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之间的“爱”和“恨”》是西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文章以拟人的手法描写了植物之间的相生相克,读来让人莞尔。全文笔调幽默,深深地吸引着读者。作者究竟是怎样把艰涩难懂的术语描写得如此生动的呢?
一、细读文本觅详略
本文的标题特别吸引人,并不是人类和动物才懂得爱和恨,植物也有爱和恨。当你正把情感投入到人类的爱恨时,作者笔锋一转,告诉你,这种爱和恨不是感情的表现,而是体现在生长状况上:有的植物之间和睦相处,爱意深沉,有的植物之间互相伤害,是“冤家对头”。
文章的第一自然段以清晰的思路解释了课文的标题,如此与众不同的写法,当然值得学生模仿、学习。
2.多组呈现,理由充分
洋葱、胡萝卜、玉米、大豆……这些耳熟能详的植物,当它们出现在学生生活中的时候,学生根本不知道它们之间竟然那么友好。是通过表格的方式展现植物互处时的相互得益,还是用晦涩艰深的术语来浇灭读者的兴趣呢?作者通过“好朋友”“相互驱赶害虫”“生长健壮”“鲜甜味浓”“花繁叶茂”“防治得白粉病”“半个月长出大萝卜”等生动浅白的描写,让学生一下子明白了,原来植物之间的爱就是能帮助对方长得更快、更大、更好,让对方远离疾病和伤害。这些词语的描写生动有趣,可以让学生积累,这一种段式的描写也可以让学生模仿。
作者选用了水果、蔬菜、鲜花中的六组植物,以并列的方式展现了植物之间的互相促进,这种选材涉及面广,可信度高。其实通过资料的查询,可以发现相互促进的植物还有很多。作者非常聪明,他选择的是学生身边的植物,读起来亲切,同时因为植物常见,也更可信。可见选材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对三年级的孩子讲选材似乎难了点。
3.有详有略,引人探究
第二自然段讲植物之间的“爱”,第三自然段讲植物之间的“恨”。在描写植物之间的“恨”的时候,作者只选用了两组植物进行详写,另外三组植物只是进行了简单的罗列。
为什么黄瓜和西红柿、荞麦和玉米、高粱和芝麻等,不能种在一起呢?阅读文本的时候,笔者也产生了疑问,相信学生读到这里的时候,他们肯定也会产生疑问。
在“百度百科”中搜索了原因,这些原因用大篇的术语描述,笔者读起来都有些吃力,更不用说三年级的学生了。
怎样把长资料变成短资料?怎样把短资料变成生动的资料?鉴于三年级的学生阅读说明文的能力有限,而且网上搜集的信息术语太多,最后确定目标指向:把短资料改成生动的资料。
本段为什么没有像第二自然段那样以并列的方式呈现呢?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有详有略,另一方面是为了吸引学生主动探究。详略之间正是学生语言习得的好时机、好材料。
4.由此及彼,指向生活
文章最后一段,植物之间的“爱”和“恨”走向了应用,让学生明白科学探索的意义。
5.文章精华,细细梳理
这篇说明文有很多植物的名称学生并不熟知,这些初级的障碍完全可以在课前扫除,让学生通过导学,自己解决。
文章中用了很多成语,这也是一个很明显的语言特点。我们可以通过导学,让学生了解成语的意思并且在创设的情境中用一用。
很多词语都是在朗读中联系上下文理解的,所以朗读这个任务可以交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前进行尝试,每个孩子能力有强弱,所以我们设计了“把不会读的注音”这一个备注。
另外本文有一个最大的特点:作者用了很多拟人的手法,把植物之间的“爱”和“恨”写得栩栩如生。学生能读出其中的巧妙,但是让学生用却有一定难度。三年级的孩子很多时候都是把找到的材料囫囵吞枣地读一遍,未能真正理解。怎么才能把学生找到的材料转化为生动的语言呢?通过解读,笔者决定缩小材料范围,提供一百字左右的材料(材料内容不长,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然后让学生从一百字左右的材料中梳理出需要的内容。但是把抽象的材料转为生动的语言仍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提供一些生动的语言,提高学生尝试时的成功率。
二、据详略编导学单
1.导学单的目标定位
(1)积累文本中同一类的词语——植物的名称,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读准生字。
(2)积累文本中的成语,在具体的语境中尝试应用。
(3)把成语放在句子中,让学生通过朗读,联系上下文感受成语的意思。
(4)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尝试把句子写生动。
2.导学单的主要内容
《植物之间的“爱”和“恨”》导学单
第一关:植物名称我会读(读给父母听,对的打钩,错的注上拼音)。思考一下,画线字有什么规律?
小麦 白花草 黄瓜 西红柿 韭菜 高粱
豆 大 木 麦 向日 麻
第二关:四字词语我会念,不理解的成语,我会自己查字典。我还能在图片下方的括号里,填入合适的成语。
和睦相处 冤家对头 驱赶害虫 生长健壮
相互得益 香甜味浓 花繁叶茂 水火不容
危害极大 一无所获 相生相克 美化环境
合理布局 相互有利 同室操戈 两败俱伤
( )
( )
第三关:这些句子我能流利朗读。不会读的字可以注上拼音哦!
☆☆有的植物之间能,有的则是“”。
☆☆玉米和大豆间作,两者。
☆☆相反,有一些植物则是“”,彼此。
☆☆☆这门科学可以指导人们更好地规划农作物种植。
☆☆☆在栽培植物时,应注意把相互有利的栽在一起,千万不要让“”待在一处,以免。
第四关:选择性尝试:利用老师给的材料,尝试写一写黄瓜和西红柿之间为什么充满了“恨”。(www.daowen.com)
材料:
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分泌出一定的分泌物并散发出气味,而黄瓜和西红柿的分泌物及其气味有互相抑制对方生长发育的作用,二者如果栽一起,其生长速度都将受到抑制。
且黄瓜和西红柿都有可能遭受蚜虫的危害,一旦一方发生蚜虫,就会很快地蔓延到另一方,很难有效地控制,使二者同时受害,从而扩大危害损失。
1.请根据两种植物的关系,选用有趣的词语:
两败俱伤 一败涂地 势不两立的仇敌 “臭味不投” 传染病
防毒面罩 拼个你死我活 生长缓慢 人高马大 侵略
2.请你补写:
黄瓜和西红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家作业:自己查找资料,选择一对或两对植物,写写它们互相仇恨的原因。
荞麦和玉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粱和芝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导学单的设计特点
《植物之间的“爱”和“恨”》这一课的导学单在内容设计上充分体现文本特点,尊重孩子认知规律,具有如下特点:
(1)目标有详略。学生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这些目标教师要清晰地给出,不要模棱两可。比如,“还不会读的词语可以用拼音标注”,这既是方法的指导,又是对不同程度学生的尊重,允许有的学生学习的节奏缓一点。这个导学单的第四部分是“选择性尝试”。有的学生可能完成前三项就已经比较费时了,所以这一个题目是让有能力的学生可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而能力不足的学生,自觉完成前三项就是优秀啦!
(2)重点有详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背景,预测了可能会出现的难点。在选择性作业中,教师把网上截取下来的材料简缩到一百多字,把大部分理论化的术语替换为三年级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但教师给出的材料也有一定的难度,比如“分泌物”“抑制”“蔓延”等词没有去掉,因为这些词就是与拟人化词语互换的最好的内容。教师充分考虑到三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段的教学,所以最终学生的仿写都会由教师当堂输入到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让学生直观感受构段的方式,并理解作者没有把剩下三组植物写具体的原因。
(3)梯度有详略。导学单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有逻辑,有内在的关联。引导学生在解决一个个小问题中,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然解决重点问题,锻炼思维,逐步习得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课的导学单一到三关是掌握简单的知识,第四关是学生初步尝试,这个题目并不容易,所以学生会在尝试过程中产生疑问,而这恰能促进他们认真听课。最后一题的回家作业则是第四题的延伸。
(4)设计有详略。导学单中问题的设计要有开放性,在第四关的“选择性尝试”中,教师提供了十个词语,这十个词语有的是近义词,从多个方面生动地描写了两种植物的关系。学生们可以从多个维度展示自己的想法。在完成此项任务后,教师就可以通过“盘点收获”让学生明白,把术语转化成有趣的语言,可以从好几个角度去看去说,并不一定要盯着一处。多维度思考问题,需要从低年级开始培养。
(5)指向有详略。学生对所学内容提出个性化的问题或表现出解答的能力,是每个教师都应该关注的。笔者设计的最后一个开放性的题目,就是给那些因为这篇课文而对科普知识感兴趣的学生设计的,想象当学生完成这项作业的时候,当他们得到老师肯定的时候,他们探索的热情也许就会被激发。
(6)迁移有详略。如果下课铃声一响起,学生的学习就结束的话,那绝对不是一堂真正意义的好课。一堂好课应该连接着学生的过去,跟进着学生的现在,指引着学生的未来。学生从课堂中习得的技能,如果在课后仍能再次运用,再次跟进,那么学生进步的速度一定会更快。本课导学单第四关的设计就是指引学生把课堂中学到的本领进行再次运用。也许孩子们独立运用的时候会产生很多问题,比如不懂材料中的术语、材料信息太庞杂,但是通过课堂反馈后,学生就能从别人的成功经验或者老师的再次指导中汲取再次尝试的力量。人不就是在一次次尝试中成长的吗?
四、教学过程有详略
板块一 出示植物图片,快乐揭题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植物朋友,如果你认识的话就叫叫它们的名字。(配乐播放课文中出现的24种植物)
今天这些植物将进入一篇有趣的课文中。(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板块二 根据课前检查,高效练习
朗读描写植物名称的词语,重点读第四行,引导学生发现:可以借用形声字的特点记住部分生字。
朗读四字词语,重点关注“香甜味浓”“同室操戈”。(出现三幅图画,运用成语说一句话)
师生比赛朗读带有四字词语的句子。
板块三 默读课文,厘清内容
默读课文,标注:哪个自然段描写有些植物能相亲相爱?哪个自然段描写有些植物会彼此伤害?
板块四 再读课文,详学“爱”仿写“恨”
1.详学“爱”。
(1)读第二自然段,圈一圈,哪些植物能“相亲相爱”?
(2)交流。
(3)关注标点符号,重新整理段落,发现句子写作规律。先写哪些植物能友好相处,再写友好相处的结果。
(4)师生对读。
(5)出示老师修改后的文章,感受作者用词的丰富和准确。理解“间作”“混作”。
(6)学了第二自然段,你懂得了什么?写下感受。
(7)回忆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方法,用这种方法学习第三段。圈一圈、分一分、找一找。
2.仿写“恨”。
(1)用学过的方法,整理段落,发现了什么?(详写两组,略写三组)
(2)是否知道黄瓜和西红柿不能种在一起的原因?
(3)把学生在导学单上的尝试呈现出来。
点评关键点:是否能准确说明原因,用词是否有趣。(投影仪上出示学生的答案,点评)
(4)思考作者为什么不这么写,感受详略得当。
板块五 课后延伸,尝试再次实践
课文中还有两组植物不能种在一起,你能否像老师一样找找资料,把长资料变成短资料,把短资料变成有趣的文字?明天我们一起分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