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嘉娜
从六月底就开始积极准备的家访终于告一段落,两三个月的昼夜奔波,其辛苦是可想而知的,但在扎实而具体的工作中积累了许多经验,这段经历将对我今后的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家访的过程让我认识到,这是心与心的沟通与交流,不是简单地完成任务。我被学生和家长所引导,不由自主地对家访的意义产生了新的认识。
家访,能更多地发现孩子的优点。班里有一个叫夏宜朗的男孩子,不管跟谁同桌都处理不好关系,随时摆出一副准备反击的状态。在别人下课不小心撞了他的时候,在上课写作业胳膊滑到了他的桌子上的时候,他马上愤怒地予以回击。每当这时候老师找他谈话,他口头上认错,眼睛里却固执地燃烧着怒火。他的母亲也反映,孩子在家里很不爱说话,任何人说他,他都是那样一种拒绝接受的姿态。
我一直觉得是有原因的,直到这次家访的时候,才了解到真相。原来,孩子是过敏性体质,家长为了让孩子少受伤害,就比较限制他出门去玩,所以孩子没有朋友,不爱运动,每天在家里自己跟自己玩,心情不愉快了就以沉默来对抗。我进门的时候,看见孩子坐在地上玩拼装玩具,于是蹲下和他一起玩起来,边玩边聊天。我向他请教,怎么看图,怎么拼。他讲得十分清楚,看样子在这方面确实很有研究,于是我趁机要求看一看他的作品。作品拿出来令我十分惊讶,那里面有一艘大船,一米多长,而这竟然是由一块块一两厘米正方形的小塑料块拼接起来的。我激动起来,继续询问,得知这都是由孩子独自拼成的,而且有很多时候还加入了自己的想象。“真了不起!”我由衷地表达了自己的佩服之情。我告诉孩子,同学们如果见到这些作品也会像我一样的惊讶与佩服。
我请他的父母把这些作品拍成照片,让我在班上向大家介绍。结果如我所料,在班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下课以后同学们都围着夏宜朗问这问那。我看到夏宜朗的目光变得柔和了,小小的脸上充满了光彩。他跟同学们开始交流了,上课也爱听讲,能发言了。同时我也跟他父母商量,让他们经常带孩子爬爬山,溜溜冰,做一些有益的户外运动,还可以带孩子到朋友同事家玩,给他创造一些与同龄人接触的机会。过了不久,夏宜朗又给了我几张照片,那是他的新作品,我依然展示给同学们看,还告诉同学们,如果谁在校外获了奖,或者做了什么得意的事一定要告诉老师,让老师也把你的成果向同学们介绍。我相信这会鼓励孩子们发挥特长,参加有意义的活动,也能从多方面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www.daowen.com)
留守儿童的邀请,让我不忍拒绝。班里有一个叫朱泽然的孩子,平时言语不多,却经常向我申请要为班级做好事,当我表扬他的时候,他出乎意料地说了一句:“老师,这是我应该做的!”我知道他父母在广东工作,平时就是奶奶爷爷带着他。奶奶原来是老师,教育孩子有一定的经验。家访的时候我只是跟他们简单交流了孩子的情况,对于他在学校的表现给予了表扬。老人们说,孩子在家里也比较懂事,经常帮走路不方便的爷爷倒水、拿报纸什么的,有时候甚至能帮奶奶煮饭。
我深深地认识到,跟别的孩子相比,他得到的父爱与母爱太少了。随后不久,我又与孩子的父母取得了联系,告诉他们孩子很听话,但同时也告诉他们孩子缺少父母之爱,当母亲的也觉得很亏欠孩子。其实,有时候打电话哪怕只说一两句话,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安慰,所以不在于交流时间的长短,而在于时刻能感到父母的关心,这才是孩子最需要的。事情过去了一段时间,转眼间快到“十一”长假了,我们的家访工作已经接近尾声。
有一天晚上我接到一个电话,是朱泽然打来的:“老师,你10月1日晚上来我家访问吧!”我一愣,突然意识到:“是不是你爸爸妈妈十一回来呀?”“嗯。”“好吧!”我理解孩子的心情,这是他背着奶奶自己打的电话,他也想向别的孩子一样,让我当着他父母的面表扬他,也想让我亲眼看着他在父母膝下享受关爱。我不忍拒绝,我愿意成全孩子,也许他的父母并不能完全了解孩子的这种心情,可我了解,我希望我能为他做点什么。就这样,这个孩子的家访我进行了三次,我以我的重视唤起了家长的重视。虽然工作量增加了,可是看到孩子脸上满意、幸福的表情,我由衷地感到欣慰。
因为家访,增进了老师与学生,老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使一部分家长对孩子的重视程度大幅度提高,从而给孩子的学习与生活注入了活力,不少学生精神面貌上都发生了变化。看到这些变化,相信每一个老师都会认为,自己的辛苦是值得的,家访的意义是深远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