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一般人与生俱来,却被习以为常地忽略了,其实听力是需要训练的。对于孩子来讲,外界的声音是多样的、嘈杂的,这个时候,他们就需要选择听什么、不听什么。当孩子选择听什么的时候,就开始内化所听到的内容。“内化”指的是把外界的观点变成自己的观点。当孩子内化了所听到的内容,这些内容就开始影响其价值观、人生观。所以训练孩子的听很重要。
对于声音,人类有与生俱来的好奇心,特别是对那些没有听过的声音,孩子尤其如此。因此孩子可以听到很多成人习以为常、自动屏蔽的声音。这个时候,孩子的大脑里面会非常嘈杂,这种嘈杂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及行为。为了让孩子消除脑内这些噪声,教师要帮助孩子去了解世界,探索世界,简单地说就是帮助孩子发现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声音。这样,孩子对声音的容忍度就会提高,声音自动屏蔽系统也会适时发生作用。
声音变化多端,不仅需要学会识别,更需要学会区分细微的差别。学会区分细微的差别可以帮助孩子及时发现各种危险,更好地保护自己。因此教师不仅需要训练孩子对声音的识别能力,更需要帮助孩子区分各种声音的细微差别,比如通过不同的狗叫声,识别狗的不同状态。这样的训练可以增加孩子对声音的敏锐度,帮助孩子通过声音提取一些有用的信息。
提升孩子对声音的敏锐度之后,还需要提升孩子对声音的识别能力,否则敏锐度上去的同时,嘈杂就回来了。所以,这个时候教师需要帮助孩子去识别哪些声音是有帮助的,哪些声音是可以忽略掉的。比较常见的做法,就是让孩子同时聚焦在几个声音中。比如,在嘈杂的环境中寻找家长的声音,在嘈杂的环境中识别教师的声音,等等。
声音可以组合形成美妙的音乐、有规律的节奏,也可以组合形成刺耳的噪声或者让人难受的频率。在幼儿阶段,教师有必要让孩子对声音的组合感兴趣,让孩子慢慢了解节奏,慢慢寻找自己喜欢的节奏和属于自己的节奏。(www.daowen.com)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在课程中,除非需要训练孩子去感受糟糕的声音,一般建议教师尽量使用令人愉悦的声音。不同特质的声音会对孩子的心理结构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经常处于愉悦声音环境中的孩子,其内心会比经常处于糟糕嘈杂声音环境中的孩子健康得多。因此,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请让他们的耳朵舒服一点。
那么,我们第一环节的训练就是围绕识别声音来的。
本章中将声音大致分为几类:人发出的声音、自然界(人以外)发出的声音和生活物品发出的声音。识别训练的顺序也有讲究:小班段孩子做识别静态声音的训练,中班段、大班段孩子做侧重于识别动态声音的训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