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苦乐相错:分析构成成分

苦乐相错:分析构成成分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方古代悲剧虽然也有将悲苦与喜悦、崇高与滑稽混淆在同一作品之中的,例如,古希腊悲剧作家欧里庇得斯有些悲剧作品杂有滑稽调笑的喜剧成分。德国诗人歌德的悲剧名作《浮士德》中有不少滑稽调笑的成分。例如《窦娥冤》中昏官的插科打诨;又如《琵琶记》的“苦乐相错”的剧情建构。

苦乐相错:分析构成成分

西方古代悲剧虽然也有将悲苦与喜悦、崇高与滑稽混淆在同一作品之中的,例如,古希腊悲剧作家欧里庇得斯有些悲剧作品杂有滑稽调笑的喜剧成分。莎士比亚的部分悲剧作品杂有滑稽调笑的成分,他影响最大的悲剧作品《哈姆莱特》中就杂有掘墓人的插科打诨,其《罗密欧与朱丽叶》是最受青年们欢迎的悲剧名作,该剧的前半部分具有风情喜剧的鲜明色彩。德国诗人歌德的悲剧名作《浮士德》中有不少滑稽调笑的成分。因此,英国著名戏剧史家、权威性戏剧词书《牛津戏剧指南》编撰人菲利斯·哈特诺尔说:欧里庇得斯的戏剧“经常是写实的,不再是单纯的悲剧,而是悲喜剧,甚至可以说是情节剧。”[33]但是,就总体而言,这类杂有喜剧成分的悲剧毕竟是极少数,而且这类悲剧常常招致批评。排斥滑稽调笑,追求严肃、悲苦成分的“单一发展”,是西方古代悲剧的重要特色。西方虽然有主张“悲喜混杂”的理论家,但他们的意图大多只是在传统的悲剧、喜剧样式之外,再创造一种将两种成分糅合在一起的新样式,而不是主张悲剧中应该“容忍”喜剧成分。另外,极少数掺杂有滑稽调笑成分的西方悲剧,其中滑稽调笑成分在剧中所占的比重很小,只是起一种衬托作用,去掉这些成分对作品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我国古代悲剧则很不相同。第一,古代戏曲中的悲剧大多掺杂有喜乐成分。第二,喜乐成分在剧中所占的比重都比较大,通常是苦乐相错、悲欢沓见。第三,喜乐成分不只是随意添加的佐料,而是悲剧作品不可缺少的有机成分,一旦去掉这些成分,绝大多数悲剧作品也就无法存在。第四,喜乐成分的掺入,不仅使观众“忽而眦尽裂,忽而颐尽解,又忽而若醉若狂,又忽而若醒若悟”。[34]情绪不断变化转换,从而消除单一感受所造成的“审美疲劳”,而且这些相反成分的加入不仅不会抵消悲剧效果,冲淡悲剧激情,反而会强化悲剧效果——以乐景写哀,其哀倍增。当然,并非每一部古典悲剧都达到了这种水平,但确有一些作品因为有了喜剧场面、成分的反衬,悲剧效果反而更加强烈。例如《窦娥冤》中昏官的插科打诨;又如《琵琶记》的“苦乐相错”的剧情建构。(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