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深入剖析《蜜蜂》第一课时课堂实录及点评,突出构段练习

深入剖析《蜜蜂》第一课时课堂实录及点评,突出构段练习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证实飞回花园的蜜蜂是我放飞的,我在它们身上做了记号。法布尔作品中篇幅最长、地位最高、最广为人知的是《昆虫记》。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支持下,他从55岁开始,整理自己的观察所得,用了30年的时间,写就了长达十卷的《昆虫记》。生:原来《昆虫记》是法布尔用了30年的时间写成的,好厉害!4—6句讲法布尔看到蜜蜂飞得很低,他猜测蜜蜂会找不到回家的路。

深入剖析《蜜蜂》第一课时课堂实录及点评,突出构段练习

执教:沈晓萍 点评:顾可雅

导学单

一、读准下列词句,读不出的词语可以注音。

1.读准带有翘舌音的词语:试验 证实 超常 解释 纸袋 准确无误

2.读准带有平舌音的词语:阻力 推测 飞散

3.读准带有多音字的词语:几乎 尽管 闷了好久

4.读好含有多音字的句子

(1)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2)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3)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二、与课文第二段作比较,发现了什么?

一天,我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袋子里。为了证实飞回花园的蜜蜂是我放飞的,我在它们身上做了记号。然后,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蜜蜂,走了很远,打开纸袋,把它们放出来。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触到地面了,这样可以减少阻力。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三、尝试写作。

1.根据视频,给下面的动词编序号

取铁架 倒水 放纸船 移酒精灯 点酒精灯 折纸船

2.加入合理的想象。

纸船里的水咕嘟咕嘟地翻滚着。

3.加一些词句,使表达更准确。

他取了一个铁架,然后折了一个纸船,在纸船里倒了水,把纸船放在铁架上。接着他点着酒精灯,把酒精灯移到纸船下面。蓝色的火苗舔着纸船的底部,我想起平时纸碰到火一点就着,简直不敢看了。纸船里的水咕嘟咕嘟地冒着泡泡,它们好像在说烫死了,烫死了,纸船要着火了。

四、课后延伸。

做试验,用“所做+所见+所想”的方式,把试验的过程清楚、生动地记录下来。

备选试验:筷子提米 摩擦生电 百元大钞顶硬币

板块一 初读全文,感知试验脉络

1.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师生一起写课题:蜜蜂)

师:(出示作者画像)同学们,你们能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所了解的法布尔吗?

生:我知道法布尔是法国著名科学家,他还是一个作家

生:我知道《昆虫记》是法布尔写的。

生:昆虫记一共有十册。

生:法布尔又被称为“昆虫诗人”。

师:(出示补充材料)请阅读老师为大家摘录的简介,你又获得了哪些信息?

他是一个著名的法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作家。法布尔作品中篇幅最长、地位最高、最广为人知的是《昆虫记》。他曾经说过:“在对某个事物说‘是’以前,我要观察、触摸,而且不是一次,是两三次,甚至没完没了,直到没有任何怀疑为止。”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支持下,他从55岁开始,整理自己的观察所得,用了30年的时间,写就了长达十卷的《昆虫记》。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选自这本书。

生:原来法布尔还是动物行为学家。

生:法布尔为了对某个事物说“是”,他得观察好多次,他很执着。

生:原来《昆虫记》是法布尔用了30年的时间写成的,好厉害!

2.反馈导学单,针对性练习

(1)字词反馈。

第一组:根据课前学生同桌对读反馈,把PPT中的“实验”“试验”以红色标注,让学生练习。

第二组:根据课前学生同桌对读反馈,学生没有问题,全班齐读。

第三组:根据课前学生同桌对读反馈,重点练习“尽管”。

第四组:根据课前学生同桌对读反馈,重点练习“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3.默读课文,梳理文脉

师:通过检查,我们已经读通课文了,现在老师布置第二个任务:默读。谁能告诉大家,默读该注意什么?

生:不出声,不指读。

师:(出示默读思考题)请同学们一边默读课文,一边思考。

法布尔听说_______________,决定_______________,结果证明_______________。

生:法布尔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决定做一个试验,结果证明蜜蜂果然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板块二 细读第二小节,解构试验过程

1.动作有顺序

师:为了验证蜜蜂到底有没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法布尔做了充分的准备。课文哪一自然段写了法布尔试验前的准备?

生: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教师出示第二自然段,把第二自然段1—3句用红色笔标注,4—6句用黑色笔标注)

师:老师请两位同学合作读第二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画面,思考老师为什么这样分。

生:1—3句写的是法布尔先在蜜蜂的背上做记号,然后再带着蜜蜂走了两里多路,把蜜蜂放出来。4—6句讲法布尔看到蜜蜂飞得很低,他猜测蜜蜂会找不到回家的路。

师:做记号,带蜜蜂走,放蜜蜂,都是在讲法布尔的——

生:动作。

师:看到蜜蜂飞得很低,是在讲法布尔的——

生:观察。

师:(指着PPT中的第6句)这句话讲的是法布尔的——

生:猜测。

师:这段话先写了法布尔是怎么做的,接着写了他的观察和猜测。很有条理!

师:法布尔是怎样做试验的呢?(放大PPT中的第1—3句)

生:法布尔在自己家花园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做上记号,叫小女儿等在蜂窝旁,自己带着做了记号的二十只蜜蜂,走了两里多路,打开纸袋,把它们放出来。

师:你说得很详细,基本上把这几句话读了一遍。谁能脱离书本,把试验步骤清楚地说一下?

生:法布尔捉了蜜蜂,然后做上记号,接着把它们放了。

师:你说得十分简洁,但是漏了一些关键的步骤,怎样才能说清、说准试验的步骤呢?(出示阅读小妙招)

【小妙招】遇到写试验的文章时,先画一画动词,然后闭上眼睛按顺序把这些动作做一做,接着用“先……接着……然后……”串起来说一说。

生:捉、放、做、叫、等、带、做、走、打开、放。

师:叫小女儿等,带着做了记号的蜜蜂,这个“等”和“做记号”并不是当时发生的一个具体的动作,所以这两个词可以去掉。

(教师根据学生反馈把词卡凌乱地贴在黑板上)

师:刚才老师请大家闭上眼睛,按法布尔的动作把试验的动作做一做,现在谁能上讲台把老师摆乱的词卡按顺序理一理?(www.daowen.com)

(学生上台按正确顺序摆放好)

师:请根据动作,用“先……接着……然后……”串起来说一说。

生:法布尔先捉了蜜蜂,把蜜蜂放进纸袋里,接着给蜜蜂做了记号,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然后带着蜜蜂走了两里多路,打开袋子放了蜜蜂。

师:“捉蜜蜂”“放纸袋”“做记号”这三个动作很连贯,我们可以放在一起来说。

生:法布尔先捉了蜜蜂,把蜜蜂放进纸袋里,给蜜蜂做了记号,接着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然后带着蜜蜂走了两里多路,打开袋子放了蜜蜂。

师:刚才我们在阅读写试验类的文章时,先圈动词,然后闭眼模仿,接着用“先……接着……然后”把动作串起来说一遍。以后我们尝试写关于试验的文章时,也应该向法布尔学习。

2.想象要合理

师:法布尔放飞蜜蜂后观察到什么现象?

生:蜜蜂四处飞散。

生:蜜蜂飞得很低。

师:根据这两个现象,法布尔想到了什么?

生:法布尔看到蜜蜂四处飞散,想它们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生:法布尔看到蜜蜂飞得很低,想它们这样做是为了减少阻力。

师:原来想象是在观察的基础上产生的,不能胡思乱想哦!(板书:想象要合理)(教师把作者观察到的和想象的句子用不同颜色笔标注。男女生轮读,师生轮读)

师:我们在写试验这一类文章的时候,也可以模仿法布尔的方法,用“所做+所见+所想”的方法,使文章更生动。

3.用词要准确

(出示小马虎的形象及语音)

老师,老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知道写试验类文章可以用“所做+所见+所想”把它写具体,您说对吗?

(出示小马虎抄的文章)

一天,我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为了证实飞回花园的蜜蜂是我放飞的,我在它们身上做了记号。然后,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蜜蜂,走了很远,打开纸袋,把它们放出来。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触到地面了,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师:在老师下发的导学单中,不少同学已经做了标记,你发现什么问题?

生:老师,小马虎把“我家花园的蜂窝里”落下了,这个词语不能省略,因为只有这些蜜蜂会飞回来,小女儿等着才有用。野蜜蜂会到别的地方去采蜜的。

生:小马虎把“背上做了白色的记号”改成“身上做了记号”,这个词语不能乱改的,因为白色的记号能很容易被人发现。

生:而且记号做在背上更容易被发现。

生:“走了很远”,不知道到底多远。如果很远很远,做实验的时间不是要很长很长吗?

生:小马虎把“好像”省了,这个不能省,因为这是作者的猜测。

师:看来写科学试验的文章时,用词一定要很准确。尽管小马虎抄写的文章,动词一个都没有落下,也有观察和想象,但是有的语言表达得不够准确,会让读者产生很多疑问。科普文表达要准确。(板书:用词要准确)

板块三 出示视频材料,拼接试验过程

师:老师会播放一个“烧纸船”的视频,请仔细观察试验者的动作,闭上眼睛模仿一下,然后完成导学单的第3题。(播放“烧纸船”的视频)

出示打乱的词卡:

取铁架 倒水 放纸船

移酒精灯 点酒精灯 折纸船

(学生根据视频内容按正确顺序摆放词卡)

取铁架 折纸船 倒水

放纸船 点酒精灯 移酒精灯

师:老师会再次播放视频,这次请你们重点观察纸船的变化,记住两个时刻自己的心理活动:第一次是看到火焰开始烧纸船时,第二次是看到纸船里的水咕嘟咕嘟翻滚的时候。(学生第二次观看视频)

出示两个句子:

蓝色的火苗舔着纸船的底部,

蓝色的火苗舔着纸船的底部

师:这两个句子都有想象,你选择哪个?为什么?

生:我觉得第二句的想象更美,所以我选第二句。

生:我觉得第一句跟我当时的心情很像,所以我选第一句。

师:在试验过程中,“观察+想象”,想象要结合试验的目的,不能天马行空地胡思乱想。本次试验,我们就是想知道火会不会把纸船烧着,所以第一个想象更合理。

师:刚才看到纸船里的水咕嘟咕嘟翻滚的时候,你在想什么呢?

生:纸船里的水咕嘟咕嘟地翻滚着,我心想,开水多烫啊,纸船肯定马上要烧着了。

生:纸船里的水咕嘟咕嘟地翻滚着,我心想,烧了那么长时间,纸船都不着,老师肯定在纸船上做手脚了。

生:纸船里的水咕嘟咕嘟地翻滚着,我心想,纸船还没有烧着,这里面一定有科学道理,我要问个明白。

师:经过刚才的练习,我发现你们都能根据试验的目的来猜测,想象得有根有据,真棒!

师:上一节课,老师在隔壁班级上课,有个同学根据视频写了一段话,老师觉得我们还能帮他修改一下,使他的表达更准确。

(出示PPT)

他取了一个铁架,然后折了一个纸船,在纸船里倒了水,把纸船放在铁架上。接着他点着酒精灯,把酒精灯移到纸船下面。蓝色的火苗舔着纸船的底部,我想起平时纸碰到火一点就着,简直不敢看了。纸船里的水咕嘟咕嘟地冒着泡泡,它们好像在说烫死了,烫死了,纸船要着火了。

(学生尝试添加词语,使表达更准确)

学生也可以选用教师给出的词组:

试验用 书本大小的白纸 船一半的高度 船底的中间……

(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在电脑上操作,最终形成一段完整的话)

他取了一个试验用的铁架,然后用书本大小的白纸折了一个纸船,用杯子在纸船里倒水,水到船一半的高度就停下了,他把纸船放在铁架上。接着他点着酒精灯,把酒精灯移到船底的中间。蓝色的火苗舔着纸船的底部,我想起平时纸碰到火一点就着,简直不敢看了。过了一会儿,纸船里的水咕嘟咕嘟地冒着泡泡,它们好像在说烫死了,烫死了,纸船要着火了。

师:今天我们通过厘清动作的顺序、根据观察加入合理的想象、补充词语使表达更准确,在课堂里就完成了观察记录。课后,请同学们选做一个试验,继续运用这种方法,使自己的表达更准确,更生动。

板 书

蜜蜂

【教学点评】

1.使用导学单,目标集中

使用导学单后,学生自己能学会的老师不用讲,导学单的“导读”这个环节,既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速度学习,同时老师的检查又能使教学重点集中,让时间花在重难点上,花在刀刃上。

2.使用导学单,化繁为简

通过“小马虎”这个人物总结了第二自然段的构段方法,避免了教师在课堂中的喋喋不休。同时用小马虎抄课文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科普文“用词准确”的特点。学生要发现小马虎的错误,就必须把屏幕上的文章跟课文对应起来,主动搜寻,主动发现,主动思考,主动表达。

3.使用导学单,降低难度

提供词卡摆顺序,降低练习难度,减少练习时间,目的是为了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构段的练习中。初次写试验过程的孩子,即使知道要根据观察写想象,也不知道要观察什么。教师指明观察重点环节,有助于学生的观察点更聚焦。通过两个层次的练习,学生可以明白,观察中的想象不仅要以观察为基础,还要以观察目的为中心。

《蜜蜂》这一课中最值得老师花工夫去教的就是第二自然段了。如果只知道课文是按“所做+所见+所想”来构段的,那是纸上谈兵。学生只有通过一次次的实践,才能把理论转化为实践能力。三年级的孩子接触段落学习的时间不长,所以在本环节的安排中,教师降低了写作的难度,通过提供视频,给动词排序,给出观察目标、揣摩心理,选用词组使表达准确这四个拐杖,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了解写这一类文章的方法。这只是初次体验,在接下来的《科里亚的木匣》《一次成功的实验》等课文的学习中,在学生自己动手做试验的过程中,这种构段方式会渐渐融入他们的语文素养中。

4.使用导学单,学有延伸

任何一种本领的习得都需要经过一定数量的练习才能形成。学生经常不知道怎么写试验过程,经常是一句话就把试验过程了结了。用动词展开试验过程,用想象展开试验心理,这些都是孩子需要习得,需要练习的。教师给出了几个有趣的试验,让学生在一次次的尝试中逐步习得写作的方式。

教学设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