画工具是必不可少的,在美术课上学生不带工具是让美术老师头疼的问题。据了解,学生不带工具的原因很多:忘了、家长不买等等。学生与家长及部分主课教师对美术课的态度不端正,认为美术课是副科,可学可不学,那么美术工具带不带无所谓。其实美术课没有工具后果是很严重的。学生没有工具,就想找别人借,讲话就产生。不愿意借给别人,吵闹就开始,甚至打起来,矛盾重重,这样会影响带了工具的同学正常学习,整个课堂无法静下来,教师的教学工作无法开展,更谈不上高效率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有的教师就采用高压政策,用强制手段,气呼呼地匆匆结束美术课,学生自然也不开心。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纪律是课堂高效率的保证。对此,开学时,我想了一些办法:提前将下节课所需的工具写在黑板的右上角,让学生抄写在家庭作业本上,提醒学生勿忘;制定一些奖惩制度,不定时检查工具,带了的重奖,没带的不奖不罚,课堂上不许借工具,谁借就没收;用工具完成的作业得高分,没用工具完成的作业得低分;课堂上反复强调带工具的优势,不带工具的恶果,增强学生的荣辱意识。几天下来,全班没几个不带工具的,这样就有效保证了课程顺利进行。
其次,鼓励学生安全使用工具。学生有了工具不会使用,也会给课堂带来麻烦。因为美术课的特殊性,剪刀、小刀、针线是手工课常用的工具,也是学生容易产生好奇、攻击新强的工具。这些工具存在着使用不当带来的危险,同时,给教师组织教学增加难度,稍不留神,美术课变成受伤课。有些教师为了减少安全隐患将手工课调换成绘画课,或者从不上手工课。(www.daowen.com)
其实,我认为手工课也是美术课的重要环节,不能因为害怕学生受伤而一辈子不让学生接触剪刀、小刀。这是教育的逃避和失败。
对此,我是这样做的:从一年级起,花一定课时专教学生如何正确使用工具,讲一些工具使用不当带来恶果的故事,增强学生对工具的警觉性;让学生回家与父母共同完成一些剪切之类的任务,有效地训练学生尽快熟练正确使用工具;鼓励学生谁最会使用,谁最棒!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使用工具的习惯,为上好手工课做好准备。
再次,鼓励学生艺术的表现,激励学生艺术的灵感。美术没有“对”与“错”,不同的视角产生的感觉也不一样。“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些学生因不自信而不敢动笔画、动手做,害怕同学取笑。为此,我要求学生不要说“你画得乱七八糟”“你画了个丑八怪”“他画得难看死了”之类的话语。对于那些不自信学生的作业,要夸一夸“你一次比一次画得好!”对于优秀的学生夸一夸“你比老师画得还要好!”尽量给不自信的学生一点动手、动笔的勇气,给优秀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现代美术教育家伊顿说:“教育一种勇敢者的探险——尤其是艺术教育,因为它涉及人类的精神创造。”可见,创造性的思维在美术艺术的重要性。美术课上,如果教师引导不当,激励的语言不够,学生就会无法动笔,要么千篇一律,要么作品死气沉沉,毫无兴趣。为此,我借鉴语言艺术的感染力将课本上的作品进行讲解:欢快的节日——色彩鲜艳的美,广阔的海洋——宁静幽远的美,绿绿的植物——生命的美,金秋时节——华丽丰收的美……美出现了,学生思维活了,这时,鼓励学生将自己喜爱的事物,用自己独特形式表现出来,不要求相同,每个学生都要有自己的想法。结果,学生们的作业各有千秋,内容形式都很丰富。我从他们的美术作业中感受到了认真、专注、兴趣、喜爱,更体会到了美育的力量。
同学们在我的鼓励和赏识中发现美创造美,在宽松、严谨、有序的教学中,学生学得有滋有味,加上美术课比语文、数学有趣的优势,学生能不喜欢吗?这么一来,与主课教师“争宠夺爱”是势在必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