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用思维导图激发创造力:《家乡的桥》课堂实录和点评

用思维导图激发创造力:《家乡的桥》课堂实录和点评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谁能把黑板上的四个词组合成一句话介绍一下家乡的桥?朝廷知道后,就派了军队,在付出巨大代价后,终于打死了恶龙。通过朗读,我们发现:围绕“名字美”,主要写了——生:名字由来、字体不同、故事多。这样的关系图就叫作思维导图。

用思维导图激发创造力:《家乡的桥》课堂实录和点评

执教:张航海 点评:顾可雅

一、检查初读,读词连句把握大意

师:今天我们合作学习一篇课文。(板书:家乡的桥)一起读课题。

生(齐):家乡的桥。

师:大家在上课前已经进行了认真的预习,那么,老师直接请大家来展示预习的成果吧。谁来读这组词语?

生:血脉、螺蛳、穿梭、屹立。

师:读得真细致。螺蛳的“蛳”,虽然右边是个“师”字,但是,加上虫字旁,它读——

生:sī。

师:第二行谁来?

生:篆隶楷草、飘逸潇洒、刚劲雄健。

师:每个词语都是有自己的个性的。你觉得“刚劲雄健”该怎么来读?

生:刚劲雄健!

师:读出阳刚之气了。男同学一起来读。

男生(齐):刚劲雄健!

师:这个词语呢?(指着“飘逸潇洒”)

生:飘逸潇洒。

师:真不错。感受到它的性格了。最后一行,谁来试试?

生: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师:不但读得正确,而且特别有诗意。一起把所有的词语来读一遍。

(学生齐读所有词语。)

师: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向我们介绍家乡的桥?

生:桥多。

师:简洁明了地说出了一个方面。你真不简单。

生:还介绍了桥的造型。

师:造型有什么特点呢?

生:造型千姿百态。(板书:造型千姿百态)

师:“造型千姿百态”和“造型”这两个词,比较一下,你觉得哪个更合适?为什么?

生:我觉得“造型千姿百态”更好,因为第三段就是在讲桥的造型多。

师:是啊,我们提炼的信息,不仅要简练,还要准确。除了这两个方面,还介绍了家乡桥的什么呢?

生:家乡的桥是我们的乐园。(板书:我们的乐园)

生:家乡的桥名字也很美。

师:你希望老师在黑板上写哪几个字?

生:名字美。

师:简单明了又准确。厉害!(板书:名字美)

师:这些关键的信息,大家都是从哪找到的?

生:都是在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里找到的。

师:你知道这样的句子是什么句吗?

生:是这个自然段的总起句。

师:同学们真不简单,你们轻轻松松就用上了在总起句中找关键信息的方法。谁能把黑板上的四个词组合成一句话介绍一下家乡的桥?(待学生自己练说后,指名回答)

小结:同学们,像这样段落并列的课文,找到每个段落的总起句,然后把这四个句子中的关键信息提炼出来合成一句话,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制图,利用导图复述段落

师:哪个部分最详细?

生:第四自然段。

师:课文最详细的部分,往往是课文最精华、最有味道的部分,我们一起来学这个段落。同学们请一边听一边思考:这段话,围绕小桥的名字,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

生:有一部分内容讲的是字体不一样。(板书:字体不同)

生:每一座桥都有一个故事。

师:也就是告诉我们,这里关于桥的故事——

生:多。(板书:故事多)

生:桥名字的由来。(板书:名字由来)

小结:第四自然段主要就是讲这三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是——(生:名字由来),第二部分是——(生:字体不同),第三部分是——(生:故事多)。那么老师先请一个同学来读“名字由来”这个部分的内容。

(学生读第四自然段第一部分)

师:读了这段话,你知道名字的由来跟什么有关了吗?

生:跟民间传说、形状和诗句有关。(板书)

师:下面,老师请三个同学分别来读这三句话。

(学生分别读)

师:这么有趣的形状,这么诗意的名字,可不能简简单单就读过去了。我们感受着诗意,一起来读一读。

(学生齐读第四自然段第一部分)

师:有谁愿意来读“字体不同”这个部分的句子?

(学生读句子)

师:你们见过字体不同的桥名吗?

生(七嘴八舌):见到过;没见到过……

师:今天,同学们有眼福了。老师给大家展示一下。比如:篆书写成的千岁桥是这样的(教师用篆书书写千岁桥桥名:)。用古老的文字来写这个桥名,果然给人千年岁月的感觉。元宝桥的桥名可以用隶书来写(教师用隶书书写元宝桥桥名:)。如意桥,同学们想一想该用什么样的字体?

生(七嘴八舌):用楷书;用行书……

(教师用草书书写“如意桥”三个字:,用浑厚的行书书写“震龙桥”:。学生鼓掌。)

师:这样的桥名字体,给你怎样的感受?

生:每一个桥名都很有文化。

师:是啊。大家看“如意桥”的字体?如果用书中的话来形容,可以说是——

生:飘逸潇洒。

师:震龙桥呢?

生:刚劲雄健。

师:是啊,不同的字体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不同字体,映衬着不同的桥名,使得每一座桥显得更加有——(www.daowen.com)

生(抢答):味道。

师:一起来读这一部分的句子。

(学生齐读)

师:这就是字体不同。那到底有几种字体?

生:或篆、或隶、或楷、或草。(板书)

师:谁来读“故事多”这个部分?

(学生读)

师:故事多到什么程度了?

生:故事可以装一条船。(板书:装一条船)

师(疑惑状):故事怎么可以装一条船呢?

生:这是夸张。

生:这是为了说明故事很多,因为作者是坐着船去扫墓,如果是坐车去,那就是故事多得可以装下一辆车。

师:你不说张老师还不知道,你一说才发现,原来作者不但说出了故事多,而且表达得那么贴切,你真会读书。此处应该有掌声。

(学生鼓掌)

师:现在我就是你们的外婆了。我们来到了震龙桥。请同学们大声地念桥的名字——(生:震龙桥)。囡囡,从前,在这附近的山洞里住着一条恶龙,经常出来祸害百姓。朝廷知道后,就派了军队,在付出巨大代价后,终于打死了恶龙。恶龙死后,身体就在河面上化作了一座桥。人们就叫它震龙桥。坐着船,摇啊摇,到了娘娘桥,想听娘娘桥的故事吗?真的想听吗?

生(齐):想。

师:如果大家能学好下面的课文,张老师就再给大家讲。因为故事太多了,张老师在这节课上讲也讲不完。

师:是啊,一座桥就是一个故事,一座桥就是作者儿时的回忆,每一座桥都已经深深地融入作者的童年生活中了。难怪作者说:长相忆——

生(齐):最忆家乡的桥。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这一部分。

(学生齐读)

师:同学们,请抬头看黑板。通过朗读,我们发现:围绕“名字美”,主要写了——

生:名字由来、字体不同、故事多。

师:名字由来是根据——

生:形状、民间故事、诗句。

师:桥名字体的各不相同列举了——

生:或篆或隶、或楷或草。

师:故事多到可以——

生:装一条船。

(教师将黑板上这些词组画上方框,并根据信息之间的关系进行连线)

师:我们可以根据这些信息之间的关系,给它们画上这样的线,就组合成了这样一张关系图。这样的关系图就叫作思维导图。

板 书

师:你们能根据黑板上的思维导图,结合课文来说一说家乡的桥名字美这个部分吗?

(没有学生举手)

师:老师先来试一试。

(指着板书)家乡的小桥,名字也美极了,有千岁桥、如意桥、震龙桥、娘娘桥……它们名字的由来也各不相同,有的是跟它们的形状有关,有的则是根据民间传说,还有的桥名特别具有诗情画意,它们取自古人的诗句,比如如意桥就来自唐朝诗人王维的诗句“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桥名的字体也各不相同,有的用篆书,有的用隶书,有的用楷书,有的用草书。不同的字体给人以飘逸潇洒或刚劲雄健的感觉,与桥相衬相映,平添了一分情趣。关于桥的故事就更多了,有一年坐船去扫墓,每过一座桥,外婆就跟我讲一个跟这座桥有关的故事,故事多得可以装下一条船。

师:大家看,根据这张思维导图来复述课文,是不是简单多了?自己先试一试。

生:家乡的小桥,名字也很美,有千岁桥、如意桥、震龙桥……桥的名字的由来有很多,有的是根据形状叫出来的,有的是根据民间传说,还有的根据诗句,比如如意桥是根据“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它们的字体不同,或篆,或隶,或楷,或草。有的让人感觉飘逸潇洒,有的让人感觉刚劲雄健,与桥相衬相映,平添了一分情趣。关于桥的故事就更多了,多得可以装下一条船。

(学生鼓掌)

师:还有谁愿意也来试一试?

(指名两个学生复述这个自然段)

小结:同学们,通过这张思维导图,这个段落的结构就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了。利用这样的思维导图,介绍小桥的名字美,就变得轻松容易许多了。而且,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内容连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段落。

三、合作制图,展现学生思维过程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根据这个段落的特点和内容,同桌之间合作着完成第三自然段的思维导图。

(同桌合作制作思维导图后,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

师:看看别的同学的思维导图,说说哪些地方是值得你学习的。

生:我写的是“长石板搁中间”,而他只写了“长石板”,比我简单。

生:围绕单拱桥,我写的是倒影、八字、石狮。他写的是桥洞、石阶和石狮。他写的都是桥身上的一部分,而我有些是桥上的,有些是桥给人的感觉。

师:那你觉得哪一张图更适合你复述?

生:我觉得是我自己的图,因为这些词语是我自己想出来的。

师:那么,如果这张图和你的图,都给别人来复述。你觉得哪张图更适合复述?

生:可能是他的思维导图吧。

师:你可以对自己的思维导图更有信心一些。虽然你的思维导图有一点凌乱和潦草,但是,每个人都可以制作适合自己的思维导图,这张思维导图上的信息,在摘录的时候,都是从同一个角度出发,那就是——桥身的一部分。提炼信息的时候角度统一,能让人看得更明白。

师:哪位同学能根据自己的思维导图来复述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学生复述第三自然段)

四、总结课文,预留作业说说家乡

总结:这节课我们通过相互合作,提炼信息,构建了第四自然段的思维导图,并复述了第四自然段。接着又同桌合作完成了第三自然段的思维导图。其实思维导图还有很多形式,课后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完成第五自然段的思维导图。下课。

【教学点评】

思维导图这种学习模式,是一种先难后易的学习模式。构建思维导图的第一步,需要学生运用概括、提炼的能力。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的指引是必不可少的。在第一环节的教学中,学生显然已经在用这样一种方法,那就是在段落中找到关键句子,在关键句子中提炼关键词语。虽然学生能用,但也有学生对这一种方法不是很了解,教师的表扬无疑是明确地告诉学生:你们的方法是关键句中找关键词,而且很有效。当学生明确了这样一个方法后,在以后的阅读学习中,就会进行有意识的选择运用。

在第二环节的教学中,着力提高学生的复述能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从四年级开始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复述能力,尤其要培养学生创造性复述和提要性复述的能力。而复述水平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接受程度,反映了学生对课文结构的理解程度,更反映了学生对课文语言的运用程度。复述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和思维水平的体现。思维导图作为一种记忆的工具,对于多种复述能力的培养,都有着比较直观的作用。

从第二学段开始,学生要渐渐建立起段的概念。所以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对第四自然段的朗读感悟构建思维导图。这个过程需要学生深入理解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理解段落结构。待学生构建出思维导图后,引导学生根据思维导图叙述,是为了让段落结构更加完整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的思维导图的作用,让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因为这与作文提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同时,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渐渐感悟到制作思维导图的方法和要点,为自主制作思维导图打下坚实的基础。构段谋篇能力与思维导图的制作能力相互促进,共同提升。

第三环节,是让学生在思维导图的框架下,进行目录信息的提炼。成图后展示,教师让学生对其他同学的思维导图与自己的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进行对比,目的并不仅仅是要得出正确的答案,而是要让学生反思自己为什么得出这样的答案,再次经历思维的过程。我们的阅读教学应指向学生的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为了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教师的教学过程,必须是有益于学生展现思维的过程。只有当学生把自己的思维过程展现出来,教师才能找到学生思维过程中的闪光点以及症结。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对比和研讨,让学生在对比和研讨中,渐渐感悟提炼信息的方法,拓宽提炼信息的眼界,加深思维训练的深度。

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呈现多种类型的思维导图,在多种类型的呈现中,不断开拓学生的视野,发掘思维导图的共性,为学生的自由呈现夯实基础。不同的呈现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类型的复述。

总之,思维导图在本文的教学中,体现了以下两个特点:

1.牵一发而动全身

每一种学习能力并不是独立存在又独立运作的,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比如本文中复述能力的培养,先是提取信息,接着是处理信息,最后是运用信息进行表达,在创造性复述的时候,甚至是运用文本信息构建新的语言框架进行表达。提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也是核心的语文素养,一种新的核心语文素养的养成,是原先具有的多种语文素养共同协作后,才渐渐形成的。

2.攻一图可现全貌

本文的教学中,一是展现课文结构的全貌。对学生而言,读懂课文表达了什么固然重要,但是读懂如何表达无疑是更重要的。思维导图一旦完成,课文的脉络也就清晰地展现在了同学们的面前。二是展现思维过程的全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当学生把思维过程的全貌展现出来,教师才能根据学生的展现,切实有效地辅导学生,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语文教学的追求,是目标,是教学所要达到的彼岸。如果说,培养复述能力是本课教学的彼岸;如果说,让学生了解构段之法是彼岸;如果说,让学生提升思维品质是彼岸;如果说,让学生感悟到爱乡之情是彼岸……那么思维导图正是通向彼岸的桥梁,正如这座“家乡的桥”,连接着“我”和“我”心中的家乡。

教学设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