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创造诗意的学习空间——《麦哨》一课教学经验分享

创造诗意的学习空间——《麦哨》一课教学经验分享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笔者在课堂实践中发现,巧妙地运用诗歌这一元素,不仅能营造和谐灵动的课堂氛围,而且能有效促进学生的思考,加深其对文本的体验。人教版第八册《麦哨》一文,语言生动优美,比喻、拟人手法运用得形象传神,细细读来,既有画的意境美,又有音乐的韵律美。我想用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一句名言来结束这堂课——“人,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

创造诗意的学习空间——《麦哨》一课教学经验分享

语文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为己任。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充满诗意的文章,如何让学生感悟这些文章的魅力,获得最大的阅读审美享受?笔者在课堂实践中发现,巧妙地运用诗歌这一元素,不仅能营造和谐灵动的课堂氛围,而且能有效促进学生的思考,加深其对文本的体验。课堂,因为诗歌的润泽而显得更加精彩。

教学片段一:巧妙练笔,品悟文本的语言美

在不少学生的眼里,写诗是一件高不可攀的事情,但是,如果教师能以文本为基础,积极为学生搭建平台,寻求“诗”与“思”之间的教学机智,学生就能兴趣盎然地投入创作。人教版第八册《麦哨》一文,语言生动优美,比喻、拟人手法运用得形象传神,细细读来,既有画的意境美,又有音乐的韵律美。学完全文,学生意犹未尽,依然沉醉于语言文字的欣赏品味中,于是,我提议把这篇散文的语言进行重组再加工,改编成诗歌。我引导学生四人一小组合作,任选一节内容进行改编,可以从文本中撷取关键的字词串联,也可以适当提炼归纳,以诗歌的形式呈现。学生兴趣盎然,斟酌字词,筛选比较,不多时,一句句清新简洁的诗句从孩子们的心中流出,一篇诗意盎然的《麦哨》诞生了:

呜卟,呜卟……

哨声在浓绿的麦叶上掠过,

欢快,柔美。

湖畔,

白衬衣,绣花兜,彩头巾,

红扑扑的脸蛋,

是沾满露珠的花儿。

田野里,

起初,鹅黄嫩绿,

转眼,一片浓阴,

而今,浅黄色的新装晃了我的眼。

麦秆擎起丰满的穗儿,

一个麦穗儿,

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土坡上,

翻跟斗,竖蜻蜓,摔摔跤,

柔软的草地,

是天然的运动场!

玩累了,

喊渴了,

采起“茅茅针”。

嚼一嚼,

吮一吮,

那个味儿,

是清泉,是甘露。

呜卟,呜卟……

哨声在撩起麦浪的东南风里,

悠悠,回荡。

从创编的小诗中,我们惊喜地发现,学生不仅能抓住文本前后呼应的特点,而且能抓住散文中的关键意象,寥寥数笔就将乡村欢快柔美的生活场景勾勒得栩栩如生,如同麦哨那般你呼我应,此起彼落,回味无穷。把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这才是真正的阅读!

又如人教版第九册《小桥流水人家》一文,一看题目,就让人想到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课文开篇用如诗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写意画,清新明快,美丽缠绵。接着话题一转,写出了小桥流水人家的恬淡闲适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守望相助,无“闹市”之乱耳,无“疲惫”之劳形,犹如世外桃源。结尾直抒胸臆,表达对故乡绵绵不绝的怀念。整篇课文如流水般娓娓道来,清新别致。教学这篇课文,我抓住题目特点,在品读时引导学生提炼关键词语,以诗的形式概括各段主要内容,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组织如下:

1.课始,结合《天净沙·秋思》,让学生认识到“小桥流水人家”通常指美丽的江南水乡,而后在《梦里水乡》的音乐声中通读全文;

2.品读第一、二段,提炼出“小溪潺潺绕村庄/杨柳依依垂水面/水鸟流水相和唱/孩童溪中寻虾忙”的画面;

3.品读第三、四段,提炼出“过木桥/漂野花/石桥通茶山/茶女采茶欢”的画面;

4.品读第五、六段,提炼出“倚东窗/小桥流水人家/何时入梦乡”的思乡情结。

整堂课,题目是一首诗,内容是一首诗,课堂亦是一首诗。

在《绿》一文中,这样的创编可谓俯拾皆是,如:那是/满池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立在水中/或/婉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绿/这是生命的颜色。又如:初春的杨柳嫩枝/那么鲜/那么亮/蹬着脚/告诉你/蓬勃的生命力/眼前的新荷/也如此/焕发着生机……这些充满灵性的语言像朵朵闪亮的浪花不断跃起。这既是对文本的一个内化过程,又是对文本的一种升华,一种再创造。

教学片段二:拓展延伸,触摸文本的情感

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课本上所选的文章,大多都灌注作者的感情,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挖掘出文章当中极富感情的部分,感染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而诗,则是敲开情感之门的钥匙。如教学人教版第九册中的《梅花魂》,笔者在结课时进行了如下的情境创设:

师:这个半辈子都旅居东南亚的外祖父,将这幅沉甸甸的梅花图交给莺儿的时候,脑海中会想起什么呢?

生:小时候抓过泥鳅的田野。

生:隔壁家一起玩耍的小伙伴。(www.daowen.com)

生:可能会想起村子里的大树。

……

师:是啊,旅居国外的华侨们,对自己的祖国,何尝没有这样的思念呢?让我们在余光中的《乡愁》中去感受游子对故土的那份眷恋吧。

在悠远的音乐声中,师生轻声诵读——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这段柔美而略带哀伤的《乡愁》“回忆曲”,给充斥着强烈爱国情怀的《梅花魂》做了很好的诠释,学生沉浸其间,感受着作者对往昔的珍惜和留恋。岁月逝去,乡愁渐浓,难怪小小的手帕会寄托住厚重的祖国情,淡淡的梅花香会承载着浓烈的爱国心!这黑白的墨梅图不仅是祖国的纪念物,更装着一个游子的七彩梦,是一种心灵的润泽,一种长长的相思,一段暖暖的牵挂。诗歌诵毕,此时的课堂已是此时无声胜有声了……

又如人教版第七册中的《鸟的天堂》的拓展体验片段:

师:如果你是文中那只小画眉,你想唱些什么呢?可以用写小诗、写歌词的方式来表达。

(学生自主合作,积极参与,准备借小画眉倾吐心声。约10分钟后,学生纷纷上台展示)

一女生朗诵小诗《画眉之歌》:

阳光透过枝叶洒到身上

我的心情如同阳光般明朗

翠绿的颜色正在颤动

闪耀着光芒

树与鸟共存

我歌唱无限的生命力

绿色的歌声

升上云际

男生小组诗配画《小鸟之歌》:

小鸟小鸟真可爱,活泼伶俐人人爱。

小鸟小鸟真可爱,歌声动人惹人爱。

小鸟小鸟真可爱,还有榕树把你爱!

……

师:同学们的想象非常丰富,创造力真强。我想用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一句名言来结束这堂课——“人,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

这一拓展环节,通过创设“以小画眉的身份写诗、写歌”的情境,学生与文本对话进入了物我同一的新境界,我即是树,你即是鸟,树和鸟相互依存,相互欣赏,形成整体。大自然的融洽和谐无处不在,透过诗意的语言,我们看到的是文本情、学生情,情情交融的欢跳声。

教学境界是“诗”的灵性飘逸,教学境界是“思”的深邃宽广,让我们寻觅“诗”与“思”之间蕴含着的无穷的语文教学机智,让课堂诗意地栖居!

文本解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