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小班段孩子心理发育的特点与行为特点

小班段孩子心理发育的特点与行为特点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小班段孩子的思维过程主要依靠头脑中的表象进行,因而他们的思维是很形象和具体的,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还停留在“是什么”的阶段。他们已经不满足于“是什么”,开始转而去了解“为什么”,并且开始对周边的人和事物有更多的关注。这是教师需要关注的一点。当自己的想法和他人的想法发生冲突,或受到外界影响时,孩子往往会受情绪的影响,产生冲动的行为,这个特点贯穿了整个幼儿阶段,并且年龄越小越显著。

小班段孩子心理发育的特点与行为特点

1.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发

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阶段思维的主要形式。小班段孩子的思维过程主要依靠头脑中的表象进行,因而他们的思维是很形象和具体的,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还停留在“是什么”的阶段。中班段孩子开始进入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敏感期。他们已经不满足于“是什么”,开始转而去了解“为什么”,并且开始对周边的人和事物有更多的关注。大班段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从转导推理向归纳推理过渡,对客观世界的了解欲望开始指向事物的内在道理、现象的本质特征和事物之间联系的规律性,对人和事物的认知也越来越全面,预见性和规则性越来越清晰。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关注点,教师和家长要找出这些关注点。如果孩子的关注点同时也是家长的关注点的话,那么教师要提醒家长:可能你们的关注点过于狭隘了。因为孩子会有自己的专注性,如果这个专注性过分聚焦,缺乏对其他事物的好奇,家庭教育就非常容易出现问题。此时,教师就可以及早地和家长进行交流,共同帮助孩子全面地发展其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找到适合孩子的发展方向。这是教师需要关注的一点。

教师需要关注的另一点是孩子在日常的聊天描述中,内容是否丰富。从其内容的丰富程度可以判断出家庭日常聊天的主题是否丰富。比如,一个孩子如果经常只说某一两个话题,其他话题几乎从不涉及,教师就可以依此判断出,在家庭互动中,家长给予孩子的互动主题极有可能是不够的,那么教师就可以建议家长增加聊天话题。教师通过观察记录,可以了解孩子的家庭交流模式。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孩子的主动表达,判断孩子是否能够完整、具体地表达其中心思想。如果能,说明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是可以的;如果不能,教师需要建议家长训练孩子完整、具体的表达方式,帮助孩子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表1-2 语言发展呈现表

备注:应对策略指的是孩子在面对错误、面对批评的时候表现出来的语言和行为。(www.daowen.com)

2.个性特征逐渐形成

人从出生开始就有了个性的差异,到了幼儿阶段这种差异被逐渐放大,表现出来的则是有的安静、有的活泼、有的主动探索、有的被动接受……但是这些个性特征并不稳定,具有一定的可变性和可塑性。因为在幼儿阶段,外在环境对个性的影响非常大,不同的个性会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能力表现、不同的情绪体验,这也对孩子社交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在这一部分中,教师要去关注的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孩子是否有足够的信心和能力,对周围的世界产生足够的好奇心。如果孩子的好奇心受挫了,那么其对周围的世界可能就不再好奇了,想法会随之变少,将来的发展也极易受挫。其二,孩子在受挫时的表现。如果孩子在受挫时出现回避行为,那么教师就需要告知家长孩子的受挫反应并一起探讨可能的教育方案;如果孩子在和同伴相处时特别害怕冲突,回避冲突,那么教师就需要提醒家长:对这种行为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免影响孩子今后性格的发展。其三,观察孩子的焦虑状态,判断父母的焦虑状态。如果发现某个孩子特别焦虑,那么教师就需要提醒家长:你们的焦虑影响了孩子,这对孩子将来的发展非常不利。

在孩子个性形成的过程中,教师起到一个很好的监督者的作用,教师可以帮助家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当然在与孩子的相处中,教师的情绪和态度对孩子的影响比较大,因此建议更多的幼儿园为教师提供一个强大的心理咨询服务体系帮助其缓解情绪。

3.心理调节能力不够完善

3—6岁的孩子对周围事物进行理解和判断时仍然处于自我中心现象阶段,即不能从他人的立场出发考虑对方的观点,而是以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取代他人的感受和想法。当自己的想法和他人的想法发生冲突,或受到外界影响时,孩子往往会受情绪的影响,产生冲动的行为,这个特点贯穿了整个幼儿阶段,并且年龄越小越显著。

在这部分中,教师需要关注的是孩子在受挫之后的情绪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情绪保留模式,即当孩子受挫之后,情绪低落的时间会持续多久。有的孩子情绪停留的时间是一两分钟,别的事情一打岔孩子就忘记了;有的孩子情绪停留的时间会比较长久,甚至会对后续需要完成的其他活动造成影响。其二是延迟满足的能力。有的孩子可以在面对诱惑时控制自己的即时冲动,有的孩子则是不满足其意愿就在地上撒泼打滚。对这个过程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帮助教师去思考: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哪部分是缺失的,哪部分是不足的,然后有针对性地和家长进行沟通,提升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欲望以及对教师的专业信任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