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创意设计产业的准备阶段(1978—2004年)
改革开放30年是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大发展的重要时期,1978年恢复文化部后至1985年,文化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对传统优秀文化发展体制的恢复。1986—1995年,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大。1988年文化部、国家工商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通知》,第一次在政府文件中采用了“文化市场”的概念,并对文化市场的范围、管理原则和任务做了明确规定。1989年国务院批准在文化部设置文化市场管理局,全国文化市场管理体系开始建立。1991年国务院批转《文化部关于文化事业若干经济政策意见的报告》,正式提出“文化经济”概念。1992年国务院办公厅编著的《重大战略决策——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中首次使用“文化产业”概念。之后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区分逐渐明晰,宏观上确定了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导向。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面对国际文化资本、文化产业、文化品牌的冲击,中国不得不迅速迎战,积极培育一批可以同世界交流对话和同场竞争的文化市场主体。[1]2002年,党的十六大第一次将文化发展分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类,并强调两者要积极发展,明确了文化体制改革的方向和目标,逐渐开始重视市场机制的重要作用。2003年《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方案》颁布,各省区市及文化单位的试点开始进行。2004年,各试点省区市根据中央精神出台了改革方案,部分进入实施。[2]
2.创意设计产业的探索阶段(2004—2012年)
此阶段文化部并未明确划分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的产业边界,在《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的“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的探索阶段,国家对广告设计服务、软件服务、专业化设计服务等都颁布了支持性政策,在文化部《文化产业投资指导目录》中,也将网络游戏、手机游戏、动漫创作和艺术设计列入鼓励投资类。[3]
为支持动漫设计产业发展,2006年4月,国务院成立了由10个部委组成的扶持动漫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并转发10部委《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央财政以专项发展基金进行支持。2008年8月,文化部颁布了《关于扶持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实施国产动漫振兴工程,以重点支持原创产品的创作生产为龙头,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鼓励扶持各类所有制企业参与动漫作品的创作与传播。2012年7月,文化部与国家扶持动漫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共同发布《“十二五”时期国家动漫产业发展规划》。
广告服务产业一直是知识、技术、人才密集的现代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创意经济的重要产业。在创意设计业探索阶段,从行业准入角度来看,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务部在《外商投资广告企业管理规定》中降低了门槛,并在《关于外国投资者通过股权并购举办外商投资广告企业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允许外资通过股权并购创办广告企业。2012年国家工商总局在《广告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大幅降低行业资本门槛。此阶段广告业发展有三个特点:一是大众传媒主导广告经营市场;二是广告公司发展迅速,外资企业占据优势;三是广告产业发展与地区经济和行业发展程度密切相关。
网络游戏在此阶段发展迅猛,但内容良莠不齐。2009年11月,文化部发布《关于改进和加强网络游戏内容管理工作的通知》,指出网络游戏企业要根据国家文化发展需要和市场需求,丰富游戏内容,制定技术标准,为国产原创网络游戏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带动国产精品网络游戏的研发生产。2010年8月,文化部出台的《网络游戏管理暂行规定》开始实施,建立了网络实名制度,起到保护玩家财产安全并严格监督未成年人参与网络游戏的作用。2011年2月,文化部下发《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了互联网文化单位提供的产品内容。(www.daowen.com)
3.创意设计产业的转型升级阶段(2012—2018年)
2012年是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产业的转型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扎实推进社会主义强国建设”,以及2020年“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为创意设计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将“文化创意”列为需加快发展的“新兴文化产业”,《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划分了包含“创意设计”的11个行业,进一步巩固了创意设计业在文化产业中的重要地位。[4]同时为了贯彻落实《关于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工信部联产业〔2010〕390号),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2年9月公布了《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工信部产业〔2012〕422号),并设立我国工业设计领域首个经中央批准设立的国家政府奖项——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以进一步加快我国工业设计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融合,促进工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工业设计中心和工业设计企业建设。在政策引导和激励下,各地高度重视设计产业,强力推动工业设计发展,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促进设计产业发展的完善政策体系。[5]2012年9月,文化部科技司发布《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部“十二五”文化科技发展规划〉的通知》,提出重点围绕传统文化产业的技术改造和新兴文化产业发展,加强技术研发、集成应用和产业化示范,并提高创意设计业等重点产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与系统软件国产化水平。
2013年我国进入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阶段,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已贯穿经济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呈现出跨界交互融合的发展趋势,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等新型、高端服务业发展,促进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成为培育国民经济新增长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方式。2013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探索建立知识产权法院。政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政策与资金扶持力度。为了促进中国工业设计产业发展,工信部拟定培育工业设计企业、工业设计的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设计品牌数量,以及优秀设计人才的三大发展指标,推动工业设计产业发展。
2014年2月,第一个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系统性文件出台,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0号),提出塑造制造业优势、加快数字内容产业发展、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提升旅游发展文化内涵、挖掘特色农业发展潜力、拓展体育产业发展空间和提升文化产业整体实力七项重点任务。[6]2014年3月,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发布《文化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细化了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的路径与支持作用。同月发布了《文化部 中国人民银行 财政部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提出推动互联网金融业务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鼓励电子商务平台类机构发挥技术、信息、资金优势为文化创业创意人才、小微文化企业提供特色金融服务。2014年4月文化部办公厅发布关于修订印发《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管理办法》的通知,规定了以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等为主营业务的文化产业园的管理办法。
2015年通过推出“双创”、“互联网+”、财税、知识产权、小微企业等方面的政策推动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产业取得了更好的发展。《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加速了互联网推动思维模式转变、组织方式变革、生产技术进步和效率提升的“新工业革命”,也为创意设计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文化创意消费引领新消费模式发展,设计服务业成为生活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以工业设计为主的研发设计服务为其他行业提供生产性服务,促进了我国现阶段的供给侧改革。《国务院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明确提出促进创意设计、动漫游戏、数字内容等新兴文化产业发展及传统文化消费升级,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等新型服务业发展,大力推进其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意设计是“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发布,提出要提高创新设计能力,建设完善的创新设计生态系统,推动创新设计集群发展等。《关于贯彻执行〈博物馆条例〉的实施意见》《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2015年扶持成长型小微文化企业工作方案》,都设计了创意设计业的开发方向和支持措施。
2016—2017年初,国务院及其所属部、委、司、局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涉及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规划文件16个,从顶层设计角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数字创意被列为五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在创新驱动、制造强国等战略下,从金融、财税等层面推动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生态化发展。文化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引导城乡居民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工作的通知》,通过培育文化消费市场,推进创意设计产业结构优化。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2016年全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要点》,以改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为创意设计服务业发展保驾护航。国务院出台《关于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的意见》《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等,促进零售、工业、制造业、民间工艺等传统行业与创意设计服务业有机融合,催生新业态、新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