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春天之声:口语交际《说春天》

春天之声:口语交际《说春天》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说春天》的口语交际活动,是在学生了解春天的景色特点,有了关于《说春天》的语言积累的基础上进行的。多种感官的参与,能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选择不同的场景和方法来“说春天”,口语交际的情景也将更加丰富多彩。从“赏春天”到“说出春天的色彩”“说出春天里动植物的姿态”,是规范学生表

春天之声:口语交际《说春天》

执教:顾可雅 点评:励汾水

【教材简说】

《说春天》是根据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口语交际“春天里的发现”确定的教学内容。本单元是围绕寻春、诵春、说春的顺序展开教学的。无论是对春天里花草树木蓬勃生长、欣欣向荣和万物更新的感受,还是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儿童急走追黄蝶”的吟诵,以及对春天里的美好故事的欣赏,都潜移默化地丰富着学生对春天的认知,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关于春天的各种有趣、精彩的描述。本课不仅为“说春天”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基础,也使学生有了“说春天”的语言基础,更重要的是,愉快的阅读,美好的遇见,让学生有了“说春天”的兴趣和愿望。所以,《说春天》的口语交际活动,是在学生了解春天的景色特点,有了关于《说春天》的语言积累的基础上进行的。

【设计理念】

口语交际是第一学段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是听话、说话能力在交际情景中的运用。口语交际能力是语言素养、语言积累、交往能力、思维品质的综合体现,对学生终身的学习、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在本课的设计中,凸显了以下教学理念:

1.口语交际课和生活相结合。本次口语交际内容来自生活,活动形式是二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融口语交际于游戏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游戏中感受、体验、探究和领悟,并从中得到情感的交流、良好习惯的培养及能力的发展。

2.注重学科整合,培养多种能力。口语交际课主要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在各种生活的情境中开展口语交际,培养说话及想象能力。这样的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开放性、创造性,使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获得和谐的统一,既能面向全体,又能因材施教

3.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互助合作的机会。学生在与同学、老师的合作中发挥各自的所长,体会完成任务的快乐;在合作中培养谦让、互助等良好的品质。在课堂中,努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老师作为他们的学习伙伴,创设一种宽松的学习气氛,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点评】“口语交际课和生活相结合”“注重学科整合,培养多种能力”“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互助合作的机会”等教学理念,遵循第一学段学生语文学习、口语交际的基本规律,以提高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为出发点,体现了执教者以学生的终生发展为基点的教育教学视野和以生为本的教学情怀。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几句话说一说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或感受到的春天,能抓住春天的色彩、景物的动态具体陈述;

2.学会认真倾听,听懂别人说的内容,能对听到的内容作简单的评价。

【点评】本教学目标,既重视了口语交际的交往功能,也对学生在口语交际中的观察、感受、倾听、评价等能力提出了清晰的要求。多种感官的参与,能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选择不同的场景和方法来“说春天”,口语交际的情景也将更加丰富多彩。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学习第一单元课文期间,老师或家长带领学生去公园、校园或者其他的景点,寻找春天,鼓励学生对喜欢的景物进行仔细观察。

2.用画画摄影、写话等方式记录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

一、赏春——说“看到”的春天

1.激趣,未有曲调先有情

师:孩子们,春天已经不知不觉地来到了我们身边。喜欢春天吗?让我们来说说看到的春天吧!

预设:春天有灿烂的阳光,有五彩缤纷的花儿,有绿绿的柳枝,有沙沙沙的春雨……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聊聊春天。周末,我们在学校、在公园、在田野、在山林都寻找到了春天的身影,有的小朋友把它画了下来,有的小朋友用文字记录了下来,还有的小朋友给自己的画配上了文字。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

学生作品展示:

2.交流,百花齐放总是春

不同内容各抽1—2名学生上台展示。在学生展示过程中,随机指导。

(1)说出春天的色彩

出示学生作品,学生试说。

预设:春天,花儿红了,柳枝绿了,绿绿的小草铺满了大地。

春天来了,柳条抽出绿绿的嫩芽,花儿露出红红的笑脸,小草染绿了大地。

预设:春天来了,太阳的脸红红的,天空瓦蓝瓦蓝的,五颜六色的花儿开了,绿色的柳枝长长的。

春天来了,柳枝绿了,小草也绿了,小鸟、小花穿上了彩色的衣服,天空中飘着一朵两朵的白云。

(2)说出春天里动植物的动态

①选图配文的范说,再学生试说。

学生示范,有感情地朗读自己的作品。学生点评。

预设:把春天当作人来写,春天来到哪里,哪里就变了。

模仿“春天来到哪里,哪里就怎么样”的句式说一说春天里的景物。

电脑随机选择小朋友的作品说一说。

预设:

  春天来到太阳公公家,太阳公公的脸红了;

  春天来到春雨姐姐家,春雨滴滴答答地下;

  春天来到柳树家,柳枝抽出了嫩叶;

  春雨来到桃花家,桃花咧嘴笑了;

  春天来到雷公公家,雷公公敲锣打鼓

  春天来到小溪家,小溪叮叮咚咚地弹琴了;

  春天来到田野里,小青蛙呱呱呱地唱歌了……

②选文字记录的范说,再学生试说。

预设:

师:请吴昕诺小朋友读读自己的作品。

(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

师:这么好听的语言你是从哪里学来的呀?

生:我是从《找春天》这篇课文里学到的。

师:能准确运用课文中的好词好句,真会学习!

展示学生作品,模仿下面的句式说一说。

小草

从地下探出头来

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桃花

在枝头绽放

那是春天的笑脸吧

小燕子

在蓝天里飞翔

那是春的使者

……

预设:

 柳枝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小蝌蚪池塘自由玩耍,那是春天的精灵吧,

 解冻的小溪叮叮咚咚,那是春天的琴声吧,

小燕子飞倦了停在电线杆上,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

师:小朋友的想象太丰富了,春天已经在你们的心里了!

小结:小朋友不但说出了看到的春天的景物,还把景物怎么样说得清清楚楚,有色彩,有动态,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板书:看到的说清楚)

【点评】“说春天”是从“赏春天”开始的。这一环节的教学,是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的。课前,教师已经组织学生根据“说春天”的学习主题,把观察到的春天的各种景象,用文字、图片等进行记录和整理。课堂上,再根据低年级学生在直观的视觉刺激下容易产生注意的思维特点,鼓励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展示自己的作品,说自己看到的春天。这一过程,让学生把看到的春天带进了课堂,激活了每一位学生关于“春天”的想象、话语、场景和经验,让每一位学生有话可说。

从“赏春天”到“说出春天的色彩”“说出春天里动植物的姿态”,是规范学生表达的过程,也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对学生的交流进行提炼、评价的过程中,为学生呈现了可以选择的表达方式。这些范例,打开了学生“说春天”思路,搭建了“说春天”的基本语言框架,让学生知道怎么通过简单的构思,说出自己看到的春天。这样让学生明白,进行语言交际时,不仅要有足够的信心,还要有思路和方法。

二、寻春——说“听到”的春天

1.师生互动,创设交际情境

师:除了刚才看到的,春天还有哪些景物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

(1)媒体播放各种春的声音

鸟声、春雷声、春雨声、青蛙的叫声、溪流声、蜜蜂的嗡嗡声……

(2)预设

师:小朋友,你听到春天了吗?

生:听到了。

师:你都听到哪些声音了啊?

生:有春雷的声音,有春雨的声音,有溪流的声音……有小朋友的欢笑声。(www.daowen.com)

师:春雷的声音怎么样的呀?春雨呢?……

生:轰隆隆的,沙沙沙的,哗哗哗的……

师:轰隆隆,轰隆隆,雷公公在干吗呢?沙沙沙,沙沙沙,雨姑娘在干什么呢?……

师:哦,我听出来了,原来春天还是一首动听的乐曲呢!

2.生生互动,提升交际情趣

(1)出示任务卡一:把听到的春天说清楚

四人小组合作:

1.说说听到哪些春的声音。

2.每人选择一种声音轮流说,一个同学说,其他同学认真听,可以补充。

3.组内评一评,说清楚得一个“大拇指”,认真听、会评价得一个“大拇指”。

(2)汇报内容:

大家好,我听到的春天的声音有:_________________。我能把_____________的声音说具体:_____________。

(3)评价标准:★说清景物;★说对声音;★把声音说好听

(4)四人小组合作,组内点评

(5)汇报交流,互相点评

预设:

大家好,我听到的春天的声音有:小鸟的声音、春雷的声音、蜜蜂的声音。我能把春雷的声音说具体:雷公公轰隆隆,轰隆隆,敲锣打鼓,把冬眠的动物叫醒了。

大家好,我听到的春天的声音有:小青蛙的、泉水的、小蜜蜂的、春雨的。我能把小青蛙的声音说具体:小青蛙呱呱呱,呱呱呱,在绿油油的荷叶上唱歌。

……

学生点评可以从声音是否说清楚、表达是否流畅等方面进行评价。

小结:小朋友把听到的声音说得清楚而生动,让春天变得更加有声有色了。小组学习中能做到认真听,会给同伴好的建议,学会评价,真能干!(板书:听到的 认真听 会评价)

【点评】在说“看到的春天”的基础上说“听到的春天”,强调了“说”的互动性,这也是本次口语交际的重点之一。在说“看到的春天”的教学过程中,除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还强调了生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在有任务、有趣味、有伙伴、有展示、有评价的学习氛围中,学说“看到的春天”。

任务卡一中的“说、听、评、赞”把独白式的“说”变成了“你说我听”“我说你评”“你评我听”等互动式交流。这不仅仅是说的形式的转变,更是学习方式的转变。这个过程也是在学生有了关于“春天”的情景和语言积累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学生可以在有话可说、把话说好的基础上,进行沟通和交往,人际交流的素养在“润物细无声”中逐渐形成,体现了口语交际主体的自主性和互动性。

三、赞春——说“看到、听到”的春天

1.任务驱动

刚才我们说了“看到的春天”,又说了“听到的春天”,那把看到的、听到的一起说会怎么样呢?

2.合作学习

(1)出示任务卡二:把看到的、听到的春天说清楚

四人小组合作:

1.组内轮流说,一个同学说,其他同学认真听,可以补充。

2.选出一名学生代表小组进行汇报。

(2)汇报内容:

大家好,我代表我们组来介绍一下我眼里的春天。

我看到了春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听到了春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天多美啊!

3.汇报交流,随机抽选,比如2、4、6、8组的1号组员

预设:

大家好,我代表我们组来介绍一下我眼里的春天。我看到了春天,绿油油的小草探出了头,那是春天的眉毛吧?红彤彤的野花绽开了笑脸,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柳枝抽出了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我听到了春天,蜜蜂嗡嗡嗡地在花丛采蜜,多勤劳;泉水叮叮咚咚地唱歌,多美妙。春天多美啊!

大家好,我代表我们组来介绍一下我眼里的春天。我看到了春天,大雁从南方飞回来了,那是春天的一封信吧?熊从冬眠的洞里回到树林,给小伙伴带来了礼物,那是春天的送货员吧?我听到了春天,解冻的小溪叮叮咚咚,那是春天的歌手吧?小蝌蚪快活地游来游去,那是春天的小精灵吧?

……

【点评】说“看到的和听到的春天”,是一项综合性的学习任务。而“说清楚”的任务在表达和交际中的要求比前面两个教学环节有提高。

为了让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再上一个台阶,教师继续采用了自主学习和任务学习相结合的策略。“任务卡二”对学习形式和学习内容的提示,任务明确,要求清楚,不但使每一位学生都有“说”的机会,还使学生在说“看到的春天”和“听到的春天”时,可以根据提示和帮助,说几句连贯的、通顺的话,再把这些内容与同伴进行交流与分享。这样的设计,既关注了学生表达的难点,也强调了对话信息的交互性。任务单中“认真听,可以补充”的要求,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相互学习,相互补充,相互启发,进行有效的表达和交流。这样的设计,为学生循序渐进地达到“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这一课程目标作了方法和策略的铺垫。

四、惜春——总结拓展

这节课,我们把看到的、听到的春景用清楚、生动的语言说了出来(板书:说),并从中感受到了万物在春天里的快乐。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发现,小朋友经过自己的努力、同伴的帮助,说得越来越好。听的同学呢,也越来越认真,点评得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春天是一年的开始,老师希望每位小朋友都能珍惜春光,天天向上。

【点评】通过学习,能让学生留下一些意犹未尽的思考,这是教学的乐趣和价值。“说春天”的课堂结语,围绕春景、春天、春光,传递了以下三层意思。

第一,针对本堂课的学习主题:同学们可以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美好,运用准确的语言与他人进行分享。

第二,关于学习习惯:仔细倾听,相互交流,彼此分享,这是学生完成本课学习任务的途径之一。结课时再次强调,将学理、策略转植入学习习惯之中,让学生终身受益。

第三,关于教学价值。“珍惜春光,天天向上”的结束语,意蕴深长。从歌颂春天的美好,到珍惜春天和生活的美好,教师满怀深情地引导学生,激励他们认真学习,做到:每一天,都要积极向上,每一天,都有收获和进步……《说春天》的教育的价值,就这样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每一位孩子的心灵深处……

板 书

说春天

看到的   说清楚

      认真听

听到的   会评价

教学案例

雨的启示

记得一个飘着细雨的中午,我正忙着做上课的准备工作,一个孩子急匆匆地跑到我身边,拉拉我的衣角说:“老师,有许多小朋友在淋雨呢!”我朝窗外望去,只见好多小朋友正在雨中跑来跑去,有的撑着伞,有的干脆淋着,我正想阻止他们,但是,当我看到雨中那一张张灿烂的笑容时,一个念头随即映入我的脑海:下节是说话课,何不让这些孩子谈谈在雨中的感受呢?

于是,当上课的铃声把这些淋雨的孩子唤回教室时,我微笑着看着他们因兴奋而涨红的小脸说:“淋雨有趣吗?”孩子们不懂我的用意,面面相觑。我又说:“老师小时候呀,也特别喜欢雨,常常在雨后的小坑中踩水……”还没等我说完,一个小朋友马上接上来说:“老师,我也喜欢踩水!”“老师,我也喜欢!”这下,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地嚷起来。“那好,你们说说刚才淋雨的感受吧!”

“雨落在伞上的声音特别好听,好像在唱歌。”

“雨落在头发上凉凉的,钻进嘴里甜甜的。”

“小雨可调皮了,一会儿在我头上跳舞,一会儿在我身上抓痒痒。”

“雨点落在地上发出‘沙沙’的声音,好像蚕宝宝在吃桑叶。”

……

瞧,孩子们的语言多么富有诗意,孩子们的想象多么神奇!

在孩子们纷纷发表感受之际,我进一步提问:“你们想不想把雨中的情景画出来?”一听说画画,孩子们更来劲了,教室里顿时充满了欢声笑语,有的把雨点画成一个个小音符,有的画了小花仰着脸与雨点说话的情景,有的画自己在雨中奔跑的情景。其间,不少刚刚没去淋雨的小朋友提出也要去雨中看看,我自然欣然应允。

之后,我趁热打铁,和孩子们一起兴致勃勃地诵读有关“雨”的片段,然后,让孩子们在自己画的画旁边写写“雨”,他们兴趣盎然地进入了创作,有的侧头歪脑,有的托腮沉思,一双双明亮的眼睛扑闪扑闪的。没过多久,一篇篇富有童趣的文章在孩子们的笔下诞生了。

雨滴

雨滴是个大画家,它在空中画了一条又一条的线,有的细,有的粗,有的斜,有的直。它落在大地上,染绿了柳树,画红了桃花;它落在水面上,画了一个又一个笑窝。雨滴是个音乐家,有时,它奏着“沙沙沙,沙沙沙”的小夜曲,有时,它哼着“叮叮咚,叮叮咚”的圆舞曲。多美妙的音乐声呀!

小雨点

走在路上,那可爱的小雨点跳落到我的头发上、鼻尖上、耳朵上,有的还调皮地钻进我的嘴巴里。我仰起脸,看着那小雨点一颗一颗快乐地跳落下来。坐在窗前,我听见小雨点叮叮咚咚地敲着窗子,唱着歌谣,每个音符都充满了欢乐。

雨景

早上一醒来,就听到“沙沙沙”的声音。我一骨碌从床上坐起来,往窗外一看,天上正落下来一枚枚银针般的雨丝。有几个小朋友在雨中奔跑,并大声叫着:“下雨啦,下雨啦!”一个打着伞的女人走过来说:“又在外面闹了,淋雨能帮你们干什么?”一个年轻人走过来,高兴地说:“下雨真好,空气特别新鲜!”雨姑娘听见了,“沙沙沙,沙沙沙”,下得更欢了。

慢慢地,雨小了。我突然想起家里的花和树,马上跑到阳台上一看,呀!原来光秃秃的树丫发芽了,小树正张开双臂迎接雨露呢!

……

就这样,学生的情感被触动了,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了,想象的翅膀被放飞了,这时的课堂,是洋溢着生命气息的课堂,簇拥在你周围的是一群灵动的孩子!

这个教例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我们看到,今天相比于过去,儿童有更浓厚的参与意识,他们热爱自由的学习生活,总是尽情地表达着自己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天性是活动的、创造的,只要有可能,他们什么都想尝试一下。儿童是最真实的生命体。作为教师,如何营造炽热的课堂,给孩子带来生命的欢乐呢?

首先,要尊重儿童。我们经常习惯用成人的眼光看世界,却不知道用孩子的心看生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儿童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没有重复,各有特色。”作为教师,应积极走入孩子的世界,感悟童心。对孩子来说,大自然永远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大自然的千姿百态、绚丽色彩及富有音乐感的声响构成了一个广阔的多姿多彩的生动课堂。那满天闪闪烁烁的繁星,诱惑了多少孩子的心,那春雨的淅沥、雷雨的轰鸣、泉水的叮咚,令孩子着迷。正因为如此,孩子们才会说出“雨落在伞上的声音特别好听,好像在唱歌”“雨落在头发上凉凉的,钻进嘴里甜甜的”“小雨可调皮了,一会儿在我头上跳舞,一会儿在我身上抓痒痒”这诗一般的语言。儿童的潜力是无限的,教师如能充分尊重儿童,善于体察儿童的内心世界,必能与儿童融为一体,使课堂充满童真童趣。

其次,要重视儿童的体验。基础课程改革中提出“要关注儿童的生活世界”,儿童的现实体验是儿童学习的起点,也是儿童学习永恒的基础。语文教学应该把学生学习语文的体验过程贯穿始终,把学生在体验过程中形成的积极情感和内心感悟作为教学活动设计的出发点,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营造开放的心理环境,诱导学生进行表达和交流。

本教例中,上课伊始,当我问孩子们:“淋雨有趣吗?”孩子们不懂我的用意,面面相觑。于是我又说:“老师小时候呀,也特别喜欢雨,常常在雨后的小坑中踩水……”这一下,可说到了孩子们的心坎上,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孩子们畅所欲言,我抓住时机,让学生把对雨的体验用画画的形式表达出来,孩子们的兴致更高了,在画画中,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在积极参与中丰富了体验。这一环节,既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又体现学科整合的教学理念。而后,我又和孩子们一起兴致勃勃地诵读有关“雨”的片段,在读中进一步体验,最后,让孩子们写写“雨”,可谓水到渠成。这里,我通过“说”“画”“读”“写”多种形式满足学生的各种体验需求,让学生的学习天性自然喷发。而学生体验的丰富性所反映的,正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到的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基本概念——语文素养,它既包含语文能力,又包含情感、态度、价值观。

再次,要注重教学过程的开放。开放,从过程的角度讲,人是开放性的、创造性的存在,教育不应该用僵化的形式作用于人,否则就会限定和束缚人的自由发展。而传统的教学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以教案为本位,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因此,开放的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不是配合教师上课的配角,而是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本教例呈现的教学结果完全不是教案所能主宰的,它是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正如布卢姆所说:“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

过程的开放也许会影响某些课时的教学进度或教学任务,但是,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首先,课堂教学改革,这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是一个从有序到无序再到有序的过程;其次,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的完成与否并不影响学生的整体发展,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能力和创新素质。这是学生发展进而也是教学发展的根本后劲。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会出现“此地无声胜有声”的美妙境界,语文课堂才能真正焕发生命的活力。

文本解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