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公共政策伦理的转变与挑战

公共政策伦理的转变与挑战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可见,普遍主义认为公共政策的制定应当保证所有的行为人在任何环境下均会作出相同的选择。(三)功利主义自功利主义产生以来,它就成为公共政策的伦理基础之一。[94]在我国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公共政策的伦理基础就是要从功利主义向公平正义主义过渡,从以效率、效益为目标向以公平、正义为目标转变。

公共政策伦理的转变与挑战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其对于分配社会资源、规范社会行为、化解社会冲突、促进社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公共政策伦理则是指公共政策制定时的道德选择,具体而言是指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伦理价值是否存在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是以公共利益为先,还是以个人偏好为准。一般来说公共政策伦理就是要平衡好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正义的选择,实现社会利益和社会负担的合理分配。[92]公共政策的伦理基础涉及如下理论。

(一)普遍主义

普遍主义认为存在一个或多个具有抽象性、普遍性的道德原则或法则,它们处于至上地位,支配着所有的理性存在者,而无须考虑它们特殊的历史环境。由此可见,普遍主义认为公共政策的制定应当保证所有的行为人在任何环境下均会作出相同的选择。这种伦理基础忽视了个人的独立性和灵活性,因此不具有普遍适用性。

(二)个人自由主义

个人自由主义认为自由才是公共政策的第一性义务,其强调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应当最大限度地保障个人的自由,只有保证社会上的所有人均实现了自由才能体现公共政策的合理性与优越性。这种伦理基础显然是不合适的,因为公共政策应当更加强调“公共”,而非“个人”,在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中其应当更加偏重对公共利益的维护。(www.daowen.com)

(三)功利主义

自功利主义产生以来,它就成为公共政策的伦理基础之一。其主张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为标准,把效果作为公共政策合理性的基础,从表面上看符合了公共政策的某些价值取向。但是功利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少数人的权益保障,同时对“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的计算也缺乏可操作性,由此导致功利主义在实际运用过程中难以实现。[93]

(四)公平正义主义

公平正义主义认为,公共政策的目的就是要做到使利益的分配更加公平,而且这种公平正义并非形式意义上的,而是实质意义上的,即公共政策要更加注重保障弱势群体的利益。[94]在我国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公共政策的伦理基础就是要从功利主义向公平正义主义过渡,从以效率、效益为目标向以公平、正义为目标转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