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能力是不一样的。有人过目不忘,有超人的记忆力;有人下笔千言,一挥而就,有很高的写作能力;有人想象丰富,异想天开,有别出心裁的创意;有人能歌善舞,有出类拔萃的艺术才能;有人善于规划设计;有人善于具体操作……在组织活动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员工的能力,是领导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1)能力及其类型
能力是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总是和人的学习、工作、劳动等具体活动相联系的。从活动的观点来考察,如节奏感、乐感是从事音乐活动必备的能力,准确估计空间比例的能力是绘画活动不可缺少的。缺乏这些能力特征,就会影响有关活动的效率,甚至无法顺利完成这些活动;其次,只有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才是能力。像急躁、活泼、沉静等特征,尽管和活动的顺利进行有一定的间接关系,但并不是能力。
能力与知识、技能是不同的。知识是人类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知识是在理论或实践活动中经过练习而获得并巩固的某种基本操作或活动方式。知识、技能是社会发展中累积的公共财富,个人通过学习可以掌握其中的部分内容;能力则是个体心理特征之一,是掌握知识、技能的一种主观条件。能力和知识、技能的性质不同,但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一个人的能力是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提高的;另一方面,知识、技能的掌握又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知识、技能掌握的深度、广度、难度和速度。一般来说,掌握知识、技能较快,而培养某种能力较慢。
对能力构成因素的研究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问题,称为“能力结构理论”,包括许多探索性的观点。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1)一般能力
一般能力指每一个个体完成一切活动都必须具备的共同能力。主要包括:
①思维能力,指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在一般能力中起核心作用;
②观察能力,指对事物进行全面细致的审视能力,主要指知觉能力;
③语言能力,指个体描述客观事物的语言表达能力;
④想象能力,包括再造和创造想象,它往往可以升华为一般能力;
⑤记忆能力,个体积累经验、知识、技能,形成个性心理的重要心理条件;
⑥操作能力,指通过人的各种器官,主要是手、脚、脑等并用解决人机协调,完成操作活动的能力。
这些一般能力的稳定、有机的综合就是通常所说的智力,智力的核心是抽象概括能力,创造能力是智力的高级表现。
(2)特殊能力
特殊能力指个体从事某种专业活动应具备的各种能力有机结合而形成的能力,如教学能力、管理能力、数学能力、音乐能力等。特殊能力是在特殊领域中表现出来的。
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相互联系形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一方面,个体从事某种职业或专业活动时,一般能力(智力)在特殊方面的独特发展,就成为特殊能力的组成部分,例如,记忆力属于一般能力范畴,但话务员在业务工作中,刻苦训练,能记住2 000个电话号码,这种记忆能力就变成了专业技术方面的特殊能力了;另一方面,在特殊能力得到发展的同时,一般能力也不断提高。这种事例也不胜枚举,具备特殊能力的数学家、科学家、哲学家和音乐家,他们的一般能力也会较快地发展,而普遍地高于平常人。
个体的能力通常是以一二种为主,并兼备其他几种能力。特殊能力越精,一般能力越多,一个人所表现出来的才能就越大。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心理学家彼得·沙洛维(P.Salovey)和约翰·梅耶(J.Mayer)把“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从人类的智慧中分离出来,并把它界定为人的社会智能的一种类型。这一理论的提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两人提出情绪智力的内容结构主要包括:
①情绪知觉、评价和表达能力;
②思维过程中的情绪促进能力;
③理解与分析情绪可获得情绪知识的能力;
④对情绪进行有效调控的能力等。
沙洛维和梅耶认为,情绪智力以自我意识为基础,包括乐观、同情心、情绪自制、情绪伪装等情绪智力影响和支配着人的决策和行为,对人的成就具有决定性意义。
2)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1)素质(www.daowen.com)
素质是指个体天生具有的生理特征,它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基础。先天遗传与母体身体状况造成婴儿“后天”神经系统、脑的DNA含量以及感官和运动器官特性的差异的例证,已被现代科学证明。不具备基本的素质前提,就失去了能力形成发展的物质基础。聋哑人不会成为演说家、双目失明不会成为画家等,这就是素质的制约性。
环境和教育是人的能力发展的关键性条件。社会环境作为外在条件,能激励和推动、压抑和扼杀人的能力发展。如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古希腊、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18世纪的法国等好的社会环境,使人的才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形成群星璀璨、人才辈出的局面;而欧洲中世纪的封建专制统治黑暗时期,我国“文化大革命”极“左”思潮泛滥的年代,则导致万马齐喑,众星无光。教育在儿童能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它不仅使儿童学习到知识和技能,而且通过知识技能的传授与掌握,促进了儿童心理能力的发展,并且这种心理能力成为他们长大成人,在广阔的社会实践中施展才能的基础。即使是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乃至一般意义的社会教育,对人的能力再培养、再塑造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社会实践
在人的能力发展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是社会实践,能力是人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不同职业的社会实践活动,制约着人们能力的发展方向,不同的实践内容向人们的能力提出不同的要求,丰富的社会实践使人们的多种能力得以提高和展现。社会实践又为检验人们的各种能力提供了标准。
当然,除了以上3个方面之外,个人的营养状况、勤奋程度、兴趣爱好,对能力的提高也有重要的影响。
3)能力差异
不同的人能力是有差别的。在社会生活中,人的能力差异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能力发展的水平差异
不同人的能力发展程度存在明显的差异。这可以从具有一致标准的一般能力方面来衡量,有人智力超常,有人智力低弱,多数人处于中间状态。心理学家经过大量研究,基本上得到一个共同的结论:人的智力分布基本上呈正态分布。
(2)能力类型的差异
能力类型的差异即能力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①能力的知觉差异:这是反映人们在知觉方面有分析型、综合型和分析综合型的区别。分析型者对事物细节感知清晰,而对整体感知较差;综合型则正好相反;分析综合型兼而有之。
②能力的记忆差异:主要指人们在表象和记忆力方面有听觉型、视觉型、动觉型和混合型。视觉型特点是视觉表象清晰;听觉型特点是听觉表象占优势;动觉型是指对动作感受深刻;混合型是指各种记忆综合使用效果好。
③能力的思维差异:是指在思维方面人们有抽象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等区别。
(3)能力发展早晚的差异
这是指个体能力发展的年龄阶段差异。有的人在儿童或少年阶段,在某种能力方面就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如唐朝王勃6岁善文辞、10岁能赋诗、年纪轻轻便写就千古名作《滕王阁序》;莫扎特3岁发现三度音程、5岁作曲、6岁登台演奏、12岁创作大型歌剧;等等。相反有些人的突出能力到了中年以后甚至晚年阶段才表现出来,达到很高的水平,即所谓大器晚成。如达尔文青年时被认为智力低下,50岁却写出《物种起源》,成为进化论的创始人;摩尔根60岁左右发表基因遗传理论。这些状况表明了个体能力发展的早晚差异。但最佳年龄多在25~40岁,如现在IT界精英的年龄大多在35岁左右。
4)能力与组织管理
研究个体的能力结构和能力差异,有助于管理者发现人才、量才用人、合理分工,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理想境界,提高组织活动的绩效。为此,组织活动中要注意处理好以下问题:
①合理选才,量才录用。一个好的管理者并不是谋求把能力最优者聚齐在自己的周围,而是正确确定本企业所需要的能力标准,谋求适应该组织能力标准的人才。只有这样才能既不浪费人才,又能提高工作效率。
②人的能力要与职务相匹配。不同性质的组织工作,不同层次的管理者,需要有不同的能力。作为管理者,一般必须具备决策能力、人际关系能力、技术业务能力。但处在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对上述三种能力要各有侧重。
③人的能力要互补。人与人之间的能力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不仅是客观的,而且是普遍的。一个团体中,特别是领导班子中,要有不同能力特点的人互相搭配,优势互补。
④有效地加强员工能力培训是组织管理的重要内容。现代社会,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员工培训已成为组织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由于人的两种能力——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对各类组织工作都有直接和间接的促进作用,而员工能力结构又各不相同,因此,必须依据人的能力差异,因材施教组织培训,以有效提高员工的能力。一般说来,要通过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来提高其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计算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等一般能力,要通过不断的专业知识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提高人们的业务能力、技术能力、事务性工作能力等特殊能力。以此来保证组织员工的素质不断提高,基础工作不断加强,使人力资源成为组织持续发展的源泉。
⑤用人艺术的关键是发挥人的能力。每个个体的心理特征中,都有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问题是领导者如何对待它。如果只盯着一个人的消极面就不能识别人的长处,就发挥不出他的能力来,所以,用人的关键就是发挥所用之人的能力,即用人所长、避其所短。
⑥建立有效的人才竞争选拔制度。要努力打破陈腐的用人观念,引入竞争机制,建立依照工作绩效择优选拔制度,打破干部只能上不能下、论资排辈等传统观念束缚,以才量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