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避免求全思想的误区

避免求全思想的误区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出现着眼点只放在局部的问题,除了以上认识的原因,我们对人、对事的求全思想,却也是一个误区。工作和人美国人劳伦斯彼得有个“彼得原理”,是说在一个重奖励的集体里,工作好的往往被提拔,结果又往往把人们引向用非所长、自己不能胜任的工作岗位上。应该说,这也是一个误区。如果我们的领导者还没有这种自觉的认识,那就必然进入“彼得原理”的误区,这是要误入的。

越是司空见惯,人们越容易忽视;做得越多的事情,越容易产生误区。这里提供的是避开误区的思路。

(1)赎买和奖励

奖励含有两重意义。一是对贡献的物质酬劳,二是对贡献的精神鼓励。先前我们注重后者,所以奖旗、奖状、奖章是奖励的主要标志。现今我们注重前者,所以以奖金、奖品为主。这里的问题是,过分注意精神鼓励,在人的物质生活水平较低,在普通群众这个层次里,往往不能收到很好的鼓励进取的作用。但反过来,忽视精神鼓励,过于注重物质酬劳,就容易造成贡献一分酬劳一分,贡献十分酬劳十分的对应关系。时间一长,在人们心里,奖励就成了赎买,奖金、奖品也就变味了。本来的、内涵于物质奖励之中的精神鼓励的意义也便失去了。这样,就像现在一些单位出现的情况一样,一些人以奖金多少来确定贡献的大小,多给多干,少给少干,不给不干,本末倒了过来。这里的问题是,奖励之中存在着贡献大小与奖励多少的对应性,奖励如果没有这种“差别境界”,就失去了它的作用。但一则,这种对应是不能一一对等的,而只能是方向意义上的对应;贡献大多奖,贡献小少奖。但多奖或少奖多少,要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为标准、为对应点,而不能以单纯的贡献值为标准、为对应点。二则,确定这种对应点的着眼点,主要是以物质激发精神,而不只是给予酬劳。对精神不起作用或很少起作用的奖励,就失去了自身的意义,或者说已不是奖金形态的东西。这里把握贡献和奖励的关系十分重要,两者结合的选择,是领导艺术水平高低的表现。根据具体贡献,给予多少奖金,给予什么形式的奖励,在多大范围内奖励等,这都要把握好。

(2)全局和局部

日常,我们在进行表扬时,视角往往放在那些已经突出出来的集体和个人上,总想用他们的事迹、思想引导他人。当然,这确是应该的,也是成功的;但是,如果我们把视角动一下,在所有的集体和个人身上寻找他们的长处和优点,那么,情况就会有所不同。首先,许多真正的、有力量、有前途的事物,很可能并不浮在外表,而你不去挖掘,它又是不会自动显现的。其次,我们应该在更为广泛的范围内,发现更为丰富的财富,发现我们以往并没注意的,那些意想不到以至新生的东西。再次,视野扩大,表扬的内容、对象自然常变常新,表扬的范围就会扩大。这便使更多的集体和个人进入先进行列,从而更广泛地调动起更多人们的积极性。所以出现着眼点只放在局部的问题,除了以上认识的原因,我们对人、对事的求全思想,却也是一个误区。在已经存在的典型身上,在人们公认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身上,我们往往认为他或他们是比较完美、完善的。虽然,他或他们并非如此,可人们总是要这样认为,总要去寻找它。这也许是人类追求完美的天性。实际上,任何事情,只要是它有可取之处,就有存在的理由,就有我们加以宣传、光大的必要。(www.daowen.com)

(3)工作和人

美国人劳伦斯•彼得有个“彼得原理”,是说在一个重奖励的集体里,工作好的往往被提拔,结果又往往把人们引向用非所长、自己不能胜任的工作岗位上。应该说,这也是一个误区。把专家、劳模提拔起来当领导,这种以往常见的事情,就是这样一种陷入误区的表现。所以发生这种情况,就和领导的引导有关,领导注重的往往是工作本身,而不是人的发展;领导所以提拔他们,想的是如何做好他的工作,而不是如何发挥人的长处。这样,在一些人自身还缺少自觉性的时候,就被领导在奖励基础上的提拔,引导到并不是自己长处的工作岗位上。这里的道理是发人深省的。从客观上讲,领导者不能不注重对集体、对个人的已有工作成绩的表彰。问题是,这往往被当作一种工作的引导,还不是对人的引导,对人的长处的引导。如果我们的领导者还没有这种自觉的认识,那就必然进入“彼得原理”的误区,这是要误入的。从长远看,也是要误导工作的。所以,表扬的引导,在表扬人的工作实绩时,还应该注意对他或他们的长处、优势、个性的引导,以利于人的发展,利于集体的长远利益,并把表扬和提拔区分开来。这里还有一层意思,对人的引导还不能只限于工作领域,因为人的长处不见得就表现在工作领域里。如果在工作以外找到了人的长处,再把这种长处用在适当的工作上,那么,就不只是给人提供了发展的机会,而且给工作也带来了莫大的好处。

(4)过程和结果

我们的表扬,大多是在人们显示了他们的成绩之后,即是对他们一个阶段的具体表现的表扬,这是我们的惯常做法。如果我们发问一下人在什么时候需要表扬?那问题就出来了。心理学有个“认知协调理论”,也叫“自己正当化心理”,即人总是要使自己的行为、情绪和信念正当化。只要他做了事情,就要寻找理由,来证实其合理性,并目希望别人对他的行为加以肯定。这是一种寻求评价和认可的心理倾向。从实际情况看,人确实是要追寻自己的脚步,以求得自己进步的。对高追求、高成就的人来说,这种心理并不是很强,而对一般人来说,这种心理就很普遍了。这就告诉我们,及时激励,及时表扬,可以起到肯定人的行动、强化人的行为的作用。这是一层含意。第二层含意是,对人的每一步进步的肯定,即是对人的每一步的总结,这利于提高人的行为自觉性,利于强化人的正确方向。第三层含意是,事物都是以过程的形式表现自身的,我们看人也应该从过程的角度进行观察。这利于我们的科学思想,利于我们科学地评价人、使用人。从结果观察人也是应该的,但这只是一个角度,而且只是一个整体性的角度,只能得到一个大略的、宏观的印象,并不能得到具体的结论。具体的认识和结论,只能从过程中得到。所以,在过程中发现、并表扬人的行为,又把这与阶段性表扬结合起来,才是科学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