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适应能力与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适应能力与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现实却并不乐观,在孩子各项待发展的能力中,适应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成了最容易被忽视的一部分。无论成人还是孩子,想要融入一个团队,就必须具备两个重要的能力,即良好的适应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适应能力是指理解成员间的差异化存在,能够接纳他人并被他人所接纳,能融入团队的文化和普遍规则的能力。

适应能力与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人类几千年来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单一的个体是很难依靠自身的力量独自存活下来的,人类必须要适应环境,通过与他人合作,发挥团队的力量才能推动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说,适应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对于社会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可以说是人类众多能力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很难想象一个难以融入集体、适应团队的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则,能够协调好人际关系以获取他人的支持,收获幸福和成功的人生。因此,良好的适应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对于人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然而,现实却并不乐观,在孩子各项待发展的能力中,适应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成了最容易被忽视的一部分。

无论成人还是孩子,想要融入一个团队,就必须具备两个重要的能力,即良好的适应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适应能力是指理解成员间的差异化存在,能够接纳他人并被他人所接纳,能融入团队的文化和普遍规则的能力。孩子的适应能力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对陌生环境的适应;二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

近几年,总是能够看到或听到因为安全问题而造成的孩子发生意外的新闻。每每看到此类新闻,看到家长痛苦的神情,我们都会感到非常心痛和惋惜。但在惋惜之余,我们是否应该认真反思:对于孩子的安全教育是否做到位了,是否教会了孩子如何去识别危险,远离危险。当孩子来到幼儿园的第一天,他们对这个陌生的环境充满了新鲜和好奇,东摸摸西爬爬,唯独对潜在的危险没有概念。此时,就需要教师和孩子明确:什么地方是危险的,什么地方是安全的,安全出口有几个、在哪里,厕所在哪里,水房在哪里,吃饭的地方在哪里,等等。如果可以的话,最好能带着孩子去走一走、看一看,了解清楚园所内外的环境,知道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如果发生危险应该第一时间向谁求助,等等。此外,教师还可以和家长沟通,请家长对出现在孩子生活中的陌生环境进行观察,配合园所共同培养孩子的环境适应能力。教师和家长要把对陌生环境的适应方法做一个系统的梳理并教给孩子让孩子明白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

第二个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孩子在入园前所接触的多是较为熟悉的人群,基本是以家庭成员为主。但当进入幼儿园之后,孩子的社会化进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不仅生活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变,接触到的人群也变得更加多元化。当孩子接触到陌生人时,教师要告诉孩子,应该怎样和陌生人建立连接,即人际关系的破冰。例如,“哥哥(姐姐),我可以和你们一起玩吗”,如果对方同意,那么孩子和陌生人的连接建立,可以接着引导孩子询问游戏规则是什么,他将会扮演什么角色等;当对方拒绝的时候,可以引导孩子作为一个观众的角色参与他们的活动,如“那我可不可以在旁边看”;如果连当观众都被拒绝,那就下次再来。“发出邀请→游戏规则+扮演角色→加入”的过程就是一个人际关系破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开口、敢于开口是孩子人际关系破冰的关键,也是对人际关系适应的第一步。

对人际关系适应的第二步是回应。比如教师可以设置一个情景,模拟孩子生活中常见的冲突:当孩子A正在玩玩具的时候,孩子B突然把玩具抢走了,这个时候孩子A该怎么办?是冲过去把孩子B打一顿,还是坐在地上哭?可能这两种做法都不合适。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孩子A了解:孩子B可能也是无意的,他不知道这样做不好,你不要发那么大的脾气,也不要坐在地上哭,可以告诉孩子B“你这样做我很难过,我不跟你玩了”。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去告诉孩子B,这样做是不对的,应该和孩子A说“对不起,请你原谅我,我们可不可以还做朋友(我们可不可以一起玩)”。

这个情景模拟的过程就是帮助孩子进行人际关系适应的过程。在陌生的环境中能够快速地融入,在有冲突的地方可以快速地解决冲突、适应冲突,这个就是对孩子适应能力的要求,也是孩子在小班段和中班段所需要达到的。教师可以自行设定各种情境,帮助孩子完成适应能力的发展。到了大班段,就不能仅停留在对孩子适应能力的培养上,而更多的是对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团队协作能力是指在共同的目标和规则的指引和约束下,团队的参与者们能够求同存异、精诚合作的能力。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自己和他人的合作,二是促成他人和他人的合作。在幼儿阶段,只需要关注前者即可。

团队协作能力为什么要从幼儿阶段就开始锻炼呢?这是因为从幼儿阶段起,个性开始逐渐形成,同时,社会性也有了进一步发展。孩子在与周围人的互动中,慢慢培养了对周围人身份、性别、地位、性格等的认知,习得各种社会化规范,在社会化的进程中,体验自己和周围人的合作与冲突,逐渐学会采用理性的、社会群体认可的行为模式,使自己逐渐融入社会群体中去,从而获得周围群体的认同感。在获得认同感的过程中,孩子的亲社会行为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亲社会行为是指符合社会希望并对行为者本身无明显好处,而行为者却自觉自愿给行为的受体带来利益的一类行为。一般亲社会行为可以分为利他行为和助人行为。亲社会行为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是个体社会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促使孩子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将有助于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也有利于学校素质教育实践的深入发展。

游戏主题1:《我想和你一起玩》

【游戏形式】日常。

【重点领域】小班段孩子的适应能力训练。

【游戏目标】用游戏的方式让孩子敢于面对冲突,并学会解决冲突的方法。

【游戏准备】教师向孩子模拟几种生活中经常会发生冲突的场景。

【游戏过程】

1.教师挑选两个孩子,分别扮演正在玩玩具的A,和也想要玩这个玩具的B,此时,A和B都想玩,但玩具只有一个。

2.教师问孩子:“小朋友们,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办呢?”

3.孩子发表完意见之后,教师做引导,例如,引导B问A:“我想和你一起玩,可以吗?”或引导A,两个人玩会比一个人玩更有意思,让A邀请B一起玩。

4.如果A此时愿意和B一起玩,他可以说:“好的。”如果A不想和B一起玩,可以说:“不行。”要鼓励孩子大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愿。

5.教师做总结:小朋友们,我们要敢于开口向别人发出请求,不管结果是否是我们所期待的,能大胆开口就是很棒的。

【游戏建议】

1.这个游戏可以反复玩,在家、在幼儿园、在类似场景发生的时候都可以进行。

2.这个游戏在不同阶段可以有不同的训练方式。小班段,游戏的目的是让孩子敢于表达,学会表达,学会发出信号,也能够接收到对方发出的信号。中班段,教师可以引导孩子去面对冲突,想办法解决冲突。例如,在A拒绝B一起玩的意愿时,教师可以引导B继续询问“那等你玩够了再给我玩一下可以吗”,或者是“等你玩好了我再玩行不行”。鼓励孩子大胆地面对冲突,想办法去解决冲突。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A:如果他是B,别人拒绝他时,一种就是直接的“不行”,另一种是“现在不行,等我玩好了给你玩”。这两种方式他喜欢哪一种,哪一种更容易被接受。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明白,想要一起玩是正常的,被人拒绝也是正常的,但是拒绝别人的方式有很多种,想不被拒绝的方式也有很多种,可以选择最合适的一种。

3.教师要尽量鼓励孩子勇敢面对冲突,让孩子知道:有冲突是很正常的,敢于面对并且正确处理就可以了。如果别人实在不愿意分享,那就不要勉强,走开就好。

4.游戏中的场景可以多样化,一起玩玩具、一起吃东西等。发出信号的方式不仅可以是希望加入别人一起玩,也可以是发出邀请希望别人一起加入。尽量让孩子模拟生活中的各种冲突,并学会解决的方法。

备注:发出邀请和接受被拒绝同样都是非常重要的人际交往能力,学会如何发出邀请,平和地接受被拒绝以及思考被拒绝以后的各种应对策略是孩子人际关系中不可绕过的一环。

游戏主题2:《传花球》

【游戏形式】日常。

【重点领域】中班、大班段孩子的团队协作能力训练。

【游戏目标】锻炼孩子的团队协作能力。

【游戏准备】

1.小花球1个。

2.小球贴纸。

3.有节奏感的音乐

4.奖励用的小礼物。

【游戏过程】

1.教师将孩子分成两组,分别围坐成圈,每组选出一个孩子A手拿花球。

2.当音乐开始播放,孩子A立刻把花球传给下一个孩子B。

3.孩子B拿到花球后,马上传给孩子C,依次传递,直至音乐结束,音乐播放完毕则游戏结束。

4.游戏中,如果哪一组的孩子在传花球或接花球时,花球掉在地上,那一组就要在黑板上,被贴上一枚贴纸。音乐停止时,贴纸少的一组胜出。

【游戏建议】

1.孩子自行商量选择角色时,如果出现几个孩子争一个角色的情况,教师应引导孩子用恰当的方式询问并解决(方式如本章游戏主题1)。

2.在游戏进行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孩子思考:怎样才可以胜出,怎样才可以尽量少地让花球掉在地上。

3.中班段,孩子能够完成游戏即可。到大班段,教师可调整游戏规则,增加游戏难度,提高对孩子团队协作能力的要求。例如每一组增加一个观察者、一个记录者的角色,分别观察和记录另一组传球的圈数,以及掉球的次数。音乐停止时,圈数多、掉球次数少的组胜出。

游戏主题3:《老鹰捉小鸡》

【游戏形式】日常。

【重点领域】中班、大班段孩子的团队协作能力训练。

【游戏目标】锻炼孩子的分工与团队协作能力。

【游戏准备】

1.老鹰、母鸡头饰各一个。

2.奖励用的小礼物。

【游戏过程】(www.daowen.com)

1.教师向孩子讲解游戏背景和规则:老鹰肚子饿了,要捉小鸡吃,母鸡知道以后,马上挡在小鸡的面前,保护小鸡。孩子A当老鹰,孩子B当母鸡,母鸡后面的孩子依次拉着前面孩子的衣服做小鸡。游戏开始后,老鹰要努力捉到小鸡,而母鸡就负责挡住老鹰,不让小鸡被捉到。如果小鸡被老鹰全部捉到或游戏进行了5分钟,则游戏结束。

2.孩子自行商量选择角色:老鹰、母鸡、小鸡(鸡头、鸡尾)。

3.教师可用口哨声宣布游戏开始。当“老鹰”听到“开始”的口令后,马上装作凶恶状,扑向“小鸡”们。而“母鸡”则要张开双臂,跟随“老鹰”跑动的方向,保护“小鸡”们。同时,“小鸡”们也要跟着“母鸡”的跑动方向迅速跑动,以免被“老鹰”捉到,直至游戏结束。

4.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给表现最好的孩子小礼物做奖励。

【游戏建议】

1.孩子自行商量选择角色时,教师要先告知每个角色的分工是什么,再让孩子选择。如果出现几个孩子争一个角色的情况,可引导孩子用恰当的方式询问并解决。

2.游戏中,教师要引导孩子学会思考。例如老鹰可以来回跑动干扰母鸡的判断,增加捉住小鸡的概率;母鸡可以用张开双臂、双腿微曲、上身前倾的姿势,方便跑动;每只小鸡要抓紧前一个人的衣角,只要不掉队就不容易被捉到。

3.这个游戏可以反复玩,教师也可自行设定游戏规则,最大限度地让每个孩子都能扮演到不同的角色,体验每个角色的分工,更好地促进孩子团队协作能力的发展。

4.在大班段,教师可自行增加游戏角色,调整游戏规则,促进孩子规则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发展。

备注:这是一个经典的团队游戏,是孩子体验团队乐趣的很好方式。友情提醒一下,玩的时候不要注重胜负,关注气氛更重要。

游戏主题4:《搭积木

【游戏形式】日常。

【重点领域】中班、大班段孩子的适应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训练。

【游戏目标】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会发出邀请,恰当回应,并感受团队协作的快乐。

【游戏准备】

1.积木。

2.奖励用的小礼物。

【游戏过程】

1.教师把孩子分成若干组,也可让孩子自行选择伙伴,每组2至4个孩子。

2.教师设定一个搭积木的主题,如看看谁搭的房子高。

3.教师引导孩子商量各自在游戏中的分工。例如有人负责搭积木,有人负责递积木,有人负责观察和指挥。在搭积木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孩子发出邀请及恰当回应。如孩子A:“可不可以把那块积木递给我?”或“你帮我来搭……”孩子B:“好的。”或“是搭在这里吗?”

4.完成后,教师让孩子说说,哪一组搭得最好,为什么。

5.教师可以给完成最好的孩子小礼物做奖励。

【游戏建议】

1.孩子选择伙伴时,首先要遵循自愿原则,如果有落单的孩子,教师可引导孩子询问或邀请加入(方式如本章游戏主题1)。

2.孩子在搭积木的过程中,如果出现冲突的情况,教师要引导孩子用正确的方式来解决。

3.这个游戏可以多次重复玩。从刚开始的2个人,慢慢发展到3个人、4个人……逐渐把适应能力锻炼发展成团队协作能力。

4.积木搭完之后,教师可让每组出一个孩子,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说说作品里最满意的地方,在培养孩子团队协作能力的同时,促进演讲能力的发展。

备注:这个游戏的过程就是孩子主动组建团队的过程。搭积木一个人可以完成,人多了反而会有矛盾,该怎样配合完成游戏是教师需要引导孩子思考并努力做到的。

游戏主题5:《小手一起造世界

【游戏形式】日常。

【重点领域】大班段孩子的适应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训练。

【游戏目标】让孩子在游戏中感受团队协作的快乐。

【游戏准备】

1.各色超轻黏土。

2.乐高基础颗粒。

3.沙箱。

4.奖励用的小礼物。

【游戏过程】

1.教师给孩子讲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让孩子说说兔子是怎样爱大兔子的,大兔子又是怎样爱小兔子的。

2.孩子发表完意见之后,教师可以跟孩子说:“我们要做一个美丽的小城堡送给兔妈妈和兔宝宝,希望它们能永远快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3.教师让孩子自行分为三组,各自选择超轻黏土、乐高积木、沙箱来完成游戏。

4.等孩子的小城堡完成后,教师和孩子一起来说说,哪一组的小城堡最漂亮。

5.教师可以给完成最好的孩子小礼物做奖励。

【游戏建议】

1.孩子选择伙伴时,首先要遵循自愿原则,如果有落单的孩子,教师可引导孩子询问或邀请加入(方式如本章游戏主题1)。

2.教师可在游戏开始前,引导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和不擅长的地方,都有优点和缺点,我们要学会扬长避短,把大家擅长的都表现出来,集合成一个整体;把大家不擅长的都藏起来,那么呈现出来的这个整体就会是最棒的。

3.如果在游戏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是那么好看的作品,或是某一组没有拿到第一,教师要引导孩子明白:不是任何时候都要争到第一的,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世界,把不够完美的部分变成作品里特色的存在。减少竞争带来的负面影响,让孩子在竞争中也能收获快乐和认同。

备注:这个游戏也是孩子主动组成团队的过程,团队在合作过程中一定会有冲突,这时就需要教师在旁引导孩子组建团队,让孩子感受到团队协作的乐趣。

孩子从离开妈妈子宫的那一刻起,就踏上了社会化的旅程。每一个环境对于他们来讲,都是陌生的。孩子的成长其实就是一个不断适应新环境的过程。孩子不仅是家庭的一员,也是社会的一员,他不能永远停留在父母的身边做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他必然要进入学校,进入社会,通过不断学习、锻炼、适应,逐渐成为一个独立且全面发展的个体去生活和工作。幼儿园是孩子适应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得以锻炼和发展的第一站。在幼儿期,适应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的发展与性格、人格的发展十分密切,对孩子今后的学习与工作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需要教师格外留意和重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