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识别生活物品声音的方法与应用

识别生活物品声音的方法与应用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让孩子通过游戏能够识别生活物品发出的声音,了解和这些物品正确的相处方式,并通过这些声音的识别提升应急反应能力。中班段,加入物品状态的识别,例如识别玻璃杯装满水和空杯、半杯等不同状态下敲击时发出的声音,以及识别同一材质的物品摩擦时发出的声音等。

识别生活物品声音的方法与应用

游戏主题4:《叮叮咚咚》

【游戏形式】日常。

【重点领域】小班段孩子的听力训练。

【游戏目标】让孩子通过游戏能够识别生活物品发出的声音,了解和这些物品正确的相处方式,并通过这些声音的识别提升应急反应能力。

【游戏准备】形状大小不同的玻璃杯、各种交通工具汽车自行车等)发出的声音的录音。

【游戏过程】

1.教师敲击一个玻璃杯的不同位置,孩子听几次后能够识别出敲击的是玻璃杯的哪个位置。

2.教师摆一排形状大小不同的玻璃杯,分别敲击,让孩子去分辨每个玻璃杯的敲击声有什么不同。

3.教师播放录音,例如汽车、电瓶车、自行车的喇叭声,它们从身后开过来的声音、紧急刹车的声音;玻璃杯、瓷碗摔碎的声音等,让孩子能够识别。

【游戏建议】

1.孩子识别的内容不限于上面的部分,可以包括一切生活中会遇到的非自然界中的物品发出的声音,如不同材质的物品,锅、碗、瓢、盆、叉、盒子、瓶子,等等。

2.这个游戏的练习次数建议在5至10次,因为听力的训练需要量的积累。

3.这个游戏在不同阶段可以有不同的训练方式。小班段,侧重于对单一物品发出的声音的识别,即能够识别出是什么物品发出的声音。中班段,加入物品状态的识别,例如识别玻璃杯装满水和空杯、半杯等不同状态下敲击时发出的声音,以及识别同一材质的物品摩擦时发出的声音等。更侧重于识别不同敲击物所造成的声音的区别,即用铅笔、小木棍、手指等敲击不同状态下的物品(如满杯、空杯、半杯状态下的玻璃杯)发出的声音,以及识别不同材质的物品摩擦时发出的声音等。大班段,可以加入节奏的变化,让敲击出的声音富有韵律感,让孩子对声音感兴趣,提高对声音的敏锐度。

备注:这样的训练可以帮助孩子掌握更多的生活常识,提升生活能力,并在遇到意外时,及时反应并立刻远离危险。

在上面的这个游戏里,我们会发现:当用不同的工具敲击物品时,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当物品在不同状态下,被敲击时发出的声音也是不同的;当连续敲击时,这段声音就会成为一小段节奏抑或是旋律,这就是声音的组合。组合得好听,那就是音乐;组合得难听,那就是噪声。在这个游戏里,教师除了可以让孩子学会识别和区分声音,还可以引导孩子去欣赏、体会各种声音的组合带来的不同感受,有的美妙动人,有的尖锐刺耳。在游戏中,让孩子通过声音的组合来感受世界的奇妙。同时,这也是对孩子音乐方面的启蒙教育。

这里的游戏设置主要针对的是中班和大班段的孩子。因为小班阶段,孩子对声音的识别基本以识别特征为主,到了中班和大班则进阶到让孩子通过感受声音动态变化的过程,来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进入有音律节奏的阶段,从而为今后的音乐学习打下基础。

【互动1】适合中班段的孩子。不需要借助任何道具,只需要孩子用小嘴巴练习即可。教师可以给孩子指定一个字,比如“啦”字,然后让孩子用不同声调去念它,四个声调、拖长音,等等。可以把孩子分成几个小组,然后每个小组指定一个字轮流来念。让孩子去感受,原来嘴巴竟然可以发出那么多种不同的声调。

备注:这样的训练可以帮助孩子了解发音特点,对将来学习拼音和音标很有帮助,也为将来能够吐字清晰、抑扬顿挫地演讲打下基础。

【互动2】适合大班段的孩子。如果说中班段的孩子是在体会声音变化的过程,那么大班段的孩子就要开始有音乐的概念了。在大班的游戏中,可以适当地引入一些乐器。考虑到卫生问题,尽量不要用吹奏的乐器,也不需要用很专业的乐器,像玩具店里的小钢琴、尤克里里、小鼓就可以。这里引入乐器的目的,除了让孩子体会音乐的美妙之外,也让孩子能够简单地认识音乐的基本音级,为今后学习乐理知识打下基础。

声音的变化各种各样,孩子有足够的能力去模仿,年龄越小,模仿能力越强。因此让孩子对自己的声音产生足够的兴趣,才可以让其找到自己最喜欢的声音。

游戏主题5:《我们都是小宝宝

【游戏形式】日常。

【重点领域】小班段孩子的听力训练。

【游戏目标】

1.训练孩子识别各种不同状态下的声音。

2.锻炼孩子的听力、想象能力、分辨能力、模仿能力。

【游戏准备】宝宝各种不同状态下的声音录音。

【游戏过程】

1.教师播放录音,让孩子认识宝宝的各种不同声音所代表的情绪状态。

2.让孩子试着说说这些声音的区别。

3.鼓励孩子上台模仿、表演宝宝发出的不同声音,并让观看的孩子来猜猜看,模仿者所模仿的是宝宝在什么状态下发出的声音。

【游戏建议】

1.随着游戏的进行,教师可以逐渐增加难度,例如,让孩子模仿、表演父母等人在不同状态下发出的声音。

2.鼓励孩子大胆地表演、模仿、表述。

备注:这类训练可以让孩子提升自我认同感,最重要的就是帮助家长,把孩子的注意力从电子产品转移到现实生活中。

游戏主题6:《开心农场

【游戏形式】日常。

【重点领域】中班段孩子的听力训练。

【游戏目标】

1.让孩子倾听不同的声音,大胆地用肢体动作来模仿各种动物的特点,体验表演的快乐。

2.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丰富的想象能力。

【游戏准备】

1.各种小动物的图片。

2.孩子熟悉的动物的叫声录音。

【游戏过程】

1.热身活动。

教师:“小朋友们,快来看,今天谁来我们班做客了呀?”(教师拿出准备好的小白兔的图片。)

教师:“小白兔说今天想和小朋友们一起跳支舞,让我们和它一起跳起来吧。”(教师播放兔子舞歌曲,与小朋友们一起互动。)

2.猜猜不同的声音,模仿并表演。

教师播放准备好的小猫的声音,让小朋友们猜猜是什么动物。等小朋友们猜出是小猫的时候,教师拿出各种小猫的图片,并提出问题,如“谁能学学小猫的叫声啊”,请出一位小朋友,让他大胆地学出小猫“喵喵喵”的声音,并请所有小朋友尝试做出小猫的不同动作。然后请小朋友们说出自己知道的不同的小动物,并让他们模仿小动物的声音及动作,同时教师教他们模仿“小猫走路静悄悄”的动作,“小白兔蹦蹦跳跳”的动作,“小鸡叽叽叽叽”的声音,“小鸭子一摇一摇”的动作,以及“大象甩长鼻子”的动作等。

3.和小动物们一起玩。

教师:“今天我们班来了几只小动物啊?”(教师和小朋友们一起数一数。)

教师:小朋友们想和哪只小动物一起玩呢?(让小朋友们自己挑选喜欢的小动物,自由发挥。)

【游戏建议】

1.选取孩子熟悉的动物作为教学素材,让他们勇于尝试、积极发言、积极练习、积极模仿。

2.通过激发兴趣、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方式,让孩子展开想象,大胆模仿,明白声音是多变的、有趣的、美妙的。

3.这个游戏在小班、大班阶段可以有不同训练方式:小班段,可以只是识别和模仿。大班段,可以加一些模仿大自然的声音,如风的声音、小溪的声音、蝉鸣狗叫的声音等,组合出一幅美妙的声音画面。

备注:这类训练可以帮助孩子不断地练习想到、做到、说到的身心和谐状态,以及提升心理协调能力。

游戏主题7:《奇妙的声音》

【游戏形式】日常。

【重点领域】中班、大班段孩子的听力训练。(www.daowen.com)

【游戏目标】让孩子探索声音是如何产生的,激发科学探索的欲望,并引导其控制自己的声音。

【游戏准备】各种自然界声音的多媒体课件

1.猜一猜,感知声音。

【游戏过程】

教师:“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带来了一些大家非常熟悉的声音,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声音吗?”(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第一次放一种声音,第二次可以放几种,逐次增加。)

教师:“小朋友们的耳朵好灵哟,都猜到了,那你们知道我们自己能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吗?”(引出问题。)

2.玩一玩,探索声音。

【游戏过程】

教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什么也不拿,在自己身上能不能制造出一些声音呢?如拍手、拍腿、跺脚等。”(提醒孩子不要发出类似尖叫的噪声,以免影响其他人。)

3.听一听,欣赏声音。

【游戏过程】

教师:“刚才,有的小朋友发出了尖叫的声音,是不是有点刺耳,不太好听,那什么样的声音是好听的声音呢?”(引导孩子分辨声音的不同,懂得要多听乐音,避免噪声,保护耳朵不受伤害。)

【游戏建议】随着游戏的进行,教师可以尝试让孩子识别在各种不同情绪下发出的声音,并引导孩子对声音传达的信息和情绪进行讨论,帮助他们建立识别的意识。

游戏主题8:《谁在叫我》

【游戏形式】日常。

【重点领域】中班、大班段孩子的听力训练。

【游戏目标】提升孩子的声音识别能力和听力有效性,训练抗干扰能力。

【游戏准备】

1.生活中能够发出声音的物品。

2.可以外放的音乐或嘈杂的背景音效。

【游戏过程】

1.所有孩子围成一圈坐在凳子上,孩子A坐在圆圈中间,眼睛用布遮住。

2.当教师发出“开始”的指令后,大家开始依次叫孩子A的名字(包括小名)。

3.在听到自己名字的同时,孩子A的头要“看”向叫声传来的方向,并说出是谁。

4.每个孩子有10次机会,10次之后换下一个。

【游戏建议】

1.游戏中呼喊孩子的名字时,声音可以时高时低。

2.随着游戏的进行,教师可以添加音乐或各种背景音效,以增加识别的难度。

备注:这个游戏是帮助孩子提升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提升听力的有效性。有了这个能力以后,孩子就不容易焦虑,同时抗压能力也会在无形中得到提升。

游戏主题9:《小耳朵来闯关》

【游戏形式】日常。

【重点领域】中班、大班段孩子的听力训练。

【游戏目标】训练孩子对他人说话的内容有非常敏锐和明确的识别,即使在嘈杂的环境中也能甄别出有用的信息。

【游戏准备】

1.生活中能够发出声音的物品。

2.音乐或嘈杂的背景音效。

【游戏过程】

1.教师让孩子自由选择座位。

2.教师说一个关键词,然后告诉孩子这个关键词会在后面的一段话中频繁出现,让大家记一记这个关键词在那段话中一共出现了几次。

3.让孩子说说对这段话的理解。

【游戏建议】

1.让孩子自由选择座位,是想让孩子感受声音和方位的关系,让其对声音传输距离和接收效率有个大致的了解。

2.教师也可以先不告诉孩子关键词是什么,在讲完一段话之后,作为问题让孩子回答,训练孩子提取关键词的能力。

3.孩子对这段话的理解可以是多样的,教师可适当引导。

4.随着游戏的进行,教师可利用音乐、音效等手段增加游戏难度。

生活中的异常情况都会有对应的表现形式,表现在声音上的就是那些和正常声音不一样的、需要引起注意和警惕的声音。比如危险状态下的狗叫声、猫叫声,狂风大作的声音等。这些都是教师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引导孩子注意的声音,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让他们了解不同情况下声音的特点,及时识别身边潜在的危险,保护自己。

游戏主题10:《找到它》

【游戏形式】日常。

【重点领域】中班、大班段孩子的听力训练。

【游戏目标】训练孩子学会识别生活中的危险声音,从而学会躲避危险,保护自己。

【游戏准备】

1.生活中的各种音效录音。

2.模拟生活中的常见声音:宠物的叫声、风吹树动的声音、人吵架的声音、刹车声、汽车喇叭声等。

3.练习三种手势:拍手(安全)、双手交叉(危险)、摇头(不确定)。

【游戏过程】

1.孩子在模拟环境中进行闯关游戏。

2.教师说一个即兴的故事,故事里有各种安全的和不安全的音效(需配合录音使用),孩子在听到音效的同时要做出相应的手势。

3.每个孩子有3次机会,选择错误,换下一个孩子重新开始游戏。

【游戏建议】游戏中音效涉及的范围要尽量广泛。

备注:大班段,还可以引导孩子通过声音来识别空间距离,这样孩子的空间想象力也会得到相应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