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丰富滋养喜剧史的中国古代戏曲传统

丰富滋养喜剧史的中国古代戏曲传统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总之,我国古代戏曲喜剧传统相当深厚,戏曲前史可以说主要就是喜剧史,雏形戏曲的演员大多是长于滑稽调笑的“笑星”。这一传统不只是给我国古代喜剧以丰富的滋养,为喜剧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喜剧的生成发展准备了乐于接受“笑乐”的大批观众,同时也对古典悲剧和正剧的创作发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我国古典悲剧、正剧之中同样渗透着不可排拒的喜剧精神,造笑的丑角一直深受欢迎。

丰富滋养喜剧史的中国古代戏曲传统

古希腊喜剧的诞生可能早于悲剧,[7]但其成熟和繁盛却大大滞后于悲剧,大约直到古希腊第二个著名的悲剧诗人索福克勒斯诞生差不多十年之后,雅典才有了喜剧竞赛会。从题材来源看,喜剧更显得不如悲剧“渊源有自”,古希腊喜剧大多取材于现实生活,描写的大多是底层人——而且是有缺陷的人。因此,古希腊有推重悲剧轻视喜剧的倾向。

我国的戏剧美则以喜剧美为发端的,古代戏曲的孕育创生过程基本上也就是喜剧的孕育创生过程。换言之,古代戏曲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喜剧的孕育创生过程为前史的。我国古代戏曲的喜剧传统却可以一直上溯到公元前21世纪前后的夏桀时代,商季周初以不满三尺的侏儒为宫廷俳优,[8]这些外形上就足以给人滑稽感的小矮人大多善谐谑,故受到统治者的宠爱。公元前5—6世纪,宫廷俳优的滑稽调笑已进入人物装扮阶段。这些长于制造笑料的俳优是我国最早的“笑星”。正是这些“笑星”的天才装扮孕育了戏剧美的幼芽,故有人以其为“剧戏之始”。汉代的角觝戏原来只是一种角力竞技,用于故事装扮则多以滑稽调笑为务,这从角觝戏《东海黄公》即可见一斑。这个节目中的术士黄公是被讽刺的对象,节目的主要内容——黄公作法、人虎相扑等也具有滑稽效果。三国时代的《辽东妖妇》和表现蜀汉博士许慈与胡潜争吵斗殴的节目《许胡》大约也是供人笑乐的滑稽节目。创生于东汉,大盛于隋唐参军戏由参军、苍鹘两个滑稽角色互为嘲谑,作夸张、滑稽表演引人发笑,而且讽刺朝政,针砭时弊,大多是讽刺喜剧。唐宋间的“乔合生”也是一种滑稽讽玩之戏,由“妖妓胡人、街童市子,或言妃主情貌,或列王公名质,咏歌蹈舞”,[9]以夸张、滑稽的“媒狎”表演引人笑乐。南北朝至唐代盛行的歌舞戏亦多追求笑乐效果,《踏谣娘》是其显证。节目中的丈夫最显著的特征是有一个酒糟鼻子,其次是经常喝得醉醺醺的,科场落败,拿老婆撒气,由此可见,他是被讽刺的对象。为了强化笑乐效果,受酒糟鼻子欺负的妻子后来改由男子着女装扮演,还加一个当铺老板调弄其间,喜剧效果估计相当强烈。《钵头》起先是状“遭丧之状”的悲苦之戏,但唐代曾用于为皇帝祝寿,或许后来这一形式亦演化为以笑乐为主的节目。宋杂剧和金院本是古代戏曲的近源,无论是12世纪诞生的南戏,还是13世纪诞生的元杂剧都与其有直接的渊源关系。宋杂剧与金院本有细微差别,但均为滑稽短剧,应场角色均以打诨为能事的净角为主,“笑乐”是其共同的鲜明特色。宋杂剧中的正杂剧以“滑稽”为务,散段则借装山东、河北的乡下人进城以资笑。金院本是一种接近于闹剧的滑稽短剧,故人们常在院本二字之前冠以“笑乐”二字。金末杜仁杰的散曲《庄家不识构阑》生动地描写了院本《调风月》和杂剧《刘耍和》的演出情形,其效果是“刬地大笑呵呵”。从故宫博物院所收藏的宋代戏曲画《眼药酸》来看,宋杂剧、金院本以讽刺为手段,以滑稽为美的特色确实是很鲜明的。(www.daowen.com)

总之,我国古代戏曲喜剧传统相当深厚,戏曲前史可以说主要就是喜剧史,雏形戏曲的演员大多是长于滑稽调笑的“笑星”。这一传统不只是给我国古代喜剧以丰富的滋养,为喜剧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喜剧的生成发展准备了乐于接受“笑乐”的大批观众,同时也对古典悲剧和正剧的创作发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我国古典悲剧、正剧之中同样渗透着不可排拒的喜剧精神,造笑的丑角一直深受欢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