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探究境之渊源及其应用范围

探究境之渊源及其应用范围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境界”源远流长,在我国,它的名称除“境界”外,主要有“境”“意境”两种。“境界”一词出现稍晚,最初也是指地域疆界。随着文艺美学的发展,“境”“境界”逐渐进入我国古代文论范畴,“意境”也随之出现。近代学者王国维标举“境界”一词为品评宋词的准绳,成为“境界”说之集大成者。如今,“境界”一词已普遍用于道德、文学、艺术等范畴,《现代汉语词典》中解之为“事物所能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情况”。

探究境之渊源及其应用范围

“境界”源远流长,在我国,它的名称除“境界”外,主要有“境”“意境”两种。“境”出现很早,最初是疆域的意思,又指某种精神、心态。“境界”一词出现稍晚,最初也是指地域疆界。汉朝时期,佛经传入东土,佛门“境界”,大致指精神心智的活动范围或向往区域。随着文艺美学的发展,“境”“境界”逐渐进入我国古代文论范畴,“意境”也随之出现。南朝齐梁时期,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两次用了“境”这个词。唐王昌龄在其《诗格》中也说:“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

“境界”一词最早出现于文论中,大约在南宋时期。元明清时期,“境界”被广泛运用于诗画、戏曲、小说散文的评论中,渐渐成为中国古典美学特有的概念。近代学者王国维标举“境界”一词为品评宋词的准绳,成为“境界”说之集大成者。他认为,“境界为探本之论”“然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当然,“境界”一词也出现于西方哲学著作中,康德叔本华等对“境界”一词也有所提及,最典型的要数席勒,“境界”一词是他《审美教育书简》中,最重要的话语。在西方哲人眼中,“境界”往往指“人生的等级、状态”等,与中国传统理解不完全一致。如今,“境界”一词已普遍用于道德、文学、艺术等范畴,《现代汉语词典》中解之为“事物所能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情况”。(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