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性格与行为的关系及其优化探讨

性格与行为的关系及其优化探讨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性格的含义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征。性格是一个人现实态度和行为方式的统一。③性格是个体的本质属性,在个体心理特征中起核心作用。性格对气质和能力影响是很大的,它能使三者结合成个体心理特征这一有机整体。气质与性格既密切联系又相互区别。气质和性格相互影响,密切相关。向性说向性说是按照个体心理活动的倾向来划分性格类型的学说。

性格与行为的关系及其优化探讨

性格是个性中最重要、最显著的心理特征,在个性中起着核心的作用,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集中表现。每个人的性格千差万别,文学家更是善于抓住一个人的最本质的性格特征作为典型加以形象化描绘,创造出一个个使人感到生动鲜明、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人物跃然于自己面前,如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塞万提斯塑造的堂吉诃德,鲁迅小说中的阿Q、孔乙己等,令人过目不忘。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把性格和个性混为一谈,用性格来代表个性,许多人也搞不清气质和性格的区别。事实上,性格与其他个性心理特征如气质、能力密切相关,相互影响,以至相互交融和渗透。但它们之间也有明确的界限。

1)性格的含义

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征。简单地说,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①性格是个体对社会环境较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每个人对人、对事、对社会总会有自己的态度并付诸行动,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和人们的心理认知活动,这种态度与行为逐渐巩固下来,在以后的社会活动中自然地、反复地表现出来,形成了个人的一种行为方式。性格是一个人现实态度和行为方式的统一。

②性格是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社会中没有两个性格完全相同的个体,性格总是某个个体的性格。即使是同一性格特征的人,不同人表现也会不一样。例如,同是勇敢、鲁莽的性格,张飞粗中有细,李逵横冲直撞、不顾后果。性格一旦形成就比较稳定,在个体的生活实践中经常表露出来。

③性格是个体的本质属性,在个体心理特征中起核心作用。气质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能力是个体完成所面临的某项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只有性格才能使它们带有一定的意识倾向性,作用于客观现实。性格对气质和能力影响是很大的,它能使三者结合成个体心理特征这一有机整体。

气质和性格所反映的是人的本质属性的不同侧面:气质更多反映个性的自然属性,而性格反映了人的社会属性。前者的形成多与遗传因素有关,后者则更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可塑性比前者大。在社会意义的评价上,气质无好坏之分,无论哪种类型的人都可以取得显著成就;而性格则有好坏之分(如勤奋比懒惰好,诚挚比虚伪好),对事业有显著影响。气质与性格既密切联系又相互区别。

气质和性格相互影响,密切相关。首先,气质可以影响性格的表现方式,使同一性格内容有不同的表现色彩。例如,助人为乐的性格特点在不同气质类型的人身上表现形式不一:胆汁质者表现为热情、豪爽、快速、有力的助人方式;多血质者能灵活机动地帮助人想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黏液质者不露声色、脚踏实地地给予支持;抑郁质者从细枝末节处发现对方的难处,给予细致的关怀。虽然表现风采各异,但都有共同的性格内容。其次,气质可以影响性格形成的难易度和速度。例如,胆汁质的人容易形成勇敢的性格;黏液质的人容易有自制力。此外,性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控、掩盖或改造气质,使气质的消极因素得以抑制,积极因素得以发展。具有意志坚强的性格特征的人,胆汁质者可克制急躁;黏液质者能鼓起勇气;多血质者能尽力使自己脚踏实地一些;抑郁质者能减少自己的消极情绪

④性格有复杂的结构。现实世界多姿多彩,因而人就会产生形形色色的态度以及相应的行为方式,形成各种各样的特征。构成性格的特征可以依据态度体系、情绪、意志、理智等来划分。

a.性格的态度特征。指对待和处理社会关系的性格特征。可以分为4类:一个人对社会、集体和他人的态度特征(如善良、诚实、热情、残酷、虚伪、冷淡等);对待劳动、生活、学习的性格特征(如勤劳、懒惰、认真、敷衍、进取、守成、细致、马虎等);对待劳动产品的态度特征(如勤俭、挥霍、爱惜公物等);对待自己的性格特征(如自尊、自信、自律、骄傲、自卑、自大、放任、谦逊等)。

b.性格的情绪特征。指情绪活动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及主导心境等方面的特征。表现在:情绪的高涨与低落、稳定与波动、持久与短暂、情感的深厚与淡薄;主导心境指一段时间内支配性的主要情绪状态,如愉快乐观、精神饱满、抑郁低沉、消极悲观等。

c.性格的意志特征。指一个人是否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能否自觉地支配行为向预定目标努力的性格特征。如自觉性与盲目性、纪律性与散漫性、独立性与易受暗示性、自制力与冲动性、主动性与被动性、镇定与惊慌、果断与优柔寡断、勇敢与怯懦、坚韧性与动摇性等。

d.性格的理智特征。指在感知、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认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如分析型与综合型、快速型与精确型、保持持久型与迅速遗忘型、深刻型与肤浅型、再造想象型与创造想象型等。

2)性格的类型

性格类型是指一类人身上所共有的性格特征的独特结合。由于研究对象本身的复杂性,虽然有许多心理学家试图对性格类型进行划分,但至今还没找到统一的分类原则和统一的分类标准,自然就更不会有统一的类型划分了。所以,只能就几种主要的类型划分做些简要的介绍。

(1)机能类型说

机能类型说是根据理智、情绪和意志三者各自在性格结构中所占优势的不同来确定性格类型的学说。它是由英国心理学家A.培因(A.Bain,1818—1903)和法国心理学家T.李波(T.Ribot,1839—1916)提出来的。由于这种类型分类的依据是何种心理机能占优势,因此被称为机能类型说。

理智型:以理智来衡量一切,并以理智来支配自己的行动。

情绪型:情绪体验深刻,言谈举止受情绪左右;处理问题喜欢感情用事。

意志型:有较明确的活动目的,行动坚定,具有主动性、积极性和持续性。

除了上述标准的类型外,还有介于三种类型之间的中间型,如情绪—理智型,意志—理智型等。

(2)向性说(www.daowen.com)

向性说是按照个体心理活动的倾向来划分性格类型的学说。它是瑞士心理学家C.G.荣格(C.G.Jung,1875—1961年)最早以精神分析的观点来划分性格类型的学说,主要是将人的性格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两种。

内向型性格:沉静谨慎,深思熟虑,顾虑多,反应缓慢,适应性差,情感深沉,交往面窄,较孤僻;长处是内在体验深刻,具有自我分析和自我批评精神。

外向型性格:主动活泼,情感外露,喜欢交际,热情开朗,不拘小节,独立性强,对外部事物比较关心;但比较轻率,缺乏自我分析和自我批评精神。

荣格在测验中发现,多数人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中间型。

(3)独立—顺从说

独立—顺从说是按照个体的独立性程度来划分性格类型的学说。它是奥地利心理学家A.阿德勒(A.Adler,1870—1937年)根据精神分析的观点来划分性格类型的学说,主要把人的性格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两种。

独立型:善于独立思考,有个人坚定的信念,有主见,能够独立发挥自己的力量;但喜欢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顺从型:独立性差,易受暗示,缺少独立见解,容易盲从,随波逐流,屈从权势,遇到重大事件往往惊慌失措,逃避现实。

此外,还有特性分析说、社会文化类型说等分类法。

3)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性格并非天赋,主要是后天的环境影响和培养教育的结果。一个人问世时,只有神经系统的个别差异,而无所谓性格特征。儿童在很小时,并不能意识自己对现实的态度,也没有形成自身独特的行为习惯。在成长过程中,在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和教育条件的影响下,通过自己的主动实践活动逐渐形成性格。

(1)性格发展的年龄因素

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贯穿了人整个一生的过程,而不仅限于儿童期、少年期和青年期。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大体分为4个阶段:

第一阶段,性格形成期(5~10岁);第二阶段,性格定型期(11~17岁);第三阶段,性格成熟期(18~55岁);第四阶段,性格更年期(56~65岁)。

(2)影响性格形成的因素

在性格形成发展过程中,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生理因素和环境因素。就生理因素来说,先天遗传因素、体格体型因素、男女性别因素,对人的性格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就社会环境因素来说,家庭是培育一个人性格的摇篮。人的语言、知识、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与习惯,首先从家庭生活中学到,而这些构成了性格向成熟阶段发展的基本智力。学校教育对性格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班级集体、书本知识、集体活动等,这些使得一个人的性格开始走向成熟,如一个班的班风,一个学校的校风往往对学生的性格有较大的影响。工作岗位中的职业活动,也会逐渐培养起人们的职业性格,使人们的处世原则、对事态度、活动方式等明显地表现出来性格差异。而平时我们看到的律师重视公平合理、科学家执着追求真理、外科医师的细致入微、运动员的顽强拼搏等,正是职业性格的反映。社会文化是影响性格形成的大环境、大气候,不同的时代精神、不同的社会风尚会从宏观方面影响一代人的性格。

4)性格对组织管理的作用

性格是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一个人社会本质的集体体现。在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中,与能力、气质相比较,只有性格具有直接的社会意义。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对社会的贡献各不相同,但如果有良好的性格特征,就可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把自己的力量奉献给社会。不同的气质特点不会影响人对社会所做出的贡献。性格则不同,它贯穿于人的全部行为之中,既表现出一个人对人、对事、对己的态度,又反映着他习惯性的行为方式,是一个人品德和世界观的具体标志、精神面貌的综合反映、社会本质的集体体现。人的性格特征直接影响着人际关系、活动效果,具有直接的社会意义,因而可以做出优劣评价。例如,热情、真诚、友善的性格特征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冷酷、虚伪、狡猾却会使人际关系恶化。对祖国、人民的忠诚,对事业的坚定信念则使人对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而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的卑劣品格却只能给社会和他人带来危害。可见,人的性格对组织活动的影响不可忽视。研究性格对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影响,是组织行为学应尽的义务。

首先,注重培养良好的职业性格。职业性格是各行各业的人做好本职工作,胜任本职工作的心理动力。要用个体心理特征的性格规律性,培养教师热情、外倾、理智、独立的性格;培养律师客观、公正、正直的性格;培养工程技术人员认真、严谨、探索的性格;培养运动员顽强、自制、勇敢、果断的性格。结合各行各业的管理,研究对各行各业的管理有关的职业性格,培养人们良好的职业性格以推动组织效能的提高。

其次,人事管理中的选人、用人要注意性格适应的合理性,把性格独立性过强的人从协作要求高、配合要求严的岗位调离开;也要注意性格互补的合理性,对于具有不同的良好性格的人,发挥他们各自的性格特长,克服他们各自性格中的消极方面,使他们互相促进、互相弥补以推动管理工作。

再次,做人的思想工作时,要针对不同性格的人,运用不同的方式才能奏效。对于理智型的人,可以主动向其提供信息,让其自己通过判断思考改变思想认识;对于情绪型的人,应在“晓之以理”的基础上,更注意用典型的事例,“动之以情”地感化他,使其改变态度;对于独立型的人,要允许他独立思考,勿急勿躁,“以柔克刚”,切忌施加压力,强制其接受什么观点、主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