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强化平台思维,打造差异化网络入口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喻国明认为,对于媒体转型融合发展来说,最主要的模式就是“平台型媒体”,这样的平台传播不再是靠一己之力做内容和传播,而是集合各种力量,平台上所有约定的规则、力量及服务,都向所有内容和服务的提供者开放,同时他们的价值在平台上都能得到最大体现。且不论传统媒体是否都能成功转型成喻国明教授描述中的“平台型媒体”,但打造差异化的网上平台入口,恐怕是转型的第一步。这种差异化,不仅仅指内容,更在于实现网络入口的独家性。而在这方面,传统媒体也进行了初步探索。2014年5月湖南卫视宣布不再分销互联网版权,其拥有的完整知识产权的自制节目将由“芒果TV”独播,在互联网版权上一律不再分销,以打造自己的互联网视频平台。尽管独播带来的效果有待市场考察验证,扶持自有平台也存在投入资金大、内容来源单一的巨大风险,但湖南卫视此举,依托强势内容和品牌实力打造独属于自己的网络平台,至少在搭建差异化网络入口方面迈出了一大步。
2.拓宽渠道,积极拥抱新兴媒体
传统媒体要实现媒体融合就必须积极拥抱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拓宽传播渠道。传统媒体,比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播渠道往往是单向的,公众的参与度不高,而新兴媒体则是互动的,可以相互转发,有可供交流的平台,有很高的参与度。而传统媒体的“两微一端”,利用了传统媒体的优势,引入了传统媒体的各种内容和信息,推出融合后的新媒体产品,也就实现了传统媒体的主流声音在移动互联网上的传播。《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每日推出的消息都是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组合并存的,对不同类别的文章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对解读政策类的文章,配上新闻视频截图或者编辑人员处理过的数据图表;对那些轻松类的阅读文章,配上漫画、高像素的静物图、背景音乐或者直接贴一段视频。这种融合传播的方式弥补了传统报纸靠单一方式呈现信息的不足,推动了报刊数字化的进程。新华社的融媒体推出的“面向未来的赶考”“治国理政一年间”等30多个大型多媒体集成报道产品,网民点击量最高达2亿人次,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可见,媒体融合给传统媒体带来的阅读增量是非常大的。
3.积极应用新技术推进媒体融合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合理有效地应用科学技术能够推动我国媒体产业的快速发展。新媒体的快速崛起与发展,离不开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正是因为有了先进技术的支撑,我国媒体产业的发展道路才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广。为了顺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媒体要进行融合性发展,实现智能匹配,而这些发展目标的实现,必然离不开先进技术的支撑。新技术的应用具体体现在应用新技术实现业务流程的规范化、合理化上,以及在不断更新发展的过程中实现全媒体化上。媒体的有效融合需要将传统媒体的内容与新媒体发展的形式、速度与范围有机地结合起来,经过优化、升级,实现媒体产品的多维度发展。与此同时,相关的工作人员还应充分利用新技术的支撑,实现信息的采集、加工与编辑一体化,将音频、视频及动漫等有机地结合起来,调动受众的视觉、听觉,在内容与形式上深深地吸引观众。进入“互联网+”时代,我们应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实现传统媒体的转型、升级,实现媒体形式从一维到多维的转变,最终使广大观众实现从多渠道获取所需信息。
4.加强人才培育,不断提升媒体人员的专业素养
媒体工作人员是媒体事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媒体工作人员的素质,有助于我国媒体业的快速发展。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必然需要所有媒体人员的共同努力。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媒体人员的素质越来越占据重要的地位,提高媒体人员的专业素养及工作能力在当前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我们应积极鼓励广大媒体工作人员定期参加培训活动,邀请一些知名的专家做演讲,进而使得媒体工作人员尽快跟上互联网发展的步伐。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大众的审美水平越来越高,对媒体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以往传统媒体发展的形势下,很多信息是通过文章的形式体现的;而在步入新媒体时代后,很多内容是以文字标语的形式来吸引观众眼球的,阅读的主动权掌握在受众群体中。此种情形下,媒体人员素质的培养更加重要,一方面要求他们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与语言组织能力,另一方面要求他们熟悉图片软件、视频软件的应用,懂得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和短视频营销,提高全面获取信息的能力。
5.重点关注媒体传播的内容
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以内容为基础。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媒体内容依然是媒体创造价值的关键,是媒体取胜的法宝。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在新形势下,要想获得发展,就必须加大解释性报道与深度报道的力度与深度,且提高这些报道在新兴媒体平台上的首发率,以内容吸引观众,赢得舆论的主动权。但是,在媒体融合的过程中,有学者认为正是由于传统媒体固守内容为王的成法,才使融合之路举步维艰。事实上,这些争议之声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着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各自的优势所在。传统媒体公信力高、权威性强,人才和资源的汇聚使其内容的生产具有新媒体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而新媒体虽然蒸蒸日上,但在内容质量上参差不齐,安全保障上也存在隐患。笔者认为,在当前媒体融合的阶段,优质的内容依然是黏合用户的根本所在,但内容、渠道和平台不应割裂开来,实现这三者的效益最大化才是融合的发展方向。
(李源)
【注释】
[1]王红强:《产业融合趋势下的我国传媒产业发展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34页。
[2]童清艳:《传媒产业经济学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2页。
[3]柳旭波:《传媒业产业组织研究——一个拓展的RC-SCP产业组织分析框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9页。
[4]王桂科:《媒介产业经济分析》,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2页。(www.daowen.com)
[5]郭鸿雁:《传媒经济运营与文化产业发展》,《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第3期,第184页。
[6]李思屈、李涛:《文化产业概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14页。
[7]崔保国编:《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1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10页。
[8]崔保国:《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1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191页。
[9]王薇、黄升民:《中国传媒产业15年》,《传媒》,2017年第12期,第16页。
[10]崔保国:《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1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5页。
[11]数据来源:根据艾瑞公司数据整理。
[12]同①,第11页。
[13]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8年1月31日。
[14]王勇:《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广电全媒体发展研究》,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7年版,第4页。
[15]《2017年中国媒体融合传播指数报告》,中国经济网,2018年4月3日,http://www.ce.cn/culture/gd/201804/03/t20180403_28703789.shtml。
[16]庞井君:《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201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17页。
[17]《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人民日报客户端观察报告〉》,人民网,2016年6月20日,http://yuqing.people.com.cn/n1/2016/0620/c392404-28463779.html。
[18]辜晓进:《规模优势:报业融合转型的丛林法则——大报转型的马太效应vs小报融合的三条出路》,《新闻记者》,2018年第8期,第10页。
[19]《百度与人民日报社战略合作 共推媒体融合创新发展》,环球网,2016年6月20日,http://tech.huanqiu.com/internet/2016-06/9060023.htm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