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运动对身心发育的影响

运动对身心发育的影响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身体的发育与心理的完善密切相关,健康的身体是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基础。不同的运动需要不同的身体机能配合完成,因此不同的运动协助发展不同的身体机能。运动姿势分为有益身体的和有害身体的两种。遗憾的是,很多不恰当的运动姿势,会对孩子的身体发育造成负面的影响,轻则受伤,重则影响骨骼发育,甚至造成骨骼畸形、伤痛缠身。因此,适时进行正确且恰当的基本运动能力的训练,能够有效地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育。

运动对身心发育的影响

身体的发育与心理的完善密切相关,健康的身体是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基础。身体的发育不仅与大脑、智力息息相关,更与运动密不可分。健康的身体需要适合的、适当的运动。不同的运动需要不同的身体机能配合完成,因此不同的运动协助发展不同的身体机能。为了孩子的身体能够更加全面地发育,教师需要用心设计适合不同年龄段的运动。

运动能力从最开始的自然发展到后来的有意识训练,是一个慢慢发展的过程。但是,恰恰是这个过程,让很多教师和家长忽略了一个很关键的点:运动姿势。运动姿势分为有益身体的和有害身体的两种。由于时间、空间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孩子的运动姿势是不一样的。但是教师和家长往往没有关注到这一点,以为只要能够完成目标就可以了。最关键的是,一旦孩子发现自己能够轻松地完成目标,就不会再去主动探索其他动作的可能性,于是这些最开始的运动姿势就被慢慢固化下来。时间久了,想改变都很难。遗憾的是,很多不恰当的运动姿势,会对孩子的身体发育造成负面的影响,轻则受伤,重则影响骨骼发育,甚至造成骨骼畸形、伤痛缠身。

为了孩子的身体能够更好地发育,教师有必要去了解孩子的运动方式,观察孩子的运动姿势,归纳一些有伤害性的动作,并告诉家长,与家长一起慢慢给孩子做调整。那么,教师如何了解孩子的运动姿势是不是对身体发育有伤害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自己去模仿一下,看看这个运动姿势对身体有哪些影响。帮助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有利于身体健康的运动姿势是教师的重要任务。

在小班段,受骨骼、肌肉发育所限,孩子的协调性、平衡性较差,所以基本运动形式多以走为主。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让孩子尽可能地感受各种走路姿势,如横着走、正着走、倒着走、斜着走、拖着脚走、抬着脚走、外八字走、内八字走……然后让孩子说说每种走路姿势的感受如何,哪种走路姿势最舒服,哪种走路姿势最不舒服,原因是什么。小班段,主要是让孩子多去感受,除了感受不同的走路姿势以外,还要感受每种走路姿势下的肌肉张弛程度,感受脚尖着地、脚掌着地、脚跟着地的不同,从而让孩子明白正确的走路姿势应该是怎样的。

跳跃也是小班段孩子需要发展的一个基本运动形式。但是小班段孩子的肌肉和骨骼发育还不够完善,起跳的力量弱、不充分且稳定性差,下肢肌肉力量弱,身体平衡能力不足,不会摆臂助跳且不能主动地屈腿缓冲和保持平衡。因此,小班段孩子更多的是进行原地双脚跳、原地单脚跳的练习。同样,也要让孩子去感受用脚尖跳、脚掌跳、脚跟跳的不同,从而学会正确的跳跃姿势,为中班、大班段的跨跳、蹲跳、单脚连续跳、立定跳等跳跃练习打好基础。

对小班段的爬行练习,基本不做过多的要求,让孩子自然地爬就可以了。当然可以设置一定的障碍,例如让孩子爬过圆圈、人墙,这不仅是为了训练孩子的运动能力,更是为了让他们去感受爬行的快乐。

在中班段,孩子的骨骼和肌肉进一步发育,平衡性和协调性比小班段有所提高,下肢力量也有所增强,步幅开始趋向均匀,所以基本运动形式以跑为主。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带领孩子体验不同的跑步姿势,比如向前跑、向后跑、横着跑、用脚掌跑、用脚尖跑、用脚跟跑等。这个过程,一方面可以让孩子体验各种跑步姿势的不同,并及时提醒教师孩子哪些方面发展得不够均衡,引起关注,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另一方面,让孩子发现原来用脚尖和前脚掌着地跑得快,用后脚掌和脚后跟着地却可以跑得久。慢慢地,孩子的跑步能力会逐步稳定地提高。

中班段的爬行比起小班段的爬行要稍微复杂一些:要对障碍物的大小、形状有所限定,对爬行的姿势也有所要求。为什么中班段的爬行练习需要有这样的规则呢?一是因为爬行也有正确的姿势,例如爬行时双手和膝盖同时着地,会比撅着屁股爬更省力,对关节的伤害也更小;二是可以教孩子学会判断,什么样的情况下身体是可以爬过去的,什么样的情况下身体是爬不过去的。孩子慢慢了解自己的身体,可以有效地避免可能出现的危险。

在大班段,孩子的骨骼和肌肉的发育比较完善了,平衡性和协调性更加稳定,基本运动形式也更加多样化,以走、跑、跳、投、爬等综合练习为主,还可以加入跳绳、拍篮球、踢足球、踢毽子等体育运动。孩子在练习这些体育运动的同时,还可以简单了解相应的比赛规则,这有助于规则意识的建立。在运动之后,教师可带领孩子进行基本的拉伸,让身体尽量舒展,促进肌肉力量和运动能力的良性发展。

另外,大班段的孩子已经掌握了正确、轻松的走路姿势:抬头挺胸,目视前方,双手自然下垂,手指并拢自然弯曲,两臂以肩关节为轴心前后自然摆动;上下肢协调运动,两脚脚尖向前,左右交替前进或后退。也掌握了正确的跑步姿势:挺直腰板,保持上身一条线,肩膀、手臂放松,双手半握拳,臀部要夹紧,抬腿要适度,用脚后跟和脚中部着地,然后快速向前滚动脚掌,前脚掌蹬地离开地面。在幼儿阶段学会正确的运动姿势和动作要领,远比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重要得多。

除了以上基本运动形式以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需要引起教师的关注,就是防摔的能力。所谓防摔的能力,就是摔倒时,怎样最大可能地保护自己,怎样让自己不受伤或少受伤。这个能力是需要从小班段就开始训练的。

在小班段,防摔主要是练习滚。让孩子来回滚,前滚翻、后滚翻、侧滚翻等,目的是让孩子知道怎样滚可以不伤到自己。到中班段,练习摔,怎样摔才不疼,比如说摔倒时一定不能后脑着地,不能膝盖着地,尽量侧滚着地,抱头保护自己。在摔倒后起身时,要注意先抬头看,再起身,避免发生碰撞和其他不必要的伤害等。到大班段,除了防摔之外,还要教会孩子如何防伤害,在和别人发生冲突时,应该如何保护自己,比如护着头、背靠墙等。

在孩子运动能力的发展过程中,有很多的形式和变化存在,但是无论怎样变化,有一个宗旨需要教师重视,即动作伸展、姿势标准(对身体伤害最小)、时间足够、种类丰富。在此基础上,孩子的运动能力才能够得到更加全面、均衡的发展。

幼儿阶段是基本运动能力发育的黄金时期,一旦错过,今后可能需要花费极大的时间和精力去弥补,甚至还可能会造成语言能力发育迟缓、感知觉发育受阻,影响智商和学习力等情况。因此,适时进行正确且恰当的基本运动能力的训练,能够有效地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育。本章中,将结合小班、中班、大班三个阶段孩子的基本运动能力的特点和训练目标,给出符合幼儿发育特点和规律的游戏活动方案,以供教师参考。

游戏主题1:《开起小火车

【游戏形式】日常。

【重点领域】小班段孩子的走步训练。

【游戏目标】

1.培养孩子排队走步的能力与习惯。

2.训练孩子听指令做动作的能力。

【游戏准备】

1.摇铃一个。

2.练习儿歌《小火车》。

【游戏过程】

1.孩子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等待。

2.教师摇铃说:“小火车准备出发啦。”孩子马上从座位上起来站成一列纵队,手搭在前面一个孩子的肩膀上,组成小火车开始唱着儿歌排队走。

3.儿歌唱1至2遍后,教师摇铃说:“呜……到站喽。”孩子听到“到站”指令后,立刻就地解散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4.教师再次摇铃说:“小火车准备出发啦。”孩子听到“出发”指令后再次回到队伍中,游戏继续。

【游戏建议】

1.游戏中可以变换队形,有条件的话还可以设置山洞和铁桥等道具,以丰富游戏环境

2.引导人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孩子。每轮游戏都可以更换引导人,以激发孩子参加游戏的兴趣。

3.可以把不同国家或城市的地名加入游戏中,顺便让孩子了解地理知识。

4.在到站解散前,教师要提醒孩子记住自己站的位子,再次集合时前后次序不要错。

备注:这是一个体验团队乐趣的训练,让孩子尽情地感受一群人在一起玩的快乐,这样孩子就会更加喜欢班级、喜欢同学。

游戏主题2:《帮长颈鹿围巾

【游戏形式】日常。

【重点领域】小班段孩子的跳跃训练。

【游戏目标】

1.训练孩子原地双脚向上跳的能力。

2.发展孩子的深度知觉。

3.培养孩子的团队协作能力。

【游戏准备】

1.教师在墙上画两只长颈鹿。用画笔和白色硬纸板制作成“围巾”。

2.教师教孩子唱儿歌《长颈鹿眯眯笑》:冬天到,雪花飘,长颈鹿,冻坏了,又打喷嚏又发烧,盼着春天快点到。冬天到,雪花飘,长颈鹿,冻坏了,围巾围在脖子上,长颈鹿对我眯眯笑,一直夸我好宝宝

3.教孩子掌握原地双脚向上跳的动作要领。

【游戏过程】

1.教师导入游戏情境:冬天来了,下雪了,长颈鹿们冻得直打哆嗦,它们想要小朋友们手上的围巾来保暖,小朋友们可以帮助长颈鹿吗?

2.教师引导孩子分成两组,分别站在两只长颈鹿的下面。游戏开始后,孩子齐唱儿歌《长颈鹿眯眯笑》的第一段:“冬天到,雪花飘,长颈鹿,冻坏了,又打喷嚏又发烧,盼着春天快点到。”唱完后,孩子轮流上前跳起,把“围巾”围在长颈鹿的脖子上。看哪一组“围巾”围得好。每轮游戏,每个孩子只能给长颈鹿围一次“围巾”。

3.等两组孩子都完成之后,手拉手围成圆圈,唱儿歌《长颈鹿眯眯笑》的第二段:“冬天到,雪花飘,长颈鹿,冻坏了,围巾围在脖子上,长颈鹿对我眯眯笑,一直夸我好宝宝。”唱完游戏结束。

【游戏建议】

1.教师在画长颈鹿和制作“围巾”时,可让孩子一起参与制作。

2.长颈鹿的高度可根据孩子的身高和双脚向上跳起的能力来定。

3.孩子在给长颈鹿围“围巾”的时候,应该尽可能地跳准,把“围巾”围在长颈鹿的脖子上。这一环节教师需要引导组内的孩子团结协作,思考怎样才能把“围巾”围得又快又好。比如跳跃能力强的孩子可以把“围巾”围得高一点,能力弱的孩子可以把“围巾”围得低一点,这样既训练了孩子的跳跃能力,又照顾到孩子的心理特点,鼓励能力弱的孩子勇敢尝试,体验游戏的乐趣。

4.在游戏完成之后,教师可以变换游戏规则,比如每个孩子单独完成一次游戏,帮助孩子发展利用肌肉弹性连续跳跃的能力。

备注:教师要注意孩子起跳的时候膝盖的弯曲程度,以及起跳的时候是脚掌用力、脚后跟用力,还是脚尖用力。可以引导孩子用不同弯曲程度和不同部位起跳,看看效果和身体感受。落地时,看看孩子是脚后跟先着地还是脚尖先着地,脚后跟先着地的孩子就要训练了,否则起跳太危险,容易受伤。

游戏主题3:《小蚂蚁搬大米

【游戏形式】日常。

【重点领域】小班段孩子的爬行训练。

【游戏目标】

1.发展孩子手膝爬的能力,训练身体的协调性。

2.培养孩子为了目标不懈努力。

【游戏准备】

1.彩色小球、箩筐。

2.练习儿歌《小蚂蚁》:小蚂蚁,真有趣,见面就要碰须须,你碰碰我,我碰碰你,一起往回搬大米。

3.孩子提前做手膝爬的练习。

【游戏过程】

1.教师带领孩子边做动作边唱《小蚂蚁》的儿歌,做上肢、下肢、转体、原地跑步的动作热身。

2.教师导入游戏情境:天冷了,小蚂蚁们要去搬运大米过冬了。

3.教师向孩子介绍“大米(彩色小球)”和箩筐的位置:“大米”和箩筐分别在教室的两端,孩子站在箩筐的前面,扮演“小蚂蚁”爬到另一端取回大米,再原路返回,把“大米”放进箩筐里。要求每次只能拿回一粒“大米”,所有“大米”拿完,游戏结束。

【游戏建议】

1.可以请一个孩子示范直线爬行和取放“大米”的过程。

2.引导孩子分批进行游戏,没有轮到的孩子可以在旁边为游戏中的“小蚂蚁”们加油。

3.教师可以在游戏进行完之后,把“大米”放得再远些,引导孩子采用爬的形式完成游戏。

4.游戏中还可以设置其他障碍,如拱桥、爬行垫,发展孩子钻爬的能力,培养孩子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优秀品质。

备注:爬行能力对于孩子协调性的发展非常有好处,而且对于孩子腰部肌肉的发展也很有帮助。

游戏主题4:《老狼老狼几点了》

【游戏形式】日常。

【重点领域】中班段孩子的跑步训练。

【游戏目标】

1.发展孩子直线跑步的能力。

2.锻炼孩子的专注力,提高其反应速度和动作的敏捷度。

3.培养孩子勇于挑战、敢于竞争的精神。

【游戏准备】

1.练习儿歌《老狼老狼》:老狼老狼,身体瘦瘦,手脚长长,看见小羊,两眼发光,小羊乖乖,待在家里,老狼睡了,我再出去。

2.教师在地上画出“小羊的家”“老狼的家”,它们的家分别在场地的两端,场地中间部分作为小羊和老狼活动的“草地”。

3.摇铃一个。

【游戏过程】

1.一个孩子扮演老狼待在狼家里,其余孩子扮演小羊待在羊家里。

2.游戏开始后,“小羊”们唱儿歌《老狼老狼》,唱完之后问:“老狼,你睡了吗?”“老狼”如果回答“没有”,“小羊”们要再唱一遍再问,如果回答“睡了”,“小羊”们就可以从家里出来到“草地”上吃草了。

3.教师站在一旁用摇铃叫醒“老狼”。此时,“小羊”们说:“老狼老狼几点了?”“老狼”随便说几点,如此反复进行几遍。当“老狼”说“天黑了”时,立即去捉“小羊”,“小羊”们则快速往家跑。“小羊”们跑到家,“老狼”就不能再捉了。被捉到的“小羊”变成“小狼”,和“老狼”一起捉“小羊”,“小羊”全被捉到,游戏结束。

【游戏建议】

1.“老狼”醒来之后,就要走出家到“草地”上,但和“小羊”应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个距离可由教师来定。

2.教师应鼓励孩子敢于和“老狼”斗智斗勇,不要躲在羊群后面不敢出来。

3.要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和整体的奔跑能力选出“老狼”人选,也可以考虑让孩子轮流当羊和狼。

4.可以根据“小羊”的情况,考虑增加障碍物,改变奔跑路线,以增加游戏的难度和趣味性。

备注:教师应观察孩子跑步的时候用哪里发力,用哪里着地,看看孩子膝盖的方向以及身体的重心,有助于其及早地发现孩子身体哪些地方容易受伤,从而找到需要调整的方向。

游戏主题5:《小青蛙救妈妈》

【游戏形式】日常。

【重点领域】中班段孩子的跳跃训练。(www.daowen.com)

【游戏目标】

1.发展孩子双脚跳、单脚跳、跨跳的能力。

2.发展孩子的反应、空间知觉和调节步幅的能力。

3.培养孩子勇敢、果断的优秀品质。

【游戏准备】

1.带有单、双脚印的荷叶,或直接画在地上。

2.孩子已经掌握双脚跳、单脚跳和跨跳的动作要领。

【游戏过程】

1.教师导入游戏情境:青蛙妈妈被困在一个山洞里,洞门被大石头堵住了,需要小青蛙们把妈妈救回来。

2.回山洞的路上有许多荷叶,荷叶上有不同的脚印,小青蛙们要根据荷叶上的脚印和荷叶的距离来选择不同的跳跃方式。

3.游戏的全程都需要小青蛙们的团结协作。

【游戏建议】

1.游戏情境中,教师可以设计青蛙妈妈需要几只小青蛙来搭救,并设计好每只小青蛙的任务。比如有的小青蛙的任务是寻找妈妈,有的小青蛙的任务是搬走洞门的石头。最后大家团结协作一起把妈妈救出来。

2.教师在放置荷叶时可以做不同的调整:带脚印的荷叶在放置时可以既有连续的,也有交替的,以锻炼孩子的多种跳跃能力。比如三片双脚印的荷叶或三片单脚印的荷叶前后连续放,单、双脚印的荷叶一样一片前后交替放,还可以调整荷叶间的距离,发展孩子的蹦跳和跨跳能力。

3.跳跃游戏对孩子的下肢力量要求较高,小班段的孩子年龄小,在做蹦跳或跨跳动作时可能会有胆小、不够自信的情况,教师要注意鼓励他们勇敢前进,同时做好保护措施。

备注:起跳可以看出孩子的协调性和腿部力量以及身体的平衡性。

游戏主题6:《小刺猬摘果果》

【游戏形式】日常。

【重点领域】中班段孩子的爬行训练。

【游戏目标】

1.发展孩子的钻爬能力。

2.发展孩子的反应能力。

【游戏准备】

1.在地上画两条相隔3至5米的平行线。

2.用彩笔、白色卡纸做两个小狐狸面具。

3.用50厘米的训练圈(带底座)做“山洞”,粘粘球做“果果”放在“果园”里,放置方法如图7-1。

【游戏过程】

1.孩子扮演小刺猬跪在起点线后,当听到“开始”指令时,立即向“果园”爬行,切记来回的途中均需要钻过“山洞”。

2.“小刺猬”到“果园”以后,有30秒的时间往身上粘“果果”,30秒之后,“小狐狸”就会来捉“小刺猬”,没有及时爬离“果园”且被捉到的“小刺猬”,会变成新的“小狐狸”,和之前的“小狐狸”一起看守“果园”。“果果”全部被“小刺猬”摘完带回家,或是“小刺猬”全部被“小狐狸”捉住,游戏结束。

【游戏建议】

1.“小刺猬”们可以分成若干队同时进行游戏。

2.“小刺猬”们来回必须钻过“山洞”,但钻过“山洞”的方式不限,可以采用手膝爬、手脚爬、正面钻、侧面钻等方式通过。在钻爬的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孩子不能撅屁股,要用正确的钻爬姿势,并且引导孩子观察障碍物洞口的形状和大小,通过和肩膀的比对,判断是否能够顺利通过障碍物等。

3.“小狐狸”必须要等30秒到了之后才可以去捉“小刺猬”。

4.爬行距离、障碍物数量可根据孩子的能力适当调整。

备注:这是一个综合训练项目,有助于提升孩子动作转换之间的顺畅度和舒适度。

游戏主题7:《捉狐狸》

【游戏形式】日常。

【重点领域】大班段孩子的投掷训练。

【游戏目标】

1.发展孩子的掷准能力和闪躲能力。

2.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沉着、果断的优秀品质。

【游戏准备】

1.画两条相隔3至5米的平行线,沙包一个。

2.孩子已经掌握肩上投、肩侧投、头上投等投掷动作的要领。

【游戏过程】

1.教师将孩子分成2至3组分别完成游戏。每组用“石头剪刀布”选出2个孩子扮演“猎人”,组内其余孩子扮演“狐狸”。

2.“猎人”们面对面分别站在平行线前,“猎人”A用沙包投击中间的“狐狸”们,“狐狸”们只能在平行线之内躲闪。“猎人”B接住或捡起沙包用同样的方式将沙包再次掷出,如此循环直到游戏结束。

3.沙包击中“狐狸”身体的任何位置,“狐狸”都要立即终止游戏,所有“狐狸”被击中则游戏结束。

【游戏建议】

1.教师要培养引导“猎人”们选择投掷目标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观察意识,比如要从观察“狐狸”们的特点、所站的位置、距离、动向来判断,哪只“狐狸”比较容易被击中,然后逐个攻破。

2.教师也应引导“狐狸”们增强观察意识,学会边看边躲,当“猎人”掷出沙包后,要立即正确地判断出沙包的飞行方向和速度,沉着、灵活地躲闪,不要被“猎人”的假动作迷惑。

3.投掷沙包时,应避开对方的头部。

4.双方可以互换角色,体验不同角色的游戏乐趣。

备注:这是一个自我保护的训练。

游戏主题8:《调皮的小花狗》

【游戏形式】日常。

【重点领域】大班段孩子的走、跑、爬等综合能力训练。

【游戏目标】

1.发展孩子轻轻走、直线跑和急停的能力。

2.发展孩子的钻爬能力。

【游戏准备】

1.画两条相隔10至15米的平行线,一条代表家,一条代表小花园。

2.教师指导孩子用彩笔和白色卡纸制作小花狗帽子,确保每个孩子人手一顶。

3.孩子之前已经进行过直线跑、急停和轻轻走的练习。

【游戏过程】

1.一个孩子当“小花匠”,其他孩子当“小花狗”。

2.听到游戏“开始”的指令后,“小花匠”向小花园走,“小花狗”们轻轻地跟在后面。当“小花匠”站住往后看时,“小花狗”们应该立即停住不动。如果“小花匠”发现谁在说话、动、笑,那只“小花狗”就要乖乖回家去。当“小花匠”继续往小花园走时,“小花狗”们应仍然尾随其后轻轻走。当走动中的“小花匠”突然发出“快回家”的指令并转身追赶时,“小花狗”们应迅速跑回家,如果在到家之前被捉住,则按照“小花匠”指定的方法回家,比如单脚跳、手膝爬等。“小花狗”们全部回到家,游戏结束。

【游戏建议】

1.游戏中,教师应引导孩子展开思考:怎样才能在走步的时候突然停下来,并且停得又快又稳。

2.教师要鼓励孩子大胆往前走,尝试去调整自己的身体反应速度,不要藏在人群中。

3.教师可以让孩子轮流当“小花匠”和“小花狗”,体验不同角色的乐趣。

4.完成游戏后,教师还可以变换游戏方式,比如“小花匠”追赶“小花狗”时,可以采用投掷沙包或小球的方式,也可以采用拿网捕捉的方式等;当“小花匠”往后看时,“小花狗”们立即停住不动也可变换为做某一个规定动作。

备注:这是一种控制能力的训练,帮助孩子学会收放自如,学会控制自己的身体。

游戏主题9:《跳房子》

【游戏形式】日常。

【重点领域】大班段孩子的跳、投等综合能力训练。

【游戏目标】

1.发展孩子的单脚跳能力、掷准能力和平衡能力。

2.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与集体荣誉感。

【游戏准备】

1.在地上画一个房子,如图7-2。

2.沙包。

3.孩子已经进行过单脚跳和肩上投掷的练习。

图7-2

【游戏过程】

1.将孩子分成若干组,每个孩子都有一次向各自的房子投掷沙包的机会。

2.投中且用单脚跳的方式顺利取回沙包的孩子,可以得到与房号相同的分数,如1号房1分,10号房10分;没有掷准房间或者取沙包的途中支撑脚踩线、跳至线外,或是支撑脚以外的身体部分着地,均计0分。累计分数最高的队伍获胜。

【游戏建议】

1.在游戏开始前,教师应为孩子讲解投掷沙包的要领:要用小臂、手腕和手指小肌肉的力量投沙包,动作幅度要适当,以提高命中率。

2.教师要引导孩子思考投掷力量的大小和投掷距离的关系:用力要稍微小一点,因为沙包落地后会在地上滚几下,如果力量太大,沙包反而会滚出线外或压线。

3.“房子”应该根据孩子的跳跃能力设计。

4.可以变换跳跃和投掷的方式,如把单脚连续跳变换为双脚连续跳、单双脚交替跳、跨跳等;把肩上投掷变换为单手抛、双手抛、肩侧投、头上投等方式。

备注:这是一个训练控制跳的力度、准确度,以及身体平衡性的项目,这样的训练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

在本章中,笔者一直想澄清一些概念:很多人认为发展孩子的智力只需要注重文化教育就可以了。但其实并非如此。智力发育,是以神经系统的发育为基础的。也就是说,身体各项机能的发育程度,会影响孩子今后的智力发育水平。但遗憾的是,不仅是幼儿园阶段,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阶段,孩子的运动能力被重视和发展的程度都是远远不够的。当下,教师和家长过分重视孩子智力水平的开发,而忽略了其身体的健康发展。如果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孩子成长到中年阶段,他会发现,生活或事业上的瓶颈很可能不是因为他的智商不够,而是因为早期运动能力的发展制约了他情商和智商的发展。

此外,个体运动能力的发展差异所产生的心理影响,同样也需要引起教师和家长的关注。人从出生开始就有趋利避害的选择,这是一种本能。对于孩子来说,由于日常运动环境的限制,个体的运动能力也会相应地受到限制。当某方面的能力处于短板时,孩子就会有意无意地忽略或逃避对这块能力的锻炼。孩子会认为:这个东西有点难,算了,我不玩了;或者,那个东西我比较擅长,我还是去玩那个吧。所以,在没有教师和家长干预的情况下,孩子会自然而然地选择自己擅长的运动,规避自己不擅长的运动。而这样做的结果就是限制了运动能力的均衡发展,也许恰恰是某个他不擅长的方面为其今后的发展埋下隐患。并且,从心理层面来说,孩子运动能力的不均衡发展还可能导致自卑、社交障碍等心理问题的出现。

当运动能力被关注,并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和教学中去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不仅孩子的运动能力得到了稳定的提高,心理素质也得到了相应锻炼。当孩子长大之后,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很少会感到恐慌,有更稳定的身心状态去面对工作的挑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