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文化产业微观运营研究的优化探索

文化产业微观运营研究的优化探索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76]以陈少峰和张立波为代表的一众学者,将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及其创新研究深入到全新的层次,为产业实践提供了有效的智力支持。2.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宏观的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主要是国家的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而中观与微观研究则主要针对具体的文化产业门类、文化企业、文化产业项目。其三,文化产业项目策划与管理实务研究。

文化产业微观运营研究的优化探索

1.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及其创新研究

商业模式是文化产业项目和文化企业的灵魂。正如陈少峰所言,“尽管市场形势瞬息万变,一个适合自己的、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仍可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他还提出了文化电商、微电影产业链、轮转消费(体验)、健康旅游与中医药文化、城市文化体验中心、农业主题公园足球服务、书画三合一、艺术小镇、四创基地等十种创新商业模式。[74]陈少峰后来将文化企业商业模式构建的要点归纳为“与互联网结合,与资本运作结合,与轻资产运营结合”。[75]张立波进一步提出了下列观点:“其一,全产业链是最能体现新媒体时代文化产业内在规律的商业模式,显示出更强的融贯性和拓展性;其二,文化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本质是跨界融合;其三,大数据时代,电子商务与内容产业融合发展要实现由销量制胜到数据制胜等多个层面的转型升级,创造持久的竞争优势。”[76]以陈少峰和张立波为代表的一众学者,将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及其创新研究深入到全新的层次,为产业实践提供了有效的智力支持。

2.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

宏观的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主要是国家的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而中观与微观研究则主要针对具体的文化产业门类、文化企业、文化产业项目。

在宏观研究上,花建提出:“从中国参与全球化竞争包括国际文化市场竞争的特定角度看,文化竞争力的核心实际上是‘文化产业竞争力’……它包括了四大内涵,也可以概括为四大能力:文化产业在产品内容、产品形式、科技手段、组织结构等方面的整体创新能力,文化产业不断拓展市场空间的能力,文化产业有效利用资源、获得规模经济效益、不断降低成本的能力,文化产业与社会人文、生态环境、资源等相协调从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地,花建将其拆解为产业实力、产业效益、产业关联、产业资源、产业能力、产业结构、产业环境七项二级指标[77],构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综合性文化竞争力评估体系,助推了文化产业全球化战略的实施。

与宏观研究相同的是,中观、微观的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也与研究对象的发展战略相结合。以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为例,张立波和陈少峰提出:“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其实是由定向要素(顾客体验价值)、动力要素(文化创意)和支持要素(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等)所构成的统一体。从结构方面看,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在顾客体验价值指引下的持续创意能力、产业链扩展能力、战略整合能力(以及相应的人力资源和企业文化)的合力,它可以在市场竞争中通过核心产品和最终产品转化为系统化的竞争优势。”[78]中观、微观的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有助于我们理清文化产业有机体的成长脉络,抓重点、抓关键,达到经营管理事半功倍的效果。

3.文化产业投融资研究(www.daowen.com)

稳定的资金流是文化企业的命脉,文化产业投融资研究在解决文化企业、文化产业项目基本的生存发展问题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陈波和王凡将文化产业融资渠道清晰地梳理为“资本市场融资(包括版权抵押—银行贷款融资、债券融资、民间借贷融资、股权交易融资和上市融资等)、企业内部融资(留存盈余融资、内部票据贴现融资、资产管理融资等)、资产典当融资、项目融资(项目包装融资和BOT项目融资等)、政策融资(专项资金和产业政策基金等)”[79]。黄锦宗和陈少峰指出:“一方面扶持优秀文化项目和企业的优惠政策普惠性不足……催生了很多带有投机性质的政策依赖型文化企业……我国文化产业投融资在整体政策上面临挑战,亟须转型升级。政府的作用是通过适当的政策实现引导和指导,帮助文化企业成长;文化产业政策不应该是‘扶贫’,而是要扶持优秀和竞争力强的企业。”[80]这尖锐地揭露了文化产业投融资宏观调控市场调节机制之间的矛盾。齐勇锋将我国文化产业投融资难点总结为“文化产业投资风险高、融资渠道不畅、金融产品创新不足、缺乏专门化的文化投融资人才”[81],并就此提出了包括发展金融杠杆产品在内的20余条极具可操作性的解决办法,本书在此不再列举。

4.文化企业管理实务研究

文化企业管理实务研究是相当庞大的一个研究分支,加之文化产业本身的跨学科性,完全可以划分成几十个具体方向。但是,总体上来看,根据研究样本来源和研究成果服务对象不同,文化企业管理实务研究无外乎针对国有文化企业、民营文化企业及混合所有制文化企业、文化产业项目三者。

其一,国有文化企业管理实务研究。傅才武指出:“相比于一般生产性国有企业从主管主办制度向出资人制度的转型过程,国有文化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转型更具特殊性和复杂性。主要体现在:国有文化企业的意识形态安全功能是委托—代理链条中的关键一环,国有文化企业必须面临多部门共同监管的环境,国有文化企业的绩效考评体系更复杂且弹性更大,文化体制特性导致国有文化企业行政性垄断(也即‘条块分割’),国有文化企业成本高、效率低、竞争力不强。”[82]傅才武的这段论述揭示了国有文化企业外强中干、“戴着镣铐起舞”的特点。

其二,民营文化创意企业管理实务研究。姚曦指出:“文化创意型产业是以人的创意为核心价值的特殊企业形态,因而针对人员创新能力和创新意愿作业的创新与激励是文化创意型企业经营与管理的两大核心机制。”[83]以人才活化和业务精化撬动企业整体发展,呈现出一种因势利导、“四两拨千斤”的管理智慧。

其三,文化产业项目策划与管理实务研究。张立波指出,典型的文化产业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影视产业项目、游戏与动漫等新兴文化业态开发项目、图书出版发行项目、演艺产业项目、文化会展项目、创意设计项目、体育产业项目、创意孵化项目、文化产业园区项目、文化(旅游)地产项目及其他文化产业改造提升项目”。他还提出了文化产业项目策划的“5W+1 H”模式,强调任何文化产业项目都必须经过“项目调研与数据分析、营销策划、融资策划、项目可行性评估、项目策划方案撰写”等步骤。在文化产业项目管理方面,他认为至少需要进行“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风险管理”[84]。可以说,在这方面的研究无出其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