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创新国有文化企业的产业思维与业态规划简介

创新国有文化企业的产业思维与业态规划简介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具体来说,在新媒体条件下,国有文化企业至少应着手从以下几个方面应对挑战。只有来自各方面的不断创新,才能确保有国有文化企业在推动社会文化建设和发展中的核心竞争力。在新媒体条件下,国有文化企业的机制革新势在必行。陈少峰:《新媒体时代国有文化企业发展路径》,《北京观察》,2015年第1期。

创新国有文化企业的产业思维与业态规划简介

在推动产业发展上,国有文化企业需要充分利用国家在政策上的支持,同时需要适时做出政策方面的调整,大力推进相关新媒体公司和互联网业务建设,积极向北京、上海深圳等新媒体发展较好的地方借鉴发展经验。具体来说,在新媒体条件下,国有文化企业至少应着手从以下几个方面应对挑战。

第一,要学会运用互联网思维发展自己。面对强大的互联网浪潮,企业的转型之需已成为必然。在互联网时代,企业转型离不开互联网平台,更需要依赖互联网思维。互联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人们一直以来的生活方式。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的不断进步,要求人们对市场、用户、产品、传统企业价值链乃至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这种思维方式就是互联网思维。新媒体时代是一个大数据、大平台的信息时代,网络技术的进步带来的是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改变,互联网本身也不再是虚拟不实的经济体。在新媒体条件下,没有支持企业的一劳永逸的长效机制,包括国有文化企业在内的任何文化企业都必须时时刻刻准备着调整和改变,以适应互联网技术的变化。国有文化企业必须根据相应变化,迅速制定出相应战略,并接下来准备制定新战略。

第二,要将创新机制纳入企业制度中去。“跨界融合”已成为文化产业向前发展和变革的铁律。在文化产业从需求驱动阶段进入创新驱动阶段的今天,对新媒体条件下新技术的应用,使得许多传统行业要么破产倒闭,要么被迫融合,传统的行业边界显得愈加模糊。在这种大趋势下,国有文化企业更需要努力适应这种变化,在找寻新技术作为支撑的同时,努力在行业融合中进行相应的技术与文化创新、内容和运营管理方式创新、传播渠道与用人考核机制创新。同时,先进理念的变革和创新来自企业的人才创新,这就要求国有文化企业必须坚持以人才为根本,以优秀企业家为中心。只有来自各方面的不断创新,才能确保有国有文化企业在推动社会文化建设和发展中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国有文化企业体制机制需要有实质性的转制改革。按照一般说法,传统的国有文化企业是“单位制”。所谓“单位制”,就是国有文化企业依赖于行政化配置从生产到销售、从决策到资金来源及走向等诸项流程,长此以往就容易造成企业行政化、行政管理官本位化、企业员工工作效率低下和创意不足,这既不符合国有文化企业自身的发展需求,也与当前新媒体条件下健康又有活力的创意文化企业形象相去甚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体制”和“推动党政部门与其所属的文化企事业单位进一步理顺关系”。理顺党政部门与其所属文化企事业单位关系的关键,在于加快推进文化企业管理体制由主管主办制度向出资人制度过渡,建立以文化产权制度为核心的新型文化企业管理体系。因循守旧的机制在新媒体环境下乏善可陈,也使得国有文化企业跨区域、跨媒体、跨所有制的整合缺乏效率和动力。国有文化企业要保持企业环境充满活力和生机,激励人才迸发创意和积极创新,至少应着手跟进科研制度、人才制度、法人治理制度三个方面,对应引进激励机制、竞争机制和评价监督机制三种机制。这就要求国有文化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确立政府与文化企业的法人关系,明确市场化运作需要遵循的市场、竞争、效益和人才观念。在新媒体条件下,国有文化企业的机制革新势在必行

第四,要同时借鉴和创新商业模式。在新媒体条件下,文化企业的商业模式对其成败至关重要。国有文化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既需要变革,也需要重视以商业模式为主导的创新。从现状来看,知名的国有文化企业及其文化品牌不多,经营管理者往往思想观念落伍,经营模式因袭旧制,从业人员素质亦有待提高,这些都制约着国有文化企业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顺应新媒体发展趋势,需要国有文化企业努力向优秀的文化企业学习和取经,通过注重可复制的商业模式来实现内容盈利,重视可实现产业链开发价值的核心资源的原创,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对国有文化企业改革的推动作用,没有这些齐头并进和协调一致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落后的机制问题。

总之,文化软实力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强弱的重要指标。在今天,以新媒体为载体的文化软实力建设对于构建和发展国民文化而言,不但不可或缺,而且至关重要。新媒体文化产业具有高水平的技术支持和从业人员,即时性的海量信息和创意,强大的个性与共性并存的交互性平台,可以说,新媒体文化代表了整个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方向,必将引导整个时代的文化潮流和动向。而作为引领产业发展和市场繁荣的关键的国有文化企业,则更应顺应这一潮流,迎难而上,积极革新,为产业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事业发展提供更强大的助推力。

(陈少峰)

注:本章内容基于以下论文,侯杰耀对论文内容进行了修订与重编。

陈少峰:《互联网文化产业环境下文化国企发展对策分析》,《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3卷第1期。

陈少峰:《新媒体时代国有文化企业发展路径》,《北京观察》,2015年第1期。(www.daowen.com)

陈少峰:《新形势下国有文化企业改革发展路径》,《中国国情国力》,2014年第12期。

【注释】

[1]《2018年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9.3%》,国家统计局,2018年10月31日,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810/t20181031_1630608.html。

[2]参考了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对独角兽企业的定义。

[3]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8年1月31日。

[4]《2017年诞生了124只独角兽,50%以上都被BAT收割了》,搜狐网,2018年2月8日,https://www.sohu.com/a/221602711_313745。

[5]这一点可从《国有文化企业发展报告(2012)》中的数据看出,中央文化企业的规模、业绩和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地方国有文化企业。

[6]陈少峰:《创新模式以硬实力助推中国文化走出去》,《理论导报》,2010年第12期,第5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