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人际关系的定义与意义

人际关系的定义与意义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人际关系的含义人际关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组织行为学意义上的人际关系,侧重于研究社会关系中的心理倾向及其相应的行为,认为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进行社会交往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联系和关系。因此,认识、情感和行为构成了人际关系的心理结构。人际关系的产生、建立和发展离不开人们之间的认识。所谓人际关系的行为模式是指一方的行为会引起另一方相应的行为。

人际关系的定义与意义

1)人际关系的含义

人际关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人际关系是人们的社会交往的产物出发,所谓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过程中产生、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即人际关系在交往过程中产生和发展,并且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对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健康产生影响。

组织行为学意义上的人际关系,侧重于研究社会关系中的心理倾向及其相应的行为,认为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进行社会交往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联系和关系。因此,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出发,所谓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一种心理倾向及其相应的行为,是人们对于彼此之间的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的情绪体验。

人际关系是人类社会关系的一种,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是社会关系建立的基础,它反映了个体寻求需要满足的心理状态,即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取决于交往双方需要的满足程度。一般来说,这种满足程度与相互心理接近程度成正比,即如果双方在相互交往过程中相互满足程度较高,相互吸引,心理距离接近,可能会形成某种心理关系;反之,若双方相互满足程度较低,彼此之间发生排斥,心理距离疏远,可能会中止双方的关系。另外,人与人之间形成的各类人际关系还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这种主观感受决定着人们心理关系的性质、吸引、疏远或对抗。

2)人际关系的心理结构

人际关系的实质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这种关系是在人们的具体交往中形成的,人们的相互交往包括认识交往、情感交往和行为交往。因此,认识、情感和行为构成了人际关系的心理结构。

(1)认识是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前提

认识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概括着群体成员间能够相互理解的一切事物。具体包括对他人的动机、情感、个性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识。人际关系的产生、建立和发展离不开人们之间的认识。如果彼此根本不认识,就不可能建立人际关系;如果相互之间在认识方面出现偏差,就会影响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

(2)情感是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动力

人的情感具有动力性,积极的情感可以增强人的活力,提高主动性;消极的情感可降低人的活力,使人消沉和被动。情感的产生与需要密切相关。一般来说,需要得到满足便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需要得不到满足便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由于人际关系反映了个体寻求需要满足的心理状态,而这种需要满足的心理状态总是以人的情感状态为特征的。因此,只有统一的认识,而没有积极的情感体验,是难以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的。

(3)行为是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途径

人际行为就是人们在交往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外部动作,如语言、表情、举止、风度等。是人的需要、动机、认识、情感、个性等因素的具体反映。如果人们不进行交往活动,彼此之间难以达成认识、产生情感,就无所谓心理的联系和行为倾向的一致,也就不会形成人际关系。(www.daowen.com)

认识交往、情感交往和行为交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人际关系的心理结构,共同影响着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

3)人际关系的行为模式

在群体中,人际关系的状况是通过行为反映出来的。所谓人际关系的行为模式是指一方的行为会引起另一方相应的行为。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人际关系,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模式。另外,人际关系的行为模式除了受他人的行为影响以外,还与许多其他因素有关,如行为发动者和反应者的个性特征、角色、地位和当时的情境,都可能影响人际行为的发生。人际关系包括8种基本行为模式:

①由管理、指挥、指导、劝告、教育等行为,导致尊敬和服从等反应;

②由帮助、支持、同情等行为,导致信任和接受等反应;

③由同意、合作、友好等行为,导致协助和温和等反应;

④由尊敬、信任、赞扬、请求帮助等行为,导致劝导和帮助等反应;

⑤由害羞、礼貌、敏感、服从等行为,导致骄傲或控制等反应;

⑥由反抗、怀疑、异样、疲倦等行为,导致惩罚或拒绝等反应;

⑦由攻击、惩罚、不友好等行为,导致敌对和反抗等反应;

⑧由偏激、拒绝、夸大、炫耀等行为,导致不信任或自卑等反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