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国有文化企业:新媒体转型的突破点

国有文化企业:新媒体转型的突破点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重要组成部分的国有文化企业,新媒体对其既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纲要》已经明确指出了国有文化企业需要转型升级传统业态,并且强调了国有文化企业在中国文化产业中的主导作用。最后,国有文化企业体制机制仍存在问题。在新媒体时代,国有文化企业的转企改制如果不能快速融入符合市场化运作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将很难发挥其作为文化企业对社会文化事业的推动作用。

国有文化企业:新媒体转型的突破点

新媒体的发展深刻影响到社会各个领域。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重要组成部分的国有文化企业,新媒体对其既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国有文化企业发展报告(2013)》指出,国有文化企业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国有文化企业仍处于转型的过渡时期,如何顺利地将国有文化企业引入一个新的领域,尤其是在整个社会都越来越受新媒体影响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实现国有文化企业的转型与突破,值得关注。

国有文化企业既是一个经济组织,又是一个文化组织。国有文化企业作为文化创新和传播的社会组织,相较于其他文化企业,应对社会的文化建设负有更重要的道义担当。《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强调:“发展骨干文化企业,推动产业关联度高、业务相近的国有文化企业联合重组,推动跨所有制并购重组。以党报党刊所属非时政类报刊、实力雄厚的行业报刊为龙头整合报刊资源,对长期经营困难的新闻出版单位实行关停并转。”《纲要》已经明确指出了国有文化企业需要转型升级传统业态,并且强调了国有文化企业在中国文化产业中的主导作用。然而,在文化产业格局不断整合的当下,相较于民营文化企业,理应主导格局变化的国有文化企业在各方面均相对滞后。尤其是在新媒体催生的各种挑战面前,理应具有主导权和强大竞争力的国有文化企业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国有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和跨所有制的整合步伐缓慢。随着文化产业结构的持续调整,文化企业发展和提升自身实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并购和整合优势企业和资源。在这一方面,一些大企业和新锐企业(如BAT)已经通过这一方式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然而,国有文化企业因缺乏实现区域资源的有效对接和利用的途径,造成国有文化企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较低。同时,国有文化企业的发展还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中央和地方、东部和中西部在规模、经济效益、资源配置及政府补助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5]这造成了国有文化企业在相对于其他企业的快速调整和转型以适应新媒体时代的挑战面前显得举步维艰。

其次,国有文化企业缺乏优秀文化内容产品和核心品牌。国有文化企业担当着在文化上“走出去”的重任,因而在新媒体条件下的国有文化企业的发展要体现文化走出去的重点,以文化内容为主。[6]但企业内部原创性文化内容和品牌意识的缺乏,使得国有文化企业在新媒体环境下难以有效跟进市场化运作,缺乏核心竞争力。在新媒体时代,如果不能做出好的文化内容产品和跟进市场化运作,国有文化企业将难以发挥推动产业发展和繁荣市场的主导作用,就更遑论国有文化企业的跨国投资和海外经营了。(www.daowen.com)

最后,国有文化企业体制机制仍存在问题。国有文化企业的转企改制起步较晚,文化体制改革还不全面和深入,加之企业市场运作观念较为淡薄,使得一些国有文化企业仍然存在着政企不分、权责不明,以及管理理念落后等问题。创新机制的缺乏和企业长期存在转制困难造成的一个严重后果就是企业经营能力的退化。作为任何企业都必须面对的基础性工作,企业经营能力的提升包括重视文化企业创新能力的积累和内在性的增长,重视文化与管理的融合,以文化提升管理水平,重视品牌塑造和延长产业链。在新媒体时代,国有文化企业的转企改制如果不能快速融入符合市场化运作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将很难发挥其作为文化企业对社会文化事业的推动作用。

总之,在互联网文化产业和新媒体时代,国有文化企业的转企改制如果不能快速融入符合新产业的市场化运作,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那么将很难发挥其作为文化企业对社会文化事业的推动作用,也难以在与时俱进的新时期占领传媒产业的制高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