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构建一流学科建设标准与目标,促进学习与研究结合

构建一流学科建设标准与目标,促进学习与研究结合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立学科建设标准与目标①标准:建立学科建设标准。东辰学科主任(组长)学科质量建设清单与评价表续表②目标:建设学习型、研究型、合作型、效益型的一流团队。同时与研究性学习及社会实践结合,以班为单位每个小组每期承担一个学科的单元主题研究,期末进行成果展示评价。②《课程纲要》的结构构成。

构建一流学科建设标准与目标,促进学习与研究结合

教研活动易出现离学术远、离行政近,离研究远、离任务近,离系统远、离零散近,离合作远、离单干近,失去了教师专业发展载体的功能。

教研活动大多数时候是“一次性消费”,但教师专业发展的许多深层次问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跟踪式研究才能解决。

教研活动形式单一,不过就是听课和评课,除此之外很难有什么称得上研究的活动。即便是听课和评课,也有许多是走过场,去专业化现象很严重。

举例:

我并不想做教研组长,学校要我做,我也只好勉为其难。

教研组长没有多少自主权,教师安排、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教研活动……

教研组长不难做,平时上传下达。

我自己也忙不过来了,哪还有精力管组里的事。再说教师的发展主要靠自己,我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大家都忙着备课、上课、批作业,实在是没有时间搞教研活动。

我也想做点事,学校没有指导,搞完了大家也没觉得有多少用。

没意思。做了那么多,大家不理解,还冷言冷语。

……

激励机制不完善——教学实绩虽好,付出与回报不匹配。

研讨氛围不浓郁——局限于同一进度,缺乏智慧分享。

专业技能不扎实——技能锤炼不足,质量提升缺办法。

校本研修不精确——学科研究流于形式,针对性不足。

(1)提升学科主任(组长)的素养

宽眼界、高境界;

能指导、善研究;

勤服务、会协调。

教研组工作不是一个没有功劳就有苦劳的工作,它不仅是一个职业,更是一个专业。

一个平庸的组织,越敬业,往往对学校的误导越大。

(2)优化团队文化

工作原则:坚持“互相尊重,彼此欣赏”,坚持“思路共谋,责任共担,经验共享,资源共建,协作共进,质量共赢”。

工作标准:做事高标准,干事有激情,遇事敢担当;行动有落实,工作有创新,教研有成果。

(3)建立工作规范

工作质量要高标准,不马虎、不敷衍、不大而化之;

工作结果要有成果,重积累、重总结、不漫不经心;

工作纪律要有约束,忌随意、忌散漫、不凡事谈钱。

尤其是学科教研组服务的态度要坚决,提供的建议要专业,从而为学校赢得更自在、自由的发展空间,获得最大限度的行政支持和褒奖。

还有一点,在常态工作中,教研组教学举措要立意不凡,着眼特色,突出实效。

(4)建立学科建设标准与目标

①标准:建立学科建设标准(详见下表)。

东辰学科主任(组长)学科质量建设清单与评价表

续表

②目标:建设学习型、研究型、合作型、效益型的一流团队。

(5)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①评优、晋级、评职、提干实施学科组长优先制;

②实施学科晋级奖励制;

③实施年级学科组长绩效与年级学科教师绩效挂钩制;

④实施学校学科主任与全体本学科教师绩效挂钩制;

⑤实施学科组长质量责任及失败责任追究制;

⑥实行“年级学科组长→学校学科教研组长→学科主任(享受中层干部待遇的教研组长)”阶梯晋级制。

(6)建立工作常规与督导体系

①加强学科组长每周核心工作和每月常规管理

A.建立学科组长每周工作清单制。每周核心工作清单包括三项:

a.视察一个年级的课堂教学并于听课后进行诊断指导;

b.督查各年级的教研活动开展情况并参加一个年级的教研活动;

c.督查各年级的题卷与辅导小练习质量并参加一个年级的编制工作。

B.建立学科组长每单元核心工作清单。每单元核心工作清单包括四项:

a.组织一次全学部学科建设与改革的专题培训和主题研究活动;

b.评价各年级的题卷质量;

c.评价各年级的辅导小练习质量;

d.分析各年级学月质量检测题卷及考试情况,并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诊断解决。

②加强年级学科组的每周、每月常规管理

A.建立年级学科组的每周工作清单。年级学科组每周工作清单包括四项:

a.集体备课、抽查教师备课质量;

b.学科示课和导课;

c.统一备题训练;

d.统一规划落实“三生”辅导。

B.建立年级学科组每单元工作清单。年级学科组每单元工作清单包括两项:

a.学月质量监测分析与补偿教育

b.评选、表彰月度学科之星、月度教师。

1.反思教师的问题

工作动力不足——缺乏对学情的精准把握、教学针对性差。

教学能力不足——教学的核心(知识和能力)抓不住、教学重点抓不准、教学方式单一、效益差。

教学效益不高——教学大一统,作业和练习重复训练多,训练大一统,个性化辅导指导不到位。

2.学科主任(组长)发展教师的三大任务

动力:内动力,指职业理想、教育信念

外动力,指组织文化(组训、组风)、群体规范(制度)、目标引领、展示评价奖惩。

能力:说课比赛、编题解题比赛、辅导试卷大赛、课堂展示与课堂大赛。

合力:师徒结对、捆绑评价、捆绑分配。

1.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数学英语分四层(援助课程为一层,单元分层为二、三层,竞赛班为四层),语文物理、化学、计算机、生物分三层(援助课程为一层,普通课程为二层,提高竞赛班为三层),政史地分两层(援助课程为一层,普通课程为二层)。同时与研究性学习及社会实践结合,以班为单位每个小组每期承担一个学科的单元主题研究,期末进行成果展示评价。

艺术分类分层(二层)教学,体育分层(二层)教学。

2.校本学科特色课程开发与实施

(1)开发任务。

①学科拓展选修课程;②学科特长与培优课程;③学科引桥与援助课程;④学科活动课程(竞赛活动、学科实践活动,核心学科每期1—2项);⑤学科兴趣与社团课程;⑥学术课程(名师、名家讲坛);⑦研究性学习课程。

(2)开发程序。

步骤一:课程开设需要评估。①学校的培养目标;②学生的发展需要;③学校现有资源条件;④课程设置的意义。

步骤二:课程的目标确定,即确定课程的价值定位、总体目标,以及大致结构。

步骤三:课程的组织与实施。①成立开发小组,落实课程开发项目责任人、合伙人与培训教师;②拟定《课程纲要》;③课程审议;④编入《学生选修课程目录与课程介绍》;⑤学生志愿选择,达到一定人数方能开课。

步骤四:课程的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评定、教师实施过程的评定以及今后的改进建议。

(3)《课程纲要》编写。

①什么是“课程纲要”?以提纲的形式一致性地回答一门课程的四个基本问题。

目标: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

内容:基本的素材或活动是什么。

实施:怎样带他们去。

评价:怎么知道他们已经到了哪里。

②《课程纲要》的结构构成。

一般项目:学校名称、科目名称、开发教师、课程类型、课时、日期。

课程目标:源于课标与学生研究4—6点,每点1—3句;兼顾三维目标,指向关键结果的表现、叙写规范。

课程内容:基于目标、学情、条件处理教材,有逻辑地选择与组织相关的知识或活动;课时安排合理等。

课程实施:方法与目标匹配,围绕学生的学习表现,创造丰富的、有促进作用的情景;提供多样化的支持等。

课程设计:设计基于目标的作业;评价结果的解释与目标相匹配;相关评价正常清晰且可行等。

所需条件:场地、设施等。

③《课程纲要》的呈现格式。

续表

(4)课程评价。

①评价形式:考试、竞赛、展示评价,学校、学部、学生三结合评价;

②评价奖励:设立课程研发奖,课程质量奖,最受欢迎课程奖,每期一评;

③课程购买:对于教师开发的优秀课程通过学校购买课程(课标、教材)实施奖励。

3.班本课程的设计与管理

一体化班、英才班、实验班、竞赛班,坚持一班一个办班方案;实行班本德育,班本课程、班本评价。

考试研究教材研究课堂研究题卷研究学法研究课题(项目)研究

1.考试研究

考什么→怎么考→怎么教→怎么练→怎么学

路径:开展说考试活动,开展编题、解题、积题大赛。

2.教材研究

课程整合→全学段整体规划→全学期拉通规划→大单元整合→课时用教材教

3.课堂研究

(1)开展基于目标导向的教学评一致性课堂研究

(2)开展基于评价标准的课例研究

新授课:自主学习、展示交流、点拨升华、达标训练。

复习课:两线建构、核心提炼、问题呈现、定时训练、提升记忆。

讲评课:考情统计、分析改错、精讲提升、定时训练、反思内化。

习题课:精选习题、定时训练、评讲分析、典型剖析、总结提升。

(3)开展基于“课堂观察”的现场研究

抓好五类课堂研究:

展示推广课——优秀教师→立足于仿;

诊断指导课——问题教师→立足于帮;

汇报交流课——青年教师→立足于导;

常态评价课——全体教师→立足于实;

竞赛评优课——参赛教师→立足于学。

4.题卷研究

(1)开展基于标准的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命题框架设计

(2)开展基于策划的命题、解题、说题研究活动

活动准备:

命题:2名10年教龄教师;

题型:选择题和填空题各一道;

要求:编制双向细目表,写出考查目的、考查知识及能力、制定评分细则、预估难度系数、明确考查时间。

活动步骤:

第一环节:命题人说题(约15分钟);

第二环节:解题人说题(约10分钟);

第三环节:学生答题分析(约15分钟);

第四环节:教师答题分析(约10分钟);

第五环节:试题共同研讨(约20分钟)。

5.学法研究

(1)寻找教学效益不高的原因——集中解决六大低效问题

问题一:教师缺乏对学习者学习活动开始前已有认知基础的把握,定位教学针对性差。

问题二: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仅满足于认知理解,不能引导高阶思维、实现知识的应用和迁移。

问题三:教师对学习效果与形成性目标的评价缺乏精准分析与及时补偿。

问题四:训练题卷效率不高,针对性不强,教师缺乏对题卷中学生典型错误的诊断分析及矫正。

问题五:重共性轻个性,缺乏有效的分层、个性辅导。

问题六:重教轻学,没有解决学生学习动力、效力、潜力的问题,教学目标不能落地。

(2)寻找提升教学效益的对策——解决学习“三力”问题

●学习动力:学习动力=内在动力+外在动力。

内在动力:理想、信念、精神、价值、目标、兴趣、信心、意志。

外在动力:激励、榜样、合作、竞争、群体动力、群体压力、群体规范。

●学习效力:提高时间单位面积产量,编制《学科学习纲要》,推行九大高效学习法。

①三次学习法:自学探究→训练过手→归纳建构。

②两线建构法:知识线(系统性和结构性)→思想方法线(思考方法和解题方法)。

③知识清单法:由厚到薄,再由薄到厚。

④考题积累法:手有题型、心有典型、好题点评、错题分析。

⑤知识转化法:把学习内容自我设计成考题,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⑥循环纠错法:建立错题本、滚动纠错。

⑦“121”训练法:“1”,即自我评卷;“2”,即SK分析(知识型、技能型失分分析);“1”,即下次涨分规划。

⑧读、写、记法:边读、边用手写、心记。

⑨合作学习法:与2—3个同学结成学习同盟,互励、互诊、互测、互教、互享。

●学习潜力。

体力:强健身体、预防疾病。

心力:稳定的心态、强大的心理。

脑力:友善用脑、科学用脑、用脑专一集中,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劳逸结合、文理交叉、情绪愉悦。

6.课题(项目)研究

课题即问题,研究即解决。每个学部每月研究一个课题,每个教师每期研究一个课题。

实施教学分层推进课题诊断改进题卷与训练质量提升精准个性设计辅导质量监测诊断改进全程五清质量管理双岗责任制管理。

1.教学分层推进:课内分层+援助课程+培特培优=每个学生充分学习。

2.课堂诊断改进:(1)开展全员课堂诊断;(2)开展全员磨课;(3)开展全程督课;(4)开展全员评课。(www.daowen.com)

3.题卷与训练质量提升:(1)建立编、审、评、奖一体化管理机制;(2)坚持分层、定时的方法训练;(3)坚持“121”训练法;(4)坚持课外零书面作业。

4.精准个性设计辅导:(1)三生精准规划设计;(2)学科贡献值管理;(3)辅导题卷每周抽查评价公示。

5.质量监测诊断改进:(1)建立基于数据诊断的质量监控,坚持每天、每周、每月诊断,引导教师发现过程性质量监测中的问题与数据中蕴含的教学现象和教学规律,通过对学生的典型失误、优秀表现分析总结学习规律;(2)建立学生自我反思纠错系统,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诊断、改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做好各类模考卷面分析:重点做好基础题与中等题的失分统计,着重分析基础题与中等题里应得分的失分情况。

●落实试卷薄弱点的查找:确定优势学科与薄弱学科,明确复习总体安排。

●做好学科内的盲点统计:统计测试中没有复习到的失分点,做好针对性的矫正。

●错题归类,编入错题集:做好错题的分析与订正,切实搞懂错题缘由,不留盲点。

6.全程五清质量管理:(1)课堂上实行每个知识点的过关和学长、助教、教师三级验收;(2)每天学科自习和公共自习对核心学科进行训练过手,整理内化,记忆巩固;(3)落实每周援助课程,实现周周清;(4)月考未过关的补偿学习提升;(5)每期不过关的落实补偿教育和第二次验收。

7.双岗责任制管理:全面实施教师教学岗、特长岗双岗责任制,建立班级、年级两级培特体制。

清单一:“四位一体”课程建设

(一)目标任务

1.基础通修

(1)严格按国家课程课时排课。余出时间开设个性、特长、自修课程,打造幸福学习和“自育自学”特色。

(2)编制和实施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标准。

(3)抓好考试核心的学科课程群开发,将考试难点、学习难点变成专题课程进行深度教研、深度学习,每个教师承担至少一个开发任务,每期评价开发成果。

2.个性选修

(1)小学、初中、高中每周均不少于2节(初三不少于1节),用于个性选修和学生两院课程、大师领航课程(高中每期8次)、社团课程。每科每期不少于一项学科竞赛和学科实践活动。

(2)小学、初中、高中的英才班应开好以下几类课程:①五大学科竞赛课;②自主招生高阶课程(高中);③项目式研究性学习课程;④阅读交流与小组面试课程。

3.特长精修

(1)每个学生必须从语、数、英、政、史、地、物、化、生、音、体、美、计、科中精修1门至2门形成特长,并建立“校内+校外+自主”,三位一体的培特体系。

(2)每周必须不少于3节用于分层的培特和补差教育,并编入课表,统一管理。

4.自主研修

(1)自主研修时间,包括:校内自主研修时间(公共自习时间)+假期自主研修时间。教师要统一管理学生自主研修时间和研修内容。

(2)统一设计和管理学习时间,包括:3年(6年或4年)拉通设计,每周拉通设计(高一、高二、初三6天拉通,高三6天半拉通)。

(3)总课时包括白天和晚上的课,其结构为“正课+课时作业课(学科自习课)+自主学习课(公共自习课、自主阅读课)”。

(4)学生交流课与静心书法课、每周班课(班会课)是学校课程,学部无权动用。

(二)实施管理

1.学部编制课程课时规划报学校审批后实施。

2.学校对学部课程进行统一验收评价。

清单二:课堂转型

(一)目标任务

1.实行教案、学案、课时检测案三案合一,简称导学案,所有小、初、高升学考试文化科都要统一编用导学案。

2.导学案实行三案定教:个人独备初案(每周检查)——集体研课形成统一定案——因班而异形成实施个案。

3.严格按“导学——研学——展学——评学——测学”五步流程编制导学案和教学流程,并学部化、学科化。

(1)新授课导学案与教学流程。见下表:

(2)复习课导学案与教学流程。见下表:

(3)讲评课导学案与教学流程。见下表:

4.严格按导学案编制课时课件,按课件上课,并一课一课件,每节课必须有课件。

(1)严格按“导学——研学——展学——评学——测学”五步编制。其中评学环节是在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展示的基础上,教师统一矫正的完整内容,包括概念、公式、定理、定律的内涵、外延、应用及注意事项。此内容学案上省略,但课件上必须详细。

(2)课时课件还应包括知识梳理体系、网络建构、典例展示、问题拓展、问题讲评、同步训练。

(二)实施管理

1.将学生用导学案学习、教师用分层统一的课时课件上课纳入课时值管理,不用则从下月起课时值降等直至减半。

2.将导学案、课时课件的编制使用纳入每月过程质量考核。

清单三:学科阅读

(一)目标任务

1.升学考试科目都要开设阅读指导课,教给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并列入专题教研。通过阅读示范课、阅读专题研究,形成学科阅读教学能力。

2.文化考试科均实行课前3分钟阅读(双语为口语与演讲)。

3.开展学科阅读(整本书阅读为主)活动,核心学科每科每期一本。

(二)实施管理

1.将学科阅读纳入学科评价。

2.将学科阅读纳入教学中心常规考核。

清单四:语文改革

(一)目标任务

1.建立阅读学材课程体系。

2.建立作文训练教材体系。坚持每周一文(大小轮作),全批全改。

3.建立静心书法训练体系。

4.建立语文课前3分钟演讲,期末评价口头表达能力,学科组演讲辩论活动体系。

5.建立每天一文并系统训练的体系,即励志诵读内容、静心书法内容、阅读交流课内容为同一文。

6.语文学科组专人负责每天一文的设计与实施管理。

(二)实施管理

1.将语文改革纳入教学中心每周常规考核。

2.建立语文课改专项评价奖励体系。

清单五:学科自习(课时作业)三定训练

(一)目标任务

1.课时作业质量高。①与正课知识、题卷相同,以拓展提升训练为主,用40分钟内90%的学生能完成的数量和难度。②按主笔初备、集体定稿程序备题。

2.训练科学。①定时。②定量(题的数量)。③定题型(选择、填空、解答)。

3.除课时作业外五天内一律不准再布置课外作业。

(二)实施管理

1.课时作业必须当天内全批全改,并当天反馈评价。

2.建立课时作业与作业负担评价制。评价标准:①课时作业质量高,同步训练(内容、题型、难点、重点同步)、滚动训练(前面训练中的易混易错题)数量与难度适度;②及时批改反馈;③五天内学科自习作业外零作业。

3.将课时作业与批改纳入每月过程评价。

清单六:记忆清单与检测

(一)目标任务

1.双语记忆清单与检测。小学高年级语文,初中、高中双语,每周各3个记忆清单,每个清单按40分钟牢固记忆设计(实行主笔初备+集体定稿)。每周各2次10~20分钟检测。(早读=阅读+检测)

2.小学高年级数学易混易错清单,中学数学、物理易混易错清单,每周每科按60分钟牢固记忆设计清单,并落实一个早读时间10~20分钟检测。

3.高二、高三的文综三科、理综三科每周各科一个记忆清单,每个清单按60分钟牢固记忆设计并落实一个早读时间三科检测。

(二)实施管理

1.由学部对年级每周、每月考核评价。评价标准:①集体备清单(主笔初备+集体定稿);②检测验收的组织实施。

2.将清单管理纳入每月过程评价。

清单七:题卷资料管理

(一)目标任务

1.规范资料管理。除阅读和专题研究资料及毕业班外,各年级一律不统一对外订资料、练习册。学生要订的资料均需经总校校务会批准,总校与学部共同采购。

2.建立六位一体的学科资料体系;①导学案与上课课件;②拔尖补差个辅提升资料;③记忆清单;④课时作业;⑤单元章节复习大纲与过关资料;⑥周考、月考题。

(二)实施管理

1.建立资料质量保障体系;①实行各科把关责任人制;②建立全员编、统一选的组卷机制;③建立每月评题卷质量制度;④建立教师题卷编写水平考核评价机制。

2.建立乱订资料处罚机制。

清单八:个辅与学科贡献值管理

(一)目标任务

1.建立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档案,建立对目标生全程全员关注、指导、提醒、纠错、激励体系。

2.建立对拔尖学生、“状元”学生、“踩线”学生学科贡献值管理体系。

(二)实施管理

1.建立个辅资料质量评价体系,每月评价与过程奖挂钩。

2.建立学校、学部、年级个辅目标生每月诊断分析验收补偿制度。

3.建立学科贡献值达标与中高考奖励硬挂钩的制度。

清单九:两库建设质量管理

(一)目标任务

1.语文学科每天阅读积累、建语言库,每周积累量不少于6页(名言警句、优美短语、经典文稿)。

2.数理化生,高二、高三政史地坚持每科每周建好题(错题)库不少于10题。原则上从课时作业、考试中产生。

(二)实施管理

1.建立“学部——年级——班级——小组”四级每月管理评价体系。小组评价到个人,班级评价到小组,年级评价到班级。

2.将两库建设纳入班级评价,与班主任津贴挂钩。

清单十:学生学习管理

(一)目标任务

1.各学科编制学生学习与考试纲要。纲要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优化学习流程。建立“计划——预习——上课——复习——作业——阅读积累——错题、难题、好题整理——考试”八环节学习流程。

(2)优化学习习惯。坚持训练,形成每日计划反思、课时清、当日清、周末清、建知识清单、建好题本、建语言库、建资料夹、循环纠错、使用记忆卡、使用双色笔等习惯。

(3)掌握学习方法。全面应用以下八大学习方法:三次学习法、三字学习法、两线学习法、两库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清单验收法、三五日清记忆法、四清学习法。

(4)学科学习核心要素与难点突破。

(5)学科考试技能。

2.各学科按以上纲要必须开设学法指导入门课,班级每月进行一次学习方法交流总结反思会,保证让每个学生学会高效学习。

(二)实施管理

1.将学科学习纲要编写和学法指导课纳入学科组评价。

2.将学生学习管理纳入每月班级评价。

清单十一:深度教研管理

(一)目标任务

1.落实学部大教研组教研五个一。每月一个问题攻关和主题教研(按三步研究模式:第一步,校内外名师对本专题的专题讲座;第二步,校外名师对本专题的解决方案分享;第三步,本组师生对该专题的研讨交流,每人贡献智慧点并记录在案),每周一个年级质量组两备一研视导,每月一次集中题卷辅导练习展评,每月一次学科教师大会,每月一次两长会议。

2.加强两备(备课、备题)一研(研课)管理。

(1)年级各质量组高中每周三次6节两备一研时间(小学、初中不低于4节),由学部统一安排时间和地点,并统一考核公示。

第一次:研课2节,一节听课(包括干部、组长、名师示范课,青年教师汇报课,过关课,人人上两课),一节研课评课导课(每人发言讲优点和缺点)。

第二次、第三次:每次2节,一节备课,一节备题。

(2)集体备课模式。实施三环模式:

第一环节:每个教师呈现和讲解个人所备导学案的初稿,组长验收记档。

第二环节:集中讨论主备人的导学案初稿(会前组长根据主备人上传的初稿进行初次修改后下发到每个教师)讨论按五步进行。

第一步:导学环节定稿。(在对准备方案的讨论争论和优化融合后,组长定稿)

第二步:研学环节定稿。(在对准备方案的讨论争论和优化融合后,组长定稿)

第三步:展学环节定稿。(在对准备方案的讨论争论和优化融合后,组长定稿)

第四步:评学环节定稿。(在对准备方案的讨论争论和优化融合后,组长定稿)

第五步:测学环节定稿。(在对准备方案的讨论争论和优化融合后,组长定稿)

第三环节:组长安排落实课时课件制作(开学前制定分工表)。

(3)集体备题模式。

第一环节:每个教师呈现和介绍个人独备(备50%的题量)的情况。

第二环节:集中研究主备人的备题方案(会前由组长根据主备人上传的题卷初稿进行初次修订后下发到每个教师),逐个研讨决定五个问题:①总题量;②题型;③总难度(包括整体难度、局部难度);④同步性(与教学内容同步);⑤滚动性(前面训练中的易错易混问题)。由主备人发言后点名安排个人发言,个人发言后有争议的问题可以辩论。重点突出拓展题、滚动纠错题、经典题、新题,最后由组长现场定稿。

第三环节:主备人根据定稿方案完善题卷,最后印制。

3.优化组内人员组织模式。

(1)年级质量组内人员优化组合,分成三个小组实施教研。第一小组:课堂研究组,负责导学案编写与课堂问题攻关。第二小组:题卷编制组。第三小组:教学诊断分析组(一人即可),主要分析、统计课堂模式的科学性、效益性、训练的错误率和滚动纠错管理。

(2)大教研组内人员优化组合,分别由组长、行政领衔建立三个小组进行学科建设。第一组:课程建设组,包括学科拔尖课程、援助课程、提升课程的开发,学科课程群的开发,学科活动选修社团课的开发与管理。第二组:课堂组,负责课堂建构、磨课、课堂诊断指导及导学案的研制与编写。第三组:月考题审制组,年级学科题卷资料质量的分析评价,每月题卷质量和辅导质量的评价,并对错误率进行分析统计,落实滚动纠错机制。

(二)实施管理

1.建立学部对各学科每期学月专题教研问题攻关统一管理机制(假期设计,学部开学审批公示实施)。学部每月考核评价并与过程考核奖挂钩。

2.建立学部和年级每周两备一研考勤与评价机制,并将评价与每月过程考核奖挂钩。

清单十二:科学备考管理

(一)目标任务

1.全面提升每个教师的备考水平。

(1)落实6个深度研究:深度研究中高考信息(考点、题型变化、立意变化);深度研究考点,编制考点分值双向细目表;深度研究考题,学会与命题人对话;深度研究样题和真题,准确把握命题立意;深度研究评分标准和细则,学会与阅卷人对话,把握卷面表达的策略方法;深度研究考试政策,把握“能力立意、素养导向、价值引领”及“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命题方向。

(2)每月组织一次小型专题研究沙龙活动,每月一个主题并形成系列。

(3)开展科学备考交流活动(每人发表真知灼见)。

(4)开展教师编解题比赛活动,每期至少一次。

(5)每个教师每学期必须写一篇高质量的高考相关论文。

2.全面把握学科备考方向。各学科要把握备考方向,制订学科备考规划,经专家论证和学部审批后实施。

3.准确把握各轮复习的精髓,科学制订各轮复习的教学定位、教学规划与实施要求,供全体教师统一实施。

(二)实施管理

1.中学各学科中心每月一次对毕业班课堂与训练质量进行诊断分析,每期一次请省市专家现场诊断分析。

2.各学部每月对英才班管理及各学科综合效益进行诊断分析。

3.各学部对拔尖苗子生的学科贡献值进行每月达成度的分析诊断与提升设计。

清单十三:学科质量管理

(一)目标任务

1.抓实学科质量十大常规管理,占领学科质量高地。①三备(备课、备题、备考)一研(研课)质量管理。②导学案与上课课件管理。③课时作业训练与批改质量管理。④记忆(易混易错)清单管理。⑤两库质量管理。⑥周考、月考、阶段考考卷质量与考试方法(“一二一”法)管理。⑦个辅提升管理。⑧每月学科组评价、质量分析诊断与提升设计管理。⑨每月苗子生学科贡献值达成度诊断分析管理。⑩学生合作学习管理。

2.实施学科英才培养目标与战略管理,占领学科质量高峰。①建立“基础+拓展+高阶”三位一体学科拔尖生培养课程体系。②建立“共性学习+自主学习+个别辅导”的学科英才学习体系。③建立班导统筹、各科配合的英才学生培养体系。

(二)实施管理

1.建立班级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1)建立学习动力系统。目标激励、文化激励、阅读激励(每天励志诵读)、评价激励、榜样激励、竞赛激励、入团入队激励、激情跑操激励、晨训宣誓激励、教育大会(班级、年级)激励。

(2)建立学生“学习八环节”流程、学习方法常规管理系统、学习五认真管理系统。通过“四自六定”班改全面落实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流程、学习方法、学习五认真的全程全员管理评价。

(3)抓实班级教研组。落实班级总分战略管理、时间与负担管理、题卷管理、学科贡献值与个辅管理。

2.建立学科组(质量组)全面质量体系。

(1)建立学部、年级对学科组每月诊断式评价管理。

(2)建立学科团队质量承包式管理。

1.评价标准:

2.评价档案: 年级: 学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