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生命之火》:醍醐灌顶的教学设计与点评

《生命之火》:醍醐灌顶的教学设计与点评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飞蛾是脆弱的,但是它所表现出来的顽强的求生欲望却是震撼人心的,这就是——生命,生命。环境恶劣,困难重重,小小的生灵为了自己的生命做出了多么艰辛的努力呀,这就是——生命,生命。

执教:沈晓敏 点评:顾可雅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鼓动”“跃动”“震撼”“糟蹋”“听诊器”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4.掌握提取关键词的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思考的句子,懂得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

【教学流程】

一、直接导入

1.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作家杏林子的散文名篇,看老师写课题——《生命 生命》。

2.发现这题目有什么特别之处吗?(“生命”一词重复出现)

3.如果老师在这题目间加上些标点,你会怎么读呢?选一个。

生命?生命?……

生命,生命……

生命!生命!

点评:你们注意了中间的停顿,冷静中带着思考。

你们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那声声强烈的呼唤。

你们似乎是在感叹生命的不易。

4.那杏林子为我们传达了怎样的生命意蕴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去品味。

二、初读感知

1.阅读提示。

(1)默读课文,画出难读的词语。

(2)围绕着生命,课文写了几个事例,用小标题加以概括,注在语文书上。

2.刚才老师走了一圈,很多同学画出了这几个词,请一个同学领着大家读一读。

骚扰 震撼 糟蹋 不能动弹(注意“弹”的读音)

3.课文写了哪几件事呢?第一件事,谁来概括?(学生概括)

师:他把长长的一段话读成了一句话,很好,谁还能概括得再简单一些?(学生概括——飞蛾求生)

师:他借助了段落中的两个关键词来概括。那我们把这两个词提取出来,拿出笔来把它写在这段话的旁边,要边读边写,养成好的习惯。(飞蛾求生)

我们就用这样的概括方式,从第二段中提取关键词——谁干什么。(瓜苗生长)

同样的方法,谁来概括第三件事?(静听心跳)

4.小结:这是一种很好的语文学习方法,提取关键词,用列小标题的形式来读懂课文讲了什么。作者就是从这三件事中具体感悟生命的内涵。

生命究竟是什么?它是飞蛾求生的________,是瓜苗生长的________,是“我”静听心跳的________。你还能从三段中各提取一个关键词来说说吗?

5.一个个生动的事例、一幅幅鲜活的画面,告诉了我们——

生命是飞蛾求生的欲望,生命是瓜苗生长的不屈,生命还是“我”静听心跳的震撼……

于是,作者开始了对生命的思考。

三、研读第二段

1.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平常的夜晚,把目光聚焦,再聚焦,关注这只普通的飞蛾。看着看着,哪里让你震撼了,哪些词蹦出来了,让你强烈地感受到了欲望?把这些关键词圈画出来,在边上批注你的阅读感受。来,读第二段。

2.交流。

(1)哪些词语蹦出来,让你感受到了欲望?

第一组:挣扎…极力鼓动

你知道“极力”是什么意思吗?——就是使劲全力。它说明飞蛾全力地想逃跑。

飞蛾把所有生的希望都倾注在了“挣扎”上。它会极力鼓动双翅,也许它还会——狠命地拿头去撞,拼尽全力挣脱。

是啊,为了生命,飞蛾全力以赴,始终不放弃生的希望。把感受放进句子里读一读吧。

过渡:还有哪些词蹦了出来,让你感受到这种欲望?

第二组:跃动 强烈 鲜明

它鼓动的是( ),在我手中跃动的是( )。

还有谁愿意读自己的批注?

此时此刻,飞蛾在什么处境下?(困境、逆境、险境、绝境、走投无路、无处可走)

(2)就这样读着、想着,想着、读着,课文里一个个静止的文字符号就会在我们脑子里复活。我们看到了飞蛾的挣扎,感受到了飞蛾的跃动,你仿佛还听到了什么?

(3)能把感受放进句子吗?读出这种欲望和力量,自己试试。

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点评:那飞蛾可是在挣扎啊!用你的朗读把那只在挣扎的飞蛾带到我们的眼前。

标点也是无声的语言,能把第二个感叹号读出来吗?(学生读)

点评:她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了飞蛾求生的力量,感受到了这种跃动的强烈。飞蛾在绝境中不言放弃。

(4)与许多强大的生灵相比,飞蛾是渺小的,你知道飞蛾的寿命有多长吗?平均只有九天,就为了这短暂的九天,(串读关键词)它——挣扎着,它——极力鼓动双翅,它——全力跃动,是那样的——强烈,那样的——鲜明。飞蛾是脆弱的,但是它所表现出来的顽强的求生欲望却是震撼人心的,这就是——生命,生命。

四、研读第三、四段

1.刚才我们紧紧围绕着“欲望”一词,圈画关键词——批注感受——动情朗读。接下来我们要用这样的方法学习下面两个故事,走近墙角的砖缝感受“不屈”或从静听心跳中感受“震撼”。对照着三步方法任选一段自学。

2.交流“瓜苗生长”。

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1)你从哪里体会到了瓜苗生长的不屈?

关键词:冲破坚硬的外壳 不屈向上 茁壮成长 即使

竟:完全出乎意料,不可思议,看来你也被这份不屈感染了。

圈出这个关键词的同学可以谈谈你的不同感受。

冲破坚硬的外壳:柔弱的瓜苗居然能实现这样的突破,这简直就是生命的奇迹。

读出这份感受。

没有……没有……:你敏锐地关注到了两个“没有”。条件是多么恶劣与艰苦啊!

读好句子。

茁壮生长:你在为这种勇气喝彩。

即使:柔弱的瓜苗却蕴含着这样的爆发力,即使只活了几天。

是的,香瓜子就在用短暂的一生诉说生命的不屈。

(2)你们边谈感受边读,学得特别好。温暖的阳光、肥沃的土地、充足的水分,这些都是种子生长必需的条件。可是,这一粒香瓜子,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毅然——冲破坚硬的外壳,即使它的生命只有七天,它会——不屈向上,茁壮成长,即使它的生命只有五天,它会——不屈向上,茁壮成长,即使它的生命只有两天,它也毅然会——不屈向上,茁壮成长。环境恶劣,困难重重,小小的生灵为了自己的生命做出了多么艰辛的努力呀,这就是——生命,生命。

3.交流“静听心跳”。

有一次,我用医生的听诊器,静听自己的心跳。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1)我们来交流第三个小故事。静听心跳的震撼。你们从哪个关键词中体会到“震撼”?(www.daowen.com)

关键词:沉稳而有规律

谈感受。

(2)听诊器中的声音扩大十倍、二十倍,这沉稳的跳动给你震撼了吗?听到这样的声音,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老师随机点评。

是的,这是生命的律动,是生命的象征。

是的,这心跳的声音——沉稳而有规律,这就是——生命,生命。

(3)杏林子又有了怎么样的体会呢?快速从第四段中画出来。

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师:“白白地糟蹋”,你是怎么体会的?

生:在有限的时间里什么也不做,让时间白白地浪费掉。

生:把时间浪费在那些没有意义的事情上。

生:天天无所事事。

生:虚度光阴,浪费自己的生命。

(4)我觉得本文的作者杏林子是最有理由放弃自己生命的人。有些同学不禁张大了嘴,来看看这张照片(出示杏林子的照片)。我相信,每一位看到杏林子的人首先看到的是她一脸的微笑、一脸的阳光,谁又会想到,在她的生命中每一步都是那么艰辛。杏林子自12岁起就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百分之九十以上关节坏死。从12岁患病到61岁去世,她腿不能行,肩不能举,手不能抬,头不能转,保持着一种姿势,在轮椅上坐了整整50年。看,这是她的一双手,她就用这样的一双手写出四十多部著名的散文、小说、传记、剧本,成为著名的作家。她被称为台湾最具影响力的作家,还被评为台湾十大杰出女青年。

(5)她曾经在她的作品中这样写道——

我告诉自己,如果三年还不康复的话,我就不要活了。结果,好不容易熬了三年,还是没有好!我想:好吧,再延长三年好了,如果再不好,我就绝对不要活了!

就是在这样的生存状态下,身边的一事一物都给了她那么大的触动,哪怕是一只小小的飞蛾,一棵小小的瓜苗,她都心存敬畏。

她感动于飞蛾求生的欲望。读——

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她感叹于瓜苗生长的不屈。读——

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她震撼于自己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读——

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于是她对生命有了全新的感想——

虽然生命短暂,

但是,

我们却可以

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于是,我下定决心,

一定要珍惜生命,

决不让它白白流失,

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五、揭示写法

1.到这儿三个故事都已经学完了,我们再来看看表格,有那么多事物可以体会生命力,那么作家杏林子为什么单单选飞蛾、瓜苗以及再平常不过的胸腔里的心脏跳动这几个事例呢?

预设:它们是最弱小的,但它们又是最顽强的。/飞蛾、瓜苗如此弱小的生灵都懂得热爱生命,人更应该勇敢坚强了。/如此孱弱的躯体,心跳却依然有力。

师:无论怎样微弱的生命,都具有不可思议的生命力,这种写法就叫作“以小见大”。

2.看,作者用了一连串的关键词紧紧地扣住了“欲望”“不屈”“震撼”,向我们传达了生命的内涵、生命的真谛,让我们也接过杏林子手中的笔,抓住平凡事物,体会生命的存在。可以写写艰苦条件下顽强存活的仙人掌,可以写写一岁一枯荣的野草,也可以写写在冰天雪地中傲雪绽放的梅花

3.学生练笔。

4.交流。

5.总结:时间关系,我们就交流到这里。对生命的思考,随着年龄逐增,你们还会有更多的认识。老师希望你们在以后的生活里,不管是身处逆境,还是陷入绝境,永远都要记住:像杏林子那样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下课。

【课堂点评】

《生命 生命》是四年级下册第五组以“生命”为专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开头首先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而后通过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三件小事,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意义。本文人文性较强,但沈老师没有任意拔高它,而是从语文的角度,扎扎实实地为我们展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由扶到放,还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利

这篇课文内涵很深,但是三个故事一读就懂,且结构相似,都是先叙事,然后加上作者感受。老师先引领学生重点学习第一段,通过读、圈、写批注等方法,体会飞蛾在困境中求生的强烈欲望;学完后提炼学法,让学生试着抓住“不屈”“震撼”,自学第二、三个故事;在学生的交流中随机点评、出示、补充资料;真实地展现学生学习的过程,给他们自主学习的权利和时间。

2.扣关键词,还语文课堂“语文”的鲜亮底色

抓关键词品读课文是小学中高段常用的教学手段。在这节课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抓关键词,厘清文本脉络

初读课文时教师提了一个要求:尝试用关键词概括三个小故事。第一个故事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找到了“飞蛾求生”作为这一段的概括,第二、三个小故事学生也很快就概括出来了。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通过提取关键词用小标题的形式一下子就梳理了文本,了解了课文讲了什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第二个环节:抓关键词,初懂文本意蕴

这篇课文杏林子向我们传达了她对生命的理解与感悟。生命究竟是什么?在学生提炼出这三个故事后,再一次让学生快速从每段中找一个关键词,生命是飞蛾求生的欲望,是瓜苗生长的不屈,是静听心跳的震撼。在“欲望”“不屈”“震撼”这三个关键词的筛选过程中,学生初步地读懂了生命的意蕴。

第三个环节:抓关键词,领悟生命内涵

在三个小故事的教学中,教师始终引领学生紧扣“欲望”“不屈”“震撼”三个词语,用圈画关键词写批注的方式进行研读学习,走进文本深处。哪些关键词让你感受到了欲望、不屈……学生边读、边交流;教师边补充、边指导。“挣扎”“极力鼓动”“冲破坚硬的外壳”“没有……没有……”,这一串串的关键词就在学生的眼里、心里立体起来、丰满起来。谈感受、理解关键词背后的意蕴,这样的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过程。

第四个环节:抓关键词,解读写作奥秘

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就是听说读写能力的协同发展。学习一篇课文不光要知道写了什么,还要知道作者是怎么写的。学完三个故事后,教师再次呈现了表格:为什么这么多可以体现生命的事物,作者单单选取了如此平凡的飞蛾、瓜苗以及再也平常不过的胸腔里的律动?学生体会得很好,这就是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接着教师再次总结,这一串关键词就是紧紧围绕着“欲望”“不屈”“震撼”来传达生命的内涵与真谛的,在这里又渗透了围绕中心词写作的方法。接着让学生接过杏林子手中的笔也写下从平凡事物中感受到的生命。这样提炼总结后,学生的写作也就扎实有效了。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国文教学自有它独当其任的任,那就是阅读与写作的训练。”“第一,必须讲究方法。怎样阅读才可以明白通晓,摄其精华,怎样写作才可以清楚畅达,表其情意,都得让学生心知其故。第二,必须使种种方法成为学生终身以行的习惯。因为阅读与写作都是习惯方面的事,仅仅心知其故,而习惯没有养成,还是不济事。国文教学的成功与否,就看这两点。”这堂课是努力在朝这两点努力的。

3.回旋复沓,还人文性课文“人文”的原汁原味

我们说,没有情感的语文课是毫无生命力的,没有情感的语文教育是可悲的。“以情悟文字之情,进而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感”是语文课义不容辞的职责。

回旋复沓是人文性课文教学一种很好的手段。一次情境,一次唤醒,又一次情境,又一次唤醒。在这堂课中教师力求通过抓回环、抓对比敲击学生的心灵,在回旋复沓的课堂情境中更好地感悟生命的意义,主要体现在:

第一组:在学生找到关键词谈体会读句子后,教师设计了几次关键词串读。

第一次:研读“飞蛾求生”。与许多强大的生灵相比,飞蛾是渺小的,你知道飞蛾的寿命有多长吗?平均只有九天,就为了这短暂的九天,(串读关键词)它——挣扎着,它——极力鼓动双翅,它——全力跃动,是那样的——强烈,那样的——鲜明。飞蛾是脆弱的,但是它所表现出来的顽强的求生欲望却是震撼人心的,这就是——生命,生命。

第二次:瓜苗求生。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我们分明看到了那柔弱的瓜苗毅然——冲破坚硬的外壳,即使它的生命只有五天,它也——不屈向上、茁壮成长,即使它的生命只有两天,它也——不屈向上,茁壮成长。困难重重,这弱小的生灵依然作着这样的努力,这就是——生命,生命。

第三次:杏林子在医生的听诊器里听到自己的心跳声——沉稳而有规律,她震惊了,这就是——生命,生命。

第二组回环是在课文结束部分。生命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也是不同的。杏林子对于生命的感悟更是不一样,当教师出示了杏林子的资料后,学生显然是吃惊的,于是就有了第二次的回环,读三个关键句。在这样的生命状态下,她被飞蛾求生的欲望震惊;她被瓜苗生长的不屈感动;她被自己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震撼——于是,她有了这样的人生感悟。

有了这样的一次次铺垫、渲染,这种生命困境下要活下去,好好活,活得漂亮,活得坚强,活得光彩的人文意蕴自然能流淌进学生的心田。

4.建议

抓关键词品读此文,我以为,对这两个关键词的品读还可以加强。

第一处: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第二处:静听自己的心跳。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原文中还有一处:“它仅仅活了几天,但是,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

“震惊”“震撼”这两个词一般用在什么情况下?用在这两件小事上显然造成了一种矛盾的冲突,很有价值。对我们平常人来说,这两件事真的很难打动我们,但对杏林子来说,就不同了。这很自然地吸引我们去了解杏林子是谁。杏林子从12岁患病到61岁去世,她生命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和病魔做斗争中度过的,这是一种怎样的痛苦?没人劝她活下去,台湾著名作家三毛就曾劝她放弃生命,因为太痛苦了!原文的最后一句是这样写的:“不论未来的命运如何,遇福遇祸,或喜或忧,我都愿意为它奋斗,勇敢地活下去。”对杏林子来说,活下去是多么不容易!就文章来说,在写法上未必精彩,但它是杏林子写的,那它就是精彩的。

因此,我想在学习三件小事时,是否可以先学静听心跳?这样的一件小事为何能震撼作者的心?于是很自然地了解到杏林子的与众不同,也就是在这样的生存状态下,身边的一事一物才能给她那么大的触动,哪怕是对一只小小的飞蛾、一棵小小的瓜苗,她都心存敬畏。

这样再来学习飞蛾求生、瓜苗生长这两件看似小实质却不小的小事就水到渠成,学生不会无病呻吟,而且感悟也会更加深刻。

教学案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