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知识主体身份认同中的自我意识与他者因素优化

知识主体身份认同中的自我意识与他者因素优化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民族志文本生产同样具有这样一种特点,民族志作者的身份也离不开个体性和社会性的组成,民族志作者作为知识主体,兼容了个体主观性身份意识与社会文化话语所建构的意识,这些意识共同形成民族志作者权威意识形态。作为知识主体的民族志作者,其自我意识中除个人主体性因素之外,还无法避免学科范式建立的制度化的约束。

知识主体身份认同中的自我意识与他者因素优化

根据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文论的观点,伊格尔顿、威廉斯等人都提出“文本生产”的概念。文本生产是生产的一种方式,亦需要使用工具,通过特定的方法和工艺流程对原材料进行加工而获得产品。但同时,又区别于其他生产方式文学是使人创造自身及其身边日常生活现实的一个过程。不同于一般生产材料是被动性的存在,文本生产的对象其实是作者自身意识形态或前文本意识形态。这些意识形态包含了作者身份中最重要的个体性和社会性因素,是作者为其所是之所在,同时还参与决定文本产品的形式。民族志文本生产同样具有这样一种特点,民族志作者的身份也离不开个体性和社会性的组成,民族志作者作为知识主体,兼容了个体主观性身份意识与社会文化话语所建构的意识,这些意识共同形成民族志作者权威意识形态。如伊格尔顿所说:“作者被置入一般意识形态这一符号秩序的特有方式,这一置入是由诸种因素多元决定的,这些因素是:社会阶级、性别、民族、宗教、地区等。这些因素在一般意识形态中不是孤立存在的,应当研究其间的联系。”[1]民族志作者在进行文本生产时也不能脱离意识形态的作用,同文学文本生产的对象是作者本身意识形态一样,民族志文本生产的对象也是民族志作者建构关于对自我理解的解释。作为知识主体的民族志作者,其自我意识中除个人主体性因素之外,还无法避免学科范式建立的制度化的约束。(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