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丹
中国近些年的发展迅速,但许多相配套的社会建设没有跟上,基础教育就是其中之一。
我们都知道,国家在教育这一块这些年来的投入一年比一年多,教育改革也一直努力地进行着,各种教育思想,新型的教学模式层出不穷,也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教育新名词和相关的学者、专家。然而,一些家长、老师、学生、校长却在这举国上下的教育改革洪流中随波逐流,不知所措,犹豫着,彷徨着……
我倒不是对教育改革和投身教育研究的举措有何异议,正相反,有问题不改那才是大问题。亡羊补牢,未为晚也,但是,羊圈的窟窿在哪里,怎么补,却需要所有人理性地看清楚、找准确,教育改革的明天才有希望!
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在基础教育中,存在着许多现阶段异常明显的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冲突深深地束缚着教育改革前进的脚步,影响并左右着全国基础教育的发展,甚至一刻不停地撼动着中国基础教育的根基。
首先是家长的成才观与基础教育的目的相互冲突。有的家长会拿出实际行动和学校一起共同实施教育大计,有的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学校。不可否认,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希望子女将来能有个美好的未来,能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而要实现这一切,就要求孩子在接受基础教育后,能考上一个好高中,然后上好大学,所以一切的一切都化作了一个分数,这个分数,就是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在基础教育时期要达成的最终目的。
而现阶段,我国努力追求的基础教育的目标,简单来说就是: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这样改,这样做,家长能理解吗?这样改,这样做,学校能生存吗?答案是否定的,不然,那愈演愈烈的各种培训班,那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的各种培优辅导班怎么会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呢?失去了家长和社会的理解支持,那教育为何而办呢?
其次,是教师的生命价值与教育的核心内容——爱心与奉献互相冲突。看到这,有人可能不明白了,难道教师的生命价值会限制他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付出的爱心吗?其实,仔细想想,谁都能明白其中的道理。教师作为一个人,生存是必需的,如果为了教育,连生计都难以维系,还有多少人能坚守在这样的岗位上呢?也就更谈不上付出爱心了吧!(www.daowen.com)
而基础教育却又偏偏需要这样的“傻子”,而且还需要一大批,不然基础教育的普及就是空口白话了,所以,就有了最美乡村教师阿力甫夏·依那亚提汗、最美教师张丽莉等等。可是这样的“傻子”,又有多少人在当或者准备来当呢?即便自己愿意,父母愿意吗?即便父母愿意,老婆孩子愿意吗?再进一步说,教师的发展,放眼全国,就个人而论,无非就是荣誉、职称。
实现这些,要么参加各种教育教学比赛,要么努力写文章投稿发表,而真正对学生付出爱心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并且十年如一日工作的教师们未必就能获得这些。
社会一直称赞:老师的工作是神圣的,老师是园丁,老师是蜡烛,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又或者说,既然你选了这个职业,你就得有奉献精神。如果这样几句话就能够改变全国大多数教师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那也就不存在什么最美教师了。我不是在否定一部分眼界高境界也高的教师,但我国这个庞大的基础教育工作者队伍中大多数还是凡夫俗子吧!能够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又把自己和家庭收拾得体体面面的人不是没有,只是鱼与熊掌,难以兼得而已!
再次,学生个人发展需求和基础教育所实施的应试教育目标相冲突。
为什么在这我说的是应试教育,而不是素质教育,实际上,素质教育在现阶段的基础教育中最多也只能是一句空话罢了,在初中可能并不明显,但如果你不信的话,可以去高中看一看。即便在学习压力最小的小学,素质教育也仅仅只是在部分学生家长中开展的教育活动而已。在学校中实施素质教育,有着太多的掣肘和羁绊,所以我提到的是学生个人发展需求和基础教育所实施的应试教育目标相冲突。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新闻报道、学者研究都对这方面有所关注,基础教育一味求分,可儿童的成长如果仅仅只为分而学,那么儿童的成长还有何乐趣可言呢?教育在儿童心中如果被打上了这样的烙印,那教育还能深深吸引儿童兴致勃勃地自发自主学习吗?所以就出现了种种社会现象,如刚脱离基础教育的大学生们难以适应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逃课、上网成瘾、总静不下心学习等等。教育不遵循人发展的规律,就像人类不懂自然的生态平衡肆意污染一样!
基础教育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工程,如何透过这些表面现象,抓住问题本质,从人们的社会价值观与道德观念出发,进行行之有效的改革,才是我们每一个社会人希望看到的!也才会有教育兴邦的美好未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