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体验节奏,提升心理抗压力的优化方案

体验节奏,提升心理抗压力的优化方案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是先体验外界的节奏,再寻找属于自己的节奏。当然,训练孩子的心理抗压力也是非常必要的。心理抗压力的提升,可以有效预防节奏被打乱以后产生的焦虑感,帮助孩子快速适应,重新找回节奏。

体验节奏,提升心理抗压力的优化方案

从某种角度来说,节奏其实就是一种无法言明的规则,这种规则有时候说不出来,也不好说,但它确实存在,并深深地影响着我们,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我们的行为,还有我们的性格。

节奏帮助我们把感知到的杂乱无章的世界变得有序起来,变得可以理解、可以接纳;节奏帮助我们把无序的行为串联起来,提升记忆效率和学习、工作效率;节奏帮助我们屏蔽干扰,建立抗干扰体系,有效地减少失误。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是先体验外界的节奏,再寻找属于自己的节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通过对某个人节奏状态的观察,可以了解这个人是焦虑还是平和,是固执还是灵活。那教师应该如何让孩子体验节奏呢?可以先从声音开始,让孩子感受有节奏的声音和无节奏的声音的区别,然后让孩子去模仿这些节奏。等孩子熟悉了节奏之后,就可以带他们一起寻找属于自己的节奏,比如呼吸的节奏,脚步的频率,等等。

随着孩子对节奏理解的加深,教师可以引导其开始慢慢理解自己的某些行为,比如当孩子的节奏被打乱时,感到很难受,甚至暴怒。教师要帮助孩子学会应对这些情况,在混乱中重新找回自己的节奏。当然,训练孩子的心理抗压力也是非常必要的。心理抗压力的提升,可以有效预防节奏被打乱以后产生的焦虑感,帮助孩子快速适应,重新找回节奏。

游戏主题1:《泉水叮咚》

【游戏形式】日常。

【重点领域】小班段孩子的声音节奏训练。

【游戏目标】让孩子感受不同状态下的水杯被敲击时所产生的节奏,从而对声音节奏有一个较为直观的认识。

【游戏准备】

1.生活中常见的杯子

2.筷子、勺子、小细木棍等可以敲击的工具。

3.水。

【游戏过程】

1.准备一排空杯子,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敲击工具,按照不同的速度敲击杯子,感受杯子产生的节奏。

2.鼓励孩子说出对节奏的感受。

3.给杯子先后注入一定量的水(浅杯、半杯、满杯),让孩子依次敲击,感受水量不同的杯子,敲击出的节奏有何不同。

【游戏建议】尽量让孩子自己来敲击水杯,感受节奏的美妙。

备注:这个游戏其实就是让孩子用心去体验节奏,你会发现每个孩子敲击出来的节奏是不一样的,教师和家长也可以通过孩子敲出的节奏来了解孩子的内心状态,杂乱无章的声音很有可能就是孩子当前状态的体现。

游戏主题2:《动物大合唱

【游戏形式】日常。

【重点领域】小班段孩子的声音节奏训练。

【游戏目标】让孩子感受自己的声音,了解有节奏的声音可以带来各种不同的感受。

【游戏准备】提前让孩子学习猫咪的叫声、狗的叫声、鸭子的叫声等。

【游戏过程】

1.让孩子用一种动物的叫声,以不同的节奏唱出来,然后说说听到不同节奏的感受。

2.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编排自己的节奏。

3.让孩子回家给家长表演。

【游戏建议】

1.不一定是动物的叫声,即使用一个“啊”字也可以,根据孩子的自身情况,用一个声音组合出节奏即可。

2.可以尝试用抑扬顿挫的节奏来说儿歌,让孩子感受抑扬顿挫下的儿歌节奏的变化。

备注:这类游戏的实质是为了降低语言所带来的焦虑感,毕竟孩子的语言发育还不够完善。因此孩子可以通过这类游戏来训练表达内心感受的能力,而这样的能力可以帮助孩子有效地缓解各种不良情绪。

游戏主题3:《一二一》

【游戏形式】日常。

【重点领域】小班段孩子的行为节奏训练。

【游戏目标】让孩子感受走路时节奏的变化。

【游戏准备】无。

【游戏过程】

1.让两个孩子并排一起齐步走,步幅一样,节奏一样。

2.让两个孩子并排一起齐步走,但是其中一个孩子改变步幅、节奏、甩臂高度,另一个孩子保持不变。

3.让其他孩子去观察这两种(或多种,教师自定)走路方式,并让他们大胆发言,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游戏建议】

1.在这个游戏里,一定要让孩子对齐步走的正常节奏和异常节奏都有一个直观的感受,最好是每个孩子都能亲身体验一下,感受一下当节奏改变时的不舒服。

2.随着游戏的进行,教师可以增加每组游戏的人数,让孩子观察一下不同人数的团队里,打乱节奏的人数对自己和周围人的影响程度有何不同。

3.这个游戏的主要目的是让孩子对行为节奏有一个比较直观的感受,这样孩子才能理解有节奏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这对心理节奏的建设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备注:走路的节奏可以帮助孩子提升身体的稳定度,防止摔倒,同时还可以提升走路的乐趣,减少走路的疲劳感。

游戏主题4:《呼呼吸吸》

【游戏形式】日常。

【重点领域】中班段孩子的呼吸节奏训练。

【游戏目标】让孩子体验不同的呼吸节奏带来的身体感受,通过调整呼吸节奏改变身体的状态。

【游戏准备】

1.教孩子正确的深呼吸方法。

2.教孩子正确的快速呼吸方法。

【游戏过程】

1.让孩子有节奏地深呼吸,然后谈谈感受。

2.让孩子快速呼吸,然后谈谈感受。

3.教师询问孩子:什么情况下深呼吸,什么情况下快速呼吸,然后看看是不是可以通过调整呼吸来改变心情

4.先让孩子变化节奏地深呼吸,询问孩子感受。再让孩子变化节奏地快速呼吸,询问孩子感受。深呼吸和快速呼吸相结合,让孩子体验不同的感受。

【游戏建议】注意深呼吸的间隔不要太长,快速呼吸的速度也不要太快,都要在孩子能承受的范围里面。

备注:控制呼吸节奏是控制身体的开始,孩子学会了控制呼吸节奏,慢慢也就学会了控制自己的身体,这样可以提升其对紧张恐惧等心理的应对能力,通俗点说就是不容易紧张和焦虑。

游戏主题5:《抓住他》

【游戏形式】日常。

【重点领域】中班段孩子的声音节奏训练。

【游戏目标】让孩子随着音乐节拍练习反应,和小伙伴们分享游戏的快乐。

【游戏准备】

1.不同节奏的音乐。

2.钢琴、木琴、三角铁乐器

【游戏过程】

1.所有孩子围坐成一个圆圈并向前伸出右手,手心向上。

2.请一个孩子在圆圈内随音乐依次去点每个孩子的手心。

3.当音乐声停止时,圆圈内的孩子立即将手缩回,同时被点到手心的孩子迅速去抓对方的手指,抓住后两人交换位置,重新开始;抓不住则继续游戏。

【游戏建议】

1.教师等孩子熟悉游戏之后,可以改变游戏方式,如把音乐停止改成在拖长音或强拍处结束,或者没有规律地突然结束,让孩子对节奏的开始、进行、正常结束、意外结束等有一个直观的感受。

2.也可以不用乐器敲击节奏,而是让孩子自己用不同的节奏(有节奏或无节奏)点手心,并试着让其表述不同的节奏带来的心理感受。

备注:这个游戏是针对孩子耳朵和手的协调能力的练习,当然也是训练孩子抗压能力的游戏。

游戏主题6:《小兔快跑》

【游戏形式】日常。

【重点领域】中班段孩子的行为节奏训练。

【游戏目标】锻炼孩子跟随节奏表演和控制身体的能力。

【游戏准备】

1.老狼和小兔、小猫、小狗、小鸡的头饰

2.钢琴、木琴、三角铁等乐器。

3.粉笔或不干胶圈出一个区域作为安全岛。

【游戏过程】

1.一个孩子戴上老狼的头饰,背对着其他孩子站在教室里有安全岛的一边。

2.其他孩子戴上小兔、小猫、小狗、小鸡的头饰四散在教室的另一边。

3.当音乐声响起,戴着小兔、小猫、小狗、小鸡头饰的孩子跟随节奏向安全岛方向,用双脚跳的方式前进,边跳边发出各自动物的叫声。

4.当音乐停止,“老狼”立刻转身,“小动物”要立刻停住;当音乐继续,“小动物”跟随教师给出的节奏双脚跳着前进,“老狼”也转过身去,游戏继续进行。如果有“小动物”没有立刻停住,就会被“老狼”抓住,然后互换角色,游戏重新开始。

5.如果“小动物”都安全到达安全岛,那么“老狼”学狼叫三声。

【游戏建议】随着游戏的进行,教师可以自行增加难度,例如音乐忽快忽慢。也可以用抑扬顿挫的方式说话,当孩子听到某个特别的声调出现时,必须立刻停住,转而完成相应的指令。用这类方式让孩子体验动作节奏突然被打乱时的感受,并鼓励孩子大胆表述是否喜欢这种感受,并说说为什么。(www.daowen.com)

游戏主题7:《抢抱抱》

【游戏形式】日常。

【重点领域】大班段孩子的声音节奏训练。

【游戏目标】锻炼孩子跟随音乐节奏迅速反应的能力。

【游戏准备】

1.2/4拍、4/4拍、3/4拍的音乐。

2.钢琴、木琴、三角铁等乐器。

3.卡通印章。

【游戏过程】

1.所有孩子围成一个圆圈,随音乐的节奏自由走动。

2.当听到音乐的最后一小节时,要三个孩子一组抱在一起并说“抢抱抱”。完成得最迅速、最合拍的小组每人获得卡通印章一枚。游戏结束后,获得卡通印章最多的孩子可以有一个小奖品。

【游戏建议】

1.教师等孩子熟悉游戏之后,可以改变游戏方式,如把播放音乐换成让孩子来敲击乐器给出节奏,或由在音乐的最后一小节抱在一起改成听重音或长音抱在一起,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2.“抢抱抱”的人数可以自行调整,以激发孩子参与游戏的兴趣。

游戏主题8:《呼吸跑步法》

【游戏形式】日常。

【重点领域】大班段孩子的呼吸节奏训练。

【游戏目标】训练孩子用调整呼吸节奏的方式来提升运动能力。

【游戏准备】

1.教孩子正确的跑步动作。

2.教孩子深呼吸和匀速呼吸的方法。

【游戏过程】

1.教师先让孩子自由自在地跑步,然后提醒孩子注意呼吸方式和呼吸节奏。

2.教师根据孩子的呼吸特点,给出相应的建议,比如跑一步吸气,跑一步吐气,然后配合呼吸,让孩子谈谈感受。

3.跑步配合呼吸,有些孩子可能做不到,那么就用走路的方式来代替,一步一吸,一步一吐,再询问孩子的感受。

【游戏建议】

1.运动配合呼吸是比较有难度的,因此这个游戏比较适合大班段的孩子。教师可根据情况降低游戏难度,用走代替跑,也可以用爬代替走,只要能让孩子感受运动配合呼吸的方式即可。

2.呼吸的配合对孩子运动时的安全和身体的发展很重要,因此教师和家长要引起重视。

备注:这个训练可以帮助孩子提升运动能力,激发运动兴趣。

游戏主题9:《倒计时》

【游戏形式】日常。

【重点领域】大班段孩子的行为节奏训练。

【游戏目标】让孩子体验动作节奏被打乱的感受。

【游戏准备】

1.画纸、画笔。

2.闹钟、沙漏

【游戏过程】

1.给孩子设定一个主题,让孩子在10分钟内完成一幅画。

2.在最后一分钟时,让闹钟突然响起或在孩子眼前放置一个沙漏,告诉孩子只剩最后一分钟了。

3.观察孩子在最后一分钟内的状态:是快速潦草地画,还是慢慢地不着急地画。

4.游戏结束后,让孩子们互相观察小伙伴的画,并鼓励其表述观察到的画所呈现的状态,他是否喜欢观察到的状态,以及原因。

【游戏建议】这个游戏的目的是让孩子感受节奏被突然打乱时可能会出现的混乱状态,引导孩子理解在有限的时间里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并鼓励孩子表述自己的时间计划。

备注:抗干扰能力的训练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因为这种能力将影响其心理承受能力的发展。

孩子在探索周围的世界时,节奏在不知不觉中发展着。从吃饭、刷牙、打哈欠到跑步、打球、玩积木,甚至在日常生活中,对周围人各种各样的行为、语言的模仿所形成的经验,都被不断地积累下来,逐渐发展成各式各样的节奏经验,从而成为孩子自己的节奏。

孩子的节奏一旦形成,突然被打断时有情绪是很正常的。教师需要做的不是关注孩子的情绪本身,而是孩子的节奏被打断后,其情绪反应的程度和恢复的速度。通过观察,可以了解孩子的应变能力和内心成熟度。

教会孩子平和地面对突如其来的打断,理智地面对突发情况,不仅是幼儿情绪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是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如何理智地面对,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找回自己的节奏。

那么如何训练孩子找回自己的节奏呢?教师需要从训练抗干扰能力开始,先让孩子学会适应干扰,再学会寻找自己的节奏,这是一个顺序问题,也是心理发育的规律。

游戏主题10:《积木破坏王》

【游戏形式】日常。

【重点领域】大班段孩子的抗干扰能力训练。

【游戏目标】让孩子体验动作节奏被打乱后的感受,并学会忍受一点点的不愉快。

【游戏准备】

1.积木。

2.教师要反复提醒孩子游戏规则:“你们在玩积木的时候,老师就是破坏王,老师会破坏你们的积木,不过你们要保护自己的积木,还要快速搭建完成。”

【游戏过程】

1.四个孩子一组,搭建城堡。先让四个孩子尝试搭建,完成以后游戏正式开始。

2.教师扮演破坏王,四个孩子可以进行分工:两个负责阻挡教师,两个负责搭建,不过阻挡的过程不能碰到教师的身体,教师也不能碰到孩子的身体。

3.游戏开始后,教师进行破坏,以声音干扰为主,身体破坏为辅。

4.游戏结束后,让孩子说说有教师干扰和没有教师干扰所搭建的城堡有什么不同,自己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游戏建议】

1.注意安全。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很容易玩过头,所以教师要反复向孩子强调游戏规则,尤其是不能有身体接触,不允许扔东西等。

2.干扰最好以声音形式出现,当然教师也可以根据情况自行调整,比如适当推倒一些积木。

游戏主题11:《快速记忆王 VS 破坏王》

【游戏形式】日常。

【重点领域】大班段孩子的抗干扰能力训练。

【游戏目标】让孩子体验动作节奏被打乱的感受,提升记忆力和抗干扰能力。

【游戏准备】不同的图片。

【游戏过程】

1.教师A在一分钟内拿出五张图片,让孩子看图片的内容,然后迅速地说出来。

2.教师A拿出五张图片,教师B也拿出几张图片做干扰。

3.让孩子说出教师A刚才展示的五张图片的内容和顺序。对错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学会忍受干扰。

【游戏建议】

1.孩子的能力不同,如果五张图片不够就来十张,由教师根据孩子的能力来判断。

2.图片干扰和引诱孩子说话干扰可以交替进行,比如教师A拿出一张图片,边给孩子看,边和孩子说话。

3.这个游戏的目的是训练抗干扰能力,可以挑选孩子上来表演。然后同样的游戏教给家长,让家长在家里和孩子一起玩。让孩子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下锻炼抗干扰能力。

游戏主题12:《画画想想》

【游戏形式】日常。

【重点领域】大班段孩子找回自己节奏的训练。

【游戏目标】训练孩子在被干扰以后找回自己的节奏。

【游戏准备】画纸、画笔。

【游戏过程】

1.教师给孩子设定一个主题,规定孩子在15分钟内完成一幅画。

2.当游戏进行到5分钟的时候,让孩子停下来,把画盖上,然后让其口述画到哪里了,还需要多久画完。然后继续让孩子作画。

3.当游戏进行到7分钟的时候,再让孩子描述画到哪里,还需要多久画完。然后继续让孩子作画。

4.当游戏进行到10分钟的时候,重复游戏过程2的问题。

5.游戏结束以后,教师收好画作,以备下次作品比较,对比孩子近期的变化。

【游戏建议】这是一个测试性游戏,需要反复多次才可以完成,画的主题可以随意,根据孩子画作的变化观察孩子的抗干扰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