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开地心之谜
数个世纪以来,航海家们依靠着地球的磁力特性来辨别方向,但直到科学家们开始探索地球内部结构,我们才知道我们所处的这颗星球为何有磁性。
早在1600年,威廉·吉尔伯特就发现,地球上的一些矿物质天然带有磁性。随后他提出,地球实际上就是一块巨大的永磁体。到了17世纪末,科学家们开始怀疑,事情并没有吉尔伯特说的那么简单,特别是当他们仔细测量得出的数据显示,地球的磁场会随着时间推移出现细微变化,而这些变化不应该发生在一个永磁体周围的磁场身上。更重要的是,学界渐渐了解到,地球内部是滚烫的,而高温会损坏永磁体。
直到一个世纪前,一切才终于变得稍微明朗一点。1906年,在分析了地震活动引起的地震波穿过地球的方式之后,理查德·奥尔德姆公布了一个结论:地核的外部一定是液体状的,且几乎可以确定是熔铁。1936年,英奇·雷曼采用大致相同的研究方法得出了地核内部为固体的结论。
那时,约瑟夫·拉莫尔已经回答了地核如何产生地球磁场的问题。地核内部产生的高温可以引起其外部液体层的对流,而熔铁旋涡会自然产生电流。在电磁感应的作用下,电流会产生磁场,这个磁场又会引起(带有磁性的)熔铁的进一步运动,从而使熔铁继续产生磁场,如此循环往复。最终这个反馈环路或许会助推形成一个非常强力的磁场。
沃尔特·埃尔泽塞尔和爱德华·布拉德先后在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进一步发展了这个理论,他们的研究成果帮助确立了发电机理论主流思想的地位。
发电机理论把地球磁场和它富铁质的地核联系了起来。(www.daowen.com)
地核的运动方式与一盏球形的熔岩灯有一点类似。温度极高的固体状的地核内部加热液体状的地核外部,形成对流。然而,不同于熔岩灯的是,翻滚着的液体是可导电的熔铁。激烈的对流运动产生了电流,电流反过来又产生了磁场。由于地球自转,无数电流(及其随附的磁场)聚集并结合在了一起。聚合之后的磁场力量十分强大,即便地核距离我们脚下的地表3000千米远,我们也能感受到它带来的影响。
参考阅读//
No. 60 麦克斯韦方程组,第124页
发电机理论提出,地核内部产生的高温引起了地核外部熔铁的流动。
于是最终导致了地球强力磁场的产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