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一定有办法》是一本非常好看的绘本,写的是一个充满智慧、爱孙子的爷爷,他巧用心思,把孙子心爱的毯子变成了外套、背心、领带、手帕、纽扣。作者采用重复而有节奏的文字来叙述整个故事,既简单温馨又朗朗上口。如何把静态的文字和图片转化为动态的风景?教学时,将简单的图画进行解读,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创设教学情境,依托文本语言,让孩子在想象中学会表达,体会绘本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教学片段:
爷爷是个很高明的裁缝师傅。看看毯子上的图案,你发现了什么?小约瑟躺在摇篮里,盖着爷爷缝的毯子,感觉怎么样?
体会:这真是一条奇妙的毯子!
1.第一次裁剪:
师:不过,约瑟渐渐长大了,瞧,他已经不再是躺在摇篮里的婴儿了,奇妙的毯子也发生了奇特的变化。有一天,妈妈对他说:“约瑟,看看你的毯子,又破又旧,好难看,真该把它丢了。”约瑟愿意丢掉毯子吗?看看约瑟的神情。
生:约瑟不愿意。你看,他紧紧抱着毯子呢!
生:不要丢掉,约瑟可喜欢它了,它是爷爷缝的!
生:约瑟不愿意丢掉,他想爷爷一定会有办法的。
师:你们看,约瑟的家分成两层,上面一层爸爸妈妈住,下面一层爷爷奶奶住。约瑟拿着毯子跑到爷爷家。爷爷拿起了毯子,翻过来,又翻过去。(老师边讲边用手做着翻过来又翻过去的动作)
“嗯……”爷爷拿起剪刀开始喀吱、喀吱地剪,再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缝进,缝出。(教师做剪、缝进缝出的动作。学生们边看边听,津津有味。老师范读后请小朋友来读,然后师生边读边做动作。学生乐在其中)爷爷说:“这块料子还够做……”
师:够做什么呢?我们来猜一猜。
生:可以做一件衣服。
生:做一顶帽子。
师:这么大的一块毯子,做出一顶小小的帽子,是不是有点可惜了呢?
生:我觉得可以做一条围巾。
……
师:“一件奇妙的外套。约瑟穿上这件奇妙的外套,开心地跑出去玩了。不过,约瑟渐渐长大,奇妙的外套也变得老旧了。有一天,妈妈对他说:“约瑟,看看你的外套,缩水了,变小了,一点儿也不合身,真该把它丢了!”妈妈准备给他买一件新的外套,约瑟愿意丢掉又短又小的旧外套吗?
生:不愿意。
师:约瑟会说什么?
生:“爷爷一定有办法。”
2.第二次裁剪:
师:约瑟拿着这件老旧的外套跑到了爷爷家。爷爷拿起了外套,怎么做呢?(www.daowen.com)
(出示PPT)
爷爷拿起了外套,翻过来,又______,“嗯……”爷爷拿起剪刀开始喀吱、喀吱地剪,再用针飞快地缝进、______、缝进、______。爷爷说:“这块料子还够做______。”
生:爷爷拿起了外套,翻过来,又翻过去,“嗯……”爷爷拿起剪刀开始喀吱、喀吱地剪,再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缝进、缝出。爷爷说:“这块料子还够做一双袜子。”
生:爷爷拿起了外套,翻过来,又翻过去,“嗯……”爷爷拿起剪刀开始喀吱、喀吱地剪,再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缝进、缝出。爷爷说:“这块料子还够做一副手套。”
生:爷爷拿起了外套,翻过来,又翻过去,“嗯……”爷爷拿起剪刀开始喀吱、喀吱地剪,再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缝进、缝出。爷爷说:“这块料子还够做一件背心。”
师:究竟做了什么呢?一起读一读。(师生一起做喀吱、喀吱剪,缝进、缝出的动作)真的是一件奇妙的背心。第二天,约瑟穿着这件奇妙的背心去上学。
3.第三次裁剪:
师:不过,约瑟渐渐长大了,奇妙的背心也变得老旧了。有一天,妈妈对他说:“约瑟,看看你的背心!上面粘着胶,又沾着颜料,真该把它丢了。”约瑟拿着背心去找爷爷,爷爷怎么做呢?
(出示PPT)
爷爷拿起了背心,______,又______,“嗯……”爷爷拿起剪刀开始喀吱、喀吱地剪,再用针飞快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爷爷说:“这块料子还够做______。”
生:爷爷拿起了背心,翻过来,又翻过去,“嗯……”爷爷拿起剪刀开始喀吱、喀吱地剪,再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缝进、缝出。爷爷说:“这块料子还够做一块抹布。”
生:爷爷拿起了背心,翻过来,又翻过去,“嗯……”爷爷拿起剪刀开始喀吱、喀吱地剪,再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缝进、缝出。爷爷说:“这块料子还够做一块手帕。”
生:爷爷拿起了背心,翻过来,又翻过去,“嗯……”爷爷拿起剪刀开始喀吱、喀吱地剪,再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缝进、缝出。爷爷说:“这块料子还够做一条小小的裤子。”
师:你们看,爷爷用背心做成了一条奇妙的领带。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边读边做喀吱、喀吱剪,缝进、缝出的动作)每个礼拜五,约瑟都戴着这条奇妙的领带去爷爷奶奶家。一家人在烛光下吃晚餐多幸福啊!
……
绘本中前后出现了五次爷爷说的“这块料子还够做……”这五次,都让学生来猜猜,爷爷到底会把料子做成什么?学习用文本中的语言来说一说。
【教学点评】
从毯子到外套、背心……接下来,这块料子还够做什么呢?情节的推进是可以预知的,想象的发散却是无穷的,孩子们最喜欢参与这种游戏了,因为这正好符合孩子们的心智。随着爷爷把料子“翻过来,又翻过去”“这块料子还够做……”爷爷会把它做成什么呢?每次在这个地方都让学生去猜一猜,做一个自己的设想,其目的一方面当然是为了激发学生对下面情节的期待,另一方面也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每一次猜,学生都显得兴趣盎然,有的猜爷爷会做成一条裤子;有的猜会做成一顶帽子;有的猜会做成一条围巾……总之孩子就是在奇思妙想。丰富的想象让学生沉浸在美好的体验中。
不仅如此,教师在教学中,还注重学生对文本语言的学习和运用:爷爷拿起了外套,翻过来,又_______,“嗯……”爷爷拿起剪刀开始喀吱、喀吱地剪,再用针飞快地缝进、_______、缝进、_______。爷爷说:“这块料子还够做______。教师在引导学生想象的同时,创设教学情境,规范学生语言,让孩子在模仿中体验,在体验中更好地想象表达,而且这一设计呈现阶梯式的递进:
爷爷拿起了背心,_______,又_______,“嗯……”爷爷拿起剪刀开始喀吱、喀吱地剪,再用针飞快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爷爷说:“这块料子还够做_______。”学生边读边体验边想象,走进有趣的故事情节中,在不知不觉中内化了语言,这样的阅读充满童趣,学生乐在其中,学在其中。
文本解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