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样的课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课堂就有什么样的学校。因为只有课堂改变,学校才会改变;只有课堂高效,教育才会高效;只有课堂优秀,学生才会卓越;只有课堂创新,学生才会创造;只有课堂进步,教师才会成长。可以说,几乎所有的教育问题都能从课堂上找到证据和答案;几乎所有学校的变革都要回到课堂寻找答案;所有教改都要以课堂教学变革为归宿。因此,课堂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课堂更是教师的核心竞争力。得课堂者得质量,得课堂者得生源,得课堂者得“天下”!
课堂上最快乐的事——体验交往。
课堂上最感兴趣的事——新奇而富有挑战的事。
课堂上最喜欢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 我们最应关注的是研究学生,研究学生是最大的课程、最大的课改。研究学生就要研究学生的需求,研究学生的现有发展区、最近发展区。
● 我们应关注学生的课堂生存状态如何,学生在课堂上应有哪些权利,现有多少权利。
● 我们应关注今日课堂缺什么,课堂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能解决学生厌学的问题:乐学、会学、学会的统一。
能解决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课内基本完成作业训练。
能解决“大面积提高质量”的问题:每个学生都能学好,并适应中高考。
能解决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的问题:既能适应今天,又能适应明天。
能解决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走一条读书研究、课改实践的教师专业发展之路。
课改的重要目标是实现教学升级和教师升级,并在课堂和学科建设中完成。
课堂应该是高效的课堂:效率高、效益高、效果好。
课堂应该是灵动的课堂:生命的狂欢、快乐的体验。
课堂应该是情感的课堂:把愉悦、尊重带进课堂,学生受到尊重、感到愉悦、充满自信、思想自由。
课堂应该是互动的课堂:生与生、师与生互动合作,独学、对学、群学共生。
课堂应该是思维的课堂:以思维为主攻,质疑问难、探索发现、概括归纳、思维碰撞。
课堂应该是问题的课堂:以问题为主旨,课堂是师生问题的汇聚,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生成的新问题走出课堂。
课堂应该是开放的课堂:书本世界、生活世界、心灵世界相互连接与沟通。
戴尔学习金字塔
(美国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1946年发现)
孟氏学习要素组合图
(1)“二八”教学律。
“二八”教学律
“二八”教学律的应用:
1)先学后教,以导促学。当学生具有一定独立学习能力的时候,课堂不是教师先讲而是让学生在旧知的基础上先尝试阅读、理解、练习,即先学。先学解决现有发展的问题。然后再针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点拨分析,即后教。后教旨在解决最近发展的问题。
2)先导后学,少教多学。当学生处于完全依靠教师的学习阶段或当大多数学生不具备独立阅读本节教材和理解教材中的基本问题的时候,必须先教后学。但教不是串讲和灌输,而是教师要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指导、点拨让学生学会阅读、思考和理解上,并边教边学,着力点是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思维的训练、学习品质的培养,最终达到“不教”。
3)教不会的,会的不教。有三个关键词:了解、指导、会学。首先要了解学情,会了的不教,不会的通过对学、群学和老师讲解指导达到学会。
4)变一人教为多人教。有三个关键词:对学、群学、助教。要用优生教差生实现兵教兵、兵强兵,要把小组变成“小学校”,互学互助,整体发展,主要学科在每个小组设立一名学科助教帮老师辅导解惑。
(2)“五字”教学律。
“五字”教学律是祝启程校长创立的教学法则。
“五字”教学结合律
1)怎样才能让学生学懂?——为什么很多学生难懂?学不懂?
①新知识有一个认识过程,必须有一个提前自学和教后的消化过程,必须由生到熟、由浅入深,讲透讲到位。②新知识有一个生成过程,必须弄清所以然,不能只教一个结论。③新知识不一定一次性存入,重难点必须有序再现。
2)怎样才能让学生学会?——为什么学懂了还做不起题?
①由懂到会必须实现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转化的条件是练,必须讲练结合。②由懂到会必须经过三次学习,否则只能暂时会。
3)怎样才能让学生少出错?——为什么会出错,而且错了又错?
①学生学习新知识必须经过自主活动,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达到内化感悟、顿悟,因此必须推行“两线”(知识线和思想方法线)教学。②每个学生都会产生大量的错误认知,需要更正的问题也不会是一次能解决的,因此,必须进行纠错教学,要坚持做错题笔记和循环纠错。
4)怎样才能让学生适应考试?——为什么知识一活、题目一变就抓瞎?
①必须实行拓展应用教学,多开几扇知识窗口,适时适度拓展,打通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用知识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问题。②必须实行变式迁移教学,注重一题多解,让学生改编习题,掌握不同类型的题型和解法。③必须实行整体教学,实现学生的结构化知识生成,建立学科之间、本学科前后之间知识的融合贯通,形成完整的知识图景。
5)怎样才能让学生考试得高分?——为什么懂了、会了、准了、活了还是得不了高分?
①要落实。口说、手做、心悟,大脑建构后,才算落实。②要夯实。关键点、难点、易混易错点要反复、要再现、要多练。③要扎实。要过手写,强化记,并建构整理内化。
不同的学段应该有不同的教学关系和不同的教学模式。
江山野学段分布图
● 完全依靠教师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百分之百依赖老师,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老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老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
● 基本依靠教师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也掌握了一点学习方法,学生可以自己看书,自己阅读,自己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不用百分之百地依靠老师。用数学量化表示,差不多是75%依靠老师,25%靠自己学。
● 相对独立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约能看懂教材一半内容,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可能要看2遍、3遍、4遍、5遍,但是总归能看懂50%,这个时候需要老师教的也就是50%。如果老师硬要教100%,那么学生的50%的独立能力就会丧失掉,教师的教就不是促进学生发展,而是阻碍学生发展了。
● 基本独立阶段:这个时候不用老师教,学生一般能看懂75%(优秀的可能读一两遍就可读懂75%,基础差的可能要读很多遍)。一般来说,这个阶段不用老师教,学生基本上能读懂,但是可能理解得不深刻、不透彻,所以这个时候老师就要在深刻性、透彻性上下功夫,不能还讲全面性的了。
学科本质特点决定学科教学模式。
语文、数学、科学、人文艺术这些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模式,教学必须接近学科本质,这是一流教师与一般教师的分水岭。教学模式必须学科化,学科必然个性化。学习方法可分为四类,这四类方法形成一个宝塔型结构。见下图:
学习方法塔形结构
应分别构建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习题课、早读课、晚修课、作文课、实验课等不同的课型模式。
过去单一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决定单一的教学模式(以讲为主的接受式教学模式),新课标新高考决定多元教学模式(自主、合作、探究、启发、体验),多元教学的核心是三增加(增加自学、增加探究、增加思维训练)、一减少(减少老师的讲)。
理想课堂:有效教学、有效课堂、高效课堂。
课堂现状:负效、无效、低效;课堂效益还有一定的增长空间。
2.高效课堂的内涵。高效课堂由以下三大核心要素构成。
(1)学习效率。
是学习特定内容所花的时间,即单位学习时间的效率。核心是经营好学生的学习时间。
●学生的学习时间=课内学习时间+课外学习时间。应努力实现课内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的学习时间=共性教学时间+个性教学时间。应坚持减少共性教学时间,增加个性教学时间。
(2)学习体验。
就是努力让学生享受课堂、享受成长,自信和充满乐趣地走向学习,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指数和学习的快乐指数,从而产生乐此不疲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应建立学习活动、研究活动、体验活动三位一体的学习结构,建立“学、思、用、创”四位一体的课堂学习结构。
(3)学习结果。
追求有内涵的学习效果。
一是追求学习过程的智慧含量。不是通过简单灌输、死记硬记、机械重复和牺牲全面发展获得质量,而是通过改进学习方法、改进学习技术,通过自己的思维创造所获得的。坚持以教育科研创造教育奇迹,以教学高科技创造教学高效率,坚持智慧育人。
二是追求学习结果的含金量。努力让我们的教学体现素质教育的核心,即以培养创新精神、实践动手能力为核心,努力培养适应未来有发展后劲的人。
三是追求学习结果的层次和境界。建立四度课堂,即学习的深度、学习的高度、学习的宽度、学习的效度。
(1)高效课堂=教材+教法+练法+管法
教材:把握教材(体系、结构)、吃透教材(知识点、能力点、重难点、考点)、活化教材(内容情景化、知识动态化)、加工教材(取舍、重组)、拓展教材(学科内外、学科之间、学科与生活)、容量适度。
教法:大法、中法、小法、特别法。
大法——按教学规律教。
中法——用教材教,在最近发展区教。
小法——多方法组合教,多要素组合教。
特别法——以学为本、问题导向的学本思维课堂,这才是最好的课堂。(师生共同围绕问题开展自主探究活动,单位时间内解决问题,实现目标)
练法:追求有效训练,建立有效的训练体系,精选、分层、限时、定量,练习考试化,学长、助教、教师三级验收,“一二一”训练法。
有效训练
管法:文化管理、目标管理、分级质量验收、小组捆绑评价、全程激励。
(2)高效课堂=学科知识+学科思维方法+学科思想
● 学科知识:以知识为载体发展技能。
知识的四个维度: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反省认知性知识。
知识掌握的六个层次: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创造。
建构学科知识树:研究学科关键问题,掌握学科核心知识,画知识树。
● 学科思维方法:研究每一课的教学目标和学习重点需要哪种思维方式方法、手段、途径。包括思维方法、研究方法、学习方法。
● 学科思想:是对学科本质的整体和宏观认识,是对学科思维特点、学科学习规律的认识,如数学中的数形结合思想、变式思想、化学守恒思想、动态平衡思想。
● 一流教师教思想,二流教师教方法,三流教师教知识。
没有质量保证的课改不是有效的课改,课改的目的就是要提高质量。课改如何保证质量?
(1)保证近期质量
①坚持目标教学。目标具体、恰当、可测并当堂达标。
②坚持训练过手,及时反馈。一个环节结束要对小组完成度进行验收,小组不清不往下进行,并明确哪些会(完成),哪些不会(未完成)。
③坚持三次学习。通过“懂——会——悟”的三次学习,保证全面过手学牢。
④坚持关注每一个学生。措施一,坚持小组学习;措施二,落实后进生的教学关怀与学长帮带;措施三,让优生吃“饱”,学习有挑战性;措施四,实施三级质量验收。
(2)保证可持续和远期质量
①坚持过程教学。要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生成过程,教学不能只给一个结论、概念、原理、知识、练习、思路,应先让学生去尝试思考、提炼、分析、动手、总结,教师再点拨、补充、提升、规范。要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并通过自主活动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以获得知识。
②坚持规律方法教学。抓住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抓规律,而不仅仅是得出答案,要给学生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地去开发文化宝库和宇宙宝藏。
③坚持思维教学。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④坚持深度教学。拒绝教学的肤浅,坚持克服机械提问、表面热闹、思维沉睡、重知识轻能力等浅层次教学形式。
自学、对学、群学、展示、探究等教学环节的出现导致教学时间不够,完不成教学任务,是课改教师面临的普遍问题,如果不能正确解决,课改就走不下去。时间不够的主要原因有:
(1)目标导学单内容多而难,假问题、大问题、思维含量低的问题多——简洁精练,重在导学(目标导学、问题导学、流程导学、方法导学)。
(2)展示内容过杂不精,缺少思维含量——整理问题碎片,实行集约化设计。
(3)点拨内容多而杂——坚持“三点”(点拨共性问题,点拨重难点、易错点、考点问题,点到实处,揭示本质,总结规律,建构知识线和思想方法线)、“五不点”(学生已学会的不点,学生能学会的不点,学生能表达清楚的不点,个别学生的怪、难、偏问题不点,学生回答正确的教师不重复点)。
(4)教师讲授内容多而繁——坚持四个不讲:学生已经懂的不讲;学生不懂但自己看教材可以懂的不讲;学生不懂,自己看教材也不懂,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弄懂的不讲;教师讲了也无法掌握的不讲。
(5)预习、自学缺乏时间和目标要求——学习目标、时间要求、检查办法三明确,使之成为开卷考试,教师成为指导者、发现者、督促者,并对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定时验收评价。
● 设计是生产力,设计决定课堂效率。
● 影响教学效率有四大因素:教学目标、教学问题、学科课型、教学策略。因此,要提高课堂效率必须抓好以下四大设计。
(1)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根本。教学目标要明确设计,清晰地回答学什么、教什么的问题,目标要见类(知识、能力、方法、情感)、见点(知识点、能力点、方法点、情感点),目标要可量化实现程度。
(2)教学问题是教学设计的灵魂。一堂课是由大大小小的问题组成的,而一堂课又是由主问题来支撑的,为此,要善于挖掘和设计有含金量的问题,用问题点亮课堂。
(3)学科课型是教学设计的核心。课的类型根据一节课所承担的主要教学任务来划分,主要明确不同类型知识的学习过程和条件,回答如何学习即回答不同类别的知识学习规律的问题,要按学科学习任务来设计课型。
(4)教学策略是教学设计的保证。教学策略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问题解决行为,主要回答如何教,如何帮助学生学习的问题。如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教学质量策略,以小组为核心的教学组织策略,“15+25”的教学结构策略等。
课改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系统推进。我们通过建立四位一体的系统联动运行体系来推动课改。见下图:
(1)做好两个研究
研究传统课堂的弊端、研究学生未来的发展。
● 研究传统课堂的弊端:
①有教无学:以教代学,先教后学,教后再学,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学生不会学、不爱学。
②有教无育:以应试为本,以分数为本,缺少对学生精神成长的关注。
③有教无思:灌输式教育,过于追求标准答案,限制了学生思维的放飞,使学生丧失了独立思考和质疑的精神、能力,或形成同质化思维。
④有学无乐:僵化呆板的课堂生活,学生在课堂上体验不到学习的快乐,使原本对新事物充满好奇的学生慢慢麻木,失去学习的激情,走向厌学。
● 研究学生未来的发展:
①适应升学: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以能力立意的中高考及以考核创新潜能为主的校考招生。
②适应就业:就业对实践经验的追求,呼唤教学改革。(www.daowen.com)
③适应发展:从文凭社会走向能力社会,需要教学以能力为本。
(2)推动两个转变
①教师角色转变:从“抱着走”“包干教”向自主管、自主学转变。
从“演员”“运动员”向“导演”“教练员”转变。
从“单个学”向“合作学”转变。
从“单力教”向借力、合力教转变。
从知识的传授者向学习的指导者、引领者转变。
从教学中的主角、权威向学习伙伴和平等中的首席转变。
②教学思想的转变:坚持“五以”教学思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思维为主攻、以问题为主旨、以训练为主线。
(1)由教学目标决定课堂模式
过去单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决定单一的教学模式(以讲为主的接受式教学模式),新课标新高考决定多元教学模式(自主、合作、探究、启发、体验),多元教学的核心是三增加(增加自学、增加探究、增加思维训练和动手)、一减少(减少老师的讲)。
(2)构建“五位一体”的模式群
我们打破一个模式包打天下的做法,学校制定各课型的基本模式,各学部再根据年龄特征和学科特点进行第二次创造,设计学段化、学科化的课型模式,同时允许个别有特色的教师探索个性教学模式,从而形成以基本模式为核心的“五位一体”的模式群。见下图:
①基本模式:学校构建的基本模式是“三环四步”教学模式。见下图:
“三环四步”教学模式
“三环四步”所要达到的学习效果呈金字塔状。见下图:
“三环四步”学习效果
②课型模式:我们分别构建了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习题课、早读课、晚修课、作文课、实验课等不同的课型模式。
新授课:自主学习、展示交流、点拨升华、达标反馈。
复习课:两线建构、核心提炼、问题呈现、定时训练、提升记忆。
讲评课:考情统计、分析改错、精讲提升、定时训练、反思内化。
③学段模式:根据学校基本课型模式,学部再进行第二次开发形成小学、初中、高中学段化的基本模式。
④学科模式:各学部、各学科组再根据学部的基本课型模式进行第三次开发,形成各学科的课型教学模式。
⑤个性模式:我们允许名特优和追求个性的教师探索个性教学模式,并坚守三条,①体现新课改理念;②体现高效课堂的标准;③遵循教、学和学段、学科教学规律。
● 三引领:
文化引领:课改就是在改文化。建立“基于交流的对话文化、基于探究的质疑文化、基于学科的教学文化”的新课堂文化。
学术引领:要从学习规律、教学规律、学科规律的理论高度引领教师认识课改的价值和意义,从而主动投身课改。
目标引领:每个学科、每个教师每期都应有具体的目标。
● 三带动:
干部带动:干部必须做课改先锋,否则不换思想就换人。
典型带动:学校教研员(学带、名师)必须带头课改,每周上示范课。
教研带动:建立以课研为中心的教研模式,以研促改。
● 三保障:
制度保障:三大人事制度、十大课改常规管理制度、十大课改教学制度。
评价保障:课堂评价、课时值评价、教研员评价、综合评价。
奖惩保障:全程激励体系、一谈二警三惩的惩戒体系。
课改不研则浅。通过视导诊断、预研反思、班级会商、课题研究等途径集中研究解决课改技术问题。
1)导学案
操作误区:
①学案成了试题卷:预习题、展示题、检测题、导学缺位。
②问题内容太多、太难以及假问题、大问题、思维含量低的问题多。
操作策略:
①结构:目标任务、学习情境、问题设计(学习目标问题化)、学习指导(“金手指”)、知识清扫(技能型学科不用导学案,教辅资料已是高水平的学案也可用教辅资料代导学案)。
②要求:A.目标具体、恰当、可测;B.有导学指导,包括目标导学、流程导学、方法导学;C.分层设计(如,设计“独占鳌头”,有能力便可做的有挑战性的问题);D.先整理教材实现第一次信息录入,再按导学案讨论问题。
2)小组学习
操作误区:
①形式化的小组学习低效或无效;
②小组的教育功能、教学功能和管理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操作策略:
①科学建组: 6(3×2)、4(2×2);
②桌子摆放形式到位,并定期培训小组长,组长做教师助理;
③建立组魂:组名、组训、组徽、组规、誓词、小组展示专栏;
④小组学习质量反馈:一个环节结束要对小组完成度进行验收,小组不清不往下进行,并明确哪些会(完成),哪些不会(未完成)。
⑤评价落实:课评(黑板上有供教师上课用的小组评比栏)、周评(卓越、优秀)、月评、期评。
3)预习与自学
操作误区:
①忽视对学和指导;
②自学缺乏时间和目标要求;
③缺失验收检查。
操作策略:
①目标要明确,时间要求、学习方法、检查办法都要明确,使之成为定时开卷考试。目标见类(知识、能力、方法和情感四者融合)、见点(知识点、能力点、方法点、情感点)。
②方法:先整体阅读教材,实现信息第一次录入,然后再按导学案进行问题研读。
③流程:A.先独学,学生沉浸在教师设计的问题情景中静默、静悟,用圈点勾画等方法去解读文本,理清逻辑思路,掌握基本知识;B.对于自己解决不了的、拿不准的问题在两人之间讨论交流;C.通过“对学”也解决不了的再通过小组群学,依然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拿到班上探究解决;
④自学时教师不能缺位,应成为指导者、发现者(搜集共性问题)、督促者,要对自学情况进行定时和验收评价。
4)展示与点拨
操作误区:
①念答式的展示、展示形式单一;
②展示内容过杂不精,缺少思维含量,费时低效;
③点拨和生成缺乏互动。
操作策略:
①展示要坚持“五原则”:A.先组(全员参与、学情通览)后班(每个组每课至少1人上黑板展示);B.多媒体利用最大化;C.参与率最大化;D.各小组随机抽人展示;E.展示形式多样化(板演、讲解、课本剧、绘画等)。
②点拨坚持“两原则”:A.互动(生生互动、组间互动、师生互动);B.生成,分为横向(拓展、多元)、纵向(深化、深刻)、系统(全局、结构)。文科生成情感、语感、理解、创造;理科生成结构、方法、规律。
5)形式、内容与容量
操作误区:
重形式轻内容导致虽然秩序井然、学习兴趣盎然,但收效甚微。
操作策略:
①要认真处理好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加强每节课内容的设计,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足够的知识量、能力量、思维量、训练量。
②要克服机械提问和问题碎片化倾向,实施大问题、大板块、集约化核心问题的设计。
③坚决克服表面热闹思维沉睡、重知识轻能力等浅层次教学形式。双语由教师逐段式分析串讲法当休矣(基础、阅读、写作训练);文科由教师自问自答或教师串讲式当休矣(自学建构、提升、拓展、运用);直线式思维例题串讲或平板式练习当休矣(改造、整合、建构、类型整理、方法提升);平板式的概念定理串讲分析法当休矣(推、结、辨、析、用);就教材教教材当休矣(举一反三,拓展、应用);教师抽学生对答案式的学习训练验收方式当休矣(对清、组清、班清)。
6)知识与能力
操作误区:
①重知识轻能力,缺乏实现由知识向能力转化的教学设计和训练。
②重知识轻能力是普遍现象,导致缺乏升学竞争力。
③重教轻学,学生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操作策略:
①坚持三原则:A.以本教材知识为中心进行知识网络建构和整合,包括学科之间、本学科前后之间知识的融合形成完整的知识图景;B.联系与本知识相关的中高考题和社会问题,要为学生多开几扇学科知识窗口,适时适度介入相关知识和生活、社会问题;C.注重主干知识、核心知识和能承载能力的知识点的理解、内化、迁移与应用。
②以知识为载体进行学科思想方法、学科知识应用、学科知识综合训练,实现知识向能力转化。
③知识转化为能力必须通过学生的训练、内化、建构、实践记忆。
7)过程与方法
操作误区:
缺乏方法指导的设计是硬伤,以老师的讲、老师的想代替学生的学。
操作策略:
①坚持三条基本的教学规律。A.新知识有一个生成过程,不能只教一个结论;B.新知识是学生通过自主活动主动建构知识信息的过程;C.新知识不一定一次存入,必须有序再现。
②强化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概念、原理、知识、练习、思路先让学生去尝试、总结、思考、提炼、分析、动手,教师再点拨、补充、提升、规范。
③坚持对学科知识进行建构,对学科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和训练。
8)任务与时间
操作误区:
①什么都讲,讲得太杂、讲授量太大,导致时间不够用;
②自学展示和训练内容的精选度不够,时间控制不到位,内容设计太多造成时间不够用。
操作策略:
既要保证完成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任务,又要保证有足够的自学、展示、探究、训练时间,还要确保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升学竞争力的远期目标完成,必须坚持以下策略:
①围绕知识量、能力量、德育量三大核心目标教学,整理问题碎片,实行集约化设计,并重点突出学、思、习、交、悟、记的教学环节。
②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效率=教学进度×学习接受度。一是保持适度快节奏和多反馈,二是围绕懂、会、准、活、实五大核心要素组织教学。
③应用“二八”教学规律(课堂上20%的属于重点、难点的内容需要教师教,80%的内容学生能够自学掌握)。
④强化教学流程三要素(何时、何事、何法)管理,按时完成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
⑤扩大展示面,发挥小组验收清扫功能。
9)训练与反馈
操作误区:
有练但缺乏反馈评价,学情不清。
操作策略:
①课堂达标训练(必需环节)要坚持三原则:A.精选(紧扣课本、适量、精当);B.分层(由浅入深,兼顾不同层次学生);C.限时。
②反馈验收(必需环节)实行学长、小组、教师三级验收,教师抽查并及时了解哪些学生会了、哪些不会。
10)优生与后进生
操作误区:
①展示成了少数优生的表演场,后进生成了看客;
②差生更差,优生不优。
操作策略:
①优生。A.在自学案、检测案中设计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练习(以“挑战者”“独占鳌头”命名供优生做);B.展示中有难度的问题让优生进行点拨和生成;C.让优生担任助教和学长。
②后进生。A.教师全程关注;B.学长帮带;C.分小组落实三清管理;D.每堂课随机抽学生上台展示,让后进生也有出彩的机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