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连串的票房“奇迹”令人振奋,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电影产业已经成熟。虽然我国电影在制作、营销领域趋于成熟化,但是频频飙升的票房背后还存在不少待解决问题。
第一,单从票房上看,我国的电影票房还有相当大的增长空间。北美市场全年电影票房持续9年稳定在100亿美元线之上,比如2014年北美市场票房约104亿美元,为我国国产影片票房的2倍,而且我国的进口片票房就占了全国总票房的40%—50%。另外,我国的电影票房虽然保持着快速的增长势头,但这主要得益于影院银幕数的不断扩张(仅2015年上半年全国银幕总数就增加了约4400块,总数超过28000块),互联网电商大规模补贴电影票价和移动互联网营销的拉动,消费者特别是三、四线城市文化精神需求的增长,“国产电影保护月”等因素的支撑,我国城市人口基数大也是票房增加的一个背景原因。在海外市场,我国国产影片的发行并不能令人满意,2014年的销售收入只有18.7亿元,而美国电影协会数据显示,其北美以外的票房占比从2013年的70%进一步提高到2014年的72%,中美两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差距还很大。
第二,相较于北美市场整体的电影产业来说,我国电影产业规模还很小。据估算,我国电影收入有75%左右主要依赖于国内的票房,其他诸如版权类的收入所占比例比较小。而北美市场的票房收入占其电影总收入的比例不到30%,全球市场的票房收入占其电影总收入的比例的平均水平也仅仅为40%。以好莱坞为例,好莱坞的电影衍生品收入超过电影票房的2倍之多,其整个电影产业收入达300多亿美元。也就是说,我国的电影产业链短,收入依赖“传播中的一次性收费”,也就是电影院的票房收入。而在好莱坞电影的产值中,除了不到30%的票房收入外,电影公司制作一部成功的电影之后连续2年可以开发衍生产品,收入很稳定,如根据IP开发的游戏、音乐、主题公园,以及网络院线和视频点播等。
第三,从投资角度看,虽然我国的电影产量和票房呈现井喷式增长,但是电影行业的整体回报不容乐观,多数电影是不赚钱的。据估算,2014年中国整个电影行业投资几千亿元,但2014年的票房收入只有296亿元,票房的1/3(约100亿元)要给出品方,其他再由各方面分成,回报率预计只有10%[7]。能够实现盈利的电影企业很少,超过一半的国产影片上不了院线。除去造假的票房、多余缴纳的税费、演员因为假票房而多分的片酬和红包等,真正的投资方已经接近亏本。艺恩EBOT票房智库数据显示,国产电影最大的“黑马”——《夏洛特烦恼》,截至2015年10月20日,票房收入已经超过12亿元,它的投资成本约8000万元,而能跟它一样赚钱的电影还是很少的。(www.daowen.com)
业界普遍认为,中国即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影市场。然而,电影产业的发展不能只看票房,尤其这样的高票房是在限制进口大片上映等保护措施之下取得的,同时还有全国影院数量的扩张等原因。也就是说,我国电影的票房没有实质性的增长,我国电影产业还没有进入可持续增长的良性循环状态。面对当前电影票房的快速增长,我国电影产业价值链面临升级优化的关键时期。中国电影的市场增长空间巨大,而如何改进我们的制作水平,完善商业模式,以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我们要确立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理念与战略规划,只有在正确的理念与战略指导下,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具体讲,以下三个角度的发展理念对于中国电影产业的健康发展尤为重要。
其一,中国电影公司需要注重合家欢电影的生产,中国电影观众年龄偏窄,主要集中在18—32岁之间(占70%以上)。制作合家欢电影(特别是动画电影),就可以实现“通吃”(全家一起看电影)的效果,特别是带动更多儿童和中老年人看电影。其二,中国电影公司需要重视国际市场,特别是逐步实现电影的国际化。中国的电影国际市场相对较小、成本高,如果像好莱坞电影公司那样拥有全球(2/3票房)电影市场,那么不仅可以提升盈利水平,还可以降低成本,降低商业大片的风险。其三,中国电影公司需要延长产业链,通过电影IP经营、票房、广告植入、衍生品、主题公园等系列化的收入来扩展电影收入规模,提升单一电影的附加值,最终完善商业模式。如果中国电影能够稳步走向国际市场,不仅可以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还可以带动文化旅游的出口。因此,电影产业是未来中国最重要的文化产业门类之一,我们期望从电影质量抓起,实现中国电影的辉煌。基于这三个角度的发展理念,我们来具体分析中国电影产业的四个发展方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