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录(江苏省特级教师 戴继华)
(师生问好,上课开始。)
师:同学们,这堂课我们说说细节描写。那么大家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细节描写吗?(听课的人多,学生有些紧张。)如果一下子想不起来,位置靠近的同学可以互相提醒,想到的可以直接站起来说。(学生意稍舒,讨论日趋热烈。)
师:什么内容呢?
生:少年闰土“月下刺猹”,是动作细节描写,还有体现在中年闰土的刻画上,是外貌特征细节描写。
师:说得好。
(两个女生抢着站起来,生笑。)
生:《背影》中写父亲爬月台买橘子的那一段,是动作细节描写。这个细节表现了作者细致的观察力,同时表现了父亲对作者的疼爱,作者对父亲的感激。
师:你指出了细节描写的句子,还说出了细节描写的作用,好。
生:《孔乙己》中有两个细节给我印象非常深。有钱时,孔乙己是“排”出九文大钱,没钱了,是“摸”出铜钱,这样写,孔乙己的性格非常鲜明。另外,我还记得《药》的结尾,夏瑜的坟头上出现了一个花环,这是细小的物品描写,说明了革命后继有人。
师:你分析得很全面,也很准确。其他同学有补充的吗?
生:鲁迅先生在《祝福》中对祥林嫂的外貌,进行了细腻的刻画。
师:你还记得鲁迅先生在刻画祥林搜的眼睛时,用了哪四个字?
生(不约而同齐答):间或一轮!
师:间或一轮是什么意思?
生:偶尔转动一下。
师:对,先生运用“间或一轮”四个字,就写出祥林嫂命运的凄惨。课文里有很有多细节描写,值得我们好好体悟。课前我们发下来一篇文章,叫《心灵的距离》。上面的是原稿,下面的是修改稿。同学们看看,两稿有哪些不同呢?(学生们投入地看着,一学生自告奋勇站起来。)
生:修改稿第二节具体描写了母亲的“不安和冲动”。
师:好在哪里?
生:将母亲对儿子的关心细腻化,形象化了。
师:对。
生:我找到第三段的变化,修改稿比较详细地描写了母亲偷看儿子日记的过程。
师: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生:比喻的修辞。
师:还有吗?
生:心理刻画,还有欲看又不看的动作。
师:心理和动作描写。
生:这里,我感到作者把动作过程延长了。
师:通过延长动作过程来丰富细节,说得好!
生:最后一段原稿中说“母亲的心空荡荡的”,修改稿变成“母亲的心像抽屉一样空荡荡的”,除了用了修辞,还用了化虚为实的手法,使得母亲的心态可以感受了。
师:好一个“化虚为实”!
生:两篇文章的第四节也有明显的变化。修改稿中写儿子知道母亲偷看日记后,不是关上门而已,而是“重重”关上门。
师:加了修饰语“重重”。
生:第四段还增加了母亲偷看儿子日记时,儿子突然回来的情节。
师:增加细小的情节,有什么作用?
生:使母子之间的矛盾冲突更加尖锐,扣住了文章的题目:心灵的距离。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通过两稿的比较,我们可以领悟到写细节的一些基本方法。如增加细小的情节,延长动作的过程,选用修饰语、修辞、传神的动词,运用心理描写,等等。
师:方法有了,那我们不妨写一写。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两个情境。(用PPT出示,情境之一:妈妈给女儿准备早餐。情境之二:描写一个文静的女孩吃饭。)(学生写,老师巡视,写得快的学生互相交流,然后师生集体交流。)
生:我选的是第二个情境,写文静的女孩。(www.daowen.com)
师:读给大家听听。
生:她轻轻端起饭碗,用筷子夹起一小片菜叶,然后送到嘴边,张开小嘴,吃下菜叶又迅速合上。女孩的脸色平静,偶尔有一些嚼动的痕迹,如微风吹过平静的水面,泛起一丝涟漪。(学生们赞赏地笑了。)
师:你这样写是怎么考虑的?和原句比,好在什么地方呢?
生:我主要通过比喻,把女孩的文静突出来了。
师:前面也加了一些修饰语,你是运用修辞方法和修饰语来丰富细节的。
生:我写的是第一个情境。还没有来得及刷牙、洗脸的她,迅速地打开冰箱,轻轻地取出鸡蛋,用一只手小心翼翼地托在手中,生怕打坏了女儿的早餐。另一只手迅速点着燃气灶,燃烧的火苗就像母亲的爱一样炽热。水开了,母亲将鸡蛋在锅沿快速敲了一下,再放到锅里,鸡蛋一下子由液体变为固体,在锅里翻滚着,发出滋滋的声响。与此同时,她把牛奶放入微波炉中加起热来,然后轻轻喊了声:女儿,起床吃早餐了。
师:你写得那么细腻,看来经常享受到母亲的关爱。(生笑。)你觉得最大的变化在哪里?
生:加入了生活情境。
师:生活情境文字化,有哪些方法?
生:主要是连贯性动作描写。
师:写了妈妈动作的利索。有你妈妈的影子吗?(生点头而笑)刚才她对自己所写进行了简单的评点,其他同学觉得她写得咋样?
生:动作描写不要太多,可以以少胜多,以小见大。
师:你的意思是要“精”,要“传神”。你写的是情境一,还是情境二呢?
生:我写的是第二个,和之前的同学写得不太一样。
师:你读读看。
生:她轻轻端起碗,挑起少许菜叶,张开樱桃小口,又迅速合上,下意识地用手挡住唇部,然后小心地嚼着,随即抽出一张面纸,拭去嘴边的油滴,安静没有一丝声响。
师:你还有面纸这个小道具。(众生笑。)你觉得比原句好在什么哪里?
生:主要增加了动作和修饰语,“下意识地用手挡住唇部”是现代女生的经典动作。(众生笑)
师:相信还有好多同学写得非常的精彩。老师也写了两句,没同学们写得好,不好意思给大家看了。(众生大笑。)请大家看大屏幕,丰富细节也要注意三个原则,服务于整体结构,服务于人物情感,服务于全文主旨,不能为细节而细节。同学们,这堂课其实我们做了三件事,一是说细节,二是赏细节,三是写细节,落脚点在写细节。平时写作多注意细节描写,作文定能熠熠生辉。(下课)
2.反思(江苏省特级教师 戴继华)
这节课是“名师工作室”开展“作文的品质”大型研讨活动时,我在高三年级基础一般的文科班执教的,是一堂带有复习性质的作文指导课。
细细思量,这堂作文指导课,有几个特征还是突显的。
第一,指向明晰且基本达成。我预设的目标主要有三个:让学生进一步厘清细节及细节描写的基本写作知识,引导学生感受细节带来的审美力量,教给学生丰富细节的实用方法并初步形成能力。基本覆盖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分别在“说细节”“赏细节”“写细节”中落实。
第二,采用层进式结构运思课堂,教学重点突出。课堂主体部分,由“说细节”“赏细节”“写细节”三部分构成。“说细节”引导学生熟悉“细节”,是认知;“赏细节”引导学生理解“细节”,是体悟;“写细节”引导学生掌握“细节”,是能力。从认知到体悟再到能力,其间蕴涵着板块间层层深入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作文指导课的穿透力。这三个板块,我没有均衡用力,其中“写细节”花了将近半节课的时间,因为这一环节实际上包含了学生尝试写作、写作点评两个子环节,是本堂课的教学重点。
第三,学生写作知识的获得,是在预设和生成的交互中实现的。课前,我对细节描写的方法亦做了梳理和归纳,但在课堂上并没有将之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一篇作文原稿和改稿的比较,总结出丰富细节的常见方法。方法从学生中来,再回到学生中去。
第四,互动有致,师生关系和谐。有致与和谐首先表现在课堂氛围的轻松和愉悦上。学生自由张扬地说,我静静耐心地听。有致与和谐还表现在师生对话有很强的针对性,时时处处指向环节子目标和课堂总目标。课后有老师给予“行云流水”的赞誉,我愧不敢当,顶多是从容不迫、自然流畅而已。
在接纳肯定、聆听教诲的同时,我内心有丝丝触动,总觉得对学生细节描写的指导还存在一些遗憾。一是课堂理性感悟多,感性操作少;如“说”“赏”细节所用时间和“写”细节所用时间各占一半,这样的时间安排就提高学生写的能力而言,还不是最合理的。二是学生作为听客的多,走向前台进行展示的少。如在“评析”的环节,真正和老师对话的只有几个同学,而这个环节对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是最为关键的,因为它是方法转化为能力的重要节点。三是所用的教学材料,不是来自学生自己的习作,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还不是很强。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前文我已阐述这堂课预设的目标主要有三个:①让学生进一步厘清细节及细节描写的基本写作知识;②引导学生感受细节带来的审美力量;③教给学生丰富细节的实用方法并初步形成能力。回头审视三个目标,只要稍作思索就会发现,这样的教学目标,陷入了面面俱到、求全求完美的泥淖。就高三学生而言,其核心追求应该是目标三,目标一、二与目标三的关系是“一”,而不是“三”;三者是统一、而不是孤立的,实现了目标三,也就实现了目标一和目标二。
有鉴于此,我的教学设计也可以从“细节”入手,彰显“教学细节的力量”,进行“蜕变性”优化。不妨用三个关键词建构课堂:试写、评析、再写。
“试写”即在导入新课后,就出示情境一、情境二,让学生尝试细节描写,在试写基本完成后,让同桌、前后座交流试写文字,学人之长,补己之短。这一环节预计用时约10分钟。
接着进入“评析”阶段。教师随机收取8位学生试写的细节片段,用实物投影的方式进行展示,引导全体学生对8位同学的习作进行评析。评点高下、优劣,不足的要指出不足之处,优秀的要指出优在哪里,是运用了什么方法刻画细节的。评析这一环节,实际上包含三个重要内容,一是赏析,提高学生感悟能力;二是反思,反思所写片段存在的问题;三是总结,总结丰富细节的共性方法。这样既巧妙达成了目标一和目标二,也部分解决了目标三,为第三个教学环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总结的方法如果不够全面,教师再用PPT展示的方式进行补充。这一步骤预计用时大约22分钟。
在赏析、积累的基础上,再出示情境三、情境四,进行第三个环节:再写。运作这一环节时,要求学生尽力克服刚才试写出现的毛病,有意识使用刚才总结的方法,如运用各种修辞、增加细小情节、延长动作过程、适当增加道具、穿插精短语言等。学生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再写,然后用8分钟时间,让教师随机抽取的5名学生进行自我点评,引导学生暴露自己再写的思维流程,学生即时质疑,教师即时指点,并做最后小结,这样一堂课紧紧围绕“写”来运行,任务可以较圆满地完成。
这样设计好在何处?可能有这样几个亮点:
第一,教学重点更为突出,通过“试写—评析—再写”三个步骤,让“教会学生写细节”这一目标浸润到课堂教学的整体血脉之中,就教师的主导性而言,写作指导的穿透力更强。此外,彰显真情实感、真知灼见、真才实学的生生对话、师生对话,成为必然,也成为可能。
第二,整个教学流程中所用的基础性材料都来自学生自身,都是鲜活的、动态生成的,学生的学习兴致会更高,主体介入的深度会更深,智能建构的力度会更大,写作素养的提升会更快,教与学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许多无法预计的精彩。
第三,学生的活动贯穿始终,充分展示了“教学活动化,活动教学化——语文‘活动式’教学的内涵”,是建构主义视域下典型的“学”的课堂。学习活动带有明显的探究性,探究成果富有螺旋上升性,活动更充分,积累更丰富!
第四,教学目标明晰,教学方法简便,课堂环节简明,整堂课简约而又精致,师生轻松,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益良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