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创意设计业的产业发展及优化

创意设计业的产业发展及优化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截至2015年底,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就业人数为366.7万,占文化及相关产业就业人数的18.0%。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营业收入达到11891亿元,比上年增长8.6%,占文化及相关产业总营业收入的12.93%。创意设计服务收入实现两位数增长,营业收入达514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1%,位列文化及相关产业9个行业第二,占文化及相关产业总营收42227亿元的12.18%。

创意设计业的产业发展及优化

创意设计业作为新兴文化产业,在《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明确划分“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类别以前,并无国家关于此行业的统计数据和业态分析,所以此处对于创意设计产业的研究分析仅以2012年至今的统计数据和市场情况为依据。

1.创意设计业的产值提升

2013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为21351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63%。其中,“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创造的增加值为3495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16.4%。[7]2014年《统计公报》显示,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06739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8.2%,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速为8.1%,也快于第二产业的7.3%和第一产业的4.1%,标志着中国经济正式迈入“服务化”时代,意味着中国经济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加快转变,服务业将成为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这也同时表明,我国正在从中低收入水平向中高收入水平进程迈进。[8]2014年“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增加值为4107亿元,同比增长17.5%,占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7.2%。2015年,文化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文化服务业占比提高。投资规模的持续扩大,强劲地推动了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投资额增长38.1%。[9]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实现增加值4953亿元,增长13.5%,占比为18.2%,比上年提高0.4%。截至2015年底,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就业人数为366.7万,占文化及相关产业就业人数的18.0%。2016年,党中央、国务院实行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宏观经济政策,用创新驱动增活力,创意设计等服务模式层出不穷。2016年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增加值达5843亿元,同比增长18%,构成占比为19.0%。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中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营业收入为9854亿元,同比增长8.6%,构成占比为12.27%。[10]2017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30785亿元,比上年增长13.0%。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营业收入达到11891亿元,比上年增长8.6%,占文化及相关产业总营业收入的12.93%。[11]2018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为5.9万家,实现营业收入4222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9%。创意设计服务收入实现两位数增长,营业收入达514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1%,位列文化及相关产业9个行业第二,占文化及相关产业总营收42227亿元的12.18%。[12]

2.创意设计业的总体发展

1985年,我国第一家专业设计公司创立,而早年的传统设计产业的内涵更倾向于“艺术设计(design)或直接称为‘设计’,是指用艺术设计的方法对产品、服务甚至其他一些事物进行设计,使其变化、增益,达到一个新的面貌、创造新的价值”[13],更偏向于传统视觉设计。如今,设计是集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与社会经济要素,基于智力和创意,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生产、生活价值和品质的创新活动。截至2005年,就业人数粗估已有30万,产值达人民币300亿元。[14]2010年设计产业的产值超过1000亿元,形成了工业设计建筑设计、规划设计、产品设计、集成电路设计等优势行业。2012年已有10万多家设计公司,2013年产业就业人数在40万以上,主要集中在以北京为中心的环渤海地区、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和广东周边的珠三角地区等。设计产业的主题活动是观察行业动态的主要线索,主要有文博会、设计周、行业会议和设计展览等几种形式。[15]

从2012年开始,国家对设计产业的扶持主要是基于工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出台了多项支持工业设计发展的政策,一时间工业设计园区、企业工业设计中心和专业化设计机构大量涌现,尤其是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地形成了以北京、上海、深圳三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设计之都”为核心的设计产业带,形成覆盖工业设计、工程设计、软件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建筑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广告影视、数字娱乐等多个领域的设计产业体系。北京是华北地区工业设计之都,成立了一个基地和两个集聚区。其中北京DRC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2005年)已经成为全国性示范基地。2012年,北京的中国设计交易市场正式开业,其积极建构设计行业交易市场与产业数据。2013年,上海与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共同筹划推进工业设计研究院项目落户上海,致力于整合工业设计产业链优势资源,形成以其为核心的工业设计产业链项目与技术服务平台。深圳则将设计产业的重点聚焦在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平面设计动漫设计、软件设计等领域。武汉以“老城新生”为申报主题,将创意设计作为城市发展的驱动力,让老城不断焕发新活力,至2017年10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设计之都”。(www.daowen.com)

服务业逐渐向主导产业过渡,《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单列“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产业,代表着“设计”产业需要向“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产业转型升级。伴随着社会对设计行业关注度的显著提高,各地举办系列设计主题活动,如工业设计竞赛、展览、论坛、青年学生夏令营等,提高了企业和大众对工业设计的认知。2012年第八届文博会在强调“文化+科技”“文化+创意”“文化+旅游”“文化+金融”“文化+休闲”等新业态的同时,将创意设计与版权交易、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化开拓并列为三大亮点,并以“创意引领未来,设计改变生活”为主题整合设立创意设计生活馆,突出体现创意设计、时尚生活的文化产品。

2016年数字创意产业被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创意企业蓬勃发展,产业营收达到1586.4亿元,在维持33.1%的高速增长的背景下,企业重组并购方面交易额达362亿元;研发强度快速提升,由2014年的5.2%上升至6.4%,回归对内容制作的重视。[16]

3.创意设计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2014年《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标志着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战略。[17]创意设计业更加注重创意创新、淡化行业界限、强调交互融合的大设计理念。首先,创意设计业与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工业对接,在生活消费品制造中引入创意设计元素,提高附加值,引导消费升级。以《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建设为契机,推动“传统制造”向“智能型制造、服务型制造”等高端制造方向发展,服务于衣食住行用的智能设计终端产品不断出现,大大改变了传统生产模式和生活方式。其次,文化创意与科技双向深度融合,与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程度进一步加深,AR、VR、MR等先进技术不断应用于数字内容产业,数字博物馆、全景漫游、虚拟家居设计、虚拟产品设计、写作机器人等相继融入生活,人工智能、大数据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有利于拓展创意边界,实现规模化与个性化的结合,文化产品的娱乐性和体验性进一步增强。同时,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文博、传统工艺、旅游、体育等相关产业融合较快,2016年深圳市第十二届文博会、第七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等十多场展会活动相继举办。2017年1月国家文物局公布了154家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单位,“智慧旅游”发展加快,娱乐、体验、康养、运动等综合性旅游休闲产品开发力度加大,体育产品和服务不断丰富。

“创意设计+”相关产业的融合广度与深度不断加强,知识产权综合发展环境随之不断优化。《2016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评价报告》显示,2010年以来,全国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指数稳步上升,2015年达到187.3分,2016年已达到200.3分,反映出我国知识产权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稳步发展阶段。作为“双创”的重要桥梁,以青年设计师为主的设计创业逐渐成为风尚,通过大众创意、创新,“设计+”也更好地融入大众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