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望心理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现象,它对人的积极性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我们要实施有效的激励,就必须对它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心理学认为,人们为了某种需要,而采取行动去实现目标,当目标还未实现时,这种需要就变成了一种期望。期望本身也是一种激励力量,它能调动人的积极性。
心理学家们认为,激励力量的大小,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激励力量:期望值×目标效价
激励力量指调动个人积极性,激发人内部潜力的强度。
期望值又叫期望概率,指一个人估计目标能实现的可能性的大小。期望值大,其积极性就高,反之,就低。比如某人估计目标有100%的把握能实现,期望值为1(最大值),那么他就会信心十足,积极向目标推进。反之,他认为目标的实现只有30%的把握,即希望不大,其积极性便大受影响。如果期望值为0,即毫无希望,那么他就完全失去追求的动力。
积极性除了受期望值决定外,还同时受目标效价所决定。目标效价指人们对目标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的看法,认为目标作用大,而且很有希望实现该目标,就能激发人们积极去追求这个目标。反之,如果认为该目标没有多大价值,就会对它失去兴趣。
期望值和目标效价有不同的组合,从而决定有不同的激励强度:
高效价×高期望值:强激励
中效价×中期望值:中激励(www.daowen.com)
低效价×高期望值二弱激励
高效价×低期望值:弱激励
低效价×低期望值二无激励
期望与现实的差距也对人的积极性产生重大影响。期望,愿望并不等于现实,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因而期望与现实结果往往不一致。当现实结果大于期望值时,人们会喜出望外,其积极性增强;当现实结果与期望相等,就感到如愿以偿,积极性得到维持;当实际结果远没有想象的那样好时,便大失所望,情绪低落,从而失去积极性。
根据人的期望心理对人的积极性的影响作用,我们在实施激励时,要注意处理好需要与目标之间的关系。
第一,要注意设置恰当的目标,以激起人们的期望。恰当的目标 (下节还有专论)会给人予期望。一个人有了期望,即有了盼头,感到有奔头,就会产生工作热情,就会为追求目标的实现而积极去行动。反之,一个人失去期望,没了盼头,激励方法对他就会失灵。因此,应当善于设置恰当的目标,引发人们与组织目标相一致的期望,这样才能有效调动人们的积极性。
第二,要善于引导人们正确理解目标的效价。由于人们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等不同,所以,同样的目标在不同人的心目中会有不同的效价。社会主义企业和职工不能单纯地只看目标能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还应该看到目标的实现有多大的社会效益。否则,就会把人们引向歧途。所以,在组织目标确定之后,还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引导人们正确理解目标效价,提高人们对组织目标意义的认识。这样,才能产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积极效应。
第三,要引导人们对期望值作恰如其分的估计。估计过高会使人盲目乐观,一旦实现不了,容易造成心理上的挫折感,这叫期望越大,失望也越大。估计过低,容易使人悲观泄气,影响信心,放松努力。恰当的做法是既要讲清目标实现的有利条件,以鼓舞士气,增强信心,又要讲清困难因素,使人们对此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以提高人们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一旦出现挫折时,仍能保持努力再战的士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