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燕子》一课:词句斟酌,感人之痕

《燕子》一课:词句斟酌,感人之痕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出示:蓝蓝的天空,几痕细线连于电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那就是燕子。

《燕子》一课:词句斟酌,感人之痕

燕子》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是现代作家郑振铎先生的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状物散文,主要描绘了春天里燕子在天空中、湖面上飞翔、在电线上停歇的画面,给春天带来了许多生机。

课文分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写燕子的外形特点(外形美)。第二部分写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生趣(春天的美)。第三部分写燕子飞行时的情景(动态美)。第四部分写燕子停歇时的特点(静态美)。文章的篇幅短小、条理性强、语句优美,如何通过批注这一扶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感受燕子的可爱、春天的美丽呢?请看以下教学片段在批注阅读上的尝试。

教学片段一:

(出示《燕子》课文第一段)

师:这段文字描写了燕子的外形特点,你觉得哪个词语用得好?

生:“凑成”。

师:为什么呢?

生:我觉得“凑”字用得很好,它写出了燕子的活泼可爱,感觉特别有生命力。

生:我也很喜欢“凑成”这个词语,如果换成“变成”“组成”,听起来好像是在形容机器,没有什么活力,而小燕子却是很有活力的。

生:我觉得燕子身体的每一部分都长得很好看,“凑”字是说燕子把这些优点都集中起来了。

师:对课文中一些精彩的词语,我们就可以用“△△”标在句子关键词下面。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理由或感想。(板书:精彩的词语)

(学生批注)

教学片段二:

(出示《燕子》课文第四段)

师:你喜欢哪些句子?

生:我喜欢“几队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落”写出了燕子飞行疲倦时休息的样子,比“停”恰当。

出示:

蓝蓝的天空,几痕细线连于电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那就是燕子。

师:为什么用“痕”,不用“根”?(www.daowen.com)

生:我觉得电线远,而且多,看不清楚,在蓝天中只留下一丝痕迹。

生:我喜欢这句“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这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燕子休息时的姿态。

师:是啊,文章中优美语句或是运用修辞方法描写的句子,我们可以用“”画出来,把你的感受或者是老师和其他同学讲述的要点、简练的评语等写在旁边。(板书:句子、修辞手法)

小结: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就可以抓住关键的词、优美的句子或者是一些运用修辞手法描写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或理解。

【教学评析】

传统教学中教师讲解,学生接受的复制式教学,使本来有声有色的阅读成了无趣的共性行为。孩子在课堂上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听讲”,在教师的引导下回答教师指定的问题,说出教师希望得到的答案,使课堂呈现一种伪学习状态。批注阅读就是要打破这种共性,强调学生浸入文本,与语言文字亲密接触,为学生提供动脑、动手、动口的真正学习阅读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孩子的圈点习惯,那么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该如何尝试进行批注呢?我以三年级下册的课文《燕子》为例进行简单的阐述:

1.圈点批注,巧用“符号”

圈点,就是读书时,用规定的符号在文章上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用的或应注意的字、词、句、段加以圈点勾画做标记。

在教学《燕子》第一自然段,让学生关注燕子外形特点,感悟哪个词语用得好时,将学生找到的“凑成”这个词语用“△△”标出,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理由或感想;在学习《燕子》第四自然段时,找自己喜欢的句子,用“”画下来。

还有很多批注时用到的符号,比如“○”用来圈出本课需要掌握的生字,“( )”用来标出课文需要掌握的新词,“①②③”标在每一自然段前,“”画在文章关键句子下面,“______?”用在有疑问的词语或句子上。在三年级平时的阅读中,可以渗透这些符号的运用。

2.独立阅读,多法批注

我告诉学生:读课文时要带着像孙悟空一样的火眼金睛去发现好词语、四字词、关联词、反义词、近义词、优美语句、特别的句式等,只要是你发现的,都是精彩发现。我们可以在这些“精彩发现”之处作批注。所以,在教学《燕子》这课时,时不时引导学生对文章的“精彩之处”进行圈画,感受“凑成”用词的精当,感悟“痕”与“根”不同的表达作用,得出“落”与“停”的精妙之处,以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中修辞方法不可或缺的作用。

随着年级的升高,我们还可以在“强烈感受和矛盾疑问”和“生发联想”处进行更高层次的批注。批注的语言要简洁、精练,不能太烦琐,用一个词或短句概括,做到言简意赅。同样,示范是最重要的!有了示范,学生就有法可依,就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选取一些课文具体示范指导,依据不同内容,有时示范文中的一个点,有时示范全篇。让学生能静下心面对文本独立思考,他们就会有独特而多元的感悟。

文字需要学生亲自去品读,去咀嚼,去揣摩,去感悟,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感受语言文字的律动,打动学生自己的内心,激发学生自己的情感。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就应该允许他们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学习《燕子》一文,当读到“在微风中,在阳光下,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这段文字时,有的学生在旁边写下这样的批注:“好一个‘掠’字!简简单单的一个字写出了燕子的轻盈灵巧,也写出了它飞行的迅捷,真不愧是文学大家!”这种评价式阅读极大地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因为,此时学生已经成了学习的主体,他们已能和文本、作者、教师平等地对话了。

文本解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