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美丽的小兴安岭》:以感悟选材立意的教学例谈

《美丽的小兴安岭》:以感悟选材立意的教学例谈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难怪作者在四个季节的一开始,都写了小兴安岭的树木。写出了春天的特点,也写出了小兴安岭动物很多的特点。课文主要写小兴安岭的树多,像绿色的海洋,一年四季又各具特色。作者在课文中把这一特点作为描述重点,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

《美丽的小兴安岭》:以感悟选材立意的教学例谈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把课文中描写的景物圈出来。

(学生默读课文,圈出课文中描写的景物)

(教师巡视。一边巡视,一边指名同学,把第二、三、四、五自然段中的景物写在板贴上,然后贴到黑板上)

师:如果你写的景物其他同学已经贴在黑板上了,就不要再贴上去了。

(学生圈画景物,写好板贴后,随意贴到黑板上)

树木 积雪 小溪 小鹿 浓雾

阳光 草地 野花 树叶 蘑菇

松柏 落叶 山葡萄 榛子 雪花

松鼠 木耳 人参 西北风 紫貂

黑熊

…师:黑板上有这么多的景物,你能不能根据它们之间的特点,组建一张思维导图呢?

(学生在练习纸上画思维导图,教师巡视)

师:看着他的思维导图,你有什么看法?(插入两级的思维导图,小兴安岭一级,第二级在大圆圈里,景物包含在里面)

生:他都是按照课文来分的。

师:按照课文的什么来分的?

生:按照课文每一段的内容来分的。

师:每一段的景物是按照什么来分的?

生:是按照季节来分的。

师:也就是说,这位同学其实是按照季节这个共同的特点来画这张思维导图的。看着这张思维导图,你有什么建议吗?

生:我觉得可以把“小兴安岭”先分成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然后再从季节里把景物分出来。

师:你的意思是在“小兴安岭”和这些景物之间再补充第二级的信息,把“春夏秋冬”补上去。你为什么要这么建议?

生:因为每一段的开头,都先写了“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师:明白了,你这么一说,老师就更加明白了,作者是按照季节来写的。大家有没有这样的发现?

生:发现了。

师:哪位同学第二级信息就是“春夏秋冬”的?

(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思维导图)

师:对她的思维导图,你有什么评价?

生:你的思维导图画得很正确,跟我一样。就是有点乱,字不够好看。

(师生笑)

师:为什么跟你一样就是正确的?

生:因为我也是根据季节来分的。课文里第二自然段就是写了这些景物。

师:大家再看看这张思维导图,黑板上所有的景物都用上了吗?(www.daowen.com)

生:都用上了。

师:虽然都用上了,你还有什么发现?

生:夏天、秋天、冬天也写了树木,她的思维导图里没有。

师:为什么春天写了树木,夏天还要写树木,秋天冬天还要写?

生:因为这篇课文写的是小兴安岭,小兴安岭都是树。

生:课文第一自然段说了,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

生:因为这些动物和鲜花、人参、蘑菇都是在树林里的,如果没有树林,这些东西也没法生存。

生:我还发现,虽然每个季节都写了树木,但是,有些是写树木长叶子的样子,有些是落叶子,有些是上面有雪,都是不一样的。

师:明白了,每个季节都有特点,每个特点都很美丽。难怪作者在四个季节的一开始,都写了小兴安岭的树木。请同学们在每个季节里补上“树木”这个景物。

师:树木是如此重要,那这张思维导图中的有些景物能不能换一换位置?比如,夏天的时候也可以写松鼠和松柏呀。

生:夏天的时候树木太茂盛了,看不到松鼠。

师:那秋天呢?秋天树叶飘落了,而且松鼠都要出来储存粮食,可以写一写呀。

生:我发现还是不行。秋天的时候,都是写森林向我们献出了什么,都是可以吃的东西。冬天,都写了动物。

师:你发现了作者在写作时候的意图。作者在写每个季节的时候,所写的景物都是精心选择的。大家是不是也发现了?

生:秋天的时候,小兴安岭的水果成熟了,可以丰收了,所以都写了这些可以吃的东西。

师:这些物产我们可以统称为“山货”或“山珍”。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所以写了很多可以丰收的山货。这些景物写出了秋天的特点,也写出了小兴安岭的特点。其他季节是这样吗?

生:春天万物复苏,小动物们都开始活动了。写出了春天的特点,也写出了小兴安岭动物很多的特点。

生:夏天的特点是鲜花盛开,小兴安岭的特点是树木茂密,都写出来了。

生:冬天写了小兴安岭的雪景,动物都躲在树洞里过冬。

……

师:总之,作者写了代表性的美景,还有代表性的物产和动物,来表现小兴安岭的美丽和富饶。难怪作者最后总结说——

生: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小结:同学们,作者就是抓住最能表现每个季节的特点的几个景物,每个景物用一句或者几句话来描写,就组成了一个特点鲜明的段落。

【课堂点评】

本文是一篇经典的写景文。课文主要写小兴安岭的树多,像绿色的海洋,一年四季又各具特色。作者在课文中把这一特点作为描述重点,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这是本篇课文表达上的特点,而本文可挖掘的绝不仅仅只有这些。

对三年级的学生而言,要写好一篇写景文,其中一个难点就是怎么写某一个景物。虽然他们对修辞的运用已经有了一定的能力,但是具体运用时,常常会忽略。然而,他们最大的问题却是,不知道该写哪些景物。所以,我认为,了解如何选择最有代表性的景物,才是本文最精华的蕴藏。课文有时候总是把文本中最精华的奥秘藏在深处,如何才能让他们渐渐浮现,并最终让人享用,思维导图在此文的教学中具有这样的力量。

1.构建思维导图,便于比较和甄选

一篇写景文要写什么,这是很多学生面临的难题。并不是所有的入眼的景,都能入文。教学中,学生根据景物构建思维导图,在交流中,发现景物归类的特点是季节,教师立刻引导学生去抓住“季节”这个特点,进行甄选,选择出最能表现这个特点的景物。这样的教学,让每个学生在写自己的文章时,都可以用这样的方式进行甄选,从而达到每个学生的笔下都有不同的风景,每个人的风景都有不同的味道。

2.构建思维导图,利于归类和构段

当学生构建出思维导图,文章的结构便立刻呈现于学生眼前。“导图”与“文本”相互映照,让学生渐渐感悟到,在自己的写作中也可以先长好主干,再茂盛枝叶。“文本”与“导图”相互映照,让学生渐渐感悟到,在自己的写作中可以个性表达,且紧扣中心。“图”“文”互映,表里相得,既有“删繁就简三秋叶”的明晰,也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灿烂。

文本解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