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贵族集团以野蛮的杀戮夺取政权之后,又实行残酷的种族压迫。但被压迫的人民——特别是广大的汉族人民,并没有屈服,崇高的民族气节又在“反元复赵”的斗争中得到弘扬。元代剧作家纪君祥有悲剧名著《赵氏孤儿大报仇》传世,由于纪君祥的生平事迹不详,加之《赵氏孤儿大报仇》中并未直接涉及反元复赵问题,而且剧中突出强调“文武不和”的矛盾,故有人认为《赵氏孤儿大报仇》并未表现民族矛盾和民族精神。纪君祥创作《赵氏孤儿大报仇》之动机到底包不包含反元复赵的内容,确实无法确指,但从实际情况看,这一剧作是起到了鼓荡复仇之志,反抗民族压迫的积极作用的。程婴存赵的故事发生于春秋时代,《左传·宣公十五年》“晋灵公不君”条记述了晋灵公与赵盾君臣之间的矛盾,但无赵、屠岸两个家族仇杀之事。《史记》中有两家仇杀和搜孤救孤的情节,但无孤儿长大复仇之事。宋元时期,由于边患不断,大片国土沦丧,赵家天下危在旦夕,程婴存赵的故事在群众中广为流传。当时人们抬出历史的亡灵,并且加以改塑,旨在以历史的亡灵来激励自己反对民族压迫的斗志。抗元被俘,威武不屈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即以“程婴存赵”的壮举来激励自己抗元复赵的坚强斗志。他在诗中写道:“英雄未死心为碎,父老相逢鼻欲辛。夜读程婴存赵事,一回惆怅一沾巾。”[1]“程婴存赵真公志,赖有忠良壮此行。”[2]据刘念兹先生《南戏新证》考证,莆仙戏《岸贾打》源于南戏《赵氏孤儿报冤记》,而此剧即带有强烈的民族情绪,屠岸贾被装扮成杀人不眨眼的“胡人”,以象征“暴元”。[3]无论从《赵氏孤儿大报仇》的题材进入剧本之前在民间流传的情况来看,还是从莆仙戏《岸贾打》的艺术处理来看,这一题材所包含的民族感情都是十分强烈的。生活在民族压迫极为深重的元代剧作家纪君祥不可能是不经意地选择了这一题材。他改动赵氏孤儿受封的结局,而虚构复仇的情节,热情歌颂那些为保存赵氏遗孤而前仆后继、不屈不挠、英勇献身的英雄人物,对于当时的人民群众具有什么样的实际意义,是可以推想到的:保存赵氏遗孤意味着什么?谁是屠杀赵氏家族的凶手?向谁复仇?剧作家热情赞颂的忍辱负重、不怕牺牲、舍生取义的崇高精神在当时显然富有极大的激励作用,至今我们仍然能被充溢其间的浩然正气所鼓舞。(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