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及点评:创新教学方法,开拓新途径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及点评:创新教学方法,开拓新途径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鱼游到了纸上》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当太阳快下山的时候,他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及点评:创新教学方法,开拓新途径

【教材解读】

《鱼游到了纸上》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以青年人“特别”的举止为线索,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浓。课文在写法上有两个特点,一是人物描写,对聋哑青年的外貌、神态、动作刻画传神;二是语言平实而含义深刻,很有启发性,令人回味无穷。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在本课的设计中,笔者力求做到让学生抓住关键词语,通过作批注的方法,体会情感,唤起想象,引发联想,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意境,在品味语言、理解感悟的过程中,陶冶情操,获得美感。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罢”“徽”“聋”“哑”。会读“泉白如玉”“清澈见底”“赏心悦目”“秀气”“举止特别”“聋哑”“工笔细描”“挥笔速写”“一丝不苟”“融为一体”等词语。

2.学会用“画一画、注一注、说一说、读一读”的方法品读重点句子

3.感受青年的“特别”,体会青年做事勤奋、精神专注的品质。

4.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学会用“画一画、注一注、说一说、读一读”的方法品读重点句子,感受青年的“特别”,体会青年做事勤奋、精神专注的品质。

【教学流程】

一、赏鱼说鱼,“游”中质疑

1.欣赏图片,畅谈金鱼

同学们,喜欢这些鱼吗?用一两句话描述一下你看到的鱼。

是啊,它们色彩鲜艳,小巧玲珑,圆滚滚的肚子,特别可爱。它们五颜六色,在水中游动的时候,仿佛水中游走的花朵,真令我们喜欢。人们喜欢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对它们的喜爱之情,有人用诗歌来赞美它们,有人用歌曲来歌唱它们,也有人用画笔来赞美它们。

2.揭题读题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和鱼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讲解“游”的写法)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题。

3.质疑激趣

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一个普通的“游”字,能让我们读出一些感觉,产生一些问题。来,带着你们的疑问,再来读一读这个题目。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的展示,学生与鱼进行了一次亲密接触,学生的心情自然而然放松下来,跟随“鱼”这个话题进入新课的学习。所谓“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个题目非常有特色,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紧扣题目,引导学生质疑。题目是文章的灵魂,以题目入手,带疑入文,能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有效性,激发学生上课伊始的阅读期待。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认读词语,读中归类

泉白如玉 清澈见底 赏心悦目(“西湖玉泉”给人的感受)

秀气 举止特别 聋哑(青年人的特征)

工笔细描 挥笔速写 一丝不苟 融为一体(青年绘画的状态)

你们真了不起,从这几个简简单单的词语中,不仅读出了意思,而且读出了画面。

2.预习课文后,青年给你留下了怎么样的印象?

【设计意图】四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正向抽象思维过渡,出示三组词语,让学生提炼归纳,读出画面感。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反馈,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这位青年人的印象,初步感知文本。

三、围绕“特别”,画注说读

1.交流写青年“特别”的句子

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年轻人,却是一位聋哑青年,这真是一位“特别”之人,他的特别表现在课文的哪些句子中呢?请你找出来。

2.讲解方法,引导自主感悟

昨天啊,老师也好好读了读这些句子。在读这些句子的时候,这几个词马上跳入了我的眼帘,给了我很大的感触。我从“呆呆地”读出了青年在看鱼的时候,完全沉浸在鱼的世界中,这是多么专注啊,所以,我工工整整地把这几个字写在了旁边。“静静地”,青年好像置身于这个世界之外,多么投入,多么用心啊,于是我又把它写在了上面。

当我有了这些新的感受时,读起来就更有感觉了,想不想听老师来读一读?

(教师范读)

这就叫“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读书时一个很好的习惯:画一画、注一注、说一说、读一读。

现在,你也从刚才画出的句子中挑选一个自己感触最深的,学着老师的样子,用画一画、注一注、说一说、读一读的方法来品读一下这句话好吗?

3.学生上台展示学习成果

(1)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①指导学生说清楚。

我画的句子是(    ),我从(  )、(  )这几个词语中感受到(  )。(带着体会到的感情读句子)

预设: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生:我画的句子是: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我从“忘我”这个词中感受到他爱鱼,可能忘记了吃饭,忘记了睡觉,忘记了回家。青年观察鱼多么全神贯注、持之以恒啊!

师:感受得那么好,相信你也能读好。

(学生读)

师:你们看,他说话多有条理啊,他先说“我画的句子是”,然后说从这个词中所感受到的,再带着这样的理解来读读句子,又有了很多的感想。你也能学着他的样子和大家来交流这句话吗?(www.daowen.com)

生:我画的是这句: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我从“从来不说一句话”这句话中知道了正是因为他这样认真执着地看鱼才能画得这样传神。

师:你的分享也让专注的青年形象跃然纸上,带着你的感受读。

(学生读)

师:我发现这里还有一个词值得推敲——老是,你能读出什么?

生:我从“老是”读出青年无论什么时候都是这样“呆呆地”看,“静静地”画。

师:是啊,他无论什么时候都是这样静静地观察着金鱼。

②情境朗读。

太阳从湖边升起的时候,他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当太阳爬上头顶的时候,他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当太阳快下山的时候,他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小结:青年对观鱼的专注,对绘画的执着深深感染着我们。

(2)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①学生上台交流。

生:我找到的是这句,我从“工笔细描”和“挥笔速写”这两个词中感受到青年画得非常认真,而且他的画技精湛。

师:哦,你抓住了青年的动作(板书:动作),读出了他画技特别好,好一个“特别”啊!

师:“工笔细描”“挥笔速写”,这是两种怎样的画法呢?其实把它们放到句子中去读读,你就能明白,自己读读。女孩子让我们细细地、慢慢地来感受下姑娘绣花般的工笔细描,男孩子则来试试快速的、挥笔速写的画法。来,读。(男女对读)

师:谁来读这句?(学生读)

师:她读出了青年绘画的细致,读出了灵动,读出了跳跃。读得多好啊!青年开始画了——(学生读)还真有点姑娘绣花时的感觉。

师:把他画画时的技艺表现得淋漓尽致。

②你看,他有时——工笔细描,有时又——挥笔速写;工笔细描为的是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挥笔速写则是想——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青年工笔细描过的地方就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挥笔速写而成的金鱼动态,看上去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小结:是啊,作者也把陶醉、赞赏,还有由衷的钦佩都融入了这段话。

(3)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师:一年多的时间里,能“每个星期天”“一整天”看鱼,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啊!我们读出了青年爱鱼成癖,观鱼似醉,画鱼如生。

师:青年持之以恒的精神已经深深打动了我们。

师:你的朗读,似乎又让我们看到了那一幕幕:

春花烂漫时,他来到玉泉,“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夏日酷暑中,他来到玉泉,“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秋日凉风中,他来到玉泉,“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冬日寒风中,他来到玉泉,“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小结:不管日晒雨淋,还是刮风下雨;不管是烈日炎炎,还是寒风凛冽,他都坚持到玉泉来看鱼。他“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他感到单调吗?他感到枯燥吗?没有。因为他已经到了忘我的境界,与金鱼融为了一体!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层层剥笋的方式,以青年的“特别”为发散点,引导学生找相关语句。将自己的阅读方法手把手地教给学生,教会他们批注文本,这是落实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有效形式,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良好习惯。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看问题,从而保证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学生能自信地上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成为他们本节课最大的收获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画一画、注一注、说一说、读一读”的方法,抓住了人物的动作和神态,感受到了青年的这份特别,其实在课文的字里行间,在旁人的议论声中,在我们的疑惑中,我们也能深切地感受到这一份特别。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下课。

【设计意图】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方法,让“画一画、注一注、说一说、读一读”这样的阅读习惯陪伴孩子的一生。

板 书

【教学点评】

批注式阅读教学是在“教”与“学”的连接点上构建的。学是核心,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导是关键,它强化了教师的引导作用,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促使学生进行高质量、高效益的独立学习,并针对学生在独立学习中提出的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让“教”服务于“学”。

1.引领示范,激发兴趣

为了加深学生对批注阅读的认识,激发他们学习这种方法的兴趣,教师要做好引领示范作用,把自己对美文的批注展示给学生看,与学生一起交流分享自己的感悟,感受批注阅读法的实效,进一步激发他们“我也来试试给文章作批注”的愿望。

在本课的学习中,教师做到示范引领,把自己对课文及课外读物的解读批注展示给学生看,跟学生交流,讲解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同时讲授通过哪些方法,怎样把这些收获和感受批注在作品的字里行间,激发起学生对文章作批注的兴趣和愿望。通过具体指导,让学生在实践中摸索并掌握批注的方法。

2.具体指导,得法课内

为了让学生快速掌握批注阅读法的精髓,笔者在课前进行了细致的学习与准备,总结了符合他们认知水平的、具有操作性的批注法。首先教学生抓住文章的批注点,围绕聋哑青年的“特别”之处进行批注。接着,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主批注阅读,试着让他们“画一画、注一注、说一说、读一读”,在空白处作一定的批注,写下一些自己的点滴体会,并谈谈自己通过朗读体会到的人物形象,带着理解朗读这些句子,达到了体会人物品质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地穿插朗读指导,在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中读出感情,加深印象,提高阅读能力,为突破本课的难点做好情感的积淀。通过和学生一起分享阅读感受,交流阅读心得,扣紧主题,不断加以引导和鼓励,学生品尝到批注阅读时的心灵放飞与自主畅快,兴趣自然高涨。

3.养成习惯,得益课外

如果说批注阅读的主阵地是课内,那么真正的练兵场应该在课外。带领学生在平时的课堂中尝试批注阅读方法之后,相信他们也会自觉运用到平时的课外阅读中,不断提高自主阅读能力,这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教学案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